《庄子奥义》主要内容:书名《庄子奥义》,取自《老子》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 绪论两篇。一篇横向描述庄子时代的战国总图,把庄子著书的特殊语境予以全景还原;一篇纵向概述郭象以降的旧庄学总貌,把逃逸一千七百年的文化罪犯郭象捉拿归案。《奥义》七篇。以战国总图、庄学全图为背景,逐一拼合支离其言、晦藏其旨的庄学拼板,逐一修复被郭象及其追随者修改增删的每块拼板,部分找回被郭象及其追随者故意销毁的关键拼板,把每块拼板置于恰当之处,与所有相邻拼板严丝合缝。余论三篇。一篇把业已拼合的单篇图景拼成庄学全图,论证庄学奥义的全息结构。一篇把庄学全图置于中国文化全景之中,论证庄学奥义的中国价值。一篇把轴心时代的伟大先知置于人类精神全景之中,评估哲学先知的普世价值。
序言 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绪论一 战国大势与庄子生平
弁言 战国纪年,错讹无穷
一 庄子宋人,宋王暴君
二 宋君称王,战国第三
三 中山称王,灭于赵国
四 宋国称王,灭于齐国
五 诸侯称王,暴秦称帝
六 宋王篡位,庄子弃职
七 寓言讽世,痛诋专制
八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
九 晚年挚友,大知惠施
十 隐攻公孙,暗讽孟轲
十一 公子魏牟,失国改宗
十二 庄子著书,支离其言
十三 朝三暮四,晦藏其旨
结语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绪论二 庄学四境与郭象篡改
弁言 庄学奥义,沉埋千古
一 庄学公案,小大之辨
二 破案铁证,呼之欲出
三 连环奇案,互做伪证
四 逆向淘汰,层累造伪
五 庄学四境,思想范式
六 专制天敌,正解招杀
结语 郭注小年,庄学大年
《逍遥游》奥义——蕴涵四境的“自由”论
弁言 七篇之首,庄书之魂
一 首章奥义,庄学大纲
二 次章奥义,社会应用
三 末章奥义,个体应用
结语 天地至文,妙绝古今
《齐物论》奥义——万物齐一的“平等”论
弁言“齐物”篇名,仅有一读
上篇 此岸俗谛,物德相对
一 三籁章:地籁皆和
二 人籁章:人籁不和
三 言吹章:悖道人籁不及地籁
下篇 彼岸真谛,道极绝对
四 至知章:顺道人籁高于地籁
五 无知章:形象说明顺道人籁
六 待彼章:至知至人独待天籁
七 物化章:形象说明独待天籁
结语 卮言寓言,结构井然
《养生主》奥义——身心兼养的“人生”论
弁言 真谛必“知”,俗谛必“行”
一 吾生有涯,有殆当已
二 保身需技,葆德需道
三 俗谛难行,人刑必逃
四 真谛易知,天刑不逃
结语 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人间世》奥义——因应外境的“处世”论
弁言 “养生”续篇,群体处世
一 颜回往谏,主动往刑
二 叶公使齐,被动近患
三 颜阖傅储,刑名迫近
四 栎树寄社,不材全生
五 商丘散木,异材大用
六 荆氏文木,材之大患
七 支离其形,养身尽年
八 接舆讽孔,临人以德
九 漆园自况,无用之用
结语 乘物游心,间世保身
《德充符》奥义——因循内德的“葆德”论
弁言 葆光养心,支离其德
一 兀者王骀,王德之人
二 兀者申徒,痛斥子产
三 兀者无趾,痛斥孔子
四 恶人哀骀,其德不形
五 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六 致无俗情,永葆常情
结语 贬孔太甚,泛论亦偏
《大宗师》奥义——顺应天道的“明道”论
弁言 游方之外,以明达道
上篇 卮言七章,正面论道
一 天人章:知天所为,知人所为
二 真人章:真人真知,登假于道
三 众人章:役人之役,适人之适
四 天人不相胜章:逃刑逃名,以德为循
五 江湖章:陆处王霸,水处两忘
六 小大章:万物所系,一化所待
七 明道章:造化天道,自古固存
下篇 寓言七章,形象论道
八 明道寓言:成道九阶,闻道九阶
九 造化寓言:生于造化,死于物化
十 江湖寓言:方内方外,两种选择
十一 处丧寓言:尊重俗情,去排安化
十二 宗师寓言:伪道黥劓,真道息补
十三 坐忘寓言:儒学始祖,皈依真道
十四 道极寓言:天地无私,道极无极
结语 道极无限,成长无极
《应帝王》奥义——天人合一的“至人”论
弁言 庄学至境,“应帝”之“王”
一 失德后仁,俗王“臧仁”
二 失仁后义,俗王“式义”
三 素王不治,顺物自然
四 明王之治,虚君无为
五 俗王季咸,素王壶子
六 至人若镜,胜物不伤
七 造化浑沌,文化凿窍
结语 造化文化,永恒较量
余论一 庄学奥义的全息结构
弁言 微观奥义,宏观结构
一 支离拼板,晦藏全图
二 重言为真,拼图举例
三 七篇篇名,奥义提示
四 七篇首尾,始卒若环
五 庄学四境,万能钥匙
六 四境范型,动植象征
七 排行隐喻,结构重言
八 纷繁角色,四境定位
九 寓言六式,息黥补劓
十 总体结构,南溟吊诡
结语 完美结构,至高创造
余论 二文化与造化
一 “文化”的对词——“造化”
二 “造化”、“文化”的价值序列
三 广义“文化”中的普适“文明”
四 广义“文化”中的独特悖道“文化”
五 广义“文化”中的独特顺道“文化”
六 “文化”、“文明”的道器之辨
七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的误区
结语
余论三 哲学先知与时代精神
一 “知识”生产三阶段
二 共时性的三种“时代精神”
三 历时性的三种“时代精神”
四 三种“常识”和三种“迷信”
五 物质与精神的反向运动
跋语 超越老孔,空前绝后
王阳明与禅学 本书特色 本书原名《达摩与阳明》,共分六章。*章论及王阳明的学问素养与禅之关系,检核王学之要素;第二章论及老庄哲学与禅学之关系,阐明老禅之宇宙观与...
南渡集 本书特色 “冯友兰作品精选”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论著,由三联书店分两辑出版。先行付梓的**辑七种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
胡适谈人生 本书特色 “人生有何意义?”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
左手曾国藩家书 右手哈佛家训 本书特色 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 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 细品墨迹,质朴中透露出沁人心睥的淡雅清香...
价值的理由 本书特色 生而为人,追求的是什么?生活的价值何在?面对虐心事件层出不穷的迷茫世界,我们该怎么做?中国唯一够得上“哲学家”这一称号的学者陈嘉映*新作品...
佛教常识答问-佛学入门四书 本书特色 这本小书只有七万多字,却涵盖了佛教两千五百年来所涉及的各种问题。释迦牟尼为什么要舍弃王子的地位出家?佛教真能使人离苦得乐?...
华中大学出版社大师思想集萃萨特说人的自由 本书特色 本书比较完整地再现了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重要哲学思想:前期的现象学心理学中存在主义前因性质的想象理论,中期...
耶稣全传 本书特色 有这么一个人,他才活了三十三岁,却流芳了人类历史两千多年,他还会继续影响着我们人类吗? 贫寒的诞辰,划分了人类的纪元;他说的话译成世上所有的...
《基督教神学原理》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哲理神学”(philosophicaltheology)所起的作用,类似于传统所谓“自然神学”(nat
论自由意志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两篇奥古斯丁对话录。《独语录》是其早期对话录的高峰,《论自由意志》则被认为是理解其学说的*好入门读物。前一篇对话是奥古斯丁与自己理...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 本书特色 本书卖点:1.主人公传奇:为什么当年公派留美学生时,有美籍教师说:潘光旦不能去谁还有资格去!一条腿的社会学家潘光旦,以坚韧的...
虚构与虚构主义 本书特色生活中充满了虚构,在我们幻想的时候,在我们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视虚构为理所当然;艺术作品更是离不开虚构,这一点在文学创作中尤为明显。然而,...
《高邮王氏四种之二-讀書雜志》,本书是作者对《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荀子》等古籍进行的研究
朱光潜作品精选集(精装典藏版)谈美书简 本书特色 《谈美书简/朱光潜作品精选集》是朱光潜先生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晚年心血之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深...
十七世紀一位行者名為精進大海,歷經生死關頭後來到山上的閉關處,經過再三的懇求與數次的拒絕,閉關聖者噶瑪恰美仁波切才終於答
佛眼观生死-大师谈世事 本书特色 用佛的智慧透悟人生真谛,解答当下困惑,指引人生出路;用佛的视角揭示生命真相,坦然面对生死,积极把握今生。 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
东正教神学导论 本书特色 《东正教神学导论》是俄国神学思想家弗?洛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神秘主义神学、否定神学的三一论以及东方神学的救赎论等细致而微的论证...
《国学的天空》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
老子诵读本-17 内容简介 一、内容系统全面。本系列图书选取蒙学经典、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历史名著、经典诗文等三十八种,分四辑出版。有些经典内容过多,我们选择那...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文 本书特色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文版)中,“上帝死了”,“超人”诞生了,于是近代人类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异彩虹。查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