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奥义》主要内容:书名《庄子奥义》,取自《老子》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 绪论两篇。一篇横向描述庄子时代的战国总图,把庄子著书的特殊语境予以全景还原;一篇纵向概述郭象以降的旧庄学总貌,把逃逸一千七百年的文化罪犯郭象捉拿归案。《奥义》七篇。以战国总图、庄学全图为背景,逐一拼合支离其言、晦藏其旨的庄学拼板,逐一修复被郭象及其追随者修改增删的每块拼板,部分找回被郭象及其追随者故意销毁的关键拼板,把每块拼板置于恰当之处,与所有相邻拼板严丝合缝。余论三篇。一篇把业已拼合的单篇图景拼成庄学全图,论证庄学奥义的全息结构。一篇把庄学全图置于中国文化全景之中,论证庄学奥义的中国价值。一篇把轴心时代的伟大先知置于人类精神全景之中,评估哲学先知的普世价值。
序言 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绪论一 战国大势与庄子生平
弁言 战国纪年,错讹无穷
一 庄子宋人,宋王暴君
二 宋君称王,战国第三
三 中山称王,灭于赵国
四 宋国称王,灭于齐国
五 诸侯称王,暴秦称帝
六 宋王篡位,庄子弃职
七 寓言讽世,痛诋专制
八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
九 晚年挚友,大知惠施
十 隐攻公孙,暗讽孟轲
十一 公子魏牟,失国改宗
十二 庄子著书,支离其言
十三 朝三暮四,晦藏其旨
结语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绪论二 庄学四境与郭象篡改
弁言 庄学奥义,沉埋千古
一 庄学公案,小大之辨
二 破案铁证,呼之欲出
三 连环奇案,互做伪证
四 逆向淘汰,层累造伪
五 庄学四境,思想范式
六 专制天敌,正解招杀
结语 郭注小年,庄学大年
《逍遥游》奥义——蕴涵四境的“自由”论
弁言 七篇之首,庄书之魂
一 首章奥义,庄学大纲
二 次章奥义,社会应用
三 末章奥义,个体应用
结语 天地至文,妙绝古今
《齐物论》奥义——万物齐一的“平等”论
弁言“齐物”篇名,仅有一读
上篇 此岸俗谛,物德相对
一 三籁章:地籁皆和
二 人籁章:人籁不和
三 言吹章:悖道人籁不及地籁
下篇 彼岸真谛,道极绝对
四 至知章:顺道人籁高于地籁
五 无知章:形象说明顺道人籁
六 待彼章:至知至人独待天籁
七 物化章:形象说明独待天籁
结语 卮言寓言,结构井然
《养生主》奥义——身心兼养的“人生”论
弁言 真谛必“知”,俗谛必“行”
一 吾生有涯,有殆当已
二 保身需技,葆德需道
三 俗谛难行,人刑必逃
四 真谛易知,天刑不逃
结语 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人间世》奥义——因应外境的“处世”论
弁言 “养生”续篇,群体处世
一 颜回往谏,主动往刑
二 叶公使齐,被动近患
三 颜阖傅储,刑名迫近
四 栎树寄社,不材全生
五 商丘散木,异材大用
六 荆氏文木,材之大患
七 支离其形,养身尽年
八 接舆讽孔,临人以德
九 漆园自况,无用之用
结语 乘物游心,间世保身
《德充符》奥义——因循内德的“葆德”论
弁言 葆光养心,支离其德
一 兀者王骀,王德之人
二 兀者申徒,痛斥子产
三 兀者无趾,痛斥孔子
四 恶人哀骀,其德不形
五 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六 致无俗情,永葆常情
结语 贬孔太甚,泛论亦偏
《大宗师》奥义——顺应天道的“明道”论
弁言 游方之外,以明达道
上篇 卮言七章,正面论道
一 天人章:知天所为,知人所为
二 真人章:真人真知,登假于道
三 众人章:役人之役,适人之适
四 天人不相胜章:逃刑逃名,以德为循
五 江湖章:陆处王霸,水处两忘
六 小大章:万物所系,一化所待
七 明道章:造化天道,自古固存
下篇 寓言七章,形象论道
八 明道寓言:成道九阶,闻道九阶
九 造化寓言:生于造化,死于物化
十 江湖寓言:方内方外,两种选择
十一 处丧寓言:尊重俗情,去排安化
十二 宗师寓言:伪道黥劓,真道息补
十三 坐忘寓言:儒学始祖,皈依真道
十四 道极寓言:天地无私,道极无极
结语 道极无限,成长无极
《应帝王》奥义——天人合一的“至人”论
弁言 庄学至境,“应帝”之“王”
一 失德后仁,俗王“臧仁”
二 失仁后义,俗王“式义”
三 素王不治,顺物自然
四 明王之治,虚君无为
五 俗王季咸,素王壶子
六 至人若镜,胜物不伤
七 造化浑沌,文化凿窍
结语 造化文化,永恒较量
余论一 庄学奥义的全息结构
弁言 微观奥义,宏观结构
一 支离拼板,晦藏全图
二 重言为真,拼图举例
三 七篇篇名,奥义提示
四 七篇首尾,始卒若环
五 庄学四境,万能钥匙
六 四境范型,动植象征
七 排行隐喻,结构重言
八 纷繁角色,四境定位
九 寓言六式,息黥补劓
十 总体结构,南溟吊诡
结语 完美结构,至高创造
余论 二文化与造化
一 “文化”的对词——“造化”
二 “造化”、“文化”的价值序列
三 广义“文化”中的普适“文明”
四 广义“文化”中的独特悖道“文化”
五 广义“文化”中的独特顺道“文化”
六 “文化”、“文明”的道器之辨
七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的误区
结语
余论三 哲学先知与时代精神
一 “知识”生产三阶段
二 共时性的三种“时代精神”
三 历时性的三种“时代精神”
四 三种“常识”和三种“迷信”
五 物质与精神的反向运动
跋语 超越老孔,空前绝后
萨特引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萨特的评介、研究。这位二十世纪的见证人,是当代西方*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但他的思想内涵远远超出哲学界。本书通过萨特的经历,他的哲学、文...
西方近代社会学思想的演进 本书特色 本书试图弄清楚西方近代社会学思想主要内容,各自时代特征和思想背景,他们的思想都曾不同程度地起到过、或者还将起到维护、调节他们...
易经杂说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六十四卦的来历、过去卜卦的几种方法、《易经》与五行、干支、《河图》《洛书》的配合运用等;阐释了《系传》所揭示的人生和历史哲学;详细...
王允新八论续编 本书特色 本书进一步讨论了王充的天命论、“自然”、论及天人感应的祥瑞说,对王充的“天”、“命”、“阴阳”、“五行”、“鬼”、“神”等的范畴、观念...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庄子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
傅佩荣说孔孟论人生 内容简介 作为国学启蒙读物,本书分为孔孟两卷,主要通过解读《论语》和《孟子》来介绍孔孟的思想。每篇基本按照其经历、师生关系、创立格言、核心思...
哲学演奏会: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1.本书在韩国重版80余次,被读者评价为年度受欢迎读物。2.哲学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欢迎,普及型的读物尤其受到关...
先验主义路向-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经典-(全二册) 本书特色 《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经典:先验主义路向(全2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先验主义路向-现代西方价值哲...
中国智慧的精神(从天人之际到道术之间)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是具有高度智慧的民族,在悠悠五千余载的生存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历我主弥新的灿烂文化,但从近代以...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本书特色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中出现的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词语Ereignis,我原译之为"大道",在其他几个译本中现已统一改译为"本有"(如译...
论自然-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论自然》是爱默生的第1部重要哲学著作,*初发表于1836年。它虽非作者成熟之作,但却集超验主义思想之大成,有新英格兰超验主义宣言的...
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 内容简介 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决定了其从形式到内容的独特性;同时,作家们的创作思考又丰富和发展了东正教哲学...
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 内容简介 《克尔凯郭尔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它不仅是国内首次系统地直接由丹麦文原文进...
席勒美学信简-打开平凡生命体验到对美的感知之大门 本书特色 《席勒美学信简》:打开平凡生命体验到对美的感知之大门。“艺术之神”席勒27封书信展示思辨之美,48幅...
共同事业的哲学(全二册) 内容简介 一年之中的一系列教会节日就是一套完整的教育儿子的课程。在这些节日里,学习公民和人的职责即法律性和经济性职责的人摆脱了理论,而...
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将近年来作者在不同时间因应不同需要而写作的各自独立的文章分类收集整理而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部分是“立足当前”,包...
汤用彤讲佛学 本书特色汤用彤先生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他本着“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探求”的治学精神,其文字对今人...
论真理的本质-柏拉图的洞喻和《泰阿泰德》讲疏 本书特色 《论真理的本质:柏拉图的洞喻和讲疏》如果我们说,一直到康德,西方哲学的可能性之根据,就在于我们的对话的这...
当代法国伦理思想 内容简介 几百年来,法兰西形成了悠久的伦理思想传统。当代法国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伦理学为理论基础,它和法国社会的...
如何进行批判-孟子的愤怒与苏格拉底的忧伤 本书特色 本书反思了我国传统的批判方式和说理方式,通过比较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批判方式,试图将苏格拉底的合作式批判方式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