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的是作者2002年以来为《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敬宜笔记”专栏写的随笔。内容包括;华年二十去如飞、黄浦源头说清浊、新《阅江楼记》、惊听洋人说评书、谢季老、蚕豆滋味究若何、“一样话,千样说”、站在“旱桥”看上海等。
书中的文章都非常短,内容则比较多样。有的讲世界大事,有的讲国家大事,更多的则是市井小事,个人感受。没有半句假话、大话、空话、废话和套话。将问题则是单刀直入,直抒胸臆。用四个“真”字来表示: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可以称之为四真之境。
范敬宜,1931年生于江苏吴县,1937年迁居上海。先后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沪校和上海圣约翰大学。1951年离开上海,远赴东北,从事新闻工作,历任东北日报助理编辑,辽宁日报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反右、“文革“均遭厄运,在辽西贫困山区生活十年之久。1984年调京,历任国家外文出版局局长、经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的一生几起几落,充满传奇色彩,写过大量新闻作品。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4 本书特色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4)》全篇为泰戈尔的作品集《诗选》。本书中,编者在已出版的泰戈尔作品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增...
勃洛克抒情诗选 本书特色 勃洛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诗人,18岁时开始诗歌创作,1904年出版的《美妇人诗集》是他的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充满神秘主义和唯...
苑峰杂著-张政烺文集 内容简介 《张政烺文集》第五卷《苑峰杂着》,收录张政烺先生自述、纪念文章、序跋、书评、书信、讲话以及其他一些文字。此次新搜集到的未见...
名家散文精选余光中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为青少年读者量身打造的经典读本,2019全新高水准散文精选集名家散文精选余光中散文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专门为中学生量身定...
汶川地震15天 内容简介 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就在那一刻,1000万同胞目睹了山川移位、生灵涂炭的人间惨境,500万同胞于一瞬之间痛失家园,将近9...
以静以淡以柔软应万变 本书特色 吃饭时吃饭,走路时走路,穿衣时穿衣,睡觉时睡觉。一次只想一件事,一次只做一件事。年轻时总要凑热闹,大家混在一起才觉得踏实;恨不得...
龙虫并雕斋琐语 本书特色 我国学者大都重雕龙而轻雕虫,重研究而轻普及,重过去而轻将来。王先生纠正这种重古轻今的传统偏向,正是现代化的思想解放。——周有光我还是觉...
萨拉热窝女人 本书特色 《萨拉热窝女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南斯拉夫文学大师伊沃安德里奇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之一。一战前后的萨拉热窝,继承遗产的女主人公因...
玄奘西游记-钱文忠-钱文忠集 本书特色 再现《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演讲盛况,钱文忠教授倾情讲述玄奘传奇而辉煌的一生。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一代高僧的本来面目。比...
大自然的日历 本书特色 《大自然的日历》几可认为是一部纯原生态的作品。作者将其思想和感情从美学的角度潜入到对世界的原初和根本,即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中。就如高尔...
唐诗三百首 本书特色 本书特点是尽量避免越注越详、越释越繁的趋向,着重注释字词难点,不作繁琐串讲,典故只说明含意,不作长篇征引。这样做使一般读者在扫除了*基本的...
唐诗三百首-中华儿童启蒙经典(彩图注音版) 本书特色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 层楼。两个黄鹂鸣翠柳 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梁斌文集。共7卷 内容简介 梁斌(1914-1996)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多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描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方农...
故都的秋 本书特色 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零余者》《饮食男女在福州》等作品广为人知,这些作品表现了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的主张,他认为“文学作品,...
第一次寒流 内容简介 《**次寒流》是周志文的散文自选集,分“生活”、“旅行”、“艺术”、“人物”、“阅读”五辑。在书中,周志文先生以人文学者的身份,对瞬息万变...
王小波卷-沉默的大多数-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当代文坛独立特行的作家王小波代表性随笔精选,包括《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独立特行的猪》等名篇,这些...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经典散文 本书特色 ★1983-1995,12年波折的人生,12年思考的积淀,写就《守望的距离》★被誉为"当代*有灵魂的作家"、哲学家——周国...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书目 内容简介 本书汇总了百年内国人包括港台和海外学者编撰的比较文学著作约800种,简要介绍了每部书的主要内容,评述其特点和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中...
鲁迅散文全编 本书特色 鲁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书收入了鲁迅先生生前编订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同时从鲁迅的杂文集中钩稽出了其他散文...
《聂耳日记》内容简介:《聂耳日记》收录了聂耳1926年6月至1935年7月间的日记,它既忠实地记录了一个青年音乐家的真实情感和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