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卓才
带着文学的梦去旅行.在行走中阅
读、写作,描写自然、表述心性,与亲
人、朋友分享感受,人生之一乐也。他
是一个很阳光的人,善于在旅游、写作
中吃苦和享受快乐。
中文系出身,长期教写作课,做了
十多年旅游培训,轻车熟路经验丰富;
但他不愿固步自封.不断地向边缘学科
探索和开拓。出版的多种教材中,《经
济写作》、《企业公关写作》和《旅游
写作》都开创了新的领域。《经济写作》
出到第四版了,印行突破14万册。已经
在全国各地高校扎根;旅游写作系列
(包括《旅游写作》、《旅游写作文萃》、
《实用旅游写作》《旅游文学创作》等)
也正在走进课堂。他的《水上仙境》和
《古巴华侨家书故亭》,多半是旅游散
文、随笔和纪实文学作品。篇篇文如其
bsp;第八章旅游抒情诗
本章学习要点:
(1)了解旅游抒情诗的含义。
(2)理解旅游抒情诗的艺术特征。
(3)学习发现诗意、捕捉灵感。
诗歌是一种*为凝练的语言艺术,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抒情言志、讲求节奏和
声韵的特殊文学样式。
旅游诗歌是诗歌中的一个支流,是指在旅游活动中,以反映旅游见闻和感受为内
容、强烈抒情言志、语言极为凝练并有着音乐感的文学样式。因旅游诗歌中有大量描摹
山水景物、歌咏名胜古迹的抒怀诗,在古代称之为山水诗。但现代旅游诗歌的题材领域
已经大大拓宽,如果再用山水诗的概念就不太准确了。
旅游诗歌就其反映的内容来看,可分为旅游抒情诗和旅游叙事诗两大类。从形式上
看,旅游诗歌又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三大类。
词和曲是一种特殊的格律诗,“诗”“词”原本是一家,本章中讲的旅游诗歌也包
括词曲。
**节旅游抒情诗概述
一、旅游抒情诗的含义
旅游抒情诗以抒发思想感情为主,往往直接表现诗人对旅游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感
受,使客观生活现象带上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其中的事、人、物、景只是抒情言志的
一种手段,一种寄托,其思想感情流程常常联系着各种旅游生活现象的轨迹。如叶延滨
的《好梦周庄》,通过对江南水乡周庄的风影和水魂的描绘,赞美这人间仙境般的周
庄,是与诗人一生为伴的永远好梦。
抒情诗的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如贺敬之的《三门峡
歌》、《桂林山水歌》中有许多直接抒情的诗句。
间接抒情是通过描景、叙事、记人、状物来抒情言志。如唐人陈子昂的《登幽州
台歌》只四句,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这种感情不是直接
抒发出来,而是通过登台望景,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事业受挫、生不逢时,远眺茫茫
宇宙,天长地久,不禁倍感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落泪。时代背景不同,抒发的感
情也不同。李文庆的《风人松·踏青有怀》描绘云山袅袅水婷婷的美景,江畔一片莺
歌燕舞,诗人由衷赞美江山,祝愿社会飞速发展,“人间喜看龙腾”春天长驻。通过写
景抒发明快欢欣之情。
二、旅游抒情诗的艺术特征
(一)高度凝练浓缩
抒情诗的高度凝练浓缩表现在三方面。
1.高度集中反映生活
为在极有限的篇幅中反映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作者在取材时总是选择那些*具个
性特征的形象,*具典型意义的情节,*能打动人心的瞬间来挖掘较深刻丰富的内涵。
比如当前引人关注的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问题,在诗人们的笔下有明显反映。李瑛的
《断流的黄河》①就取材于黄河断流的残酷现实:
断流的河床上奔跑的
再不是狂涛浪涌和水沫
是风,卷动沙石枯蓬以及
条条被人踩出的小径
泥沙半掩的螺壳和鱼骨
仰望着远去的云
沉默不语
一个古老民族圣洁的血枯竭了
滚烫的精壮的血
嘘——莫再大声喊叫
李白听见会泪落如雨
诗中描述了断流后的河床的状况:沙石、枯蓬、小径、螺壳、鱼骨代替了奔腾咆哮的飞
涛漩涡,昔日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宏伟雄壮的景象不再,人们不禁要问:黄河
何以会断流?怎样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全诗贯穿着浓烈的忧患意识,蕴含着作者深沉
的感慨、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思考。
要得到生活的真髓,作者还应该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善于透过某些表面现象挖掘
本质的东西。请欣赏李曙白的一首短诗《卧铺》①:
一张
在大地上移动的床
睡过了浙皖鲁豫
醒来就看见北京的一勾晓月
憔悴如斯
才知道昨晚
西湖上的月亮一直随我北上
她是走过来的
一夜无眠
短短几行诗,把旅途中人们司空见惯的火车卧铺比喻成“一张在大地上移动的床”。多
少人睡过卧铺,半夜睡着时过了浙皖鲁豫,醒来到了北京;可有多少人体味到这张移动
的床的神奇和贡献?这张“床”和旅行者之间的关系是那样的亲近和不可离分;旅行
者安全舒适地到达目的地,而卧铺却和月亮一样“一夜无眠”。诗人以独到感受化为典
型的形象,有高度的概括力,体现丰富的内涵。
2.情节和情感的跳跃性
抒情诗歌凝练的艺术特征,决定它不能像旅游散文那样从容地叙事、描景或抒情,
而要求作者将无比丰富的生活内容和鲜明的感情加以浓缩、加工,切人简短的诗行中。
因此,它不得不大刀阔斧地剪裁、删减,去掉杂芜、繁琐之处,省略不少语言,留下空
白让读者去想象补充。这样做也势必造成情节发展上的跳跃及情感表达上的起伏。
如林野的《民歌里的西藏》:“云层低得像屋檐碰了手掌/西藏瓦蓝的天空清澈得
令人发慌//片片经幡飘摇着西藏/慈悲的 佛端坐在露水中央//青稞酒酿了又酿西
藏/醉了的风跌跌绊绊爬过山冈/鹰的盘缠是三只野兔西藏/喇嘛从来不问狼为什么要
吃羊//西藏经书被太阳晒黄”这首诗是写到西藏后对寺庙的一次朝拜,不写具体过
程,先写云和天空,后写经幡与佛,忽而跳过参观朝拜的琐碎事宜,写起青稞酒来。情
节跳跃极大。忽而又写起三组毫不相干的意象:风和山冈,鹰和野兔,一心念经的喇
嘛,*后用一句“经书被太阳晒黄”结束。其实诗中描写的云低、天蓝、青稞、经幡、
繼《單身收納夢想家》後,熱烈推出夢想號!無印良品台北站前店中,展示空間的推薦書籍! 不可錯過的單身貴族創意收納寶典!本集以「懶人收納」為主題單元,不論是狹小公寓...
中国古代高僧 本书特色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古代高僧大德的事迹,了解中国佛教的历史文化,乔志霞精心地编撰了《中国古代高僧》一书。本书在对中国古代佛教发展进行...
《书法中的中国》内容简介: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中国书法是中国汉
中国人最易说错的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人文化纠错丛书”中的一本,既重视实用价值,又突出了文化内涵。本书从普通中国人的实际出发,列举了传统习俗、日常交际、工作...
北大门的前世今生 本书特色 《北大门的前世今生(闸北卷)》既展示了上海,让世界了解上海;同时,也让在上海生活的人们进一步认识上海,了解上海。北大门的前世今生 内...
语言与认知的空间-认知多样性探索:西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野 本书特色 著名语言学家Stephen C。Levinson的语用学理论我国已多有介绍和评述。从20...
乡民行动的物质呈现:一个关中村落的时空结构、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1930~2010 内容简介 《乡民行动的物质呈现:一个关中村落的时空结构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19...
命运解码 本书特色 揭示人的命运原起,绝不是古人研究命运的全部目的,他们的*终目的是想在揭示命运原起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预测命运的方法,进而去把握自己的命运。作...
大国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珍贵精神财富 本书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古人的文化(插图典藏本) 本书特色 《古人的文化》(布面精装)为沈从文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随笔集,以“古代文化”为主题,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
英格里希绝配百年四川话 本书特色 《英格里希绝配百年四川话》是对《1917·华西**年学生用中文教材》的注释和改编。原著共三十二课,教授中文句子1005句,附有...
世说新语译注 本书特色 《世说新语》流传的版本很多。本书以明嘉靖袁襞嘉趣堂翻刻南宋陆游刻本(简称明本或袁本)为底本。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原文点校、译文和注释。南...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本书针对汉语动词在实际话语中复杂的配价情况,把单一的价的概念分化为由联、项、位、元构成的配价层级,用以全面地反映动词在不同...
容易读错的字 本书特色 读错字有多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一是因形声字表音不准确,想当然读了半边容易出错。二是多音多义字容易读错。三是字形相似的字容易读错。四是受...
http://www.tangmi.com/guru_photo/zushizhuan.htm
东北方言概念词典 内容简介 汉语语义系统研究是传统汉语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方言语义系统研究也是传统方言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的迅速发展,特别...
文明的开端-房龙经典作品选·全译本珍藏版 本书特色《文明的开端》用独特的语言风格将人类从蒙昧到理性的文明发展史讲述得娓娓动听、妙趣横生。从人类漫长的生存探索到定...
经学常谈 本书特色 “经学”,一个中国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逐渐从远逝模糊的背影中回转,穿越百余年的风雨沉浮,重新走入当代学术研究和社会各界的视野。在颠沛造次的...
钟书国学精粹 山海经 内容简介 《山海经》是一部富含神话传说的古老的地理书,全书现存八十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海经》是上古时代的文化珍品,虽仅有...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 本书特色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以专题理论和个案研究为主体框架,框架保持了**版的面貌,第二版在内容上作了适当修改和增添,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