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状况》这本书为利奥塔获得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在这本书中,利奥塔不仅明确地使用了“后现代”一词,而且给这个词下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定义:“对元叙事的不信任”,从而拉开对总体性的战争。
正如此书的副标题“关于知识的报告”所表明的《后现代状况》研究的对象是*发达社会中的知识状况,利奥塔认为,随着社会进入被称为后工业的年代和文化讲入所谓的后现代的年代,知识的地位已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科学知识为例,科学知识越来越成为一种话语,“我们可以说,40年来的所谓尖端科技都和语言有关:如音位学与语言学理论、交流问题与控制论、现代代数与信息学、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语言翻译问题与机器兼容性研究、存储问题与数据库、通信学与智能终端的建立、悖论学”等,这些科学技术的变化是明显的,它必然对知识的两个主要功能——研究和传递——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知识的性质也不能不发生相应的改变。相对知识的拥有者而言,知识外在化(exteriorjzation)了,知以被当做主要的生产力从知识的拥有者那里分离出来,进八市场,成为商品。同时,知识必须服从转变为机器语言所需的可译性条件,化简为可供机器处理的信息量,才能进入流通渠道,成为可操作的。“因此可以预料”一切构成知识的东西,如果不能这样被转译,就会遭到遗弃。
bsp; 总序
以往的艺术教育大多是以一种艺术史的方式去理解文
化,而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以一种文化史的方式去理解艺
术,即我们应该打开或重建艺术背后的那部尘封已久的历
史。
——邹操
释义的危机
亚里士多德说:“艺术是模仿”。科林伍德说:“艺术
是表现”。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情感交流”。我们面临的
是一个艺术的释义不断被刷新甚至被颠覆的世纪。在今
天,关于艺术释义的追问必须以我们所处的时代为参照与
谱系。
纵览艺术史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
历史传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其呈现出丰富
多彩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然而传统《艺术史》的书
写却总是以关注艺术的自身发展为脉络和线索。换言之.
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史现象,艺术史的书写更多的是以艺
术史自身的内在结构关系为统摄来缕析出其中相应的主体
轮廓和基本脉络。然而此类著述本身对于当代的艺术史研
究来说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存在
着一定的问题。其理由主要有以下
几点:(图1)
其一,以传统《艺术史》自身
的观点来看.如用“有效”来作为
《艺术史》的含义和标准.而这种
”有效”当然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观
点.即对人有效。不过不同的时代
”有效”有不同的准则。“在一定意
义上,任何曾经出现过的事物在某
种方式中都是“有效的”。因此.不
断抱怨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实际事件
有多少已被或未被《艺术史》加以
考虑.对艺术史本身在此是没有意义的。要揭示艺术史上
诸重要因素,必须依靠一种假设的观念或不如说要靠一种
关于历史的解释模式。而传统《艺术史》的书写,只有在
某种程度上把许多直接感觉到的事实去掉,并以此作为代
价才能得以完成。系统的《艺术史》文本的诞生意味着作
为一个活生生的过程艺术史的结束。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审
美统一体.俨如一个小宇宙.但这种独立性对《艺术史》
并不重要.只有不再强调艺术作品自身的个性和独立性,
是把它当做影响传统制度的一种结果,作为与居前的和后
继的作品有关的一种对象,作为艺术潮流的一个阶段,作
为走向一个目标道路的停车场.艺术作品才能获得《艺术
史》的所谓意义。” 但站在时下学术研究角度来看,传统
艺术史所谓的意义对于当下艺术史研究是否还构成其意义
的存在?换言之,传统艺术史的研究模式对于“时下语
境”它是否还适合当代的艺术史研究7这是一个值得深刻
加以反省和质疑的问题。因为传统艺术史意义上的“有
效”和时下意义上的“有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因
为当代的艺术史研究应该更多地转向关注那些未被传统
《艺术史》加以关注的东西。
其二,正如美国学者B·F·斯金纳所指出:“为什么我
们要在我们的文化中给艺术更为重要的地位呢?其理由甚
多.也许我们只想使艺术更好地被用来供我们享受.也许
我们觉得滋养艺术的文化更有力量.因为它吸引和掌握着
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们。“㈠那么什么是构成这种滋
养艺术的文化7它是如何发生、发展的7它是如何影响艺
术史的7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
关系等等7这些问题往往被传统《艺术史》的著述所忽
视.然而这些问题却构成了当代学者应该加以关注和研究
的主题。换言之.传统艺术史的书写更多的是以单一的艺
术史的角度去看待艺术,而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不能以一
种新视域、大文化的角度去审视艺术呢7
其三.从话语与权利方面考察.传统艺术史的书写往
往是以艺术史学家的个体对艺术史的考察、分析以及采用
相应的阐释模式为其编著主线。其实质乃是其艺术史学家
个人的知识话语。而此类话语往往是以艺术家和广大受众
及其与此相关的其他门类(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科
学、宗教等)诸学科的“缺场” 和“失语”作为其前提和
起点的。而此类话语一旦诉诸于本文便同时获得了权力,
在此.权力和话语(真理)便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正如福
柯指出:真理和权力是相互勾结的.真理为权力立言,权
力为真理行事.人们表面上追求真理其实质乃是屈从真理
背后的权力。而当代艺术史学的研究的问题之一正应该是
去挖掘这种“失语的话语”以及造成此类“失语”背后的
权力。即艺术史背后的那部尘封的历史。以使艺术史研究
更加开放和多元。正如罗蒂指出:应该批评追求“大写的
真理”而主张追求“小写的真理”。同时它使我们重温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个被人们遗忘已久的重要思想:
“真理是开放的。”
例如,作为艺术史上*为经典
肖像画代表作《蒙娜丽莎》的阐释
而言.传统的《艺术史》的阐释大
多是以“全画运用三角形的构图.
空气透视法与薄雾透视法相结合.
作者拥有熟练的解剖学知识.在现
实中吸取灵感捕捉典型…”“这
幅肖像画的意义在于通过一个普通
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自身
的肯定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川等
等诸如此类。这样的阐释对于当代
的艺术史学术研究而言是不全面
的.或进一步来说它是必须加以质
疑的。
2 0世纪7 O年代中期.由于不满意早期作品的写作风
格和思想方向,特别是在《力比多经济学》中.由于欲望
的一切表现、表达和效果.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都受到
了肯定,陷入到一种无道德标准的自然主义中,于是.利
奥塔继续自己的理论探索,把思想的焦点转向对总体性的
批判上.提出了“异教主义”.“公正游戏”等重要概念。
主要著作有《多神教的启示》和《公正游戏二》。70年代末。
他应加拿大魁北克省大学委员会的邀请写作一份报告.
1 9 7 9年以《后现代状况》为书名发表,标志着利奥塔的
思想走向成熟。而这本著作也为利奥塔带来了巨大的学术
声誉,奠定了他在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中的理论地位。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
来,利奥塔将自己的后现代理论
继续推进.在自己的思想道路上
实现了一个新的语言学转向。正
如道格拉斯·凯尔纳和斯蒂文·
贝斯特所注意到的,利奥塔的思
想发展路线与后结构主义运动
恰好相反。先前的后结构主义
者.如巴尔特和克利丝蒂娃都是
从关注语言转向到关注身体和
欲望,而利奥塔则相反,他的早
期著作强调身体、欲望和情感.
而在后来的著作中,则回到语
言。这一时期的重要著作是《迥
异净(The Differend)。这本书的
中心问题是公正的条件.书中思
想深受康德、维特根斯坦和语言哲学的影响。全书大部分
篇幅集中在语言分析上.因而使这本书深奥复杂。利奥塔
本人很看重这本著作.是被他称之为“开始搞哲学”的一
本著作。
值得指出的是,这部著作对于艺术的重要之处,在于
利奥塔借助了康德的崇高美学。在利奥塔看来.崇高就是
指那些不能诉诸言辞的、不能以传统的方式来表现而需要
以新的语言和形式来表现的东西。这明显是对早期“形
象“的超越与突破。他把这一思想与先锋美学统一起来,
不仅广泛运用到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中去.而且发展
为一种政治美学。1 9 98年4月20日一2 1日夜间,利奥塔
因患癌症不治而去世。
下面.我们主要以影响*为广泛的《后现代状况净这
部著作为文本.简要介绍利奥塔的基本思想。
学术思想概述
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这本书的*后写道:“让我
们向总体性开战,让我们成为不可表达之物的见证人,让
我们激活差异并且拯救这个名称的荣誉。”(图2)拯救差
异的荣誉即是“拯救思想的荣誉”,利奥塔,这位后现代
主义*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一生都在不懈地攻击和批判他
称之为“恐怖主义”和”极权主义”的总体化和普遍化的
理论和方法,坚定不移地证明并且捍卫一切知识领域、理
论领域及话语中的差异性与多元性。因此,尽管利奥塔本
人的后现代思想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其理论生涯
涉及广泛.几乎遍涉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活动(从早期的
《话语.图像》、《飘离马克思与弗洛伊德》、《力比多系统》
到中后期的《公正游戏》、《后现代状况》.再到《迥异》),
但“绝对差异”这一主题仍然为我们理解利奥塔思想发展
的连续性提供了关键线索,正如英国的利奥塔研究专家詹
姆斯·威廉姆斯指出的那样,”对根本差异和试图沟通这
些差异的结构之间关系的关注,把他关于后现代的解释同
他的作品整体联系起来。1
本书不可能全面介绍利奥塔各个时期的思想.因此.
仅以上述线索为指导.简要阐述《后现代状况)》中的基本
思想。
合法性危机 .
《后现代状况》这本书为利奥塔获得了广泛的学术影
响,在这本书中,利奥塔不仅明确地使用了“后现代”一
词.而且给这个词下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定义:”对元叙事
的不信任”.从而拉开对总体性的战争。
书法文献 内容简介 《书法文献》刊发二十世纪以来已去世的书法大师,介绍当代书画界有代表性的老书法家、篆刻家;刊发二十世纪以来学者的书法作品、手稿、信札等;介绍引...
导演公园-对话拍电影的人 本书特色 《导演公园》是腾讯娱乐一档聚焦电影导演的深度栏目。不管是老导演,还是新导演,不管是大导演,还是小导演,不管是走市场,还是走电...
历代名家书法荟萃 徐浩裴休书法精选(精装) 本书特色 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殿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三千年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史给我们留下了举不胜举的书法精...
CCTV10《天下江湖》-醉里挑灯看剑 本书特色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晋唐五代墨迹-古代经典碑帖善本 本书特色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系列丛书由书法专业教授傅如明、刘天琪、刘逊芝三位专家担任主编;浩瀚文化编辑制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威廉·莫里斯:艺术与手工艺之家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铜版纸全彩,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威廉·莫里斯是现代设计的先驱者,奥斯卡·王尔德将他称为“14世纪...
《张迁碑》临习指南 本书特色 姜荣贵编著的这本《张迁碑临习指南》收入了《张迁碑》全部和历代书家节临《张迁碑》,关于《张猛龙碑》风格评介以及笔法举要、构法举要和临...
颜柳欧赵楷书《百家姓》-赵体百家姓 内容简介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是影响大而流行广的启蒙读物。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人社学,八...
电影之外的美国 本书特色本书立体地呈现了美国,用文字融合中国人和美国人共同的情感。这是一个中国人亲身体验的美国人的日子和情感。朴素务实的生活态度,不浮不躁的生活...
西魏杜照贤造四面像-(后) 内容简介 《西魏杜照贤造四面像》,魏大统十三年(547年)十一月立。造像题记的书法氰博俊逸,书体在隶楷之间,是南北朝字体演变时期的一...
中国民间书法字典 本书特色 《中国民间书法字典》收录书迹,大多无书写者姓名,或虽具姓名,但书法史上无名,这些作品,我们统称为民间书法。上自魏晋下至清代共收录作品...
《图解欧洲艺术史:19世纪》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中的第六册。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
赵之谦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包括:赵之谦篆刻的篆法特征;赵之谦篆刻的章法构成;赵之谦篆刻的刀法技巧等。赵之谦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目录 历代篆刻经典...
老子甲-韩店楚墓竹简 本书特色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宝库内容丰富,从商周甲骨文、青铜彝器款识,到周秦两汉魏晋简牍帛书、汉唐碑版铭志、宋元明清墨迹,琳琅满目。为...
走进格律诗殿堂-格律诗创作与吟咏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大象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学者陈江风、刘秋瑞撰写★ 手把手教你写诗,让每个人都能从这里学会格...
龙凤呈祥-京剧经典品读 本书特色 本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包含《锁麟囊》《穆桂英挂帅》《龙凤呈祥》《赵氏孤儿》。他们以介绍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裘盛...
★古埃及国王的小墓室是怎么被发现的?★亚述人堪比恐怖组织?★中世纪的艺术为什么那么稚拙?★拉斐尔陷害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的作品和电影院也有关系?★梵高、高更和...
《有花为伴》内容简介:本书提供了庆祝性植物装置艺术和插花的想法和指导,包括美丽的季节性花束、送给朋友的花、餐桌上的插花和头
清初印风 本书特色 这本《清初印风》是《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丛书之一。收入了先秦时期几乎所有现存的印章的图谱。是一部翔实的资料库。对你学习篆刻艺术和研究篆刻的产生...
《老书店(民国趣读)》内容简介:《民国趣读 老书店》是追忆民国时期出版业之动态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章锡琛、胡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