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凝
聚着中国科学院新老科学家、研究生导师们多年心血和汗水的中
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面世了。这套教材的出版,将对丰富我院研
究生教育资源、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科技人
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科技国家队,中国科学院肩负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
向世界科学前沿,为国家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
技创新贡献和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使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教育不仅要为我院知识创新工程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还担
负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
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
集成中国科学院的教学资源、科技资源和智力资源,中国科
学院研究生院坚持教育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两段式”培养模式,
在突出科学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全面素质教育,倡
导文理交融、理工结合,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
识、敏锐的科学探索意识、活跃的思维和唯实、求真、协力、创
新的良好素质。
研究生教材建设是研究生教育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由一批
活跃在科学前沿,同时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科学家编写的中国科
学院研究生院教材,适合在校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高校教
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这套研究生教材内容力求科学性、
系统性、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统一,使学习者不仅能获得比较系统的
科学基础知识,也能体会蕴于其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
法,为进入科学研究的学术殿堂奠定良好的基础;优秀教材不但
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开展教学的基本条件和
手段,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
教育结合的重要保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中
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一定能建设起多学科、多类型、多品种、多层
次配套的研究生教材体系,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百花园增添一枝新
的奇葩,为我国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oo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序 言
《科学社会学一一方法与理论基础》一书终于近日脱稿,心中顿感轻松欣
慰。作此短序,以交待成书之来由经过。
科学社会学是一门年轻的社会学学科,以研究科学技术领域内各种社会行
动之间的因果联系为宗旨。其内容相当广泛,包括科学的社会规范、科学家分
化与科学共同体的形成、科学共同体的分层与结构、科学共同体内部成员的互
动、科学的奖励与评价体系、科学与经济军事宗教等社会建制的互动关系等。
自20世纪30年代默顿创立科学社会学以来,这门学科不断从相关学科中吸取
研究方法与理论概念,探讨科学社会现象间的经验关系,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
理论与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前,学者们关注科学的社会建制,形成了
以默顿学派为代表的科学建制社会学。其典型理论成果即默顿及其合作者的研
究文集《科学社会学一一理论与经验研究》。此后,学者们更加关注科学技术
知识生产过程中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形成风靡一时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回
顾科学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其学科交叉的特点。时至今日,
它还在不断地从社会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方
法论、语言学等学科中吸取方法与观念,壮大自身。这也充分说明它有着旺盛
的生命力。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跨人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社会进步的基本动
力,其作用也日显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政府也将科技事业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科学社会学
成了许多人学习和探究的热点。多年来,在从事历史与现实的科学社会问题研
究过程中,我深感我国还需要加强科学社会学研究与教学。默顿等人创立的理
论与方法主要是以美英西方国家为对象的研究成果。由于社会存在的异质性较
大,其研究结论难以套用于我国,但其方法与理论可为我们所借鉴。也正是因
为这一原因,近年来我国科学社会学研究课题和成果也越来越多,从事科学社
会学研究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开设科学社会学课程的高校也越来越多。
2002年以来,我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科学社会学课程。在教学中,
我发觉缺少系统讲解科学社会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适当教材。与同行交流,也
多有同感。正是出于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从2002年起开始整理经典文献,参
考相关书籍,撰写本书。历经五年,断断续续,终能集腋成裘。这本书中也收
录了我的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涉及16 18世纪我国科学发展以及当代我
国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等问题的研究,作为具体案例,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我国科
学的社会发展情况。
多年来,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得到众多师长、领导、同事和学生的鼓励和
支持。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多年来,我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中
国一葡萄牙科学历史中心、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日本学术振兴会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众多基金和组织的资助。我
真诚地感谢这些基金和组织给予的支持!感谢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编
辑!感谢所有关心本书出版的朋友们!
愿本书有益于学界,有益于社会。
尚智丛
2007年8月30日于中关村
科学社会学研究框架
科学社会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早期的知识社会学研究。20世纪初,索罗金
率先开展了科学社会学研究,建树颇丰。尽管他所提出的理论见解并未被后来
的学者广泛采纳,但是他所提出的科学社会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及他所开
创的经验研究方法却成为后来者研究的重要基础。在索罗金研究的基础之上,
20世纪上半叶的学者们就科学知识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社会学研究。
**节 索罗金的科学社会学规划
索罗金(P.A.Sorokin,1889 1968),美国社会学家,1889年1月21日生于
俄国,曾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毕业后在该校任教,创建了俄国**个社会学系。
青年时代的索罗金是一位激进的政治活动家,他曾激烈地抨击沙皇统治,但也反
对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为此曾先后六次入狱。俄国十月革命后,索罗金转道捷
克斯洛伐克移居美国,1924—1930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930年在哈佛大学
创办社会学系,1949年创立并主持哈佛大学“创造性利他主义研究中心”,1964
年出任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他提倡学术权威的多元化,提倡学术批评,著有
《社会和文化动力学》、《革命社会学》、《社会流动》、《当代社会学理论》、《我们时
代的危机》、《重建人性》、《利他的爱》、《危机时代的社会哲学》、《今天的社会理
论》等著作。
一、三种文化的划分
索罗金十分重视研究意义、价值、规范和符号在认识社会文化实在中的作
用,认为这些是社会制度整合的*高层次的基础;而两人和两人以上的互动则是
社会文化实在能够加以分析的*低层次。他认为,按照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意识
(cultural mentalities),历史阶段总是趋向于自身的多样性变化的重复,人们无
法预见其发展的*终阶段,社会结构反映主导的文化意识。他主张对社会实在
的认识应是多方面和多维度的,既要通过感觉和理性,也要依靠信仰和直觉。
索罗金把知识看作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他关于知识的社会
学研究采用了理念论与流溢说(idealistic and emanationist theory),认为知识是
由深层次的“文化意识”演化而来的;“文化意识”是“文化前提”(cultural
premises),使文化在整体上按照特定目的衍生、流溢而成。理念论与流溢说来
源于柏拉图哲学,其基本内涵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先验的理念,理念散发而成万事
万物。默顿评价索罗金的这一基本观点是唯心主义的社会文化决定论。
索罗金认为,各个时代的知识与社会文化系统表达着它所在时代的文化意
识,自公元前580年以来,欧美世界所具有的文化意识可以分为两种纯粹的类型
和一种混合的类型。两种纯粹类型的文化意识是观念的(ideational)文化意识和
感知的(sensate)文化意识。在观念的文化系统中,人们认为“实在是非物质的、
永恒的存在”,人的需要是*基本的精神动力,人通过自我减少或消除生理需求
来满足精神需要。在这种文化中,人们推崇“信仰真理”(truth of faith),以理想
主义、精神追求和道德伦理为标志。在感知的文化系统中,人们将“实在”限定为
通过感官获得的感性事物,人需要通过塑造外在世界,而非塑造自我,来满足人
的需要。在这种文化中,人们推崇“感性真理”(truth of senses),以唯物主义、享
乐主义和经验主义为标志。理念论的(idealistic)文化意识处于两种纯粹类型之
间,推崇“理性真理”(truth of reason)。
索罗金认为,三种文化意识形成并表达于各自的社会文化系统之中。每一
种社会文化系统“各自具有它自己的意识、它自己的真理和知识系统、它自己的
哲学和世界观、它自己的宗教类型和‘神圣’标准、它自己的对错系统、它自己的
艺术与文学形式、它自己的道德信条与法律及行为规范、它自己的社会关系的主
导形式、它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组织,以及*后,它自己的带有特定智力和行为的
人格类型”(Sorokin,1937)。
索罗金认为,在欧美西方社会里,公元前5世纪希腊观念的文化被理念论文
化所取代;到公元4世纪时,理念论文化又被感知的文化所取代;从公元5世纪
到11世纪,基督教的观念的文化取得了主导地位;12-一14世纪是理念论的文化
占据主导地位;从14世纪开始,感知的文化又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到20世纪
达到顶点并开始衰退。西方社会在*近的400 500年间处于感知文化意识主
导的时期,产生了许多科学发现,如伽利略(Galilei)、开普勒、牛顿、罗斯福、爱因
斯坦等人的科学成果。这些成果在总体上表达为以感知文化意识为前提和基
础。在这个时代,科学理论及科学发展的速度,都依赖于这些作为前提的文化
意识。
索罗金的三种社会文化理论表现出强烈的决定论色彩,在很大的程度上,文
化意识被作为概念,而非可作经验检验的假说。三种文化意识到底是概念,还是
可作经验检验的假说,索罗金对此未能给予很好的回答。这使得他关于文化意
识决定社会文化系统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哲学思辨的色彩。事实上,特
定社会中的人们对主要的社会现实有着共同的基本假定和相同的价值观,其行
为与行为结果也会表现出这些相同的基本假定和价值观。但是,他们共有这些
基本假定和价值观的程度却是有所差别的。这是一个事实问题,是可以进行经
验研究的。也就是说,人们如何获得共同一致的观点以及生活于相同文化中的
人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是知识社会学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索罗金发现了
同一文化类型中各种知识存在着实质差异,但是他过于关注一种文化中的主导
趋势,追求各种知识的基本近似性,而未能对知识的差异做出更多的研究。默顿
认为:“在同一文化中产生的不同观念不仅仅是对主题的微小偏离,相反,其中的
一些变化恰好导致了思想和科学的根本发展。”(Merton,1973:147)索罗金关
于科学知识的宏观社会学分析存在明显局限,因此,有必要对科学知识进行微观
社会学分析,以便形成理论互补。
二、文化决定论与子系统的相对自治
索罗金认为:三种文化意识决定了一般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形式、内容和发展
(form,substance and development),“科学理论仅仅是一种流行文化确认的‘可
信的’(creditable)或‘时尚的’(fashionable)观点”(Sorokin,1937)。索罗金的这
一观点被称为文化决定论。
科学史上有许多不能为当时主要科学共同体承认的理论,这些理论未能融
人当时的科学主流。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合乎了文化决定论,但是,不能以此
否认这些理论在整个科学发展历史上的作用。此外,简单的文化决定论存在一
处明显的缺陷,即否定了科学知识的历史积累。即使在西方历史上,古代的科学
知识也流传下来,并积累在人类科学知识体系之中。这些知识并没有随着西方
社会的文化前提与文化类型的转变而被彻底抛弃。索罗金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
点,为此,他提出社会文化子系统是相对自治或相对独立的,特别是科学与专业
思想可以内在地自我规范与自我引导。索罗金曾讲道:“任何系统的自治意味
着…由于存在着大量会对它有所影响的外在因素和事物,故而系统有一定的
选择空间。它会吸纳某些外在因素和事物,而排斥另外一些…处于系统自身
之中的*为重要的系统功能和过程的‘决定因素’是系统所固有的。从一定意义
上来说,内在整合的系统是一个自治的自我规范、自我引导,或者如人们所乐于
称道的‘均衡的’整体…这是可以称为‘固有的自我规范和自我引导’这一更大
原则的一个特定方面。”(Sorokin,1937:50—51)
在强调子系统相对自治的同时,索罗金肯定社会文化子系统受到外在因
素与事物的影响,也就是肯定子系统具有明显的受社会塑造的可变性。对于
科学这一子系统也是一样。他在评价曼海姆的工作时讲道:在同一文化内部,
不同社会地位和集团联系会影响到非逻辑情感、逻辑思想,更进一步而言,会
影响到科学探讨的本质。可是,这些外在的社会因素如何塑造不同的思想形
式,却是一个未能澄清的问题。他说:“我们的社会联系如何影响了我们的逻
辑与判断,对此,我们还知之甚少。”(Sorokin,1947:353)既然肯定社会文化
子系统是相对自治的,那么,各子系统的自治程度如何?科学、哲学、宗教和法
律等子系统的自治程度是否相同?对于这些问题,索罗金同样未给出很好的
解答。
民国三大文妖-性学张竞生.艺术叛徒刘海粟.时代鼻祖黎锦晖 本书特色 《民国三大文妖:张竞生 刘海粟 黎锦晖》:声名狼藉的大师 特立独行的先哲 性学博士张竞生 艺...
周叔莲集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收入周先生各个时期发表的学术论文38篇,除两篇写于20世纪60年代外,大部分文章写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至今,时间跨度40余年。所收...
作品目录导论 德意志敬虔主义论纲:界定、论域与方法 一 何谓德意志敬虔主义? 二 德意志敬虔主义的论域 三 如何认识德意志敬虔
纸润墨香话古籍 内容简介 本书在形式上采用问答的方式,问答之间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有关于古籍的专门性知识。内容上,《纸润墨香话古籍》为读者详细讲解了古籍、古籍善本...
《中国士绅:城乡关系论集》内容简介:《中国士绅》由七篇专论组成,取材于费孝通1947—1948年发表在国内报纸上的文章;1948年秋,
社会学精要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我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期间(1982-1988)撰写的一部旧作。当时,我刚刚从历史专业转到社会学,对与社会学有关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陇上学人文存:第六辑:孙克恒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院负责编辑出版的省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人文社会科...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本书特色 以丰富的数据和文献资料,全面系统描述了1949年以来中国经历的五次社会流动,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总体格局。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内容...
《八十天环游地球》内容简介:英国人福格先生因和朋友打赌,带着绰号“万事通”的仆人从伦敦启程,开始了不可思议的环球旅行。他一
大数据发展丛书迈向万物智联新世界:5G时代.大数据.智能化 本书特色 当今世界,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飞速发展,原有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正在...
中国古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赵彦昌主编的《中国古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从中国档案史、中国政治制度史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全面、具体、深入地研...
熊得山中国社会史论 本书特色 《熊得山中国社会史论》由熊得山著,本书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本书所...
《再教育社会》内容简介:多国统计结果表明,未来将是“百岁人生时代”,60岁就过靠退休金生活将成为不可能的情况。“百岁人生时代
土耳其人 内容简介 土耳其人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特殊地缘政治、创造了辉煌和现代神话的伟大民族,让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万分。因此,作者试图以饱含理性激情的笔触,去...
近代思潮与人物 本书特色 该书稿为台湾学者龚鹏程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在提出近代中国有无思想史这个纯粹学术性的问题后,通过指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存在着诸多的似是而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 本书特色 王文章编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从基础理论方面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拓荒之作,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色斑斓 本书特色 《书色斑斓》:中国古代的出版权保护中国近代版权的演变中国古代剽窃史论(先秦至宋篇) 历代稿酬知多少——中国稿酬史考略古代的征文征稿古代的书业...
男人篇-海蒂性学报告-修订版 本书特色 全球销售数量已超过3500万册,20世纪*重要的社会科学著作之一男人篇-海蒂性学报告-修订版 内容简介 作者在本书中系统...
2012年春节,社科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孟慧英教授带领她的同事和学生,来到吉林省九台市胡家乡小韩屯,对这里的石姓家族龙年办谱烧香活动进行了考察。本考察报告就是这次...
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 本书特色 叶君主编的《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一生中精彩的演讲文稿和时评文章若干篇。这些演讲文稿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