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一生劳界奔波于革命斗争实践,其思想观,政治主张,主要散见于他的论文、序跋、书信、电稿、演讲、谈话、公牍、诗歌、联词、题词等之中。本书既为迄今为止所收集到的黄兴全部著作的汇集。
黄兴(1874一1916),字克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和民
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主要
领导人。他一生劳累奔波于革命斗争实践,其思想观点、政治主
张,主要散见于他的论文、序跋、公牍、电稿、书信、演讲、谈
话,以及诗词、联语、题词等之中。本书即为迄今为止所已收集
到的黄兴全部著作的汇集。之所以将其结集出版,主要是为进一
步研究黄兴的生平思想,及研究辛亥革命以至整个中国近代史,
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手资料,并期有利于完整保存近代伟人黄
兴的珍贵历史文献。
(一)
黄兴同孙中山一样,是在严重民族危机刺激下,并接受西方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之后,走上爱国、革命道路的。早期,他与孙
中山分处异地,相距遥远,但都在为“振兴中华”而奋起,而求
索勇进。孙中山当中日甲午战争尚未结束,就在海外(美国檀香
山)创立了**个爱国、革命团体——兴中会;黄兴则在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之后,在湖南长沙组建了中国国内**个革命团体
——华兴会,二会名称一字之差,而含义完全相同,即振兴中华。
尽管时间有先有后,但其时二人从未见过面,甚至彼此尚无丝毫
了解,因而只能说是在国家民族危机、时代使命的呼唤和要求下,
英雄所见略同。孙中山从小生活、成长于海外,受西方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的熏陶较深,因而还在创立兴中会时,就提出了“驱逐
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鲜明民主诉求,稍后又逐步
把这种诉求系统化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的民主革命纲领,并进一步把这一纲领阐释为“民族”、“民
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黄兴则在两湖书院
学习时,“课程余闲,悉购西洋革命史及卢梭《民约论》诸书,朝
夕盥诵”①,初步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主学说。稍后
他留学日本,热情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学说的学习和宣传,革命
思想迅速确立,对腐朽落后、积贫积弱的中国“力主根本改革”②。
虽然处于极端秘密状态的华兴会没有留下任何诸如章程之类的原
始材料,但黄兴在成立会上的讲话中,已经提出了“国民革命”
的思想,这在中国历史上还属**次,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是相通的。因而,当1905年7月末二人首次晤面时,见解即不谋
而合,彼此敬服,相见恨晚,迅速达成了合组同盟会的共识和决
定,共同开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局面。
黄兴出身书香家庭,自幼熟读经史典籍,深受中国优秀传统
思想文化的影响。他生长于湖南长沙,特别深受具有浓厚地域特
色的湖湘文化的濡染熏陶。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具有特别强烈而鲜明的优良精神特质,如“心忧天下”的
爱国情怀,“经世致用”的学用一致学风,“重践履”、“贵实用”
的务实作风,“趋新”、“善变”的创新意识,“坚忍不拔”、“卓励
敢死”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在黄兴身上都得到了充分
的、完美的体现。他“频年奔走,志在保邦”①,为救国而不断学
习、追寻、奋斗,一切“以国利民福为唯一之宗旨”②。他是当时
和后世公认的实干家,并且留下了“笃实”、“无我”③等感人肺
腑的家教格言。他忘我奋斗,坚忍不拔,身先士卒,愈挫愈奋,
在领导革命战争的长过程中,曾多次写下绝命书。他为人谦和,
功成不居,待人宽厚,善于和众,始终维护党内和革命队伍的团
结…完全可以说,黄兴不仅是近代湖湘文化所孕育的奇葩和硕
果,而且成为近代湖湘文化优良精神特质的杰出代表之一。
黄兴是一员儒将。他熟读经史,诗文俱佳,书法精妙,而又
有胆有识,谋勇兼备,成为革命军的统帅,可谓继承了湘军“儒
生领农民”④的传统。正因如此,黄兴能够实现对革命军的政治思
想领导,具有洞观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意识,并善于分析革命形势
发展和敌我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适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如:
在华兴会成立会上,他不仅提出了“国民革命”的政治纲领,还
提出了广泛发动学界、会党、市民,“联络一体”,“互为声援”,
和“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等战略战术。⑤当西南边境多次起义相
续失败、而长江流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之际,他适时将工作重点
转向长江流域,鼓励当地党人:“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
功。”⑥而当武汉保卫战危急时刻,他又主张尽速东取南京,促成
全国革命高潮,终于导致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取得了全国革命
的胜利。
【二)
黄兴英年早逝,一生只度过了42个春秋。但是他短暂的生命,
却完全献给了中国近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国家富强的伟
大事业。他的事功,伴随着辛亥革命的酝酿、兴起、高潮、成功
和失败的全过程。因此可以说,他完全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
人物。他在辛亥革命运动中立下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黄兴是中国国内**个革命团体华兴会的创立者。辛亥
革命准备时期的革命团体,*早者当属孙中山首创的兴中会。它
于1894年冬创建于美国檀香山,次年于香港(当时尚属英国殖民
地)设立总机关,并策划了广州起义。但是,它的会员大多为海
外华侨,且人数不多(先后仅百余人);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后,孙
中山长期流亡海外,兴中会会员星散,无法向国内扎根发展,其
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国内**个革命团体,就是黄兴于
1903年初冬创建的华兴会。它成立的时间虽然比兴中会晚了9年,
但其特点和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的会员数量较多,群
众基础较好。据统计,会员达四五百人,且另建有外围组织同仇
会,联络人数众多的哥老会党。其次,它虽然成立于湖南,却从
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局限于湖南的地域组织,其骨干和会员遍布大
江南北、长江上下(如直隶即今河北张继、江苏秦毓鎏、湖北曹
亚伯、广东苏曼殊等)。其三,它与随后陆续建立的各地革命团
体,如武汉科学补习所、上海爱国学社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其四,华兴会建立后,即着手策划于清慈禧太后70岁寿辰举行长
沙起义,起义虽然谋泄失败了,但震惊全国,在国内外产生了重
大的影响。
第二,黄兴在与孙中山合作共创同盟会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
用。华兴会长沙起义失败后,黄兴逃亡日本,继续从事革命的宣
传和联络活动,“欲结合各省之同志,立一革命总机关”①,很快成
为留日学生中崭露头角并具有很大号召力的人物。1905年7月19
日,同样也想尽快“招集同志,合成大团”②的孙中山,由欧洲经
越南西贡抵达日本横滨,7月24日又赶赴东京,向日本友人宫崎
寅藏打听:“在日本的中国人中,有没有杰出的人物?”宫崎告诉
他:“有一个叫黄兴的,是个非常的人物。”孙听了很高兴,当即
说:“那我们就去看看他。”③孙、黄首次见面,即“商组革命大
同盟事”④,很快达成一致意见。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此后,
以孙、黄为轴心,创建全国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活动便紧锣密鼓
并且十分顺利地开展起来:7月29日,开小范围预备会,确定会
名为“中国同盟会”;次日,举行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首批人会
者签名、宣誓,推定会章起草人;8月20日,召开正式成立大会,
通过会章,组建机构,推选领导成员。在此过程中,黄兴的举足
轻重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同盟会初成立时,加盟者主要
是集结在日本的中国各省留学生,由于黄兴是中国留日学生中*
具号召力的领袖,他带头响应大联合,无疑是同盟会得以迅速成
立的关键。
致各报馆电
(1912年2月25日)
各报馆鉴:
阅昨日报,有电称蒋方震君为汉奸一节,殊为失实。现在南
北统一,人人尽力民国,断未有甘心向虏者。前有小愆,亦在所
不问。请登报申明,以彰公道。更盼浙省同盟会诸君,急为查究,
有无挟嫌诬陷情节,以保本会名誉。
黄兴叩有
据上海《民立报》1912年2月26日
颁布《(宪兵暂行服务规则)》令
(1912年2月25日)
陆军部令:
兹定《宪兵暂行服务规则》,仰各宪兵一律遵守。
总长黄兴印 中华民国元年二月二十五日
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
附:宪兵暂行服务规则
(1912年2月25日)
**条宪兵总司令官规定《宪兵服务细则》,呈由陆军
总长核定施行。
第二条宪兵总司令官、支部司令官及营长认为必要时,
得召集所辖各营长及连长。
第三条宪兵营长及连长掌理各该{营}连内之军纪风
纪、训练教育、内务、服装、卫生及军需等一切事务。
第四条连长得课所辖排长之职务,且得将各排配置及
转换。
第五条宪兵连长应常巡视管区,并校阅所辖各排之军
纪风纪、训练教育,及职务服行之程度。
第六条宪兵排长得配置各军士于各班,并得将各班之
宪兵应时机之必要,分作各分遣所。
第七条宪兵排长应常监视部下之勤惰,并随时将其情
况报告于各该连长。但职务上必应巡视管区时,须得各该连
长之许可(分遣排长不在此限)。
第八条宪兵班长承排长之指挥,服行一切勤务,且指
挥监督部下各宪兵。
第九条宪兵视察军人军属之行为,凡发见过误,应尽
礼劝告。若认定有不法行为时,在现役中者,应即通报本人
所属之上官,或卫戍地长官,及要塞司令官;在续备役及后
备役中者,应即通报本人所辖之师团长,或团队区司令官、
卫戍地司令官。
第十条宪兵奉有长官之命令,或时机迫切不能犹豫时,
得不着规定之服装执行勤务,但必须携带勤务手折。
第十一条宪兵侦知地方有不静情形及事件发生时,除
报告所管本长官外,得通报卫戍司令官、要塞司令官,或按
其必要,通报该地行政官。
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
致黎元洪及各省都督电①
(1912年2月26日)
武昌黎副总统、各省都督均鉴:
吾华革命之事,继续几二十年,艰苦卓绝,始有今日。其间
仁人志士、任侠勇夫,慷慨赴义者固不乏人;而将士登陴陷阵,
以死报国,粉身碎骨而不辞,麋肝脑蹈白刃而不悔者,尤更仆难
数。夫求仁得仁,死者可以无憾;而报功崇德,吾侪未忍忘情。
爰订三月一日午前十时,邀集此间政学军警商报各界,开追悼大
会于小营演武厅。尚冀贵处同时并举,藉抒哀悃,以慰死者之灵,
以作生者之气。所有历年死难及此次阵亡诸烈士,并乞详细调查
见示,以凭汇案,分别人祀忠烈祠,无任盼祷。
陆军部黄兴宥叩
据《临时政府公报》第25号(1912年2月29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大学人文社科读本)》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百麓先生数十年心血。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
西风万里交河道-明代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旅研究 本书特色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
美国第一位女性大法官、“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人”亲述美国最高法院成长史。一本书,带你走进美国司法世界。·纽约时报、亚马逊最
杨荣国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杨荣国文集。收录了关于研究中国思想史诸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国思想史之发达;春秋战国时代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文章。杨荣国文集 目录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论丛(第1辑)》内容简介:本书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的专家学者2014年度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中国史纲-生词注音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好的一本‘创作’”,更...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内容简介:《〈中国治水史诗〉评传》是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部用文学表现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
两京繁华 本书特色 《两京繁华》: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两京繁华 内容简介 《文史中...
《疾病的模样》内容简介: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京虎子在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对生命与疾病的思考,解读疾病背后
历史与记忆(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内容简介 记忆在社会界、文化界和学术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对历史编纂的基本形式产生过巨大影响。不过记忆转化为历史的过程却颇为不...
本书分析了世界各国对于资源的角逐,由于自身的利益,都不说明这样的资源竞争,西方是因为资源的掠夺殖民的需要,需要对于世界的
徽州往事 内容简介 宋淳熙丙申(1176),朱熹第二次回到婺源,见幽静山边一泓池水汩汩流淌,仿佛梦中依稀到过,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观书有感》。从桐乡到余杭,再...
《佛教动植物图文大百科》内容简介:佛教是什么?是一摞一摞的经书?是让人望而生畏的佛像?还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诗偈?也许这些
西方学术名著导读丛书:《历史》导读 内容简介 本丛书将包括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选题以近代以前的名著为主,适当选取入若干已有学术界评的当代学术名著。...
《西班牙的灵魂》内容简介:★一部横跨两千多年的西班牙文化史,透视西班牙矛盾重重的灵魂内核。★看见跌宕起伏的历史,也领略混杂
1920s新贵崛起 本书特色照片里的20世纪全球史:1920年代 新贵崛起 爵士乐和有声电影交相辉映,时装和新发明层出不穷,交通工具的革命、经济复苏和法西...
典章制度卷-辽宋西夏金代通史-贰 内容简介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是根据享誉海内外的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和漆侠先生的提议,由漆侠先生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组...
写给青少年的魏晋史 本书特色 魏晋史:不断更迭的政权,朝令夕改的制度,频繁的人口迁徙和灾难,让这三百多年的时光,成为一个巨大而持久的历史漩涡。写给青少年的魏晋史...
《分布式应用系统架构设计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应用系统对具备高性能、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
说天国-从石达开到陈玉成 本书特色 《说天国:从石达开到陈玉成》为陶短房力作《说天国》系列之**部,从历史的细节剖析太平天国的各类人物与事件,揭露光怪陆离的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