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uo;汴水流,泗水/)IL,流到瓜洲古渡头…“
——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徐州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入倚楼。
——自居易《长相思》
说来惭愧,在徐州生活了15年才知道白居易这首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的《(长相思)》竟然与徐州有着很深的缘分:那如玉带一样穿城绕墙的“故
黄河”竟然就是“古汴水”,那至今仍在日夜奔流着的“中运河”竟然就
是“古泗水”。
一城四水三诗人
词中的汴水源自陕西秦岭崤山一带,隋炀帝开凿古运河通济渠的时候,
河南部分走的就是汴
水水道。由此可知,
元朝以前的运河是借
汴水为道,而汴水又
是借了黄河为道。由
此可知,流经徐州的
“汴水”也就是未改
道之前的黄河,即今
仍在作为徐州胜景的
“黄河古道”。汴水与
黄河,合二为一于徐州之后继续向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
人淮河,继续南流入长江。
词中的泗水源自山东沂蒙山,走鲁西南,转安徽,经江苏徐州入淮河。
围着黄淮平原绕了一圈,元代以后的运河便是借了古泗水这条水道,于徐
州与古汴水(黄河)交流,共同注入淮河,继续南流注入长江。从今天的
山东泅水、安徽泗县、江苏泗洪、泗阳地名称谓就可约略知道它们都是古
泅水所经的遗迹。只是后来由于黄河的频繁决口,洪水侵入汴水、泗水河
道,导致这两条古河消失,变成今天的废黄河。
词中的瓜洲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为运河注入长江的人江口,对面即
是素有“南徐州”之称的镇江。
有着那么多的证据,不知道南宋词人黄升为什么偏偏说“此词上四句,
皆谈钱塘景”。**个对黄之“钱塘说”发出质疑的是清代词家谢朝征,他
说:“黄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
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洲即
瓜洲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场谓说钱塘景,
未知何指。”(清·舒梦兰编选《(白香词谱笺)》卷一)
更何况,《(长相思)》的作者与徐州的确有着很深的缘分。
建中三年(782),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任彭城(今徐州)县令,白居
易时年9岁,随任寄寓徐州符离长达23年。其间尽管被送往南方避乱,但
往返徐州至少有6次之多。由于白季庚政绩显著,升任徐州别驾,得以与徐
州节度使张惜往还。
贞元十九年(803),白居易登科及第,贞元二十年,任校书郎,故地
重游,才有了关于“燕子楼”那一段公案。
“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日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
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醉娇
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
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
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累年,
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即徐州)有张氏旧第,
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
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这是白居易《燕子楼)》诗前的~段小序。“燕子楼”本事,非关本文,
暂付阙如。
由是观之,《(长相思)》的创作时间、地点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一定与汴水(黄河)有关。
那一定与泗水(运河)有关。
那一定与古老的徐州有关。
其实,还有更多的诗词佐证着上述判断。
正如清人谢朝征在批驳黄升时所提到的“汴泗交流郡城角”,另一个唐
代的大诗人韩愈也曾与徐州结缘: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
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辅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贞元十五年,比自居易大4岁的韩愈投奔在徐州的张建封幕。东西流
向的汴水与南北流向的泗水相交于徐州之东南角,所以才有了韩愈的就地
取材,在一次观赏张建封打猎、击球的运动之后挥笔写下了这首《汴泗交
流赠张仆射》,并“得寸进尺”又写下了《(谏张仆射击球书)》,以一介书生之
义气,讽劝徐州节度张建封:“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斯宾格勒曾说:“世界历史.即是城市的
历史。。j=lH二,我们也可以说,运河文明史就
足运河城市发展史。
·沿运河水陆网络在广阔空间上扩展开去的
城市与乡村,它们在社会结构、生活习俗、
道德伯仰以及人的气质与性格上,无不打上
r深深的“运河”烙印,是运河文明“基因”
的再现与物化。
·作为独特的河流文明谱系,京杭大运河
文明的精华集中于两岸的城市或中心城市,
然后又以城市为中心枢纽而延伸到古代中国
文明机体的末梢与细部。
·运河城市不足一些联系松散的单体城市,
借助运河文明在水文、商业、航运等方面的
共通性,它们构成r一个规模巨大的城市群,
是中国占代纵横南北的“主干大街”。
·以运河两岸城为主要对象,对大运河
的文化线路进行考古与重绘,不仅可以丰富
对大运河城市文化内涵的认识,也有助于我
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
·与运河城市本身一样,依托于独特的地
理、经济与社会条件,在文化冲突、碰撞与
交流中,大运河还孕育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形
态与景观,而不仪仪只是一条南北、东西或
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作为人类文明中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不仅应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
要以运河城市群及其文化形态为总体战略框
架,才能更深刻与全面地展示它固有的集群
优势与重要地位。
俗语 本书特色 俗语,也称俗话。典型的俗语即所谓的谚语,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通俗的定型语句,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
通过仪式抵抗-战后英国的青年亚文化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国外青年文化研究的译著。此书为《通过仪式抵抗》的修订扩充版,包含一篇新序言。该序言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自从这本...
誠摯推薦馬克•威廉斯│卡麥蓉•狄亞茲│楊紫瓊│廖曉喬│孫芸芸我們的想法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正面的影響力其實比你想像中還要容易;慈悲讓你照亮自己,看到自己與周...
最新学校与教育系列丛书 中国教育名家成长故事 本书特色 《中国教育名家成长故事》是一部写给老师的书,因为故事中蕴含着慈爱、和谐、人性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一部写给学...
三字经.百家姓 本书特色 古典名著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它点亮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20世纪80年代岳麓书社出版的《传统蒙学丛书》收入有《三字经》《百家姓》等,曾发...
随园食单-插图典藏本 本书特色 《随园食单》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
欧罗巴文明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编朱寰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的研究与教学★ 精选文物、景观、人物题材的图片,翔实反映了欧洲的衣食住行、...
土生说字-修身之道 本书特色 李土生著的《土生说字——修身之道》,选取修身处世类汉字120个,对其从形意上进行分析,作者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人生以及天地人一...
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趋同与差异(名家学术)(作者:朱狄) 武汉大学出版社 目录 **章 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节 垦荒活动标志着混沌状态的结束第二节 神...
语文之美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关于语文;阅读指导;作文教学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语文之美;语文学小议;语文学习漫谈;语文知多少;语文的学科建构;语文与文章;语...
中华地理故事 本书特色 《中华经典故事:中华地理故事》运用平易通俗的语言,对涉及我国境内奇特自然地理现象的有关故事,进行了生动的讲述,不仅可以让读者加深对这些地...
东华录 内容简介 《东华录》是清代蒋良骐创作的史料长编。乾隆三十年(1765)﹐重开国史馆﹐蒋良骐任纂修﹐就《清实录》及其他官书文献摘录清初六朝五帝史料﹐成书三...
洪荒的太息 本书特色 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建社50周年之际,与博库(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走马黄河”社会文化考察活动。这项始自2000年5月的活动,于当...
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 本书特色 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动乱和变化?保持着哪些文化传统和陈规陋习?都市、乡村及社会各层面的具体状况如...
知日森女特集-ZHI JP.09 本书特色 《知日·森女》特集是超人气品牌知日系列图书的第9弹! *受欢迎人气日本连续出版品牌知日*新弹!一定知道得收藏的日系森...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本书特色 究竟什么是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自称是中国人?作为一位研究中国边疆民族史的台湾学者,作者引用大量历史、考古和人类学资料,从...
岭南走廊-帝国边缘的地理和政治 本书特色 中国**个帝国边疆的设计理念是〔北堵南疏〕,它造就了两个历史工程。长城已经成为不配的遗产,岭南走廊却在历史的岁月中被淡...
總銷量突破180萬冊日本票房突破25億10/6 帶妳活下去,台灣感動上映。★ 人氣巨星小栗旬╳日劇女神北川景子╳新生代偶像北村匠海╳國民妹妹濱邊美波,攜手勾人心...
傅斯年讲国学 本书特色 本书收纳了傅斯年在诗经、《史记》以及对于诸子百家的研究论述,重新解读诗经,更深层次地理解《史记》的价值,以及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争鸣现象...
姓名的故事 内容简介 这本小书命名为《姓名的故事》,意思是它不算什么姓名学的著作,只是力求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趣味性,不但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供一点文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