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前易学”即是指《易传》发生之前和《易传》发生过程之中的易学。
《易传》是对《周易》文本的重新解释。便《周易》由占筮之书转变为哲理典籍,获得了新的生命形式。从而,哲理易掌取代了占筮易学,成为中华文化的思想纲领。
《易传》发生的*高成果,是推出了中国形而上学的母题:“一阴一阳之谓道”。实现了中国思想本体论建设的落成典礼,完成了中国哲学的创立,迎来了诸子百家的文化繁荣。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
《传》前易学将叩问易学本身,揭示易学历史接力棒的传递交接机制,把“伏羲作卦”之类的传说和”非一人一时之作”的笼统说法,展开为可以稽考的历史。本书作者基于打破“春秋无学术”的传统观点,结合汉字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从易学“象思维”入手,对传统易学的阐释体系以及易学观提出挑战,并给出一种全新阐释的假说和可能。
**章《传》前易学是易学新领域
《传》前易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易学向《易传》产生之前的简单延伸,而是新的易学领域。在许多根本性的问题上,它都从根基上破坏了易学的传统架构,重建起新的基础,展现出全新的内容,并用新的理论和方法予以处理。这个易学新领域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节《传》前易学是易学的童年
《传》前易学探索《易传》发生之前和《易传》发生过程中的易学存在,探索从《易经》到《易传》的历史文化过程,探索由《易传》发生突显而出的中华民族的理性品格。这些问题,属于易学存在的早期,为易学的童年。易学童年,是过去易学留下的空白,因而是易学的新领域。
何谓易学童年?迄今为止,这还是一个不曾正式提出过的问题,更谈不上作何回答。那些一直被易学引以为前提、引以为纲领而津津乐道的“经传合一”、“《易》以道阴阳”、“象数与义理”、“圣人作《易》”等等,它们都不是易学童年的特征和事件,而是易学通过青春期、成年之后的特征。这些命题,是易学发展至相当水平时所提出的逻辑或理性要求,而不是产生易学的历史文化前提;而一旦它们被偷换作易学发生的历史文化前提,它们也就变成了一道屏障,遮掩了易学初期的历史和文化,遮掩了易学童年。
首先,这些命题都不是易学的童稚状况。只有在《易传》形成后,“经传合一”才是可能的;待到“经传合一”时,已是易学的成年。《周易》古经之文本,不道阴阳,也无象数与义理系统,只需认真勘对古经,就能明白这些道理。随着《易传》的形成和展开,才涌现出“象数与义理”和“《易》以道阴阳”的特征,若无《易传》,何来这些命题!《周易》古经满纸尽是“吉、凶、利、咎”的命运思虑,说明当时的价值观念只局限于切身的得失,还不曾进入高远境界的精神追求,它只俯仰命运神灵的庇佑,勿须从“圣人,”那里吸取理想的人格力量。至《易传》发生的中晚期(《大象》时期,《易传》文本才开始有了对君子人格的明确追求,而当《易传》即将终结之际,“圣人”才主要作为君子人格的理想界跃入《易本》文本。
……
吴前衡(1945.4-2003.7),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1971-1983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工作期间,曾有过工(机械工艺、机床、螺杆制冷机)、理(数学)、文(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三论”的哲学问题)、管(管理基础)的教学经历,视野较为开阔,知识基础较为深广。
1983年调入武汉市社科院,曾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4年在家病休期间,系统地研读了一批现代哲学著作,特别是存在主义解释学和语言哲学方面的著作。1995年在“知天命”之年涉入“春秋易学”的研究课题,欲挑战“春秋无学术”的禁区。期间在海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了《春秋(易)文本》《春秋筮法》《春秋(易)卦象》《春秋卦序》《论早期(说卦)》《(说卦)的发生》等实证性论文,引起易学界和文化理论界的密切关注。
随着“春秋易学”研究的深入,遂觉得这个概念不能涵盖研究的内容和领域,经长期的反复推敲,终于形成了“《传》前易学”的概念。1999年7月,完成了近30万字的四个材料,结成了“《传》前易学”的基本框架。其中的《易学源头之旅》部分,曾于2000年10月抱病携往济南参加“第四届国际易学研讨会”,引起强烈反响!
回汉后,作者大病一场,几度与死神握手,自知来日无多,遂万念俱寂,唯愿将《<传>前易学》抢出来,以免“绝学”之恨!从此作者不日不月、无寒无暑,在病榻上以生命之煎熬铸成了这部具有原创性的可以传世的学术著作。
《杜伊诺哀歌》中的天使--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本书特色 里尔克和艾略特在20世纪文学史上声誉极高,《荒原》和《杜伊诺哀歌》被视为现代诗歌史上的两部“天书”,语言...
人性论(全四册)英汉对照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多位专家学者指导分类选目的,其内容涵盖哲学、文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类,...
黑格尔与普世秩序 本书特色 绝对精神不会满足于*初偏居一隅的直接任性,它一定要首先把过往和现存的所有历史纳入自己的精神历程,把它们分别理解为自身发展史上的一定环...
禅外说禅 内容简介 佛教,教义或佛理,来源于对人生有某种看法,对人生问题有某种解决办法。因此,说禅,说佛教,有如寻长江、黄河的源头,不能不由人生说起。[前言]《...
中国律宗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律学和律宗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整体趋势进行梳理,着力对以南山宗的戒法、戒体、戒行和戒相为代表的律宗“...
鬼神仙怪-中华鬼神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隋垠哲编著的《鬼神仙怪--中华鬼神文化大观》以探究中华文化的多彩纷呈和文化意趣为主旨,科学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辩证唯物...
沉思录 本书特色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编著的《沉思录》是关于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和有关人与社会关系的哲学书。人生的过程是转瞬即逝的一个点,本质是变动的,知觉是迟钝...
精读严复 本书特色 严复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人。他翻译的《天演论》,将科学进化论带到中国,超越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使之具有世界...
《论原因、本原与太一》一书是布鲁诺的主要哲学代表作。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先后被译成德、英、法、俄、西、匈等多种文本
许地山论道 内容简介 中国大陆研究道教而成“学”,系比较晚近之事。二十世纪初“国学”之名浙兴,道教研究列其中,被人偶尔涉及。“五四”运动后文史及医学史、化学史等...
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上卷-增订本 作者简介 p>黄奇逸,1950年7月生于四川井研县,1980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徐中舒先生处,现供职于本系。黄...
《閱智知津》是明代高僧智旭編纂的一部佛經目錄學著作。它首次改變了自唐代智升所撰《開元釋教錄》以來的佛典編目分類方法,建立
现代公文审美性论略 内容简介 本书分九章,对公文写作的美学内涵进行系统研究,详细解析了公文的形式美、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气势美、理念美等。在研究过程中,吸收...
福柯说权力与话语 本书特色 作为20世纪后半期的哲学家,福柯横空出世,掀起了西方世界的惊涛骇浪。他毕生哲学研究围绕着三个点,即知识—权力&mdash...
《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内容简介:“十三经”即指《易》、《尚书》、《诗》、《周礼》、《仪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
《重识哲学:从情感迈向理智》 本书特色 这本书借鉴脑科学、生物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前沿科学成果,提出了诸多新的哲学命题。这些命题回答了哲学史上的许多问题,对...
悦·读人生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10版) 本书特色 本书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流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
中古卷-东方哲学史 目录 引言 **编 南亚**篇 印度哲学(前6世纪至10世纪)**章数论哲学 **节 数论哲学的发展 第二节 《数论颂...
G5-儒学纵横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扼要地论述了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儒学的基本理论,儒家经学,儒家道统思想,儒学心性论,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学、宗教、教育...
本书是关于中国经学史的论著,首次结集。按照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设计,收入本书的论文限于十篇。本书的内容包括小引、简说中世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