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集成(一)
一、经文《注》文,从邢《疏》本。惟《泰伯篇》:“予有乱臣十人”,以子臣母,有干名义,因据《唐石经》删“臣”字,其他文字异同,如汉、唐、宋《石经》及皇侃《疏》陆德明《释文》所载各本,咸列於《疏》。至山井鼎《考文》所引古本与皇本多同。高丽、足利本与古本亦相出入:语涉增加,殊为非类,既详见於《考文》及阮氏元《论语校勘记》、冯氏登府《论语异文疏证》,故此《疏》所引甚少。(古本、高丽、足利本,有与皇本《释文》本、《唐石经》证合者,始备引之,否财不引。)至注文讹错处,多从皇本及后人校改,其皇本所载注文,视邢本甚繁,非关典要,悉从略焉。
一、注用《集解》者,所以存魏晋人著录之旧。而郑君遗注,悉载《疏》内。至引申经文,实事求是,不专一家,故于注义之备者,则据注以释经;略者,则依经以补《疏》。其有违失未可从者,则先疏经文,次及注义。若说义二三,于义得合,悉为录之,以正向来注疏家墨守之失。
一、郑注久佚,近时惠氏栋、陈氏鳢、臧氏镛、宋氏翔凤成有辑本,于《集解》外,征引颇多。虽拾残补阙,联缀之迹。非其本真,而舍是则无可依据,今悉详载。而原引某书某卷及字句小异,均难备列,阅者谅诸。
一、古人引书,多有增减,盖未检及原文故也。翟氏灏《四书考异》,冯氏登府《论语异文疏证》,于诸史及汉唐宋人传注各经说文集,凡引《论语》有不同者,悉为列入,博稽同异,辨证得失,既有专书,此宜从略。
一、汉唐以来,引孔子说,多为诸贤语。诸贤说,或为孔子语者,皆由以意征引,未检原文,翟氏《考异》既详载之,故此疏不之及。
一、汉人解义,存者无几。必当详载,至皇氏《疏》、陆氏《音义》所载魏晋人以后各说,精驳互见,不敢备引。唐宋后著述益多,尤宜择取。
一、诸儒经说,有一义之中,是非错见。但采其善而不著其名,则嫌於掠美;若备引其说而并加驳难,又嫌於葛藤。故今所辑,舍短从长,同於节取,或只撮大要,为某某说。
一、引诸儒说,皆举所著书之名。若习闻其语,未知所出何书,则但记其姓名而已。又先祖考国子监典簿讳履恂著《秋槎杂记》。先叔祖丹徒县学训导讳台拱著《论语骈枝》、《经传小记》,先伯父五河县学训导讳宝树著《经义说略》,《疏》中皆称爵。
本书还包括:诸子集成(二)、诸子集成(三)、诸子集成(四)、诸子集成(五)。
诸子集成(一)
论语正义
卷一
学而**
正义日:《释文》及皇、邢《疏》本皆有此题。邢《疏》云:自此至《尧日》是《鲁论语》二十篇之名及第次也。当弟子论撰之时,以《论语》为此书之大名,《学而》以下,为当篇之小目。第,顺次也。一,数之始也。言此篇于次当一也。案:古人以漆书竹简约当一篇,即为编列,以韦束之。故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当孔子时,诸弟子撰记言行,各自成篇,不出一人之手,故有一语而前后篇再出也。《毛诗序•疏》引《说文》:第,次也,从竹弗。今本《说文》脱。弟字下云:韦束之次弟也。从古字之象。疑“弟”指韦束之次言,第则指竹简言。《释名•释书契》云:称题亦有第,因其第次也。《后汉•安帝纪》李贤《注》:第谓有甲乙之次第。
集解正义曰:陆德明《经典释文》载《论语》旧题,止集解二字,在《学而**》之下。自注:一本作何晏《集解》。一本必六朝时人改题,误以《集解》为何晏一人作也。然《释文》虽仍旧题,而云何晏集孔安国云云,其文两见,则亦为后世之误说所惑也。
凡十六章正义日:《释文》旧有此题,其所据即《集解》本。今皇、邢《疏》无凡几章之题者,当由所见本已删之也。《汉石经》则每卷后有此题,盖昔章句家所记之数。统计《释文》各篇四百九十二章,赵岐《孟子篇叙》日《论》四百八十六章,较《释文》少六章。然《释文•先进篇》二十三章,依《集解》宜为二十四章。《卫灵篇》四十九章,依《集解》实为四十三章。又《阳货篇》二十四章,《汉石经》作廿六章。凡皆所据本异,故多寡迥殊。今但依《释文》以存《集解》之旧,其有离合错误,各记当篇之下。至后世分析移并之故,言人人殊,既由臆造,则皆略焉。又赵岐言章次大小各当其事,无所法也,明谓《论语》章次,依事类叙,无所取法,与《孟子》篇章迥殊。而皇《疏》妄有联贯,翟氏灏《考异》已言其误。后之学者,亦有兹失,既非理所可取,则皆删佚,不敢更著其说焉。
……
禅史钩沉(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史论述) 内容简介 当西方佛学研究进入所谓"拥抱异类"和倾听多音化的时代,【1 】汉语语境的佛学论述似乎仍然满足于在比较狭隘的历史和...
华夏文库 儒学书系 鹿因时鸣 白鹿洞书院 本书特色 鹿洞自中唐初建,历经五代、两宋、元、明、清,直至近代,屡次遭战乱废毁,又屡次经有心人重建。白鹿洞书院的千年兴...
伦理文明,还是法治文明?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狭义法理学、广义法理学、几个案例的法理学分析三编。包括社会主义法治和平民意识、论裁判公正、基层民主和我国地方人大建...
庄子-升级版 本书特色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 “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并称...
礼治之道-汉代名教研究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与价值理念,名教从汉代产生到近代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乃是研究中国...
南渡集 本书特色 “冯友兰作品精选”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论著,由三联书店分两辑出版。先行付梓的**辑七种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
白圣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白圣大师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白圣大师。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来...
内学杂谈(含《别时意趣与净土教》) 内容简介 《内学杂谈》汇集作者十年佛学研究之文章而成,内容为佛教常识略说、佛教文史评述、佛教文献考订等,其中一些文章之写作背...
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_谭嗣同思想的分析 目录 原版前言一、序论二、性格、身世与环境三、心路历程之一——宗教心灵的涌现四、心路历程之二——影响和变化五、心路历程之三...
孔子的智慧生活 内容简介 姚老师在《文化中国》栏目中和本书里讲的正是孔子的智慧人生。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关于孔子智慧给我们两点很深的感受,一是很年轻的...
孟子语录(汉英双语版) 节选 ols.59.王者之迹熄而《诗 》亡,《诗》亡然后《 春秋 》作。《孟子·离娄下》【白话】 王者采诗的事情废止了,...
吕澂先生专力佛学和十年,著作宏富,持论谨严,多孤明先发之见。惜十年动乱中,文稿大部散失。劫后寻访搜集,渐得多数旧稿。承先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嵇文甫先生在思想史方面主要专注于先秦段,以及晚明清初段。先秦段主要著作包括《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先秦诸子与古代社...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本书特色 一部视角独特的阳明心学入门读物,继《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之后又一明史随笔佳作。本书选取王阳明一生中*重要的六个时刻:...
《庄子补正》作者刘文典,字叔雅,安徽合肥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及云南大学任教。胜利后,西南联大三校即北大
宗喀巴大师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甘肃、北京等地区的喇嘛寺院里,都塑有宗喀
老子的智慧 目录 中国的神仙哲学序论(一)序论(二)序文**篇 道之德**章 论常道第二章 相对论第三章 无为而治第四章 道之心第五章 天地第六章 谷神第二篇 ...
中国道教史 本书特色 《中国道教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道教历史发展为线索,阐明了道教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潮流的关系。对道教思想的研...
马克思主义支持与反对 本书特色 明晰易懂、打动人心已成了罗伯特·l.海尔布隆 纳的写作风格。在《马克思主义(支持与反对)》中, 他以同样的风格解释和探讨了马克思...
哲学科学常识 本书特色 一本像惊险小说一样刺激、好看的哲学著作哲学一开始是要寻求真理,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哲学理论的“道理“从常识(或常情)而来,并对它们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