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文言传》有“学聚问辩”、“宽居仁行”数语,实属前圣垂教后世的崇高典则。此间有治学之道,有立身之旨,历代哲人往往奉为金科玉律。先师六庵教授尝以此诲我,极称人生须以“道德文章”为要务。我在勉力遵行之际,也时时不忘转授于诸生,庶期大道承传之绪不至于中堕也。
本书以《易》学对传统文艺观的影响为基本线索,在把握《易》学思想本质的基础上,通过对散见于各种典籍的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寻绎出传统文艺观中较为确凿的受到《易》学影响的因素,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总结。其中言及文艺起源论、文艺历史观、创作主体论、表现形式论诸方面的问题尤有理致,既能紧扣《易》学特征,又能探析《易》学思想与文艺观念的会通。
**节 绪论
《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儒家群经,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源头。从西汉到晚清,历代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文字的训诂解释,义理的探寻研究,乃至与不同的时代因素相联系而创新发挥,从而形成了具有重大影响的经学。如果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喻为参天大树,那么,经学就是其*重要之本根;如果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喻为浩荡长河,那么,经学就是其*强劲之源脉。儒家群经,以及围绕群经而产生的经学,以博大精深的内涵意蕴持续、广泛、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诸多学科领域——文艺的领域亦自莫能外。
冠居于群经之首的《周易》,在儒家经典中具有特殊的尊崇的地位;作为经学中的一个分支,《易》学经历了开端于先秦时期的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一直强烈地吸引着历代学者的关注,并且不断地融汇入历代学者丰富多彩的思想智慧。诚然,《周易》主要思想内涵的价值,多体现于哲学领域中,历代学者研《易》,也大多侧重于阐发其中的哲理。然而,一方面,历代《易》学家对“弥纶天地”、“广大悉备”的《周易》所具有的思想内涵所作出的理解、把握和引申、发挥,从多层次、多角度与文艺领域形成联系会通;另一方面,历代文艺理论家也依傍《周易》这一经典,从《易》学思想中吸取丰富的启示,从而增益、充实了文艺创作与文艺理论的内涵。可以说,由于时间跨度的久远、参与学者的众多、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的相关论说,已经成为内容丰厚、值得重视的思想文化宝库。
……
黄黎星,男,福建南安人,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易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易》学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于《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孔孟学报》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撰著出版《乾坤大义的现代启示》等著作三部。主持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易学与中国古代乐律学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项目《当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研究》,参与各级别的社科项目多个。
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探索: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研究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本体论,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虽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留下明确...
来氏易经象数集注 本书特色 《来氏易经象数集注》:明朝来知德历二十九年如一日,深山注易,作《周易集注》大成,堪称绝学。台湾徐芹庭尽半生心血于一书,详谈象数,为“...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七)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
天圣广灯录-点校本 本书特色 佛教禅宗的经典之作;完整呈现禅宗的精髓;禅宗修行的必读书。《天圣广灯录》,宋代镇国军节度使李遵勖编。本书继景德传灯录之后,收录释尊...
王阳明与禅学 本书特色 本书原名《达摩与阳明》,共分六章。*章论及王阳明的学问素养与禅之关系,检核王学之要素;第二章论及老庄哲学与禅学之关系,阐明老禅之宇宙观与...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内容简介: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
《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思路清晰,比一般哲学史著作更易把握其内在线索,能获得更清晰的哲学历史发展的概念。一条显明的逻辑思路
列宁短篇哲学著作 内容简介 列宁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是反映他在哲学领...
十家论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汇集本,书中撷取了近现代十位著名学者有关研究墨翟及其著作的专著共十余种,显现出近代以来墨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另有胡德年...
本书是中外作者合作研究的成果,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原创作品。本书对产生并兴盛于法国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进行了全面
耶拿体系1804-180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本书特色 《耶拿体系1804-180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编著者黑格尔。本书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史中的...
经典与解释-经学以自治 本书特色 作为晚清享有盛名的湘籍学人王闿运,其经学,尤其是春秋学思想是晚清学术思想变迁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王氏遍注群经,成经书十九...
伦理学讲座 本书特色 《伦理学讲座》作者罗金远、戴茂堂拥有一种宽广的视域,从史的角度全面分析了中、西方伦理观念的优劣得失,又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入探讨了中、西伦理观...
期望中国--中西哲学文化比较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圆的方形化、文化的偶然性和扩展圆圈三章,对中西方的哲学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期望中国--中西哲学文化比较 目录 致...
太上感应篇集释 本书特色 《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善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
马克思主义革命观 本书特色 人道社会主义直接从人道主义原则中引申出社会主义的要求。根据人道主义原则,人类是生而自由和平等的,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是违反人类本性的,...
新世界文库.哲理经典:沉思录【中英对照.双色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沉思录》(中英对照)(双色插图珍藏版)为西方历史上*为感人的伟大名著之一。它以庄严不屈的精...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罗素文集-第1卷 本书特色 莱布尼茨是欧洲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深邃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到了现...
西方哲学史新编-(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按照时间线索,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16世纪末—18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哲学”、“1...
民间何在谁之信仰 内容简介 简介中国民间信仰领域的研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从研究方法、研究资料、研究理论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具备了跟国际学术界对话的条件。在这一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