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言
《新华字典》自1953年问世,至2004年第10版发行,总销量突破四
亿册,已成为共和国每个家庭**、每个学生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其销量
之大,影响之广,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特别是1998年第9版《新华字典》变脸发行后,媒体好评如潮:
“第9版《新华字典》的错误率为零。”(1999年9月29日《中华读书
报》第2 ri)
“商务印书馆创造了差错率为零的出版纪录和工具书发行量的世界纪
录。”(2004年1月6日《文汇报》新闻点-.i-ri)
因此,《新华字典》便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称作中华语文工具书的权威之
作、经典之作。
笔者是捧着《新华字典》长大的一代,对《新华字典》情有独钟。特
别是从1998年开始至今,对《新华字典》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潜心阅读。通
过认真思考,反复比照和耐心查证,发现被人们誉为中华语文工具书权威之
书、经典之作的《新华字典》,在字头确立、字音确认、义项设置、例证选
用和标点符号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错。
笔者认为,《新华字典》作为一本至今仍在全社会广泛使用着的语文工
具书,其质量问题不仅仅是其自身的问题,而是“字”关社会每一个家庭、
学校每一个师生、影响子孙后代的重大问题,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
视,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笔者才疏学浅,但一生酷爱关乎社会、关乎民生的语文工具书。现冒
昧写就《(新华字典)错在哪里?》这本小书,如能对阅读、使用、研究
《新华字典》的广大读者和此书的出版者有一点参考价值,也就心满意足
第三章
关于《新华字典》中的例证
在字(词)典的释义中引用例词、例句是必不可少的。
“释义是对词义的概括,是抽象的,有时甚至令人疑惑;引例是对词义的
证实和说明,是具体的、生动的,有了引例作辅助,释义就落到实处,确凿无疑
了…释义是词典的核心,引例是词典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释义便成了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然也就不能成立了。”(陈霞村《聚焦(现汉>》吉林文史
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例句和例词是字典、词典的血肉,是帮助读者理解把握词义必不可少的
语料。”(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前言>》)
由此可见,一本真正合格的、可作为全社会公众无声之师的语文工具书,
它在释义时所确立的每一个义项,都应该而且必须符合“义项与例证相一致”
的基本原则。即所立义项的词义、词性与所举例证的词义、词性必须是同一
性的。
仔细研读第10版《新华字典》,笔者发现书中不少义项的词义、词性与所
举例证的词义、词性是自相矛盾的。即所立义项不存在于所举的例证之中;
所举的例证也证明不了义项的客观存在。现分类例析如下:
一、确立名词义项,引用动词义例证
[选例1]
“碑…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
~.里程~.有口皆~(喻人人都说好).”(第19页)
[解析]
“碑”,确有名词性词义“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
但第10版《新华字典》为证明这一名词义项的客观存在而举成语例证“有口皆
碑”,并在后面的括号内将“碑”字注解为“喻…说好”,这与其确立的名词义
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是自相矛盾的。
因为在“有口皆碑”这一语言环境中,本是名词的“碑”由于处在范围副词
“皆”的后面、受其修饰限制而改变词性,活用作动词,从而具有了动词义:
是(成为)记功碑,比喻称颂、说好。
关于这一点,《新华字典》为成语例证“有口皆碑”所加的后括注“喻人人
都说好”,则更是*好的证明。
由此可知,“碑”字的名词义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
头”不存在于例证“有口皆碑”之中;例证“有口皆碑”也证明不了名词义项“刻
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在语言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客观
存在。
所以,笔者认为,第10版《新华字典》用成语“有口皆碑”去作“碑”的名词
义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的例证是错误的。应该为
“碑”字另立动词义项:
是【成为)记功碑,比喻称颂、说好:有口皆l碑I。
【理论依据】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这种活用如果经常化了,就
成为词类转变了。”(1979年版第47页)
《语法研究与探索》(商务印书馆):“动词和名词是语法上的两个基本范
畴,二者在功能分布上既有对立又有联系,处于词类连续统的两端,又可以相
互转化…
“名词也可以向动词方向转化,如:
“一张网——网鱼
“一个坑——坑人
“我们把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这种相互转化称作‘动名互转’。”(2003年版
第274页)
《辞书的修订与创新》(商务印书馆):“(三)认识汉语词性与词义的相互
关系——在标注词性的同时,自觉地全面地揭示词的功能义。
“…为了全面地说解词的功能义,重点是对词在非常规功能下的词义
进行全面的探求、归纳与分析。这是辞书编纂中一个具有语义、语法双重意
义的新课题。从语言研究的现状看,‘名动词’、‘名形词’、名词作状语、形容
词作动词等非常规功能的释义方法应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2003年版第
24页)
《谈文言实词活用》(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
词…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古今汉语也不例外。现代汉语是
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古汉语中这种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在现代汉语里也
保留着大部分,尤其在成语里保留得更多。下面我们看一些例子:
“①周总理的崇高品德,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有口皆碑;
“…
“例①的‘碑’,指石碑,旧时用来记载生前的功德,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
‘成为记功碑’,‘有口皆碑’要讲作‘凡有口的人都称颂他,这些人的口都成为
记载功德的石碑。’’’(1984年版第38页)
《成语解析手册》(重庆出版社):“词性活用是指某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改变了它原来的词汇意义和词性,临时充当了另一种它不常充当的句子
成份。这种情况在成语中较为普遍…
“(一)名词活用…(7)副词后的名词用如动词。…有口皆碑(碑:成为
记功碑)。”(1996年版第457页)
《趣味语文》(上海古籍出版社):“莫言《红高粱家族》说:‘高密东北乡无
疑是地球上*美丽、*丑陋、*超脱、*世俗、*圣洁、*龌龊、*英雄好汉、*
IA.蛋、*能喝酒、*能爱的地方。’(《文学评论》1999年3期)其中名词‘世
俗’、‘英雄好汉’、‘王八蛋’在副词‘*’后活用。”(2003年版第131页)
陈丁祥
2O08年1月28日
我书架上的神明-72位学者谈影响他们人生的书 本书特色 《读书》前执行主编王焱说:大凡在学问中讨生活的人,对于让外人参观自己的书房这件事,大都心存忌讳。他们视自...
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辑 内容简介 本辑包括《九里墩墓的青铜鼓座》、《湖南出土汉代铜镜文字研究》、《战国秦汉陶文研究概述》等14篇文章。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辑 目录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本书特色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是对中国国民性的完美呈现和深刻总结。凭此...
静坐与修道 本书特色 康健长寿,千百年来一直是世人的向往与追求。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本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
世界史的誕生並非海洋,而是在「歐亞大陸」!跳脫以西方為主體的思想,以「陸地理論」建構世界史。成吉思汗創始、顛覆常識的史上空前的帝國──「大蒙古國」,真正打破國家...
作品目录我和佛教研究研究佛教史的意义和方法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论释迦牟尼法显佛教的倒流中国佛
北京不为人知的人间烟火 本书特色 贾云峰是中国**位驾车穿越世界的电视制片人,畅销书作家,作品获国务院对外宣传*高奖——“金桥奖”和全国多个奖项、发表文章过百万...
边缘中国 苗疆圣地 本书特色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美文笔法,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文化视野,对贵州边缘地区自然风貌...
《T+0波段操作入门与实战技巧》内容简介:《T+0波段操作入门与实战技巧》围绕T+0的操作手法,详细讲解了T+0的三种操作模式,如何建
风起红楼 内容简介 慈禧太后竟然是一位红学爱好者,经常以贾母自比;胡适早年竟然是个红学索隐派,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传世名著《红楼梦考证》竟然是在书商催逼下仓促写...
往书记 本书特色 往书记,顾名思义,是对过往之书的回忆。古乐府有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书无新旧之分,凡是投缘的,都是好书。这里说“往”,好比对人。所谓故旧...
汉语小论文写作初步(修订本) 内容简介 这本书总结了作者前两轮在这方面试验的一些做法,并力图使它逐步完善。总结过去从而指导现在,试图获得一个新的基础,在新的基础...
凤凰城 内容简介 《凤凰城》为回族风物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透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可以体悟回族民间故事与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凤凰城 ...
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内容简介 希腊神话是世界上*系统、对人类文明影响*大的神话,是一扇通向西方文明源头的窗口。本书由我国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先生根据希腊悲剧故事精心...
古事记:插图注释版 本书特色 日本历史上**部文学作品 民族神话的源始,瑰丽堪比《山海经》 周作人晚年经典译本古事记:插图注释版 内容简介 《古事记》是日本**...
翻译与后现代性 本书特色 在当代西方批评理论领域,翻译理论无疑成为又一个理论点,跨文化实践的多样性直接促发并激化着理论家们的思考与立场。在翻译理论的进程中,当代...
船-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一个人从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
经济脉动 内容简介 该论丛是五十年来台湾学者在中国史领域的经典著述的汇编,共分十三个专题,十四册,分别是: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制度与国家;政治与权力;思想与学术...
《设计学概论(修订版)》内容简介:本次《设计学概论(全新版)》是第四次修订,全书在基本不改变原修订版全貌的前提下,对几乎全
《吃透古诗文:夏昆带你学语文(初中卷)》内容简介:本书是夏昆老师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古诗词和古文的精彩解读。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