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言
《新华字典》自1953年问世,至2004年第10版发行,总销量突破四
亿册,已成为共和国每个家庭**、每个学生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其销量
之大,影响之广,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特别是1998年第9版《新华字典》变脸发行后,媒体好评如潮:
“第9版《新华字典》的错误率为零。”(1999年9月29日《中华读书
报》第2 ri)
“商务印书馆创造了差错率为零的出版纪录和工具书发行量的世界纪
录。”(2004年1月6日《文汇报》新闻点-.i-ri)
因此,《新华字典》便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称作中华语文工具书的权威之
作、经典之作。
笔者是捧着《新华字典》长大的一代,对《新华字典》情有独钟。特
别是从1998年开始至今,对《新华字典》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潜心阅读。通
过认真思考,反复比照和耐心查证,发现被人们誉为中华语文工具书权威之
书、经典之作的《新华字典》,在字头确立、字音确认、义项设置、例证选
用和标点符号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错。
笔者认为,《新华字典》作为一本至今仍在全社会广泛使用着的语文工
具书,其质量问题不仅仅是其自身的问题,而是“字”关社会每一个家庭、
学校每一个师生、影响子孙后代的重大问题,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
视,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笔者才疏学浅,但一生酷爱关乎社会、关乎民生的语文工具书。现冒
昧写就《(新华字典)错在哪里?》这本小书,如能对阅读、使用、研究
《新华字典》的广大读者和此书的出版者有一点参考价值,也就心满意足
第三章
关于《新华字典》中的例证
在字(词)典的释义中引用例词、例句是必不可少的。
“释义是对词义的概括,是抽象的,有时甚至令人疑惑;引例是对词义的
证实和说明,是具体的、生动的,有了引例作辅助,释义就落到实处,确凿无疑
了…释义是词典的核心,引例是词典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释义便成了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然也就不能成立了。”(陈霞村《聚焦(现汉>》吉林文史
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例句和例词是字典、词典的血肉,是帮助读者理解把握词义必不可少的
语料。”(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前言>》)
由此可见,一本真正合格的、可作为全社会公众无声之师的语文工具书,
它在释义时所确立的每一个义项,都应该而且必须符合“义项与例证相一致”
的基本原则。即所立义项的词义、词性与所举例证的词义、词性必须是同一
性的。
仔细研读第10版《新华字典》,笔者发现书中不少义项的词义、词性与所
举例证的词义、词性是自相矛盾的。即所立义项不存在于所举的例证之中;
所举的例证也证明不了义项的客观存在。现分类例析如下:
一、确立名词义项,引用动词义例证
[选例1]
“碑…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
~.里程~.有口皆~(喻人人都说好).”(第19页)
[解析]
“碑”,确有名词性词义“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
但第10版《新华字典》为证明这一名词义项的客观存在而举成语例证“有口皆
碑”,并在后面的括号内将“碑”字注解为“喻…说好”,这与其确立的名词义
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是自相矛盾的。
因为在“有口皆碑”这一语言环境中,本是名词的“碑”由于处在范围副词
“皆”的后面、受其修饰限制而改变词性,活用作动词,从而具有了动词义:
是(成为)记功碑,比喻称颂、说好。
关于这一点,《新华字典》为成语例证“有口皆碑”所加的后括注“喻人人
都说好”,则更是*好的证明。
由此可知,“碑”字的名词义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
头”不存在于例证“有口皆碑”之中;例证“有口皆碑”也证明不了名词义项“刻
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在语言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客观
存在。
所以,笔者认为,第10版《新华字典》用成语“有口皆碑”去作“碑”的名词
义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的例证是错误的。应该为
“碑”字另立动词义项:
是【成为)记功碑,比喻称颂、说好:有口皆l碑I。
【理论依据】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这种活用如果经常化了,就
成为词类转变了。”(1979年版第47页)
《语法研究与探索》(商务印书馆):“动词和名词是语法上的两个基本范
畴,二者在功能分布上既有对立又有联系,处于词类连续统的两端,又可以相
互转化…
“名词也可以向动词方向转化,如:
“一张网——网鱼
“一个坑——坑人
“我们把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这种相互转化称作‘动名互转’。”(2003年版
第274页)
《辞书的修订与创新》(商务印书馆):“(三)认识汉语词性与词义的相互
关系——在标注词性的同时,自觉地全面地揭示词的功能义。
“…为了全面地说解词的功能义,重点是对词在非常规功能下的词义
进行全面的探求、归纳与分析。这是辞书编纂中一个具有语义、语法双重意
义的新课题。从语言研究的现状看,‘名动词’、‘名形词’、名词作状语、形容
词作动词等非常规功能的释义方法应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2003年版第
24页)
《谈文言实词活用》(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
词…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古今汉语也不例外。现代汉语是
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古汉语中这种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在现代汉语里也
保留着大部分,尤其在成语里保留得更多。下面我们看一些例子:
“①周总理的崇高品德,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有口皆碑;
“…
“例①的‘碑’,指石碑,旧时用来记载生前的功德,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
‘成为记功碑’,‘有口皆碑’要讲作‘凡有口的人都称颂他,这些人的口都成为
记载功德的石碑。’’’(1984年版第38页)
《成语解析手册》(重庆出版社):“词性活用是指某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改变了它原来的词汇意义和词性,临时充当了另一种它不常充当的句子
成份。这种情况在成语中较为普遍…
“(一)名词活用…(7)副词后的名词用如动词。…有口皆碑(碑:成为
记功碑)。”(1996年版第457页)
《趣味语文》(上海古籍出版社):“莫言《红高粱家族》说:‘高密东北乡无
疑是地球上*美丽、*丑陋、*超脱、*世俗、*圣洁、*龌龊、*英雄好汉、*
IA.蛋、*能喝酒、*能爱的地方。’(《文学评论》1999年3期)其中名词‘世
俗’、‘英雄好汉’、‘王八蛋’在副词‘*’后活用。”(2003年版第131页)
陈丁祥
2O08年1月28日
婚丧喜庆一本全-(上.下) 本书特色 《婚丧喜庆一本全(上下)》编著者杨茜彦、清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在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中,产生和形成了许多人生...
近代汉语动词重叠专题研究 内容简介 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的语言,动词重叠作为汉语的一种形态,有其特殊性。几十年来,有关这一方面的共时研究层出不穷,...
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 本书特色 王东杰著的《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近代四川的区域认同、学...
世界史的誕生並非海洋,而是在「歐亞大陸」!跳脫以西方為主體的思想,以「陸地理論」建構世界史。成吉思汗創始、顛覆常識的史上空前的帝國──「大蒙古國」,真正打破國家...
新编巧妙对联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从大量古今联语中精选出来的巧妙对联,按其内容的性质和制联的方法,分别归纳为征联类、网络类、人名类、地名类、戏名类、书名类、植物类、...
根脉文化-燕赵传奇-(全2册) 本书特色 本书由河北电台首次推出的大型本土文化特色广播节目《燕赵传奇》整理而成。“东方人类起燕赵,涿鹿文明开先河”,“根脉文化”...
張小嫻◎香港文壇的愛情天后,華文出版界最暢銷的女作家之一。◎張小嫻近年來停掉了所有的散文專欄,將全部心力集中在小說創作上,除了她一貫擅長的都會愛情小說外,也開始...
精彩摘录智慧之道在于学习——引自章节:Part01学习的哲学通达世事人情的不二秘诀实学:学问的本质——引自章节:Part01学习的哲
作品目录自序一 鲁迅与中国文化二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附录一 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二 中国文学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中国古代衙门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衙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尽可能多地在尊重历史真相的前提下,选取一些有趣味性,又对现代官员起到促进作用的内容,并将之呈现在读者面...
佛门俗影(《西游记》与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之《佛门俗影》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丛书致力于揭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
生活-开心谜语小百科 本书特色 谜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浓郁的趣味,深受大众喜爱。而伴随谜语产生和流传的许多故事也一直备受青...
秘境甘南 本书特色 《秘境甘南》为“故园画忆”系列图书之一,作者从收集资料到绘制完成历时一年之久。甘南是藏传佛教圣地,位于甘肃省西部,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
收藏文化 本书特色 1.1995年,“雅俗文化书系”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赵朴初题字,季羡林作序;2011年,新版“雅俗文化书系”重装推出,延续经典。2.为读者...
苏维埃文化现象随笔 本书特色 70多年来,苏维埃文化是在极端矛盾的状态中发展的,它始终没有脱离开一怪圈——为了强国的目的,宣扬爱国主义,接着出现高潮,随高潮而来...
师筱卿取出手机来晃了晃:“如果照片给学校领导看到的话,你就要被开除了!”杨楠听完被气乐了:“挺高科技是吧,谁没个手机啊。”说着,将烟头扔掉踩灭,点开手机摄像头,...
画说中华成语故事-彩图注音版 本书特色 《画说中华成语故事》,提示容易误读或写错的音、形,有的放矢,防患未然。释义准确简明,详解难懂的字、词,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
教我如何不想她-语音的故事 本书特色 《教我如何不想她--语音的故事》由朱晓农、焦磊所著,本书由许多小故事和趣味小知识组成,按照语音学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安排了相...
安徽科学技术 本书特色 《安徽科学技术》是安徽改革开放以来**套全面、系统地介绍安徽地域文化的大型丛书,重在阐释安徽优秀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奋斗精神。丛书以诸多学...
精彩摘录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不用典,不用套语烂调,不重对偶,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不模仿古人——引自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