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言
《新华字典》自1953年问世,至2004年第10版发行,总销量突破四
亿册,已成为共和国每个家庭**、每个学生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其销量
之大,影响之广,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特别是1998年第9版《新华字典》变脸发行后,媒体好评如潮:
“第9版《新华字典》的错误率为零。”(1999年9月29日《中华读书
报》第2 ri)
“商务印书馆创造了差错率为零的出版纪录和工具书发行量的世界纪
录。”(2004年1月6日《文汇报》新闻点-.i-ri)
因此,《新华字典》便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称作中华语文工具书的权威之
作、经典之作。
笔者是捧着《新华字典》长大的一代,对《新华字典》情有独钟。特
别是从1998年开始至今,对《新华字典》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潜心阅读。通
过认真思考,反复比照和耐心查证,发现被人们誉为中华语文工具书权威之
书、经典之作的《新华字典》,在字头确立、字音确认、义项设置、例证选
用和标点符号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错。
笔者认为,《新华字典》作为一本至今仍在全社会广泛使用着的语文工
具书,其质量问题不仅仅是其自身的问题,而是“字”关社会每一个家庭、
学校每一个师生、影响子孙后代的重大问题,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
视,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笔者才疏学浅,但一生酷爱关乎社会、关乎民生的语文工具书。现冒
昧写就《(新华字典)错在哪里?》这本小书,如能对阅读、使用、研究
《新华字典》的广大读者和此书的出版者有一点参考价值,也就心满意足
第三章
关于《新华字典》中的例证
在字(词)典的释义中引用例词、例句是必不可少的。
“释义是对词义的概括,是抽象的,有时甚至令人疑惑;引例是对词义的
证实和说明,是具体的、生动的,有了引例作辅助,释义就落到实处,确凿无疑
了…释义是词典的核心,引例是词典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释义便成了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然也就不能成立了。”(陈霞村《聚焦(现汉>》吉林文史
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例句和例词是字典、词典的血肉,是帮助读者理解把握词义必不可少的
语料。”(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前言>》)
由此可见,一本真正合格的、可作为全社会公众无声之师的语文工具书,
它在释义时所确立的每一个义项,都应该而且必须符合“义项与例证相一致”
的基本原则。即所立义项的词义、词性与所举例证的词义、词性必须是同一
性的。
仔细研读第10版《新华字典》,笔者发现书中不少义项的词义、词性与所
举例证的词义、词性是自相矛盾的。即所立义项不存在于所举的例证之中;
所举的例证也证明不了义项的客观存在。现分类例析如下:
一、确立名词义项,引用动词义例证
[选例1]
“碑…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
~.里程~.有口皆~(喻人人都说好).”(第19页)
[解析]
“碑”,确有名词性词义“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
但第10版《新华字典》为证明这一名词义项的客观存在而举成语例证“有口皆
碑”,并在后面的括号内将“碑”字注解为“喻…说好”,这与其确立的名词义
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是自相矛盾的。
因为在“有口皆碑”这一语言环境中,本是名词的“碑”由于处在范围副词
“皆”的后面、受其修饰限制而改变词性,活用作动词,从而具有了动词义:
是(成为)记功碑,比喻称颂、说好。
关于这一点,《新华字典》为成语例证“有口皆碑”所加的后括注“喻人人
都说好”,则更是*好的证明。
由此可知,“碑”字的名词义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
头”不存在于例证“有口皆碑”之中;例证“有口皆碑”也证明不了名词义项“刻
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在语言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客观
存在。
所以,笔者认为,第10版《新华字典》用成语“有口皆碑”去作“碑”的名词
义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的例证是错误的。应该为
“碑”字另立动词义项:
是【成为)记功碑,比喻称颂、说好:有口皆l碑I。
【理论依据】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这种活用如果经常化了,就
成为词类转变了。”(1979年版第47页)
《语法研究与探索》(商务印书馆):“动词和名词是语法上的两个基本范
畴,二者在功能分布上既有对立又有联系,处于词类连续统的两端,又可以相
互转化…
“名词也可以向动词方向转化,如:
“一张网——网鱼
“一个坑——坑人
“我们把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这种相互转化称作‘动名互转’。”(2003年版
第274页)
《辞书的修订与创新》(商务印书馆):“(三)认识汉语词性与词义的相互
关系——在标注词性的同时,自觉地全面地揭示词的功能义。
“…为了全面地说解词的功能义,重点是对词在非常规功能下的词义
进行全面的探求、归纳与分析。这是辞书编纂中一个具有语义、语法双重意
义的新课题。从语言研究的现状看,‘名动词’、‘名形词’、名词作状语、形容
词作动词等非常规功能的释义方法应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2003年版第
24页)
《谈文言实词活用》(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
词…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古今汉语也不例外。现代汉语是
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古汉语中这种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在现代汉语里也
保留着大部分,尤其在成语里保留得更多。下面我们看一些例子:
“①周总理的崇高品德,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有口皆碑;
“…
“例①的‘碑’,指石碑,旧时用来记载生前的功德,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
‘成为记功碑’,‘有口皆碑’要讲作‘凡有口的人都称颂他,这些人的口都成为
记载功德的石碑。’’’(1984年版第38页)
《成语解析手册》(重庆出版社):“词性活用是指某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改变了它原来的词汇意义和词性,临时充当了另一种它不常充当的句子
成份。这种情况在成语中较为普遍…
“(一)名词活用…(7)副词后的名词用如动词。…有口皆碑(碑:成为
记功碑)。”(1996年版第457页)
《趣味语文》(上海古籍出版社):“莫言《红高粱家族》说:‘高密东北乡无
疑是地球上*美丽、*丑陋、*超脱、*世俗、*圣洁、*龌龊、*英雄好汉、*
IA.蛋、*能喝酒、*能爱的地方。’(《文学评论》1999年3期)其中名词‘世
俗’、‘英雄好汉’、‘王八蛋’在副词‘*’后活用。”(2003年版第131页)
陈丁祥
2O08年1月28日
"我不会对旁人谈起我的所思所行,只在此刻讲你听 "。一本永不过时的教养之书,集结近乎绝迹的传世信件,爱因斯坦、洛克菲勒等最具影响力的45位美国名人写给孩子的《见...
闾巷话蔬食 本书特色 本书记述了老北京人所尝、所见、所闻的民间俗食,全书分为主食类、菜肴类、小吃类、节令祭食类、酒水饮料类、原料调料类、器皿技术类、习俗逸闻类及...
晚清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晚清社会与文化史研究的学术著作。作者对晚清社会近代文化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以及在晚清产生特别影响的思想家等课题,从新的视角...
挖眼睛、切耳朵、砍頭、燒死、變石頭……面對陰影與邪惡的代價到底有多少?魔神仔、吊死鬼、骷髏、山怪、巨人、女巫、魔法師……榮格派童話分析大師最可怕又最吸引人的一本...
《不负韶华:百年青春榜样》内容简介:青年往何处去,中国就往何处去。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年代,还是烽火连天的岁月,无论是艰苦创业的
君主论-乌托邦-马丁.路德演讲集-哈佛百年经典-04卷 本书特色 ★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向现代读者展示人类观察、记录、发明...
2014-2023年-民间择吉农家历 本书特色 曾强吾编著的这本《民间择吉农家历(2014-2023年)》共分七个部分,内容包括:天文历法知识;民间择吉;各月气...
《中国众筹行业发展研究》内容简介: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本书系统概述了众筹的涵义、演变
中国古代教育-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中国古代教育》提供给大家的一些事实是对我国古代教育的一次回眸,是对古代教育历程...
中古汉语副词研究 内容简介 这是**部系统研究中古汉语副词的专著。书中对中古汉语副词作了详尽的描写与分类,考察了许多重要的单音节副词与双音节复词的来源及历时演变...
禄神文化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禄神*近的观念是本位的意识,官本位是造就禄神*直接的观念根源和思想根源。沈泓,陈瑀所著的这本《禄神文化》对各种有关禄神的说法...
吾国吾民:大师的文化课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的人生理想、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古代中国的文学生活、古代中国艺术家的生活、古代中国的生活艺术等。吾国吾民...
《家庭教育的力量》内容简介:本书是家庭教育的一场盛宴,十个不同成长背景、不同特点的孩子,从幼儿、少儿、初中、高中、大学,乃
凝隴──晉江金榜人氣作者,志怪言情說書人貌美正義小道姑╳純情悶騷俊世子乍看平靜繁華的長安城,不知有多少妖物潛藏其中,利用著人心的貪婪與嫉妒,為禍人間!
文化的解说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如何解说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科学·哲学·艺术、宗教信仰、世界思潮、我们的文化难题、试破文化之谜等。文化的解说 目录 如...
雖然誕生於昭和,但是現在認識仍不嫌晚--日本的福爾摩斯:伊丹英典日本推理小說史上最神秘的作家,八篇邏輯與遊戲性共存的短篇小說,機智風趣、明朗輕快的不朽傳奇推理傑...
逝鸿片羽(老照片典藏版) 本书特色 《老照片》试图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片蕴含的话语、传递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
图说天下-探索发现 外星人与UFO 本书特色 人们至今无法明白,法蒂玛小镇上的7万人产生集体性幻觉到底是真是假;麦田怪圈、恐龙之死是否为外星人一手制造;目前只停...
域外文化读本 内容简介 苏格拉底说过,阅读好的作品,常常要像潜水员一样。我们要克服自身的浮力和爱好轻松的自然习惯,努力地往下深潜,如此才能获得*好的珠贝,看到一...
汉字结构析论 内容简介 在全面梳理“六书”的基础上,对汉字的结构进行了详尽分析,既谈六书也谈字例,既谈字形变化史也谈变化现象,理清了汉字孳乳发展的脉络,读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