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开平装,2008年1版1印,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 书前印有姚奠中题诗手迹、宋谋玚与郭沫若通信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依靠章钰《胡刻通鉴校宋记》进行校勘。「章校」尽管对校了宋刊九种,参校了明刊一种,还采用了旧校三种,但遗憾的是「章校」没有考证,难免有疏失之处,鉴于此而宋谋玚以中华新版《通鉴》和《四部丛刊》影宋本,涵芬楼百衲影宋本,以及《四部丛刊》影南宋的《通鉴纪事本末》进行互校
★ 凡与《通鉴》原文直接有渊源的《国语》、《战国策》、周秦诸子,《汉纪》、十七史等文献宋谋玚都作了参考
★ 校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条文都有二条以上的旁证,证明是宋刊不误而胡刻本脱误的,其中以人名、地名、年月干支属多数
宋谋玚(1928-2000),湖南省双峰县人。少年时曾读四书,后入西学。1946年入民国大学(今湖南大学前身)。解放战争期间入中南军政大学。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军籍,到山西晋中劳动改造,1962年右派摘帽,到山西大学任教,后调至晋东南地区教干校。1970年被遣返回湖南原籍、1978年12月再回晋东南,晋东南地委为其彻底平反,恢复军籍,留在晋东南师专任教。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6年被评为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退休。1998年捐稿费1万元,设立“宋谋玚古代文学奖学金”
《行善的艺术》内容简介:本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拯救生灵的热情在晚明社会中传播开来,这给超越家族、等级界线的慈善机构的兴起带来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文革”后国内出版的*本社科史学学术书,也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纲要性和前瞻性的书籍。该书很好地将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
明史十讲 本书特色 明朝的历史长达277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许多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在晚明时期,更是呈现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曙光。这本《明史十讲》由陈梧桐...
中东路与中东路事件 内容简介 从中东路修筑到中东路事件发生,再到中东路*终收回,历经半个多世纪,这期间正是国际局势变化莫测,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步伐,中国社会发...
文史.第四辑 内容简介 《文史》创刊于1962年,是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大型学术季刊。40年来,《文史》一直以“崇尚实学,去绝浮言”为宗旨,刊载研究中国古代、近代...
最后的抗联 本书特色2012年,全国活着的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不到20 位,他们是*后的抗联。《*后的抗联》作者张正隆、姜宝才对这些抗联老战士进行深入采访,留下珍...
《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是《十里店(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的续篇,记述了由《人民日报》年轻的新闻
《第一行代码:Android(第3版)》内容简介:本书被Android开发者广为推荐。全书系统全面、循序渐进地介绍了Android软件开发的必备
《中国妖怪志》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取材自中国经史子集中有关妖怪的记载,包括《山海经》《子不语》《酉阳杂俎》等,广泛参考现代学
吴晗论明史 本书特色 1.史学大家吴晗,专研数十载,细说大明三百年。 2.明史研究**人吴晗先生集大成之作,揭秘汉家*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历史风貌。3.真实、完整再...
吴晗历史三部曲中国人的生存规矩/吴晗历史三部曲 本书特色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必须遵从社会的生存规矩。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皇帝有皇帝的生存规矩,官员有官员的生存...
一本让你爱不释手的法国简史 本书特色 什么是法兰西的荣耀?法国人为什么喜欢罢工?拿破仑改变了法兰西?“二战”后的法国如何实现重建?读完法...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史话 本书特色 对中国女性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进行梳理的一部经典作品。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史话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田家英撰写的中国古代妇女生活简史, 从...
吉安红色记忆 内容简介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吉安故事。吉安这块富饶而神奇的土地,缔造了具有原创意义的井冈山精神,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
汪伪特工总部76号完全档案:抗战期间历史怪胎的覆灭 本书特色 它是一个为虎作伥、群魔乱舞的历史怪胎;它是一只作恶多端、令人发指的罪恶黑手;它是一个杀戮无数、沾满...
史记-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 《史记》是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为了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原著的...
《疾病的模样》内容简介: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京虎子在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对生命与疾病的思考,解读疾病背后
《寻找乌托邦:现代美学的危机与重建》内容简介:本书作者王杰30多年来从事马克思主义美学、文学理论研究的总结,主要集中在三个领
《北京西山八大水院》内容简介:北京西山,是自然之山,更是历史之山、人文之山。自辽始,历代帝王不断地在京郊西山造园建寺,而金
《诗艺》内容简介:演讲集。一九六七年秋,博尔赫斯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邀,就诗的地位、隐喻模式、小说与诗、音韵与翻译等展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