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维柯的“天神意旨”观与人类知识、自由及意志的限度
在《新科学》(1744)里,天神意旨观对维柯阐述人类历史的进程至关重要。然而,正如许多学者(近来主要是莫里森[James C.Morrison])指出的,该观点是维柯思想体系中“疑问重重且令人费解的”一面,但它恰恰因为这种复杂性而备受瞩目。①维柯的天神意旨观之所以难理解,有些原因向来为大家所公认。由于维柯不仅研究历史而且涉足修辞学、法学和哲学,从而导致他以一种晦涩难懂、迂回曲折且有时故意显得含混不清的风格,来质现有关历史进程的思想。此外,维柯对特殊人类活动(il certo)的解释,及其与一般性真理(il vero)之关系的解释——该真理隐藏在世俗现象背后,也都非常复杂。不过,评价维柯天神意旨观所遇到的困难,主要原因不在《新科学》修辞上的绚丽多彩,或概念上的精深玄奥,因而应在别处寻找原因。在维柯思想体系的深处,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根本的困境。这个困境对《新科学》论述人类历史的影响显示在两方面,一是修辞上的运用方式,二是潜在的概念化。然而,若是只采用修辞学的解释或哲学的解释,都不足以全面理解维柯思想的精髓。
对维柯的思想体系来说,这个根本困境的影响巨大,因为,这些影响直接关系到维柯对人类意志和天神意志的描述。这个根本困境——维柯有时会努力去面对,但更多的时候是逃避——可以粗浅表述如下:人如何才能真正自由且独立地展开行动,同时又成为超验意志的对象(从定义上看,人若能领会到超验意志,也是模糊不清)?维柯因无法直面并客观地探讨这个问题,因没能找到调和人类知识、自由与神圣意图的直接方法,从而导致了其天神意旨观的模棱两可:既是又不是真正的天神(虽然这个天神来自神灵,但只在人类世界出现),既是又不是真正的天意(虽然天意关注人类运道,但对命运或命数漠不关心)。
对维柯的天神意旨观与17和18世纪其他哲学和宗教主张的关系作出评价也非常重要,因为维柯对詹森主义(Jansenism)论争的回应,对社会契约论、自然法论争的回应,都帮助他形成了有关天意运作的构想。其实,我们应从这个角度来评价维柯的天神意旨观,即它是关于人类理解和自由意志(libero arbitrio)之性质的各种对立观点(这些观点既融人又引领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交织混杂的产物。不过,我们首先必须按《新科学》本身的表述方式来阐明维柯的天神意旨观。
维柯先是描述了兽性与人性的关系,*终,在《新科学》**卷临近末尾处论述“方法”时,维柯描述了人类、天意和神之间的关系。
……
刘小枫曾任深 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香港道风基督教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著作:《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这一代人的怕与爱》、《身成位格》等。编著为:《中国文化的特质》、《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道”与“言”》等。
《仪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时代有关社会习俗和礼制的资料总汇,对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生活极具价值。历代为之作注解者
谁需要哲学 本书特色人类需要哲学。出于人类的本性和现实的需要,人类不能没有哲学,因为归根结底,人类要思考、做事,要生存。 对于安·兰德来说,哲学不是抽象概念的无...
根除惯性: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形而上学 本书特色 今日世界一体,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发展乃至生存,古老的华夏文化更有从域外接引各种源头活水之亟需。百年来国人译事...
儒家生活世界 内容简介 近十几年来,出版界愈益为生计所累,纯学术著作因印数较少,出版颇为困难。而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高校招生的迅速扩大,整个...
不可不读的巫师魔法故事 内容简介 巫师是神秘力量的代表,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他的起源。人类虽然从来没有放弃对巫师起源的探索,却也无法真正看清它完整的面容,就连研究...
2011-法兰西思想评论 本书特色 《法兰西思想评论》是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主办,并由上海交通大学精裕人文基金资助的开放性中法双语研究论坛和交...
《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魏晋以降,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并称显学。它们既互相排斥,又
毓老师说庄子 本书特色 《毓老师说庄子》名为《庄子》,实则以《内篇》七章及《天下篇》为主,系毓老师于1978年-1979年讲述,以录音整理而成,*能保持毓老师讲...
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西方哲学家论分析哲学”,共13篇论述分析哲学的文章;下编,“中国哲学家论分析哲学”,收入了由大陆、台湾...
在佛学禅宗庞大的典籍中,《六祖坛经》詖视为无上的宝典,在中国佛学思想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是中国第一部白活文学作品;是末
太上感应篇汇编(白话解) 本书特色 《太上感应篇汇编》对道家经典《太上感应篇》原文进行逐句分析,并举出古今案例来作证,讲述事理圆融,文字简洁优美。本书为汇编原文...
礼治之道-汉代名教研究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与价值理念,名教从汉代产生到近代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乃是研究中国...
禅宗三经 本书特色 本书以《楞伽经》《金刚经》和《维摩诘经》组成。《楞伽经》以离名绝相的**义为宗,以妄想无性为旨趣,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教相,自觉圣...
周易今读 本书特色 《周易》当代研究的首要问题是“脱魅”,即去神秘化,唯如此,才能历史唯物地还《周易》以全貌;而所谓“今读”,即在承认阅读活动时代属性的前提下,...
杨雄与《太玄》研究 内容简介 《杨雄与太玄研究》把考察杨雄的人生经历与研究他的重要著作《太玄》结合起来,通过考察杨雄其人的人生遭际,帮助读者理解《太玄》...
醒客悦读-系于孤独之途 本书特色 《系于孤独之途:海德格尔诗意归家集》译者均为国内高校著名的翻译名家。他们的翻译严谨考究且带有诗性的气质,为我们打开了追溯海德格...
走向计算主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考究人工生命思想的兴起过程、理论根据、构建方法以及*新进展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这种新生命观的主要内容,并从这些内容出发,进一步概括...
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 本书特色 当代国际艺术界“风起云涌”,当代世界美学界也是“风云变幻”,这都是“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后果。本书特邀当代国际著名的十二位美学家和艺...
华林·第3卷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印度早期佛教的部派比丘考索”、“唐宋时期道教的投简”、“梵汉本《遗日摩尼宝经》词语札记”、“论两晋佛教僧侣的文学创作”等40...
伊斯坦布尔仁慈七日 本书特色 《伊斯坦布尔之仁慈七日》是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伊斯坦布尔仁慈七日 目录 **章 周日空人(阿里)神在哪里(娅穆尔)战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