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两大部,**部根据作者多年见闻,记述中国各省的物产和情况,中国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语言文学、服饰、宗教信仰、商业活动以及中外商品交流,等等。葡人在澳门早期的建设,葡人协助明廷抗拒清兵,书中亦有记录。
第二部记录耶稣会士在华的传教事迹,除重述利玛窦等的活动外,还记述了利氏去世后的传教过程。特别是南京教案,曾德昭是亲历者,所述翔实,是研究这个时期传教史的**手资料。
曾德昭是耶稣会士,1613年到达中国南京,1636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本书分两大部分,上部根据作者多年见闻,记述中国各省的物产和情况,中国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语言文学、服饰、宗教信仰等;下部记录耶稣会士在华的传教事迹。
奥伐罗·塞默多(Alvaro Semedo)(1585-1658),葡萄牙人,汉名曾德昭。1613年以后,在南京、杭州、上海、西安等地传教,在中国生活了22年,卒后葬于澳门。通晓中文。著有《大中国志》、《字考》等。
实在主义的形而上学 内容简介 《实在主义的形而上学》以西方思想史的核心内容并以形而上学为中心线索对整个哲学史进程做了通盘分析,力图恢复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理论之...
柏拉图《美诺》疏证 本书特色 》:“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籍,同时...
章太炎讲国学-方家讲坛 本书特色 章太炎一生多次讲演国学,其中影响*大的有四次,即日本东京讲学、民国初年北京讲学、1922年上海讲学、晚年苏州讲学。讲演稿形式不...
胡适 本书特色 陈平原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胡适卷)(精)》收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现代学者的著作,以人为卷,视所收论著篇幅之多寡,或分卷或合卷,合卷并考虑到了入...
本书是对康德哲学的专题研究,按照康德三大批判的问题系列编排,以期呈现出康德整个哲学的大致轮廓及思想深度。尤其是本书第五部
希腊神话的迈锡尼源头 本书特色古希腊神话的源头在哪里?这是尼尔森在本书中集中探讨的问题。他运用多重证据指出,古希腊的神话源头可追溯到史前迈锡尼时代,荷马史诗亦源...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第七辑):现象学与伦理 内容简介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 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
味与味道 内容简介 本书的旨趣是寻求以味觉阐释世界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中国哲学在存在论上以味为性,相应于此,在方法论上以味辨物,以味论性,以味论道。味以“合”、“...
《黄庭经注译太乙金华宗旨注译》:世传《黄庭经》两部,一名《黄庭内景玉经》,一名《黄庭外景玉经》。另外《黄庭中景经》系为后
本辞典共列条目2000余条,分作3大篇18类,旨在从整体上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古代神秘文化轮廓。各类条目大至可独立成章,是对某
老子的智慧 本书特色本书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阐释了老子思想的独特性、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不同、并强调要结合庄子研究...
胡适谈人生 本书特色 “人生有何意义?”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
原儒 本书特色 一、丛书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二、丛书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人民共和...
周易注疏 本书特色 (魏)王弼、(晋)韩康伯编著的《周易注疏》讲述周易注解传述人、自此下分为八段、“易”之三名、重卦之人、三代《易》名、卦辞爻辞谁作、分上下二篇...
韩非子精解 本书特色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的*作。墨非编译的《韩非子精解(读国学诵经典)》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
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 本书特色 本书是《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之生存哲学分册。主要研究走向本真的存在。本书以“学术积累与阐释原创性的代表性观点及其意义”为内容,...
中国古代汉传佛教传播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为经、以论为纬,按照学术界公认的历史分期,用大量详实丰富的史料,从纵横两方面全面系统阐述印度佛教在中国汉地的传播历史...
蒋维乔:宋明理学纲要 内容简介 本书用概论的体例编制,运用理学家自己研究之纲目,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为论道体、论为学、论存养、论政治四纲目,并逐一作了...
四种爱 本书特色 《四种爱》堪称爱的经典,是路易斯万年在遍尝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之后创作的,对每一种爱的论述都反映了他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书中,他谈到情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