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自唐以来近60位词人的婉约词150余首,可说是从万首词中精心挑选,从古至今,千年一脉,婉约词派之发展脉络,略见于此。为便于阅读,每首词均作了较系统的赏析。限于水平,讹误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凝恨对残辉,忆君君不知。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以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韩翃与钱起、卢纶等人号“大历十才子”。为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章台柳
章台柳1,章台柳。往日依依2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注释】
1章台:是汉代长安一条热闹的街道,道旁遍植柳树,因后世多以柳喻倡,章台遂用以指倡家聚居之地。章台柳喻指词人爱姬柳氏。
2依依:茂盛的样子。
【赏析】
柳氏本是长安倡女,为韩翃友李生的爱姬,艳绝一时,善讴咏,慕翃之才。李生在饮酒时将柳氏赠之。后翃登第,归家省亲,留柳氏于长安。天宝末年,安禄山叛乱,长安陷落,柳氏惧辱,削发毁形,寄居尼庵。长安收复后,韩翃遣人寻访柳氏,携去一囊金,并题词《章台柳》。柳氏读此词后,捧金呜咽,回报以《杨柳枝》词。
此词*大特点是以物喻人,语义双关。从语气来看,当是作者在安史乱定之后回京,重见章台柳,睹物生情时引发的感慨。开头用两个叠句“章台柳,章台柳”韵味深长,表达他日思夜想的怀恋之情。接着以“往”、“今”二字领起下文。“往日依依”既状柳条随风飘动之态,化用《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句意,同时又暗指与柳氏初见及分手时恋恋不舍的情状。“今在否”三字明知故问,语含关切。既表现了社会动荡的现实,又表达了无限的惦念和担忧。以下二句即由此想象久别后的处境。以柳的被人攀折暗指柳氏已属他人。整首词亦物亦人,若即若离,其感情是曲折复杂的。
柳氏
柳氏,生卒年不详,名字不详,据许尧佐《柳氏传》、孟荣《本事诗》记述,原为李生爱姬,后归韩翃。
杨柳枝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拆!
【赏析】
据许尧佐《柳氏传》,柳氏在安史之乱中陷于长安,韩翃于长安收复后,遣人寻访柳氏下落,携去一袋碎金及所写《章台柳》词,柳氏捧金呜咽,并以此词作答。韩作以柳为喻,故此词也以柳自况,均巧合姓氏。
首二句写柳枝轻盈,正逢花草繁盛的好时节。词句虽未着色,却已令人有青翠可爱之感。这里蕴涵着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恋。但春风中的柳条却年年被人用来赠别,其不断被人攀折之苦,自不堪言。“所恨”两字倾注了作者的全部感情,其中包含自己在安史之乱中遭受到的种种痛苦及难言的磨难。因此这种“恨”又远非一般的离恨别怨可比。
“一叶”句,在风刀霜剑的相逼下,秋柳凋零。而世事动荡亦似忽报秋,如今自己憔悴难当。“纵使”、“岂堪”语后百转柔肠之痛,呜咽哽咽之悲应是情溢纸外了。这首词写尽了相隔天涯情侣之喜怒哀乐、恨怨情愁。所以钟惺《名媛诗归》说此词“直激痛楚,绝不宛曲,可想其胸怀郁愤”。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一说彭城)人,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5)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王伾领导的永贞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十年后被召还,因诗获罪,再度遭贬,先后出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等职。晚年任太子宾客。长期的外放生活,使他得以深入民间,从民间文学中吸取丰富营养,创造过不少“新词”,对后代诗词创作有较大影响。有《刘梦得文集》存世。
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1人。弱柳从风疑举袂2,丛兰裛3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噘4。
注释
1洛城:即洛阳城,今洛阳市。
2袂:衣袖。
3裛:通“浥”,沾湿。
4嚬:同“颦”,皱眉。
【赏析】
刘禹锡是一位在诗、文、词诸方面均别开生面的大家。此词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词作于开成三年(838),时作者正在病中。
此词的前两句写春去时对洛城人的含情惜别。“去也”两字感情色彩极浓,包含着不忍去、不愿去,又不得不去的衷曲。“弱柳”、“丛兰”两句将柳、兰拟人化:弱柳依依,兰花洒泪,似也在为春之将去而惆怅;末句以“独坐亦含嚬”作结,抒情效果因之大大增强。“独”字写出了抒情主人公非常寂寞惆怅的心情,从“亦”字可以想象到主人公坐卧不安的情态,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之中,唯有借“独坐”以自持性情,但“独坐”既久,仍不免蹙眉,为愁绪所包围,由此可见愁绪缠绵深长。
从艺术上说,全词以“独坐”运思,凭虚构象,赋予无情的春天以丰富的感情,把抒情主人公的主观与客观、心声与天籁,融成一片,境界妍丽而又浑成,构思新巧而又合乎自然。俞陛云先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对此评价甚高:“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裛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清人况周颐推为“风流高格调”,并谓其“流丽之笔,下开宋人张子野、秦少游一派”(《蕙风词话》)。
潇湘神1
斑竹2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3欲听瑶瑟怨4,潇湘5深夜月明时。
【注释】
1潇湘神:相传舜帝之妃溺死于湘水,成为湘水之神,称湘灵或湘妃。《潇湘神》原为湖南一带祭祀湘妃的神曲。刘禹锡借以填词,因而成为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平韵,**句例用叠句。
2斑竹:又名湘妃竹、泪竹。《烈女传》、《博物志》等书记载:帝舜南巡,死于苍梧。其二妃娥皇、女英赶至湘江边,哭泣甚哀,泪洒竹干,遂成斑纹。
3楚客:《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之句,汉王逸以为屈原所作,因而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有“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之句。”楚客”一词本指屈原,进而泛指被放逐或贬谪江湘一带的文人。此处,词人以楚客自指。
4瑶瑟怨:指湘灵鼓瑟抒发的哀怨心情。
5潇湘:是潇水和湘水的合称。
【赏析】
《潇湘神》调始创于刘禹锡,词咏湘妃故事,正是调名本意。
此词作于刘禹锡被贬官江湘之间的朗州期间,开头两句,用重叠句开门见山地写斑竹枝,以加强全词哀怨气氛,写出了心中无限低回曲折的叹息。由于作者深深地被斑竹的特征和传说所感动,所以他感到每一个斑痕都包含着深意,“点点”两字极写泪痕多与深。惟其多,才知湘妃之情多;惟其深,才见湘妃之怨深。情多,故相思绵绵不绝;怨深,故悲韵世世相传。至此,作者笔下的株株斑竹,已不是单纯的景物,而俨然成了一种永生不死的多情精灵的象喻了。“楚客”二句颇富蕴涵,因作者政治失意,谪居楚地,故以“楚客”自称。并借潇湘的琴音来抒发哀怨之情。“瑶瑟怨”是说湘妃演奏的瑟曲韵悲调苦,特别动人。在这静谧的湘江月夜,作者那种因忠信而见弃的怨愤和在极度苦闷中所产生的无穷惆怅,同传说中湘妃的瑟声梦幻般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
这首词写景比较细致,而且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比如“泪痕点点寄相思”,不说斑竹枝上长有斑纹,而是说这些斑纹都是“泪痕”,而且每个斑纹都寄托着相思之情,实际是融情于景。再比如“楚客”二句,写潇湘月夜的凄凉景色,也寄托了作者的哀怨之情,使人读之,倍增凄怨之感。
自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累官至刑部尚书。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重。著有《白氏长庆集》,词存二十余首。
花非花
花非花1,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1花非花:后人根据此词句法为词牌。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赏折】
《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词。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这首词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
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语义双关,而主要是说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昼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感叹。“来如”句言会短,“去似”句言别长。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含蓄而富于诗意。
语义双关,富有滕胧美是这首小词的*大特点。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缥缈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练,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词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忆江南二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忆3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4,郡亭5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注释】
1谙:熟知。
2绿如蓝:蓝,本为一种可以提炼青绿颜料的植物,引申为各种颜料,这里指绿色。如,胜过,超过。绿如蓝,指江水之绿胜过绿色颜料。
3*忆:*值得回忆。
4桂子:桂花。
5郡亭:指杭州郡守官署内的虚白亭。
【赏折】
江南地区素以山川灵秀著称,自古以来不知引发多少骚人墨客礼赞讴歌,白居易的《忆江南))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人们永恒的喜爱。
白居易年轻时曾漫游江南一带,并于长庆二年(822)和宝历元年(825)先后出任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风光,繁华市井,在他的脑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直到他晚年退居洛阳时,江南的景物依然令他魂牵梦绕。开成三年(838),作者时年六十七岁,仍以满怀激情挥毫写下了这组以“忆”为内容的小令,原作三首,这里选录两首。
**首泛写江南的春景。为在极有限的文字里写出江南春色之美,词人敏锐地捕捉住“江”景为描写重心。起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好似平铺直叙。但细细品味,作者用无可置疑的口吻赞美江南景物,口气是那样斩钉截铁,一个“好”字,将江南之美概括殆尽。而“旧曾谙”则紧扣题旨,切“忆”字,表明词中所写景物为作者往日所亲眼目睹,至今犹刻印脑际,熟悉无比。接着由情入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用浓淡相宜的彩墨,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江南春景图。词中以火喻红花,以蓝喻碧水,使景物显得生机勃勃,而一个“胜”字,更把鲜花鲜艳夺目、栩栩生辉的风姿写活了。这首词意境之阔大,笔墨之简洁,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江南的景色令人心醉,如今想起来犹历历在目,然而它毕竟成为过去,现在自己闲居北国,却不能割断对江南的思念之情。于是,结尾“能不忆江南”就显得顺理成章。刘熙载说:“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艺概》)此词结尾即取“绕回”之法,用“忆”字贯穿全词,做到首尾呼应,具有“言虽止而意无穷”的效果。
第二首专写杭州。“*忆是杭州”,表明杭州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接着,作者选择两个深萦脑际且富有审美意义的场面加以描绘:“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作者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往昔的日子,金秋时节,桂花飘香,在朦胧的月色底下,夜游山寺,满怀希望能够拾到月华下掉落的桂子。《西湖游览志》记载一段神话传说:“唐天宝中,秋月甚朗,降灵实于兹山(指月桂峰),状若珠玑,璀璨夺目,有异人识之,因日:‘此月中桂子也。”唐代诗人宋之问(《灵隐寺》诗就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可知这一传说流传已久。由于作者将现实生活与神话传说糅杂在一起,不但创造了优美的诗境,且令读者产生神奇的遐想。
“郡亭”句则描写自然界的另一奇观——钱塘江潮。农历八月仲秋前后,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犹如山重峰叠倾涌而来,那蔚为壮观的场面惊心动魄。作者对当年观潮情景记忆犹新。然而作者却不去正面刻画,而是将镜头对准观潮之人——作者自己。当时作者独自一人躺在郡亭里,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大自然的奇观。据记载,当时杭州官衙内筑有虚白、因岩、碧波诸亭,作者《郡亭》诗有“潮来一凭槛,宾至一开筵”之句,可见郡亭观潮确是作者的生活写照。
长相思
汴水1流,泗水2流,流到瓜洲3古渡头,吴山4点点愁。思悠悠5,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注释
1汴水:古河名,发源于河南,流经开封,东至徐州转入泗水。
2泗水:古河名,发源于山东,南流至江苏淮阴,注入淮河。
3瓜洲:地名,今扬州市南面。
4吴山:泛指江南一带的群山。
5悠悠:深长,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词是写汴梁一位妇女对良人的思念的。词的上片写景,即写山和水。汴水经过汴梁,所以说“汴水流”,汴水至徐州与泗水相汇,所以又说“泗水流”,泗水南流汇入淮河再与运河相通,至瓜洲汇入长江,所以说“流到瓜洲古渡头”。这三句表面上是写水流之长,实际上隐喻汴梁这位妇女的离愁无限,真是“流水无尽似侬愁”,以水之长喻愁之长,想象具体。
…
赵亚丽,女,山东鄄城人,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高校教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史及古典文学研究,与他人合作编著有《唐宋名家诗词赏读》丛书。先后在各类刊物发表诗词研究论文多篇。
韶华不为少年留:秦观词 本书特色绮词雅画 相得益彰 婉约之宗秦观词+31幅明清版画 秦观词婉约细腻,如幽花媚春,自成馨逸,一向被视为“婉约之宗”,历来备受推...
诗部-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第二辑第一册 本书特色 诗歌除情感之真、品德之善外,兼有文辞与声律之美,焉国学之英华。经漠魏六朝诗歌与乐府之嬗变后,三唐诗与两宋词达...
荷花淀 本书特色 美文馆系列,孙犁的作品中不仅有战争与枪声,还有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和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是值得在这个时代我们换个角度去重读的经典。荷花淀 内容简...
一去二三里-关于故乡.也关于旅行 本书特色 从故乡开始的旅行,自南向北,从柔情的江南水乡到寂静的黄土高坡,从质朴实用的瓦房到高墙深院的大宅,……它们都是正在改变...
苹果的报复(‘2006笔会文粹) 本书特色 人类从颜色、大小、甜度的角度设置标准,把好看、好吃、好卖的苹果挑选出来,推广它们。那些我们挑选出来的品种,可能正是苹...
《写给无神论者(中英双语插图本)》内容简介:尽力去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许多无神论者的兴趣所在,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
枕草子 本书特色 一部影响日本文学l000多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美的两大随笔”之一枕草子 内容简介 《枕草子》是日本*早的一部随笔,在日本文...
《大奥日本》内容简介: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户城,是日本史上空前未有的复合建筑群,而“大奥”,是这建筑最深处的存在,亦是位于权力
郭小川诗选——中国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
现代自然 本书特色 《现代自然》:一部备受争议的“蓝色电影诗人”贾曼的田园日记一位艾滋病患者心灵与自然的对话一位同性恋袒露其青年时代生活的真实记录对世界表达其无...
《恶之花》内容简介:本书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是十九世纪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之一。诗歌的主题围绕青年人的忧郁和理想展
读诗:2015年 第二卷:回想之翼 本书特色 《读诗·回想之翼》是一本诗歌选本,由诗人潘洗尘主编。该诗选以展示国内成熟诗人*新作品为主,内容分为几个板块:“银河...
作品目录《哈姆莱特》 ———————————————— 1《李尔王》 ———————————————— 145《奥赛罗》 ———
私藏唐诗 本书特色 以诗证史,轻松有趣,讲唐诗说故事……追寻千年脉搏中的情愫,吟咏缠绵在唐诗中的爱情……私藏唐诗 内容简介 作者以唐代诗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诗作为...
十批判书 本书特色 《十批判书》是郭沫若对中国古代先哲的哲学思想的研究丛书,内容包括:1、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2、孔墨的批判;3、儒家八派的批判;4、稷下黄老学...
碧海情天 内容简介 袁元校注的《碧海情天/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是一部民国通俗小说。刘云若是一位才子,也是一位情种。20世纪20年代,他就成为一位以言情小说见长...
惊鸿集 内容简介 三十年前,余日以买书为事,几无日不得书,书市亦*盛,挟册归来则读之,考索其源流及转徙之迹,登之簿录。举凡纸墨行格印记之属,一一记之,积久有十数...
在苍凉 本书特色 《在苍凉》一书是作者几十年人生感悟的沉淀,“苍凉”既是作者对过去几十年的回味感受,亦是对人生阅历的记录主旨。一切都说不出来,一切又感觉到了的感...
《给孩子的散文》内容简介:《给孩子的散文》探勘中国文学百年宝藏,为孩子打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活字文化在策划的《给孩子的诗》
胡适集-民国诗风 本书特色 《胡适集/中国现代作家旧体诗丛》从胡适创作的大量旧体诗中,精选百余旧体诗,每首诗配有点评、注释、题解等。这些旧体诗很好地再现了胡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