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由多年精研司法制度特别是律师制度的知名学者撰写而成,在体例结构、知识含量、写作方法等各方面都达到了教科书的高水准。
本书自初版以来,在高校教学及实务部门培训中即深受欢迎,在国内相关领域极具影响力,因应2007年《律师法》的重大修订,本书亦及时作出全面修订,推出新版,在内容上更注重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完整地阐释了律师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更准确地反映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的具中国特色的律师制度。
本书概念明晰,深浅适宜,文字流畅,既可作为法科学生的专业教材,也非常适于广大律师从业者和法律爱好者阅读。
**章律师法学概述
**节律师
一、律师的概念和特征
说到律师,人们往往会有律师通晓法律、能言善辩的印象。那么,何为律师呢?从字面上看,“律”是指法律,“师”是指专业人员,即具有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如经济师、会计师、工程师、教师、医师等。因此,顾名思义,“律师”就是指具有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英文“lawyer”、“attorney”(美)既可以称律师,亦可泛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
“律师”一词的使用具有广泛性。首先,律师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其次,律师是一种身份,是社会对从事律师工作的人的泛称。*后,律师还是一种称谓,是人们对具有律师身份的某个人的特称,如“李律师”、“张律师”等。
美国《国际大百科全书》对“律师”一词的解释是:“律师或称法律辩护人,是受过法律专业训练的人,他在法律上有权为当事人于法院内外提出意见或代表当事人的利益行事。”这一概念的特点,一是指出了律师职业的专业性,即律师是受过法律专业训练的人;二是说明了律师工作的专门性,即在法院内外提出意见或代表当事人的利益行事。
前苏联的《苏联百科全书》将律师解释为:“律师是选择了以提供法律帮助为自己职业的人。在苏联,凡具有高等法律教育程度并从事专业工作两年以上的苏联公民,可以成为律师。”这一概念的特点,一是指出了律师是一种职业,二是指出了从事这一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即具有高等法律教育程度;从事专业工作两年以上;是苏联公民。
我国1996年5月15日颁布的**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这一概念的特点,一是指出了成为律师的前提条件,即“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二是指出了律师工作的内容,即“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
2007年10月28 13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均简称《律师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与修订前的《律师法》相比,修订后的《律师法》更加明确地指出了律师工作的前提和内容,即律师工作的前提,不仅要“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而且要“接受委托或者指定”;律师工作的内容由“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改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需要说明的是,修订后的《律师法》之所以作这样的修改,主要是考虑到军队律师只为军队提供法律服务;许多地方已经设立的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只为政府机关或公司提供法律服务。也就是说,军队律师、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的服务对象,是特定范围的主体。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律师都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
综上可见,律师具有以下特征:
1.专业性。在任何一个国家,取得律师职务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般的要求是受过法律专业训练,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在我国,则必须“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而要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就专业条件而言,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在我国,报名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条件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因此,一个人如果不具有相当的法律专业知识,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律师。
2.服务性。律师的天职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而且这种服务一般来说是有偿的。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律师都不是国家公职人员,不享有国家赋予的公权力,因此只能依靠自己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由此获得报酬,并赖以生存和发展。
3.受托性。律师虽然是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员,但又不同于法官、检察官,虽然后者也是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员,但他们都是“官”,手中均握有一定的权力,而律师则不然。律师的业务主要来自当事人的委托(也有少部分来自法院的指定),而不是基于国家权力;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委托,则律师的业务活动便无从谈起;而不开展业务活动,则法律规定的律师执业权利就无法行使。
4.公正性。律师根据当事人的委托,以自己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由于律师是法律方面的专家,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律师的意见是公正的。此其一。其二,根据我国《律师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律师除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外,还必须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也说明,律师的活动应当具有公正性。
……
谭世贵,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代表性著作有:《司法改革的理论探索》、《司法独立问题研究》、《中国司法原理》、《中国司法制度》、《中国司法改革研究》等。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内容简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支持学习和工作的高效工具,从问世以来就风靡全球。但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往往停
杜舍明是一位国际摄影师,主要进行人道主义主题和世界主题摄影。他因工作环游全球。他曾在严冬的蒙古冒险,也曾去非洲拍掇杀人蜂;曾在埃塞俄比亚染上疟疾,也曾在秘鲁上伤...
法律的眼睛:一个隐喻的历史 本书特色 《法律的眼睛--一个隐喻的历史/法律理论前沿丛书》编著者施托莱斯。“法律的眼睛睁着呢!”这个有点老土的生僻句子,会因为语调...
在繁忙的法蘭克福機場,一個英國外交官邂逅了一位落難的神秘金髮女郎,女郎說她遭逢了生命危險,令這外交官好奇心陡起,而且一時
作品目录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主要国名、地名译名对照表主要姓名译名对照表· · · · · ·
《脊椎养护完全手册》内容简介:你也许不敢相信:现代人的脊椎,几乎个个有问题!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不是癌症,不是心脑血管疾病
元照英美法词典-(缩印版) 本书特色 “对法律的初学者,我的头一条建议,向来是请他们买一部好的词典,并且经常请教它。”罗斯科?庞德[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当然,...
陈嘉礼,香港浸会大学历史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讲师、香港恒生大学社会科学系讲师;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20...
一个年轻的病人,因为一次毫不意外的经历,重生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成为古代庆国伯爵府一个并不光彩的私生子。修行无名功诀,踏足京都官场,继承庞大商团……范闲,包裹...
他们说,妈妈死了,我没哭;这是无情,该死。隔天就和女友厮混;这是不孝,该死。挑拨朋友仇家互斗;这是不义,该死。我合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
琼·艾肯(JohnAiken,1924~),当代英国女作家。她的父亲康拉德·艾肯是美国作家,继父马丁·阿姆斯特朗是英国作家。由于家庭的文学熏陶,她从小就向往成为...
InearlymodernEurope,thevisualimagebegantomove,notonlyasittraveledacrossgreatdist...
作品目录第一章 神经元的神经生物学背景1. 1 神经元的结构1. 2 神经元的功能特征1. 3 人工神经网络和现实性神经网络参考文献第二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并自习绘画。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后...
罗伯特•史蒂文•卡普兰(Robert Steven Kaplan)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card)创始人之一。哈佛商学院高级副...
【编辑推荐】1.出生入死的桑塔格、乱世里的松本清张、在路上的凯鲁亚克、危险的纳博科夫、毒舌的奈保尔、特立独行的温特森、沉默的格拉斯、生活家波德莱尔、孤独的珀金斯...
西尾維新(Nisio Isin)1981年出生,立命館大學肄業。以別稱「京都的二十歲」出道,2002年以《斬首循環》一書榮獲第23屆梅菲斯特獎。接著陸續寫出「戲...
作者 | 罗曼·莫内里(Romain Monnery)1980年生于法国里昂。他在大学里的专业是语言学和传播学,不过他毕业后总是尽量不提及自己的学位。他矢志成为...
法律的生长 内容简介 该书由卡多佐两部著作《法律的生长》和《法律与文学》合编而成。前者是作者1923年10月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后者由作者发表在《耶鲁评论》和《哈...
丛龙峰,和君商学首席管理学家、和君管理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专注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咨询工作。曾任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人力资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