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同在
——《家藏四库丛书》序
毛佩琦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
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
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
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
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
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
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
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
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
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
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作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
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
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
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
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
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
入,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
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
因素。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不少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历史
文化,它们当然也是国学的一部分。因此,国学又是开放的、随时代而
进步的。那么,当今我们研究、振兴国学,不允许也不应该倒退,不允
许也不应该僵化。
然而,国学又是与西学明显区分的。国学是西学的对应物,是与西
学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在近代,西学挟船坚炮利强势进入中国之后,
中国人还视自我,对于中国固有之学问出现了中学、国故学、国粹、国
学这样的名称。面对帝国主义的强大,中国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学
习引进西学,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贬低、抛弃国学。虽然也有一些人,
如张之洞为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胡
适,提出“整理国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声音
终被时代所淹没。国学一再被严重曲解和轻视,以致造成了中国历史文
化的大断裂。也许,这一历史过程是必然的。但回顾过去,中国在走向
独立富强的过程中,国学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惨重了。
新中国成立,饱受屈辱的中国人从此站立了起来,民族自信心大大
加强,但没有能够及时认识到国学在新时代的重要性,甚至仅存的一点
点国学遗产也进一步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在全面批判全盘西化的同时,
却走向全面西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强的国人终于猛醒,保
护和振兴国学逐渐成为全民的共识。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国家,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中国人,从学术界到普
通百姓,都在重新发现国学的现代价值。同时,在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
东西方各国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学问,中国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评
价。中国不仅为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
中国也面临着以优秀的中华文化向全人类类贡献智慧的责任和机会。
那么,这套国学丛书编纂就是可喜的,编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
敬的。希望这套丛书能发挥点滴作用,如同涓涓细流与千百万有志者的
努力一道汇成大潮,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为序。
2007年11月22日于北七家村
图文配合,三百余幅精
美古版画,与文章一脉
贯通。
选字注音,将生僻字读
音一一标注,保障读者
顺畅阅读。
题解注释,阐释文章主
要观点,打破内容的神
秘厚重。
我常怪中国的思想中,杂家*有势力。如春
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极端力行的墨,虚寂无
为的老,都是各树一帜,思想上的分野是很清楚
的。等到战国收场的时候,却有《吕氏春秋》出
现,混合各派,成为一个一杂家一。
●●罗家伦个《文化随笔》
此书经二千年无残缺,无窜乱,且有高诱之佳注,
实古书中之*完好而易读者。
●●梁任公《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吕氏春秋》虽是宾客合纂的书,然其中颇有特
别注重的中心思想。组织虽不严密,条理虽不很
分明,然而我们细读此书,不能不承认他代表一
个有意综合的思想系统。
●●胡适《读吕氏春秋》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
论、十二纪,二十万言,以为备天下万物古今之
事,号日《吕氏春秋》。布成阳市门,悬千金其
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
从书推荐人
●●序言作者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博
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
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
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
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明史、社会生活史、文
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明清
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主编有
《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中国社会通
史.明代卷》等。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
讲明史、七解《中庸》,影响广泛。
何谓家藏四库
《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
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
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
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
书分类的含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
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热播足以证明这一
点。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
力求使用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
渎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
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主编简介
沈锡瞵,
福建诏安县人。
1964年8月毕业
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为古典文献
专业首届毕业生,在中华书局从
事编辑出版工作四十年。曾任国
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
室
卢梭民主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卢梭,感悟他对人生、自然的态度;领略他对社会、财富、科学与艺术的理解;体味他那淳朴、澄明、追求完美的天性,不能不算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南渡集 本书特色 “冯友兰作品精选”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论著,由三联书店分两辑出版。先行付梓的**辑七种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
孔子语录 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
中国美学史大纲 本书特色 《中国美学史大纲》是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先生的名作,出版十多年来受到广泛好评,被许多大学选为教材。全书分为四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中国古...
鬼谷子:典藏版 本书特色 《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商场等领域,主要讲...
小逻辑(全二册)英汉对照译本 内容简介 本书“材料分配均匀,文字捡简奥紧凑,而义蕴深厚”,是哲学研究中*重要的经典著作。黑格尔在书中按照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到知性...
《春秋》经传讲义 本书特色 赵伯雄编著的《春秋经传讲义》内容介绍:《春秋》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道德情操、民族性格、文化传统的形成...
伦理学与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是罗素集自己一生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在晚年完成的一部伦理学专著,是他的伦理学理论中*有代表性的著作。本书的*大特色在于,...
逻辑学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脱胎于在美国广受欢迎的逻辑学教材《简明逻辑学导论》(A ConciseIntroduction to Logic)。在内容上,它既包括...
孟子、孔子新说-做个说话高手(全5册) 内容简介 其实孟子不只是个思想家,还很懂得说话技巧和艺术呢!为了让当时的人了解并接受他所要传达仁德和义行,他可是煞费苦心...
中国景教 本书特色 《中国景教》是朱谦之晚年写的*后一部著作。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景教作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对于许多关键问题,他在书中都进行了鉴定、评论并提...
墨子 惠施公孙龙-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特色 《佛教故事选萃》主要内容包括:历来的宗教,都是人们对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看法,佛教自然亦是如此。佛教的理论观点,在文化尚不发达的古...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美学名著25种 内容简介 《历史上*具影响力的美学名著25种》对历史上*具影响力的25种美学名著进行了分析介绍。《历史上*具影响力的美学名著2...
金刚经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这本《金刚经鉴赏辞典》由李利安著,主要内容:《金刚经》是印度佛教发展的产物,由于该经阐释了大乘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登上佛学舞台后迅速流...
该书为《二十世纪学术要籍重刊》中的一种。作者简介 张舜徽先生(1911-1992),湖南沅江人,着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生前曾任
维特根斯坦读本 内容简介 20世纪具有解放意义、推进了人类思想新纪元的哲学家。他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深刻感知,他在理智上的特殊天赋,使他在哲学上达到了其他哲学家难以...
王阳明 本书特色 秦家懿的《王阳明》是一本了解王阳明生平和他的哲学的入门书。作者直溯王阳明本人的对话和著述,由浅入深,探讨他的思想精髓:王阳明创立的体系究竟是“...
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的矛盾展开及协同统一的分析,深入到当代工业社会技术理性、...
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与演化 本书特色 《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和演化》:重要的是既支持科学的发展,又保持对科学的警醒,所以要超越对科学的辩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