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 本书是关于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专著。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本书是关于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专著。
**章坐而论道
[原文章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节道可道
“道可道,非常道。”
一句话,六个字。其中的三个“道”,还是一个字。《老子》的开篇**句竟然是如此的简单,却竟然也是如此的难解。
(一)
以往,都是将其中的**和第三个“道”就认定为“道”,把第二个“道”取义为“说,知道,表达”;将其中的“可”取义为“可以,能够”;把其中的“常”取义为“永恒,永久”;而“非”则取义为“不是”。
于是,原句的现代语就是:
“能够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
或者是“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经常不变的道”;
还有是“道是不能解说的,可以解说的道,便不是永久不变的道”;
也有是“可以说出具体形态的道,就不是亘古不变的道”:
再有是“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
总之,是“道”不可道,人们永远不知“道”。那么,《老子》还往下道什么。
有学者又将其中的**和第三个“道”在现代意义上取义为“规律”。
这样,原句的现代语就又变成为:
“规律可以表述出来,就不是永恒的规律。”
这显然荒唐。因为规律如果不能表述出来,那是什么规律?《老子》又是在表述什么呢?更何况,规律何曾有过永恒的和暂时的规律之分呢?
由此,有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和第三个“道”取义为“世界之道”,指出:
“世界之道是普遍无限和绝对永恒的,我感觉到我很难描述它;如果人们说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描述它的话,那么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所描述的东西一定不是我所说的那个普遍无限和绝对永恒的世界之道。”
这虽然给“道”加上了个定语,但是总体逻辑却依然如故,还是令人如坠五里雾,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既然这也不行,那也不对,那么究竟怎样才行才对呢?
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可道”这两个字的取义上。
关于这个“道”字的取义。南怀瑾先生认为,这第二个“道”字不能取义为“说、表达、描述”。
因为老先生考证:“道”有“说”之意,还是始于唐宋时期,且是用在日常口语和小说类的作品中。而此前,尤其是在先秦时代,凡涉及用“说”字的,都是用“日”。
南老先生的考证应该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就我们一般所能接触到的古籍中,至少直到清代中期之前的文献,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表达说话之意时都是用“日”,只是在小说中才有某某道。甚至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也还是在用“日”表示说话。
……
作者杨连旭早年毕业于河北财贸学院,长期并至今工作在金融系统,但他多年来孜孜不倦,进行了多学科的涉猎和研究,在政治、经济、文学、传统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四色)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全书篇幅不大,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以简明的语言较为全面地概述了回鹘历史、宗教(主要是佛教)与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
纯粹理性批判 内容简介 本书是康德三大批判著作、也是其全部哲学著述中意义*为特殊和重大的巨著,它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前进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康德花了11年的时间完成...
逍遥游.德充符-禅说庄子 本书特色 逍遥游:秉大道之德而逍遥德充符:德行充沛的人生的境界本书由讲稿整理而成,语言幽默通俗。作者阐述哲理时多引用自身经历以及生活中...
天府哲学面面观 本书特色 这是《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的一种。全书分六个部分,分别对自然哲学、治水哲学、军事哲学、易道哲学、进取哲学和适身哲学展开论述。语言...
一位年輕僧侶在永平寺行住坐臥一年,寫下古寺的四季和三百六十餘天的日常,以及體悟「肯定過去一切事物、珍惜活在當下」的勇氣和
论语新解 本书特色 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汉化佛教与佛寺 本书特色 《汉化佛教与佛寺》是白化文先生代表性学术著作之一,其中大部分文章发表于中华书局《文史知识》,主要向许多对佛寺很感兴趣的旅游者介绍佛教寺...
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先秦卷)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设想独特、面貌新颖的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既描述历史思想家的生涯学术,又说明当世社会的思想潮流,尽可能以插图与...
南怀瑾的16堂智慧课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曾说:“人生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无论是做人...
安住在折腾中 本书特色 在佛教的《金刚经》中非常直白地教导我们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字面上简单来说就是要我们别想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地方可呆。所以,如果非要想安...
命名与必然性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索尔·克里普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模态逻辑语义学创始人之一。本书是其代表作,书中所提出的两个新理论引起了西方分析哲...
道德意识现象学-情感道德篇 本书特色 爱德华·封·哈特曼编著的《道德意识现象学--情感道德篇》是从作者的伦理学主要著作《道德意识现象学》中抽取出来关于情感道德的...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三辑:经典诠释之定向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主题特稿、专论、观潮屿、学思录、新叶林、会议录、回音谷等栏目探讨了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中国哲学与文化第...
神秘的择吉 本书特色 神秘文化是一座变幻奇特的库府,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事者从中总结御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的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 神...
道德情操论 本书特色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 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华梵问学集·佛教与中印文化关系研究》是作者研究佛教与中印文化关系的论文集,包括略论古代印度佛教的部派
经典与解释-海德格尔与有限性思想[重订版] 内容简介 没有这一神学的来源,我就绝不会踏上思想的道路。而来源始终是未来。 ——海德格尔 早期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神学...
佛历(3044年) 本书特色 以释迦牟尼诞辰那年为佛历纪元元年。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历纪年沿袭了汉传佛教的传统来纪念佛陀的各个纪念日,即诞辰(四月初八)、出家...
中国哲学史通论-武汉大学 百年名典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史通论 范寿康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与教育家。《中国哲学史通论》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