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维方法曾被现代世界上众多的科学家们高度关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不少人因此而引以骄傲和自豪,这也是民族感情的流露。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他认为,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具有根深蒂固的有机的和非机械的性质,这就是中国古代思维中的整体论和有机论。他说:“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与此相应,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在这方面,西方是初等的,而中国是高深的。”爱因斯坦也有类似的赞美之词,他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提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部做出来了。”
《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对方法学系统的新看法,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方法学体系,提供了创造性的理论见解。依据方法学各要素的概括程度、适用范围和层次水平的不同,本书把方法学系统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即方法论系统的五级结构,这就是哲学方法学、科学方法学、理论方法学、技术方法学和公理方法学。在这种划分的基础上,作者对每一个层次的方法学的构成,进一步做出划分。
**章方法及方法论
**节方法的起源及其界定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方法无所不在,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谋求发展的经营之道,都离不开对方法的思考。常常有人怨怪:“简单的事办复杂了!”这就是在责备办事的人处事方法不当。企业蒸蒸日上,效益倍增,可谓“经营有道”;企业连年亏本,只能哀叹“生财无术”。一些人面对困难、挫折,面对未来的道路束手无策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指人们又看到了迎接光明的新思路,找到了解决困难的新办法。那么,对于这些新思路、新办法的研究、总结和归纳就属于方法论问题。
一、方法:人类进步的动力
人类在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漫长征途上,总是怀着一种强烈的冲动,冀望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有所前进,这是亘古以来有志于献身文明事业的仁人志士渴望实现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抱负,人们在荆棘密布的山林中,用智慧的目光搜寻着通往成功的小径,探索着、总结着、选择着透视世界奥秘的途径、道路、视角和方法。
方法既是历史的,又属于时代的。它存在于每个特定的历史过程中,其自身在每个发展阶段又能够不断地表现出新的形式、新的维度和新的层面。通俗地说,方法是人观察世界的眼睛、应对和改造世界的手足,以及做为手足功能之延长的工具。远古时期有“刀耕火种”时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信息时代有电子信息时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18世纪崛起的机器制造法,使人类跨人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空前发达的工业社会;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电子计算机的推广与运用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给人类文明史带来了又一次革命性的飞跃,改变了人类的整个社会和绎济形态。
……
韦诚,副教授,1962年6月8日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1984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历任蚌埠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蚌埠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等,兼任黄山21世纪影视文化公司首席策划、中国亚太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安徽省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安徽省哲学学会理事等,现任蚌埠市旅游局副局长。
多年来,潜心向学,公开发表有关哲学、方法论、经济学、学科建设文章及调查报告百余万字,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新兴学科》、《自然辩证法》以及《中国哲学年鉴》、《哲学动态》、《文摘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收录。在方法论领域的代表作有《方法论系统引论》(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评奖著作奖)。业绩被收入张岱年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等。
为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被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
严唐代鉴真和尚于天宝年间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唐大和上东征传》即记述了他备尝艰辛东渡日本的事迹。原
为了不断地向学术界介绍我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加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积累,我们决定精选本学科教师在古
天仙金丹心法(附氣功祕文破译) 本书特色 《天仙金丹心法》编辑推荐:"长生久视","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古今中外人类世代所追求的美好愿望。炁功可使人发挥...
千峰映月 本书特色 在《千峰映月:中国人生命中的禅与诗》中,禅者林谷芳引领读者以诗入禅,透过禅与诗在中国文化中相互交融的关系,用充满禅思诗意的优美语言,叙写禅子...
新国学研究(第5辑) 内容简介 “新国学”是在原有的“国学”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学”是在西方文化输入中国,为了将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西学 ”)区别开来...
感觉的分析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导言、论成见、我和阿芬那留斯以及其他科学家的关系、感官研究的主要观点、眼镜的空间感觉、对空间感觉的进一步研究等内容。感觉的分析 内...
易经系传别讲 本书特色 《易经》是中国文化名著,也是古代士子学人必读的教科书。相传为孔子所作的《系辞传》上下篇(又称《系辞》上下传),则是《易经》的通论,内容包...
郭嵩焘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郭嵩焘卷)》由熊月之编 ,选取了郭嵩焘著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 面:一是他对西方科学技术、学术文...
《中国哲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内容简介 本《文科考研辅导丛书》具备所据教材权威、覆盖面广、试题成熟、重点突出、考点明晰的特点,能为广大考生梳理教材、把握重点难...
寂寞中的独体 本书特色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其在更新和弘扬孔孟传统,汇通东西方哲学方面自成一家之言,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本稿前半部分是他早期的著述文选...
八字揭秘-绍金解易经 本书特色 什么是命运?人人都会关心自己的命运,那么你是否曾想过,通过自己出生的年、月、日、时(八字)所蕴涵的信息来解读自己的生命密码呢?中...
20卷。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有宋宝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两个刻本。宝祐
西西弗神话 本书特色 “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砂惟有对西西弗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
图像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作为当代全球化社会重要特征之一的艺术与文化上的图像“转向”(pictorial turn)论题。本书的各个章节,既涉及到对新近及...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 本书特色 施特劳斯的这部著作为我们阅读阿里斯托芬的剧作提供了门径:没有施特劳斯的慧眼,我们的确很难看出有时近乎粗俗的戏谑中的严肃和高贵。—...
周易正义 本书特色 本次点校所采用底本,标题又作《周易兼义》。《周易正义》是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长期立于学官,是易学史上除经传以外*重要的典籍之一。本书所采...
找回自己 本书特色 圣严法师从宏观角度谈论整体人类的目标:当全人类有了正确的方向,身处其中的个人,自然就能找到定位,而不会茫然失序。本书分别讲到如何“掌握人生方...
易经指南 本书特色 《易经》博大精深,词语奥晦,初学者畏其艰深,而望洋兴叹。故本书从诸多注释中,掘英拾华,从解图、义例、通论三个部分阐述。循序渐进,阶梯式引导初...
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上.下)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研究所完成的成果,从新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历史,提出了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可说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