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世势多变,各类人才,承受冲击淘洗,波逐浮湛者有如恒河沙数。世变莫测,风云险恶,适足摩荡英豪圣哲,砥柱中流,卓异自立,以膺此千古变局,为后人资鉴追摹。
本书所涉论者,皆小儒也,而非大儒。世之所谓大儒者,皆在学问之深邃,不在名位之高;官位之高低,科名之有无,非所计也。所谓小儒者,仅在于当世之名望不高,学行亦未足为当世所景仰,惟在近代变局之中,尚具时代敏觉,能发抒一得之见,提供世人警悟者。则其志节可敬,救世心肠可感。本书立意为之暴表,以发潜德之幽光,起名贤之沉埋,搜放失之旧闻,补史章之缺漏。
郑复光与泰西科技知识
一
昔年初登学术领域,研治中国近代史。因阅读魏源《海国图志》,而及于郑复光所著之《火轮船图说》,收入《海国图志》之六十卷本(早期有五十卷本、六十卷本,均成书于道光二十七年以前,一百卷本成,魏氏序于咸丰二年。即1852年)。当年魏氏专撰后序,说明网罗一代放失旧闻,备为世用。是以全部收辑原著,未加删削窜点。自可视作各家独立自有之原作。故在拙著《清季兵工业的兴起》列载于附录表中。当自此略见郑氏著作,及其籍贯大略。盖均不出《海国图志》范围。
近十余年来,大陆出版界刊布古籍颇多,古代资料*多,而近代著作亦重刊珍籍不少。有关郑复光著作,问世者二种。皆为清道光年间之书,但实世人稀见。一为光学专书《镜镜詅痴》,约创稿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郑氏旅居扬州之时。其成书即当在于扬州地区(包括东台县),时在嘉庆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间(1816-1820)。另一为世人一般科技知识之书《费隐与知录》。其创稿确知始于嘉庆二十一年,然迟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始行成书,道光二十二年排印问世。
近十年来,留心研究郑复光者渐多,全在于科技知识之探讨。研考光学书《镜镜论痴》者,有林文照、宋子良。研考《费隐与知录》者,有王锦光、王艳玉。研考《火轮船图说》者,有王锦光、洪震寰。而综合郑氏全部科学著作,一并研讨者,有青年学者许进发之硕士论文。惟我另行提出一些重点讨论,就教于科学史前修,特别志在于补充。盼望好学如许进发者取我一得之愚,而改进其科学史大著。此即撰著此文之动机。
本人思考选择郑复光之重点,与前人略有异趣,主要在研考中国传统儒生之客观求知态度与入世用心。尤其要了解纭纭广众,默默无闻,若郑氏之占毕小儒,多数沉沦下位之普通儒生。其如何以对外来之西方新知,自辟新境,深值举例,在此探讨,以澄清世人耳目。惟凡前贤所讨论,解析已过。当尽量避免重复。
二
在此之先,许进发君除广泛涉论清乾、嘉、道、咸时代中国科学家大概,又于郑复光本人作全面研讨。凡其所著,已尽量包罗。本文自不须有所重复。但为深入研考一个未获列科甲之初级儒生而言,郑复光所值得特加重视之处,在其学识领域之扩张,以及深思明辨之理性,吸收并重视西洋知识之态度。乃在《畴人传》漏网之遗,见出中国学术中科学知识创发生长之空间。其成为千千万万小儒之一种典型,更将是不期然而终能达成之结果。
郑氏之科学著作,多是专门性之书。惟《费隐与知录》为广泛性普通科技知识笔记。立旨俗浅而涉谈广泛,*能反映郑氏学问方向之自由意趣,表达识见之坦率真实。本文将用此书为主体,兼及于《火轮船图说》。用为研考之依据。
郑氏《费隐与知录》,取义于《中庸》经句:“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此即谓圣人之道用途广而义理微妙,但一般匹夫匹妇也都可以知道。郑氏并白号“与知子”,在书中多次出现,正是表明对科学知识之基本态度。科学知识广多而深奥,惟在日常应用,乃是匹夫匹妇也可知晓。可知其用心在解析隐晦奥义,浅化至人人都懂。其书原称《费隐与知》,包世臣序已予说明。今日国人提倡之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者,其理趣有何不同?
《费隐与知录》之著作形式,较一般著作大为不同,是采用问难、问对形式,而并非有系统之理论书。中国古籍纯为问难形式者,以《盐铁论》为*著,佛家语录,可为后继,亦终是少数。据科学史家刘广定意见,以为当是仿袭《泰西水法》,其说甚是,特申述于此。问难纯出以自设问题,当非实有其人,实发此题。然在讨论中间却引叙古今人物不少。其中所引述之古人有:孔子、程颐、左丘明、沈括、白居易、荀勖、苻朗、张衡、张载、徐光启、谷应泰、都印、苏轼、韩愈、朱熹、孟康、方以智、杜伟、温庭筠、权长孺、鲜于叔明、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长孙无忌、许慎等。引称清朝及乾、嘉、道、同时代人,则有族弟北华、江永、许桂林、俞正燮、赵振祚、李梦湘、王文斗、冀燮堂、博明(字希哲)、乐莲裳、潘宏远、鲍泽之、鲍中谦、沈钫、丁守存、翁方纲、焦循、张际芳、程哲思、方宅揆、金堡、杨墨林(名尚文)、韩韵海、吴南芗、徐石奇、吴效文、桂未谷、贺东呖、郑康云、程瑶田、吴药斋、潘希徵、余天相、朱(中丞)、孙秋溪、关德果、易蓉湖、梅文鼎、王崇简、赵翼等人。惟在诸人之中以其族弟北华*重要,在同一书中引称五十一次,且多标示北华解喻理趣之精妙。自真正是其思辨论题之问难对手,对于其书影响*大。此外,书中尚引称西洋学者利玛窦(Matteo Ricci)、蒋友仁(P.Michael Benoist)、哥白尼、南怀仁(Ferdinandus Verblest)等,实必关乎西方理说。当值得注意。
至于郑氏撰著《费隐与知录》,其所参阅引据之相关资料,或启念渊源,经加审视检查,将其书引称资料,列为下表明之。可供比较研析,见出重点。(详见附表如次。)
就下表所见,一般古书之引述,原无关重要。惟《梦溪笔谈》及《本草纲目》较可注意,不但征引多,实亦为郑氏科学知识所本,其次《说铃》系杂辑之书,并不重要。惟其所引征较广泛而深具信持者,则显著集中于明清两代著作。纯出于西洋教士者七种。为:《乾坤体义》、《泰西水法》、《远镜说》、《灵台仪象志》、《远西奇器图说》、《空际格致》、《泰西人身说概》等。惟尚有李之藻《浑盖通宪圆说》系据熊三拔之《简平仪说》再合中国固有之盖天、浑天二说而成,与耶稣会士著作同等。此外尚有《高厚蒙求》、《医宗金鉴》、《数理精蕴》、《火法本论》,再加以郑氏自著之《镜镜詅痴》一书,俱为清初以来之重要科学书。凡此十余种书,俱与郑氏科学知识密切相关,必当特加重视。
综览上举十余种书,一致表现出西方科技知识之引介。郑氏熟读参阅,白能见出其用心所在与志识所出。此固然见得明证,而举示其所标示,自更能使人深信。其书开宗明义,已作明白申叙:
客有问予予日:费隐与知,原本泰西之说欤?曰:然。西说可尽信欤?日:吾信其可信者而已。
郑氏开卷起笔,即说明其所撰著本之于西方学问。治学宗旨,坦然明见,无可持疑。于此可举郑氏对于陨石之讨论,直引西说而证陨星是石而非星:
问,《说铃》云:星落至地犹热。《天经或问》云:初落之际,热不可摩,如埏器初出。《梦溪笔谈》亦言,星落民间,藩离皆焚。何故?曰:落星非星是火。土气升至火际,热而下坠。是以有光,是以成石。土炼成石,其热可知。西洋书说之甚详。且言星体甚大,远过于地,即推算未必无恙。亦非指鹿为马可比。以一人之所历,落星乡矣。何自古及今,不闻有如此其大如日。大星不落,则古有今无何故?且六等星已过地十余倍(原注:六等下非远镜不见为星),是落星必大,地何以载?其能无杞人忧乎?故知星无落理,落必非星也。
此一讨论陨石之理,明白征引西方见解,并直称引据西说。陈说自然,毫无拘牵。继而解注《春秋》经传,且颇因其得西说而易于释然。盖解《春秋》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夜中星陨如雨”一句,仍主张落石之说。郑氏述其引证西说信持云:
夫子据事直书,无由知西法。西人自呜其学,无由知说经。今以西说解经,实四达无碍。敢诩说经有功,姑以证西人于此语可证郑氏会通中西之乐观信心。儒生之从善精神与高尚本质,在此有充分表达。
再进一步考察,郑氏据西学而解说经传,推考覆验,甚是精微。使当世流行常说,往往无法存立。郑氏主要立场,乃确信西学之务求实证,因是而辟创不少新理解释,改善人之常识。郑氏并明白宣示其所著此书,多本于西学之至理。如其论气象中“龙雨说”之荒谬。
泰西诸论,皆实测物理,此编之所本也。龙之见于经传者旧矣。《易》日:“飞龙在天。”不言行雨。又日:“云行雨施。”不言由龙。若龙能行雨,亦非可目睹而肥揣者也。故疑之。
此则舍弃不实之故说,而宗奉西方实验之明证。
再进一步考察,凡于中西方信仰旧说明显表现迥然异趣之处,郑氏亦能据理辨析,而推衍其可信可靠之点,选择信从。
自古言五行,西士言四行。孰可信,日:吾兼信之。日四行之说,吾固非之矣。利氏之斥金木不足以配五行(原注:见乾坤体义),是交讥耳,子安得而兼信之。日利氏之抑金木于水火土是也。其讪五行非也。古人傅五行是也,今斥气于四行之外亦非也。何则?五纬之著于天,虽由人命之,亦可知其从来者旧矣。未闻西士易金木之名也。后人说理,附会阴阳,穿凿生克,吾固弗信。而卜筮诸术往往神验者,固不可谓非阴阳生克之实理也。则金木焉可删也。气在天地,充满流行,变化之所从出,能以西士四行之说为诬乎。(原注:西洋水火土气。即释氏地水火风。盖西域称述如是,不始利氏也。)是故古人傅五行,盖错举其要,实足以该乎万物。而独不言气者,非遗之也,气不可见,故浑而不言。如盖天之学,非不知天为浑象也。气不可执,故寄于五行。犹四端之推未始外信于五常也。今必以气不可言行,是囿于中西之见耳。岂足为通论哉。至于西士之于四行称为元行。元行也者,非以为包举万物,特于万物之中,拔其尤异者县于众间。若日天下之物莫识所始,莫究其终,惟此四行耳。此岂金木之所能匹乎。而执是谓五行为非,又岂识立言之各有当乎。此吾所以不尽然西士之说而亦可以兼信者也。
郑氏所表现之理性立场,概括而言,是不坚执一定成数。其文中之“元行”,即今日常称之“元素”。郑氏即就西方之命义与内涵,表示元素不必坚执一定成数,或四或五,均已足代表万物基因。后日西洋科学进步,迅速放弃四行之说,然郑氏当时,只能做到不坚执旧说一点。虽未见有若何突破,却已表现其不排斥外来新说之立场。此种理性态度,自是科学进步之希望。
讨论至此,我人可以据郑氏所言以见出其对于西方科学之正常立场,研析学问之认真切实,以至其著书问世扩广科学知识之用心。正可看出中西文化交流之初,中国儒生所表现之基本态度。
三
郑复光之科学著作,大致草成于清嘉庆之*后十年间(1816—1825)。除专门深入之光学著作外,其他兴趣涉及甚广,往往简短片段,未能建树体系,然说理透辟,具创发性。兹择其各项论题之辨析,以备为了解郑氏科学知识之贡献。
其一,太空新说先驱
中国古代天文学三派,而盖天、浑天两说,盛行且传世,独宣夜说自汉以后,晦而失传。中国古代早有宇宙无限论,如庄子所表述。但只是思想上一种假说。而在天文学上,东汉创生太空无限论,是即宣夜说。*符合太空真象。此时郑氏因西方天文知识而重新提起。以二十世纪太空说而言,郑氏实为中国方面之先驱学者,值得特予标举,务望学界注意,用以厘正世人耳目。
问:言天者莫古于宣夜、盖天、浑天三家。浑天言天浑圆,*肖天体。盖天言天如盖,则阙其半,已为尚论者所不取。至于宣夜言日月相浮空中,行止须气。故七曜或住或游,逆顺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无所根系,迟疾任情。宜为后人所掊击。迨至万历间利马窦来中国,始有浑盖通宪之说。乃知盖天非不知天为浑圆,第举所可见者立言耳。而寓浑于平,立法益为精妙。是盖天之学得西法始显也。惟宣夜一家传之者郗萌,数语仅存,无从表章,已记许孝廉桂林有《宣西通》之作,未知其旨。味其名书之义,当是欲为宣夜证明其说也。细思在天诸曜行度若无定则,岂历所能推?苟有定则,何自古迄今屡变,而终不能得其确实之数乎。盖运行本无定则,而去人极远,非历数十年不能见其差故也。然则宣夜之说*疏而实*确矣。日然。有明历法用授时术三百年而无大差。本朝用西法,取数*密。初用不同心天,未几而改小轮,叉未几而改椭圆。是数愈密则差愈易见也。其密焉者,立法之巧也。其差焉者,运行本无定则也。余尝谓学侣,历法当随时实测更改,故圣人取象于革。宣夜迟疾任情之说,理固宜然,然笔之于书,则未免为人非笑,僭妄之名,不可居也。道光甲午,监中实测恒星经纬之差,刻有成书。言恒星颇有古有今无者,向未明其理,今实测得是行度渐高,则隐而不见。旧谓恒星常共居一层天,终古不变,尚未之知也。此论见之官书,则宣夜之说,信而有征已。
今世重新重视郗萌之宣夜说,在于其所示*合于太空无垠,星悬其间各自运行之实象。实为今日世界上*受肯定之理论。国人开始注意已至十九世纪,而郑复光应为**人。
其二,太阳中心天体说
中国天文知识自古相信地为中心,除宣夜说外,无论盖天说、浑天说俱假设地在中心,尤其浑天说之喻为鸡子,地如卵黄,天如卵白,信持者众,直迄近代。但自明清之际,西洋耶稣会士蒋友仁,竟将哥白尼学说输入。未料郑复光亦竟择善而从。当可见中国普通儒生之理性本原。
《蒋友仁传》谓:迩来西洋哥白尼(Nic01aus copemicus,1473—1543)等,置太阳于宇宙中心。*近者水星,次金,次地,次火,次木,次土,太阴之本轮绕地球。土星旁有五小星绕之。木星旁有四小星绕之。各有本轮绕本星。而行*远者乃为恒星。天常静不动,太阳为光体,月、水、金、木、火、土六曜皆暗体,借太阳为光,与地球相似。设有人在太阴及他曜面上,其视地球,亦如地面上之太阴,有时晦满上下弦。今六曜皆似地球,岂有六曜及太阳循环地球,而独地球安静之理乎。不如设太阳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及余曜皆旋绕太阳,以借太阳之光,斯论不亦便捷乎。是其说亦未尝以为必然。而如是推算,便捷无碍,理则较足耳。
王尔敏,著名历史学家。一九二七年生,河南淮阳人,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毕业。历任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中国近代思相史论》、《清季兵工业的兴起》、《淮军志》、《上海格致书院志略》、《晚清政治思想史论》、《解醒集》、《五口通商变局》等书,另编纂史料十二种,史学论文七十余篇。
追寻失去的传统 本书特色 本书以充满激情的笔墨,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争取言论自由,研究“文人论政”的传统及中国百年言论史。言论自由,乃文明社会的基本尺...
忆往说趣 本书特色 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与前辈文化人渊源甚深,对于工艺精湛的匠师故友也满怀钦敬,撰有大量忆往散文;其饮馔小品,让世人识得一位文人美食家;从鸽子、鸣...
宋史疑云之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 本书特色 斧声烛影,狸猫太子,靖康之耻,泥马康王……走进大宋王朝,探访江山图治,解读10-13世纪的中国社会。追索史海...
人类生命何时才能得到一视同仁的哀悼与珍视?战争如何利用人类的脆弱特质,霸权如何侵蚀大众的情感能力,藉生命之名行屠戮之实?
往事一抹风流-世说民国学人 本书特色 本书集合了民国时期著名学人的生活轶事、智慧语言等如陈寅恪、林语堂、胡适、黄侃、闻一多等,以《世说新语》的体例编排:全书分...
《尖锐的信任丛书》内容简介:“丛书诗”是诗人臧棣倾力创作的第二波系列诗。本诗集收录的“丛书诗”,精选自诗人在2005年至2013年
柬埔寨史-第4版 本书特色 《世界历史文库:柬埔寨史(第4版)》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东方出版中心联合启动的大型汉译出...
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揭示了一个参与谋杀希特勒事件的安全部门情报军官的思想历程。对于那些对德
共和国雏型 内容简介 《共和国雏形:华北人民政府》收选了从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合并到华北人民政府撤销时的247件文献,比较完整的反映了华北人民政府产生的历史...
★潜力无穷的作者。对于喜爱伊恩•麦克尤恩的人来说,本书就是你的最佳选择。——英国权威出版期刊《书商》★一本会让人终生难忘的
西辽帝国传奇 内容简介 公元1125年,曾叱诧蒙古草原两百余年的契丹人骤然消失在中国大地上,不知所踪。在遥远的中亚细亚,一个号称众汗之汗的“菊儿汗”横空出世。什...
《明清灾害叙事、御灾策略及民间信仰》内容简介:本书以明清野史笔记、小说作品等为基本材料,结合近年国内外荒政史、民间信仰研究
中华始皇帝-漫说中国历史-12-轻松读历史 本书特色 本册图书讲述了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明镜魏征、文成公主等著名的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此外,还分绍了一些历史...
新知文库---最早发现北美洲的中国移民 本书特色 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大陆,从此开始了欧洲人移民美洲的历史,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但《*早发现北美洲的...
清代-民国-西宁社会生活史 本书特色 李健胜编著的《清代-民国西宁社会生活史》以清代一民国时期为时间范围,以西宁现今所辖地区为空间界域,以西宁地区的衣食住行、婚...
宋史演义:珍藏版 内容简介 《宋史演义》描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朝代更替下的民俗民生,参透疆场血战、宫廷阴谋,千古兴亡中的生存智慧。宋史演义:珍藏版 目录 **...
1328-1398-纵横塞北-元末乱世和明帝国的崛起-一口气读完中国战史-4 本书特色 从一个怯生生的懵懂少年到君临帝国的无上权威,妥懽帖睦尔如何成功的仅用7年...
本书探讨了1851-1911年晚清政府对海外华人态度的转变。作者简介 颜清湟,1937年出生于福建永春,1956年毕业于吉隆坡尊孔中学,1
本书是一个历史学者对"东欧"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现状的观察与评论。有现象,有分析,对于读者了解目前"新欧洲"的真实情况,颇
《婚姻的鞋子爱情的脚》内容简介:本书是长篇都市婚恋小说。二十九岁的导游齐晓卉,不幸遭遇了丈夫卖房还债后离家出走的婚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