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同在
《家藏四库丛书》序
毛佩琦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
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
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
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
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
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
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
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
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
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
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作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
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
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
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
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
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
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入中国
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
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马克思主义传入
中国后,不少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它们当然也是国学
的一部分。因此,国学又是开放的、随时代而进步的。那么,当今我们
研究、振兴国学,不允许也不应该倒退,不允许也不应该僵化。
然而,国学又是与西学明显区分的。国学是西学的对应物,是与西学
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在近代,西学挟船坚炮利强势进入中国之后,中国
人还视自我,对于中国固有之学问出现了中学、国故学、国粹、国学这样
的名称。面对帝国主义的强大,中国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学习引进西
学,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贬低、抛弃国学。虽然也有一些人,如张之洞为
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胡适,提出“整理
国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声音终被时代所淹没。国
学一再被严重曲解和轻视,以致造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断裂。也许,这
一历史过程是必然的。但回顾过去,中国在走向独立富强的过程中,国学
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惨重了。
新中国成立,饱受屈辱的中国人从此站立了起来,民族自信心大大加
强,但没有能够及时认识到国学在新时代的重要性,甚至仅存的一点点国
学遗产也进一步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在全面批判全盘西化的同时,却走向
全面西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强的国人终于猛醒,保护和振兴
国学逐渐成为全民的共识。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然
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中国人,从学术界到普通百姓,都在
重新发现国学的现代价值。同时.在击向全球化的进程中.东西方各国也
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学问,中国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评价。中国不仅为
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国也面临着以
优秀的中华文化向全人类贡献智慧的责任和机会。
那么,这套国学丛书编纂就是可喜的,编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
敬的。希望这套丛书能发挥点滴作用,如同涓涓细流与千百万有在蠹的
努力一道汇成大潮,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为序。
2007隼ll月22日于北七家村
近二百幅版画配图,意境古远
与典籍内容相得益彰,一种赏心
悦目的视觉享受。
专家难点释文,使原文通俗易懂。
生僻字和异体字分别注音,使诵
读畅快淋漓。
伏生者,济南人也。
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
欲求能治《二尚书二》者,
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
治,欲召之。是时伏生
年九十余,老不能行,
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
错往受之。秦时焚书,
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
起,流亡,汉定,伏生
求其书,亡数十篇,独
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
齐鲁之间。
书二》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离离然
若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
子夏
一孔子一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二》,上纪唐虞
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司马迁
二家一戴德、戴圣一之书,所以称《礼记者,
以其为七十子后学者所记,故谓之《礼记》。
记,百三十一篇,大戴八十二篇,小戴四十九
篇。今大戴存三十九篇,小戴四十九篇俱在,合
之得八十八篇。
聿太炎
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大的书是
儒家的书。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二礼记二》
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
《荀子》。西汉以后,《礼记》由一部儒学短篇
杂编上升为泱泱大国的一部重要经典,这史实本
身,就值得注意。
王文锦
丛书推荐人
.序言作者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博
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
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
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
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明史、社会生活史、文
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明清
行政管理制度二》、《二中国明代政治史二》,主编有
《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中国社会通
史.明代卷》等。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
讲明史、七解《中庸》,影响一儒家经典一、史一各类史
书一、子一百家著述一、集一名家诗文一四类。其后,四
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
书分类的含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
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一百家讲坛的热播足以证明这一
点。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
力求使用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不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
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
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一家藏四库。
第二辑主编
赵国华,安徽
界首人,1955年
生,1982年毕业
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从事出版工作至今。
现任黄山书社总编辑、编审,《明史
研究=》常
呻吟语正宗-华夏国学经典文库-(上下册)-[全文解读本] 本书特色 《呻吟语正宗(上下全文解读本)/华夏国学经典文库》编著者王国轩、王秀梅。 呻吟语是一...
吉尔松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比较偏重对马里坦和卡尔·拉纳的研究,不仅发表了一系列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相关学术论文,甚至还出版了相关专著。相...
通常我們處理負面的情緒都是採取抗拒或是逃避的方式,對於生氣、恐懼、乃至於失戀或是病痛,莫不是如此。但是抗拒只會帶來更大的
人生之体验 内容简介 作者不从寻常的学理角度出发,不以逻辑的推理攻城略地般的解说人生问题,而是结合自己人生外在经历和内在的灵魂煎熬,率性而思而诉诸亦文亦白的文字...
唐僧西行取经传奇--佛经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要意义在于这些佛经故事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对青少年一代具有较为深远的寓教意义。佛教固然具有宗教本身的迷信色彩,...
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 内容简介 自尼采和福柯以后,身体日渐成为当代理论的一个焦点。成为刻写历史痕迹的一个媒介,文化、权力、政治在这里展开了歧异的纷争。...
章学诚的知识论:以考证学批判为中心 内容简介 本书以章学诚的经学思想为中心,详细探讨了他的思想与浙东学派、朱陆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六经皆史”说的渊源,并以章学诚对...
易学新探 本书特色 《易学新探》为李书有教授多年研究易学的成果。李教授对易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有深入而独到的研究,提出的易道,易德,易术理论,对我们理解易学具有重大...
儒家箴言录 本书特色 本书选编了儒家历代主要代表人物和宗教经典中的言论,并加以注解和译释,试图让大家在尽短的时间内、较容易地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发展衍变的轨...
美苑咀华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中国历代有关一些重要美学范畴的论述,同时,也收录了现代著名美学家和论家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部分论述。作为中国影视美学研究工作的一部...
本书所收德国思想家舍勒三篇重要的论文:《道德建构中的怨恨》、《论害羞与羞感》、《论哲学的本质及哲学认识的道德条件》,堪可
大学中庸宋正-注译 本书特色 《大学中庸今注今释》是“大学经典”之《大学中庸》,《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
给盼望一个理由 本书特色 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一个绝不会落空的盼望来鼓舞和引领。尽管我们身处尘世的凡俗与丑陋之中,内心却渴望生活得更有意义,不虚此行。为此之故,人...
谁需要哲学 本书特色人类需要哲学。出于人类的本性和现实的需要,人类不能没有哲学,因为归根结底,人类要思考、做事,要生存。 对于安·兰德来说,哲学不是抽象概念的无...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内容简介 我们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我们如何知道他人心灵的存在;我们如何判断行为的对与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又如何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道家如是:生活故事中的大道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讲述寓言和小故事,宣扬了道家强调顺应自然的思想。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所处的情境,但是,真正得到快乐的人,不是因为...
观照西方科学哲学理性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禅话西方哲学的禅化》一书的姊妹篇。前者纵向探讨了西方哲学的非理性认知行为,《观照西方科学哲学理性》...
哲学之美 本书特色 什么是真实?——柏拉图如何证明我存在?——笛卡尔人是什么?——康德了解书中哲学家的挑衅文字和思想,批判地加以思考,这需要一定的脑力,同时也带...
G5-儒学纵横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扼要地论述了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儒学的基本理论,儒家经学,儒家道统思想,儒学心性论,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学、宗教、教育...
福柯思想辞典 本书特色《福柯思想辞典》由近60个术语组成的“术语篇”和13个人名组成的“人物篇”构成。 在“术语篇”,作者既介绍了福柯从其他思想家那里借来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