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同在
《家藏四库丛书》序
毛佩琦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
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
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
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
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
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
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
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
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
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
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作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
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
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
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
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
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
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入中国
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
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马克思主义传入
中国后,不少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它们当然也是国学
的一部分。因此,国学又是开放的、随时代而进步的。那么,当今我们
研究、振兴国学,不允许也不应该倒退,不允许也不应该僵化。
然而,国学又是与西学明显区分的。国学是西学的对应物,是与西学
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在近代,西学挟船坚炮利强势进入中国之后,中国
人还视自我,对于中国固有之学问出现了中学、国故学、国粹、国学这样
的名称。面对帝国主义的强大,中国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学习引进西
学,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贬低、抛弃国学。虽然也有一些人,如张之洞为
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胡适,提出“整理
国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声音终被时代所淹没。国
学一再被严重曲解和轻视,以致造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断裂。也许,这
一历史过程是必然的。但回顾过去,中国在走向独立富强的过程中,国学
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惨重了。
新中国成立,饱受屈辱的中国人从此站立了起来,民族自信心大大加
强,但没有能够及时认识到国学在新时代的重要性,甚至仅存的一点点国
学遗产也进一步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在全面批判全盘西化的同时,却走向
全面西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强的国人终于猛醒,保护和振兴
国学逐渐成为全民的共识。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然
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中国人,从学术界到普通百姓,都在
重新发现国学的现代价值。同时.在击向全球化的进程中.东西方各国也
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学问,中国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评价。中国不仅为
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国也面临着以
优秀的中华文化向全人类贡献智慧的责任和机会。
那么,这套国学丛书编纂就是可喜的,编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
敬的。希望这套丛书能发挥点滴作用,如同涓涓细流与千百万有在蠹的
努力一道汇成大潮,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为序。
2007隼ll月22日于北七家村
近二百幅版画配图,意境古远
与典籍内容相得益彰,一种赏心
悦目的视觉享受。
专家难点释文,使原文通俗易懂。
生僻字和异体字分别注音,使诵
读畅快淋漓。
伏生者,济南人也。
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
欲求能治《二尚书二》者,
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
治,欲召之。是时伏生
年九十余,老不能行,
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
错往受之。秦时焚书,
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
起,流亡,汉定,伏生
求其书,亡数十篇,独
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
齐鲁之间。
书二》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离离然
若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
子夏
一孔子一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二》,上纪唐虞
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司马迁
二家一戴德、戴圣一之书,所以称《礼记者,
以其为七十子后学者所记,故谓之《礼记》。
记,百三十一篇,大戴八十二篇,小戴四十九
篇。今大戴存三十九篇,小戴四十九篇俱在,合
之得八十八篇。
聿太炎
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大的书是
儒家的书。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二礼记二》
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
《荀子》。西汉以后,《礼记》由一部儒学短篇
杂编上升为泱泱大国的一部重要经典,这史实本
身,就值得注意。
王文锦
丛书推荐人
.序言作者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博
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
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
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
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明史、社会生活史、文
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明清
行政管理制度二》、《二中国明代政治史二》,主编有
《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中国社会通
史.明代卷》等。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
讲明史、七解《中庸》,影响一儒家经典一、史一各类史
书一、子一百家著述一、集一名家诗文一四类。其后,四
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
书分类的含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
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一百家讲坛的热播足以证明这一
点。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
力求使用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不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
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
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一家藏四库。
第二辑主编
赵国华,安徽
界首人,1955年
生,1982年毕业
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从事出版工作至今。
现任黄山书社总编辑、编审,《明史
研究=》常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儒学在的代的解体过程,并进而展望儒学在现代政治社会秩序的重建方面可能发挥的效
谈美书简-修订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晚年心血之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
孔子真精神:《论语》疑难问题解读 内容简介 该书在《论语》研究上,实为当代传统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的特色是:一、澄清近百年国内外对孔子的误解,如“轻视妇女”...
发现自己 本书特色 ★对于禅学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容易理解的禅学讲座笔记,是通俗易懂的禅学入门读本;对于普通人来说,又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人生指南。★山田无文是当代...
淮南子-古典名著白文本 本书特色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
孔子志-齐鲁诸子名家志 内容简介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波及中外,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
论原因.本原和太一 本书特色 本书系著名科学家、思想家布鲁诺的代表作,对于中世纪经院神学进行了深刻批判,语言丰富生动,论述尖锐泼辣,结构严谨无隙,既可见当时哲学...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 本书特色 佛教称人生为一大苦难场,生、老、病、死都是人的一辈子必须承受的折磨,所以希望人看破红尘,对人生不要有什么留恋。与此相反,道教则对现实...
八戒说禅-六祖坛经新释 本书特色 《六祖坛经》是中国禅宗的奠基之作,堪称*具亲和力、超越宗教性、充满智慧和哲思的书。唐代出了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六祖慧能,被视为禅...
中国神话大词典 本书特色《中国神话大词典》是中国各民族神话之集大成者,其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古籍记载,主要选收汉民族神话之见于古籍者,间收古籍记载中若干...
道德经释义(修订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传统文化爱好者,哲学爱好者、研究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会让你想起仙风道骨的老子,还是想起摇头晃脑的...
中国罗盘通俗解读 本书特色 罗盘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不断探索的结果。罗盘上逐渐增多的圈层和日益复杂的指针系统,代表了人类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
了凡四训-Vo1.78-(外二种) 本书特色 《了凡四训(外二种)》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在这部书中,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
中观学概论 内容简介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
尊德性与道问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元代理学家吴澄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作者采用文本与现代诠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吴澄置于宋代新儒学的大历史背景中,依循道体一心性—...
庄子-图文版 本书特色 《庄子》(作者: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
颜氏家训-一位父亲的叮咛 本书特色为什么读经典?读什么经典?怎么读经典?50余位台湾名家解读,好评*多的传统文化大众读本余秋雨倾力作序,10余位文化名人隆重推荐...
呻吟语-(全二册) 本书特色 中华书局 传统经典伴你一生“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丛书卖点】 1. 本套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z为经典的著作...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西方哲学史 内容简介 《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 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
团购:禅文化及研究4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所收文章既有精密的学术论文,又有普及禅文化知识的讲演文章★ 首届“黄梅禅文化高层论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