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节选)
胡 蝶(1908—1989),沈阳人(生于上海)。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31年主
演了中国**部蜡盘发音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在30年代的中国
影坛,被誉为“电影皇后”。主演作品有《秋扇怨}、《啼笑姻缘}、《绝代
佳人)、《家}等。
中华电影学校
1924年,我十六岁。那时全家从广州又回到了上海。家里人口多了起
来,父亲的负担也重了些。虽然不至于要我这个长女去分担,但我却感到有
一种责任。兴趣、偶然的机缘,加上这种自我的责任感,促使我投身银海,并
将我的一生贡献给了这个事业。
初期的电影直到我进入电影界的1924年,仍处在默片的阶段。观众要
通过演员的舞台活动、表情、讲解,有时还要借助于字幕来了解角色的内心活
动以及故事情节。也许初期的电影艺术对于角色的表演艺术较诸后来有更
高的要求。
虽然生在上海,但童年是在北方度过的,后又回到广东住了六七年的时
光。回到上海,当地的方言对我来说,在一段时期内是陌生的。正在犹豫要
不要进入当地的学校,偶然的机缘我在报上看到中华电影学校的招生广告,
就产生了要去报名尝试一下的念头。这个偶然的发现竟奠定了我一生的
道路。
我原名叫胡瑞华,那时好像当演员的都有个响亮的艺名,我原打算取个
“胡琴”的名字,但一想:胡琴,胡琴,岂不是整天让人拉来拉去吗?我这个人
虽然还能随遇而安,却也不想让人拉来拉去。大约想过好几个名字,总不满
意,“胡来胡去”,也不知是哪来的一下灵感,想到了“胡蝶”,‘‘蝴”、“胡’’同音
不同字,但还不错,当个“蝴蝶”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后就以这个“胡蝶”
的姓名去报考。
中华电影学校是我国**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校址在上海爱多亚路
(现延安东路),创办人是当时的“上海大戏院”经理曾焕堂。曾氏是当时上
海巨商黄楚九的女婿。那时中国已有了自己摄制的电影,中国初期的电影是
从拍摄京剧开始的,也是中国*早期的舞台纪录片,但创办电影学校却是从
曾焕堂开始的。
中华电影学校**期招生广告一经登出,趋者若鹜,考生有二千余人。
我是**个报名的。记得当时心情极为紧张。为要让自己显得老成一些,我
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少妇,梳横S头,左襟戴了一朵大花,长坠耳环,穿长裙圆
角短袄。主考是陈寿荫,还有剧作家洪深、小说史学家陆澹□,以及从法国回
来的留学生汪煦昌、徐琥等。
陈寿荫是大中华影片公司的导演。大中华影片公司成立于1924年,只
拍过两部影片就和“百合”合并了。陈寿荫60年代时还在香港。
剧作家洪深(1894—1955)是江苏常州人,美国留学生,在美国专攻戏剧。
1920年,洪深由美国回来,初受聘于中国影片制造公司,他曾为该公司代拟
了一个有意义的“征求影戏剧本”的启事,要求电影应以传播文明、普及教育
以表示国风为主旨,含有寓教于娱乐的用心。不过中国影片制造公司由于资
金、人员问题,只拍摄了一部新闻短片《国民外交游行大会》就结束了营业。
后来他在复旦大学任教,但主要还是从事戏剧和电影的编导工作。1925年
入明星影片公司。在创办和领导中华电影学校的过程中,他起了不小的
作用。
小说史学家陆澹禽是早期鸳鸯蝴蝶派的作家。记得当年我还年轻,涉世
未深,知识面也还不够广,听到“鸳鸯蝴蝶派”一说,我还闹了一个笑话,我
说:“唷!我什么时候也成了一派了。”
法国留学生汪煦昌在法国专门学电影摄影,回国后创办神州影片公司,
还和同学徐琥合办过昌明电影函授学校。汪煦昌主张通过电影艺术的感染
力,通过电影艺术的生动性,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他认为演员同音乐
家、美术家、文学家一样伟大,因为都是为完美的艺术作出努力,所以演员的
地位非常重要。由于这些主张,和汪煦昌一起工作的人,当时人们称之为“神
州派”。
徐琥也是法国留学生。徐和汪煦昌合作,还和张石川合作导演过明星公
司的**个有关妇女问题的剧本《玉梨魂》(由郑正秋根据“鸳鸯蝴蝶派”文
人徐枕亚所著同名骈体文言小说改编)。
从几个主考的经历可以看出,中华电影学校的教师都是当时中国电影界
的先行者,并有一定见地的、有一番抱负的人物。
面试时让我自选动作,在几位主考面前来回走了几次以不同的步子表示
不同的内心活动。当时的电影还处于初创阶段,不像如今那么严格,总之,我
竞幸运地被录取了。
父亲和母亲对我进人电影学校并没有太多异议。父亲对我是宠爱惯了
的,一切由我,倒是母亲对我反倒更为严格一些,尤其是那个社会,传统的习
惯对于从事戏曲、戏剧及电影工作的从业人员总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稍有不
慎,非议纷起。因此母亲对我的日常生活很关注,并谆谆教育我要洁身自爱,
要认认真真地演戏,认认真真地做人,她还说凡事要退一步,不要抢前。我一
生为人,自母亲的教导中得益不少,可说我至今处世为人仍然按着她当年的
教导去做。
如按教学设备、学生的修业期限来说,中华电影学校实际上只能称之为
演员短期训练班,但在那时,是培养电影演员的惟一场所,可以说是中国电影
史上**所略具规模的正规的电影学校。电影学校对学生的年龄、学历、职
业、出身均无限制,而以发掘人才、培养人才、提高电影演员素质为宗旨。全
部修学期限是半年,学生入学只缴很少的学费,每天晚上7至10时上课,督
促很严,如无故缺席达三次,学校随时可以勒令退学。课程包括“影剧概
论”、“电影行政”、“西洋近代戏剧史”、“电影摄影术”、“摄影场常识”、“导演
术”、“编剧常识”、“化妆术”、“舞蹈”及“歌唱训练”等。学员每周免费观看
两次外国电影,作为“观摩”。全部课程教学时间为三百六十个学时。
我无暇考虑他们的赞词是否出自真心,听着总还是觉得舒服,不知不觉露
出自负的形色,以为技艺并非不能速成,还是有捷径可走,便否定了基本练习
的重要,结果是好像样样都会,样样稀松。
——欧阳予倩
总之,熟戏三分生,实际上是希望在演戏的时候能达到含蓄的地步。好的艺
术讲究引人人胜。要注意这个“引”字,引,就是只露一个头,不是和盘托出。
这样观众就老琢磨,老往深里研究,你虽没演满、演绝,可观众替你补充满了、
绝了。
——荀慧生
荣先生对我练跷功,看得非常严。他总怕我绑着跷的时候偷懒,把腿弯起
来,所以他想出个绝招来,用两头都削尖了的竹筷子扎在我的膝弯上,你一弯
腿筷子尖就扎你一下,这一来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绷直了腿,毫无办法。这虽等
于受酷刑一样,可是日子长了,自然也就习惯了,功夫也就出来了。
——程砚秋
从文自传-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目录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永恒的湘西和沈从文我所生长的地方我的家庭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辛亥革命的一课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
伦勃朗评传 本书特色 《伦勃朗评传(精)》一书,由伦勃朗的医生约翰·凡·隆恩在伦勃朗逝世后以日记的形式回忆了与伦勃朗相识到相知的全部过程,包括伦勃朗的家庭生活、...
从职业特工,到圣彼得堡副市长;从叶利钦身边的“红人”,到入主克里姆林宫。幸运女神时刻眷顾着这位“小个子”的俄罗斯巨人。他
历史学者毛泽东 本书特色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新竞争战略》内容简介:本书为T型商业模式系列的第四本书,书中主要企业竞争战略如何从创新、聚焦到实际落地实施。传统企业战略有
《论电影音乐》内容简介:♪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经典 ♪ 电影音乐的美学理论典范 ♪ 大众流行文化研究滥觞之作 本书是关于
孔明真相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被扭曲*厉害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无数学者孜孜以求,欲还原孔明真相,但都总是不得要旨。今天,本书作者终于发现重大线索。...
文人剪影 本书特色 元月十一日,著名作家、画家高莽,黄永厚,牧惠亲临北京图书大厦,与广大热心读者见面座谈,并为读者签售*近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新作《行吟者丛书》。...
人类群星闪耀时 本书特色 本书是茨威格十二篇历史特写的结集,写的是历史上的关键人物的关键时刻,都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座被忘却的城门,毁了欧洲文明的中心;一部《...
一生负气成今日 本书特色 柳如是,秦淮八艳之首,一个不被世俗所羁的奇女子。 她,敢爱,敢恨,敢死;能书,能画,能诗。 因了她,那个时代的所有男人都黯...
《狄更斯讲英国史(第二卷)》内容简介:总的来说,本书第二卷(既第十五至第二十五章)讲叙了安热万王朝的衰败、分裂与没落,这是
走近皇甫谧 本书特色 一个被历史上公认为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针灸医学家;一个被称为医术精湛、有教无类的世外传奇人物;一个终身不为官潜心致学著述等身的奇...
《东方的女儿:贝布托自传》是2007年贝布托的最新版自传,收录其不久前亲笔撰写的前言,也是其最后的遗墨。以隽秀而刚毅的文风,
霍布斯政治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研究霍布斯政治思想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霍布斯的哲学观和思想体系、霍布斯的自然哲学及其政治用心、修辞学的方法与公民哲学...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 内容简介 至少在当下中国1109万大学生的心目中,大学校长尤其是知名大学的校长无疑是成功人士。可本书中39位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却并不这样认...
李叔同影事 本书特色 品尝过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李叔同,从十丈红尘中抽身而去,三件衲衣、一肩梵典,心甘情感、一丝不苟地去历经人生的悬殊落差。像他那般情景,非大彻...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徐光启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把晚明期间的徐光启(1562-1633)放到中国的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嬗变的历史必然中予以考察和评价。徐光启所...
《每天一堂销售课(白金珍藏版)》内容简介:销售是个技术活儿,它拼的不仅是产品,更需要高超的沟通技巧与营销技巧。《每天一堂销
吴晗-朱元璋传(珍藏版28.00)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讲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辉煌的一生。朱元璋*初是一个普通农户的孩子,给地主放牛,和一家人过着贫...
《瞧,这个人》内容简介:尼采在临近精神崩溃时,用纸和笔回顾了自己“超人般”的一生:如何与大音乐家瓦格纳相会、相知又决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