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时代,玄机重重,聪明之外,更需大智慧。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有宋一代的典册记载可谓浩如烟海,遑论汗牛充栋的野史笔记,单那部二十五史中篇幅*为庞大的《宋史》,足以让人皓首穷经而迷途忘返。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切对于没有受过正规史学训练的作者来说,似乎不存在任何障碍,他对于大宋历史的熟悉程度,相信已达到事无巨细无所不晓的地步。对于这一点,作者亦自矜道:"任何一件史实,包括稍微重要一点的人物对话,我都可以告诉你在古、现代文献资料中的出处。"于此,也可以知道作者在史识方面所下的功夫。而用这样的功力完成的一本《帝国政界实录》,在描述历史真实方面所能够达到的高度,自是不言而喻。
除了掩卷之后的“不胜唏嘘”之外.此书还让我们懂得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子非史家,安能言史”的经典时代,必然随着今人对周围事物所作的越来越多的历史解读而成为过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
秘书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温铁军
读来很有《万历十五年》的味道,娓娓道来,隽永通达,形神俱似。李亚平让我们随着那些大名鼎鼎的古人共同活了一遭。
——著名学者,《潜规则》、《血酬定律》作者吴思
比小说还好读的历史,比影视还好看的画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社长吴雨初
全书以六个历史人物为主要线索,并由此分作六大章--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三位大宋皇帝主宰了帝国的沉浮;王安石、童贯、岳飞,三位大宋文臣、宦官、武将,改变了帝国的命运--通过这六个人的史传,作者描绘出一幅既忠于历史真实而又不拘泥于正史定论的帝国政界图,将有宋一代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爽爽快快。其运笔如挥毫泼墨,全然不受编年史料限制,纵横开阖而结构分明、线索清晰,留白之处引人浮想联翩;于历史关键处又如工笔白描,细细勾勒,无论刀光剑影抑或英雄断肠,跃然纸上。
一 好汉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公元1127年的大祸发生时,距离大宋帝国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龙驭宾天,已经过去了151年。仔细检视大祸发生的经过和这151年的帝国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实,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太祖皇帝就已经为今天这场大祸埋下了祸根。
祸根的根系则深植于皇帝的那张卧榻。
赵匡胤祖籍涿州,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县。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在河南洛阳夹马营。还有一个说法,认为夹马营应该叫甲马营才对。按照后一种说法,则很有可能是军队的一个后勤基地,和他出身武将家世有些相符。据说,他出生时身带异香,三日不散。因此,乳名叫“香孩儿”。
年轻时的赵匡胤曾经相当困窘,原因是他父亲本来是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的战将,后来屡遭变故,家道中落,家境变得十分艰难。
公元947年,赵匡胤21岁。史书说他“容貌雄伟,器度豁如”。学习骑射武功,常常出类拔萃。有一次,他飞身跃上一匹没上笼头的烈马,马狂奔,逸上城墙斜道,将他在门框顶上迎头撞将下来,人皆以为那脑袋必定撞得粉碎。片刻,只见他徐徐起立,腾身跃上马背,复驰骋如电。人皆异之。就在那一年,他离开越来越窘迫的家,开始风风火火闯荡九州。随后两年的江湖生涯,令他饱尝人间冷暖,遍历世态炎凉,吃了不少苦头。当时,他父亲过去的一些好朋友已经相当有权势,赵匡胤去投奔时,无一不是遭遇白眼冷遇。其中*好的一位算是凤阳节度使王彦超,给了他几贯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千儿八百元,把他打发了。致使未来的赵家天子极为困窘,*惨的时候,曾经靠在街边设赌局来维持生计。因此,我们千万不可小瞧今天在马路边上,时常可以看到的那些用扑克牌与象棋残局引人上钩的此类人士。
公元949年下半年,赵匡胤流浪到了汉水边上的重镇襄阳,没有钱住店,栖身在一座寺庙里。寺庙的住持年近百岁,饱经沧桑,阅人无数,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一看赵匡胤,风尘满面,难掩英挺之气;破衣一身,全无寒酸之态,就知道这个年轻人必非池中之物。于是,老和尚与他谈古论今,点拨他说:汉水以南社会稳定,水至清则无鱼;北方却兵荒马乱征战不休,乱世出英雄。少年英雄奈何南下,却不北上建功立业?赵匡胤一听,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他也不客气,拿了老和尚赠送的一大笔重金厚礼,骑上寺庙里唯一的一匹毛驴,拜别老和尚,雄赳赳地就奔北方去了。
公元950年,赵匡胤来到河北邺都,投军在后汉枢密使郭威手下,当了一名普通士兵。赵匡胤魁梧雄健,有一身上好的骑射武功,读过不少书,偏偏打仗还不怕死。当兵第二年,郭威发动武装政变,三下五除二把后汉收拾成了后周,做了后周太祖。赵匡胤作战不含糊,因军功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大约相当于警卫队队长的样子。
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病死。他没有儿子,由养子柴荣继位,史称周世宗。这位周世宗柴荣在历史上口碑不错,赵匡胤当兵后一直跟着他干,此时成为他的亲信,被调到中央禁军中任职。
同年,北汉趁后周太祖刚死,发兵攻打后周。赵匡胤随周世宗柴荣出兵迎敌。两军在高平,即今天山西晋城东北部发生激战。这场战役对赵匡胤影响巨大。当时,北汉军队占据上风,后周的两员大将见势不好,临阵脱逃。结果整个部队阵脚大乱,极为危急。赵匡胤临危不乱,高喊:“主危臣死,拼死尽忠的时候到啦!”带领所部骑兵直冲敌阵。北汉军队经受不住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一败而不可收拾。后周军居然扭转败局取得大胜。
战后,赵匡胤被世宗柴荣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侯,大约相当于皇家直属部队的第三把手,一下子成了高级将领。这还不算,柴荣还委托他整顿军队,组建殿前司诸军。据说,赵匡胤平日为人重朋友、讲义气,慷慨大方,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有钱大家花,结交了一大批朋友。有一种说法,认为梁山泊好汉*喜欢说的那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特别受赵匡胤欣赏并身体力行。不管怎样,现在,利用主持军队整顿的机会,他将许多可以交心的部下安排到掌实权的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又与10位中高级将领结拜为著名的“义社十兄弟”,从而形成了在后周军队中极大的潜在势力。
此后,从公元956年到958年,周世宗柴荣对南唐发动过三次进攻,赵匡胤身先士卒,敢打敢拼,而且有勇有谋,表现极佳。公元958年,在攻打南唐的寿春时,赵匡胤乘坐一个皮筏子突入护城河指挥登城,要不是一个叫张琼的亲兵舍身护主,那如雨的矢石可能早就把他射成刺猬或者砸成肉酱了。
经过这些战役,赵匡胤攻城略地大难不死,很快就被提拔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成了军队系统中*重要的几个将领之一。在此期间,赵匡胤本人也开始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他不光江湖义气豪迈依旧,还结交了一批文人雅士,并把一些这样的人收为心腹,如赵普、王仁赡等。后来,此二人分别成了大宋帝国的宰相和副宰相。而且,*重要的一个变化是,戎马之余,他还重拾书本,开始读书。这使周世宗柴荣很奇怪,问他:“你不好好舞枪弄棒,怎么居然读起书来?”
须知,此时文人的地位相当卑微,正是武夫们横行天下的时代,没有什么人把读书人放在眼里。
当上皇帝以后,赵匡胤曾经万分感慨地说:“天命这玩意儿,求之不得,拒之也不成。世宗是多么英明的一个人,见到方脸大耳的人就要干掉。可是我整天就在他身边,却安然无事。这就是天命呀。”事实上,赵匡胤取得周世宗柴荣的信任相当不容易,除了万死不辞、忠心耿耿地冲锋陷阵之外,他对人情世故烂熟于心的洞察力和随机应变的弹性能力,显然作用不小。
有一次,柴荣召赵匡胤喝酒。醉眼蒙咙中,柴荣盯着相貌堂堂的赵匡胤打量了半晌,突然说道:“你这小子方面大耳,好一派帝王气象。说不定今后也有九五之尊呢。”赵匡胤一听这话,吓得汗流浃背,酒也醒了。他端起酒碗猛喝几大口,然后,看着皇帝柴荣的眼睛说道:“臣不仅方面大耳,而且体壮如牛。这些都是属于陛下的,臣随时准备把这一切奉献给陛下。别说耳朵脸面,臣的心肝也很肥厚,皇上要是需要,任何时候只管命人来取就是,臣绝不会皱一下眉头。”一般说来,很少有人能够在这种表白面前毫不动容。而赵匡胤还没完,他相当动感情地继续演讲:“皇上所言,令臣如万箭穿心。臣方面大耳,乃父母所赐,皇上身登大宝,却是天命所归。臣不能违父母之命,只能生成这个样子,就像陛下不能违背天命而拒绝皇位一样。请陛下指点迷津,臣该如何是好?”据说,周世宗柴荣乃大笑,日:“酒后戏言耳,何必当真?”
就赵匡胤而言,他不可能把这样的谈话看成是酒后戏言,他必须当真。甚至,即便说,他以前还没有这样想过的话,这种谈话之后,也很有可能会撩拨起他的念头,使他真的开始往这个方面想。毕竟那句名言几乎是人人皆知: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乎?尽管周世宗柴荣但凡活在世上,他就不能也不敢做这件事,但他是不是不敢想,就很难说了。实际情况是,他可能不但在想,而且还在悄悄地做。
公元959年春天,周世宗柴荣在进军契丹的路上,莫名其妙地拣到一块木头牌子,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的字样。点检是个职务名称,大约相当于皇家直属部队司令员。这个职位掌握的军队人数虽然不是*多,但是在几路大军中,装备*好,也*精锐。而且就在皇帝身边,地位极其重要。一般情况下,这个职位只能由皇帝*为心腹的人物担任。如今,看到这么一块东西,不由得柴荣心里不七上八下。回军的路上,柴荣突然生病。于是,他立即下令将目前的点检撤职,换上他信得过的赵匡胤。就这样,赵匡胤变成了全国*重要的一支部队的一把手。
就好像真有天命似的,当年三月,当朝宰相王朴脑溢血突发死去。这是除了周世宗柴荣之外,赵匡胤*为畏惧的一个人。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有一天到昔日的功臣阁去,看到了王朴的画像,他在画像前面肃立良久,然后整理衣冠,毕恭毕敬地向画像鞠躬。礼毕,他感慨万端地指着自己身上的龙袍对周围的人说:“这位先生如果还活着的话,我是穿不上这件龙袍的。”
当年六月,赵匡胤敬畏的第二个、也是*后一个人周世宗柴荣病逝。年仅7岁的皇子柴宗训继位。一时间,人心惶惶。史书说:“时人咸谓天下无主。”就是说,当时的人们一下子没了主心骨,觉得偌大个国家突然一下子没有主子了。
随后半年,军队的中枢机关和中央禁军的各级将领陆续换成了赵匡胤的弟兄们。
公元960年大年初一,后周君臣正在庆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国与北汉联军入侵的紧急战报。小皇帝和宰相范质、王溥等当即命令赵匡胤率军前往御敌。立刻,京城里谣言四起,到处哄传:“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当年,太祖郭威就是借口“边防有警”而发动兵变,建立了后周政权的。如今的情形与当年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赵匡胤自己装做愤愤不平的样子,唠唠叨叨地说:“人们怎么能这么说我?我该怎么办?”
据说,他那和他长得很像的妹妹从厨房里冲出来,挥舞着擀面杖大吼一声:“大丈夫临大事要当机立断,别婆婆妈妈地说这些废话!”他妈妈杜太后,这位历史上有名的老太太也相当镇静:“我儿素有大志,该当如此。”
第二天,大军出发,走到距离汴京东北40里的陈桥驿驻扎下来。据说,当天夜里,赵匡胤一反常态喝得酩酊大醉,躲在自己的军帐中一夜没有露面,任凭弟弟赵光义和心腹谋士赵普与全军将领开了一晚上的会。
史书记载,大军离开汴京景爱门来到陈桥驿后,就有一个号称会看天象的军校指着天上,愣说有两个太阳在天上打架,说是“一日克一日,乃天命”。这话立即传遍了全军。当晚,就有一帮中高级将领聚到赵普那儿议论纷纷。*后,话题终于落到要拥立赵匡胤当皇帝上。赵普听到这儿,假装正经地拍案而起,指着大家说:“赵匡胤对皇帝忠心耿耿,肯定饶不了你们这帮家伙。”
大家一听都愣住了。过了半晌,他们纷纷拔出刀剑说:“在军中谈论这个话题本来就是灭族的罪名。咱们今天说定了,有进无退,由不得赵匡胤不干。”赵普一看,大家的意见相当统一,没有问题了,于是就开始商量布置各种事项,分头行动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各军将领带着部下来到赵匡胤的门外,呼喊声惊天动地。赵光义和赵普两人走进赵匡胤的住处,将他搀扶出来,也不知道从哪儿弄了一件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大家一齐跪倒在地,山呼万岁。谁知,赵匡胤却沉下脸,一本正经地对大家说:“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我很感激。不过,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你们如果接受我的条件,我可以做这个天子。不然,我不愿意当这个皇帝。”
大家一听,赶紧跪下说:“请您尽管吩咐,我们唯命是从。”
赵匡胤说:“小皇帝和太后今后还是主子,我们得好好对待他们,不能让人家觉得我们欺负孤儿寡母;朝中的公卿大臣是我过去携手并肩的同事,你们不能凌辱他们;如今的帝王一进城就烧杀抢掠,你们不能这么做。等到事情定下来,我自然会重赏大家。凡是烧杀抢掠的一概杀无赦!”
几万大军听了,一起磕头表示服从。于是,整军返回都城汴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
当年,赵匡胤33岁,改国号为“宋”。原因是,在此之前,赵匡胤所领归德节度使的藩镇在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这也可能是商丘后来被定为北宋帝国的南京应天府的原因。
从中可以看出,赵匡胤们的准备极为充分,组织得相当严密。而赵匡胤本人也确实具有足够的威望,才使一次改朝换代几乎没怎么流血就完成了。当然,后来灭掉两支不听话的军事政治势力,则是另外的故事。
应该说赵匡胤说到做到,相当够意思。他将后周变成大宋之后,对后周的皇室始终实行优待政策,确实没有随意摧残。对于后周的一批大臣,他几乎没有变动,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就连宰相也都是原班人马继续做。而对于拥戴自己当了皇帝的。那些有功之臣,他做的则可能是中国所有帝王中*厚道的,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从历史记载上看,宋太祖赵匡胤几乎是一个功臣都没有杀过。而且,还形成了一个祖宗家法,就是不许轻易诛杀大臣。史学界一个公认的看法是,有宋一代,是中国历史上*少荼毒大臣的朝代。
赵匡胤做了皇帝以后,保留了不少当年风风火火闯九州时的习惯。比如,他经常喜欢轻车简从到过去的老朋友家里喝酒、聊天,甚至有时一个人溜溜达达地就去了。其中,去得*多的大约是宰相赵普家里。
赵匡胤做同州节度使时,赵普是他部下掌管刑狱的推官。如今赵匡胤做了皇帝,赵普也成了他的首席谋士。几年后,几位老宰相去职,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赵普的夫人烧得一手好菜,其中特别有滋味的是一款“灸肉”,可能就是一种烧烤着吃的肉,赵匡胤兄弟二人百吃不厌。赵匡胤管赵普的夫人叫“嫂嫂”,当了皇帝后,始终没有改口。每年都要有四五次驾临赵普家,而且一进门便叫“嫂嫂”做灸肉来解馋,相当亲切随和。中国民间流传了不少关于这一对君臣朋友的故事,总起来看,他们之间相处得不错,显得还算明朗、健康,阴谋诡计虽然还有,但与其他朝代的开国君臣比起来,少了许多肮脏、戾气和血腥味儿。
……
李亚平,1957年12月出生于山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硕士。早年插过队,一个人骑车到过西藏,在美国呆过8年,最近几年成为中国历史写作的爱好者,著有多部历史题材著作。
中华上下五千年 本书特色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浩如烟海的历代名著,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著述为中华民族的成长提供...
《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内容简介:本书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亨利希·库诺的代表作,是在马克思的思想
《春秋左传今注今译(全三册)》内容简介:★《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公司控制权》内容简介:历时两年多的万科之争引发全国关注。万科作为中国公司治理的典范和楷模,在公司控制权上仍遭遇这么大的挑
《江湖丛谈(注音注释插图本)》内容简介:本不可多得的奇书。它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一部全面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作者是已
最好与最坏的时代-局中人(第一部) 本书特色 1.清末明初是当今人们*为关注、议论*多的时代之一,本书所选人物,或为当时之亲贵、朝臣、政要,或为文人、遗老、知识...
虚室止止集 本书特色 陈支平编写的《虚室止止集》共分为四卷,分别 为经济史研究、闽台历史文化研究、思想文化及其他 和方法论笔谈。在卷一至卷三中,作者以其深入细致...
怪诞历史学 本书特色 “历史以笔写纸载的方式展示了千百年来我们人类的种种愚蠢行为,也提醒我们时至今日仍有可能做那些没头脑的蠢事。”本书以充满美式幽默的笔调,将历...
慈禧十大谜案破解 本书特色 慈禧身上的谜案,历来受学界和民间的极大关注。在《慈禧十大谜案破解》一书中,作者提出关于慈禧的十大谜案,即慈禧太后和一个亲王、二个太监...
通行本《二十四史》勘评选 本书特色 较诸传统“手工作坊式”治学方法而言,本书*大特点,在于以计算器与古文献有机结合,做到人库合一,才识并兼,既重技能,尤高品鉴。...
儿童故事版世界五千年1-4 本书特色 本书不是浩繁严肃的史学巨著,而是以编年为体例,注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简洁、生动、准确地将5000年以来,古国文明、社会变迁...
大秦帝国-铁血铸就的一统江山-中国大历史系列 本书特色 大秦帝国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
人类简史:听房龙讲人类的故事 本书特色 ★1.美国历史学家房龙的成名之作,多次再版重印,百年经典人类史通俗之作。★2.以大历史的角度理清人类发展的脉络,轻松展现...
中华学人丛书太平天国与晚清社会 内容简介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农民起义的高峰,也是近代史研究的经典命题,但是以往研究往往局限于太平天国谈太平天国,本书对太平天国各...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历史学 本书特色 李学勤编著的《历史学》按学科(学术门类)分类分卷出版。一学科(学术门类)辑成一卷,字数不足一卷的,同其他相关学科(学术门...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给予更多关注的是东线和西线的战事,殊不知从非洲沙漠发起,进而深入意大利西西里岛及本土南方,历时两
萨苏不信史:历史的细节与温度 本书特色 人无同面,书有万卷。中国人大多爱品人论事,喜欢探究细节,发现不一样的历史。不同于宏大的历史叙事,在本书中,作者选取了大众...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本书特色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是开明众多课本和讲义的重要一种,由文史研究大家王伯祥和宋云彬先生合编,共七十讲,内容从三皇五帝到中华民...
《多余的素材》内容简介:继《纽约琐记》之后,本书是陈丹青归国前夕写成的另一部纪实文集,其主题首次越出“艺术”之外,触探人性
印度与印度洋-基于中国地缘政治视角 本书特色古今霸权国家来到印度洋便进入衰落期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印度洋地区争强好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独吞世界从而独控印度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