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今基层党政干部的好读物,还在于透过新闻作品的背后故事,读到了汪言海同志的三种精神。
一是情为民所系的抗争精神。与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命运一样,生长在农村的言海同志家境贫穷,童年逃过荒要过饭。他目睹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大饥荒时饿殍遍野的惨景,深知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苦现状。作为新闻工作者,当他看到安徽广大农民冲破束缚,改变自己命运时,他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忧农民之所忧,决心与广大农民站在一起与当时的体制作艰难的抗争。他背着挎包、水壶,或步行,或骑车,宿农家,踩田头,旁听农民开会,观察干部争论,进行艰难的调查与思考,一篇篇反映“三农”热点的新闻作品就这样产生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全省**批晋升为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成功的力量源泉,是他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情为民所系,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结果。文如其人。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新闻背后的故事,感悟言海同志为人为文的品格魅力,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地为农民谋利益。
二是爱岗敬业执著追求的精神。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个抱负就是穷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从群众中提出来的。”言海同志无疑是一个有抱负的记者。他从报道包产到户起步,一直追踪农村改革,深入采写反映“三农”的一系列焦点新闻,尊重新创造,支持新事物,找准新矛盾,倡导新对策,切中时弊,影响深远。现在再读这些文章,很多仍有现实指导意义。无疑是新闻工作者崇高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持着他,是对新闻事业的执著追求在激励着他。言海同志的抱负和智慧,使他高屋建瓴,视野开阔,采写出大量与时代共振的精彩华章。当前,我们党正在领导我们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这一新形势下,希望从事“三农”工作的年轻干部学习言海同志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学会用新闻记者的眼力,把握大局,分析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才智。
三是严谨踏实的工作精神。“新闻是跑出来的,脚板底下出新闻。”言海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新闻的背后》中的许多故事,便是佐证。我读书稿不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当记者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农民把他当成自己人,有什么心里话都找他聊,使他对基层情况了然在胸。书稿中有一篇写一个农妇“三吃一刮”的故事,把农村妇女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痛苦生活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读了终身不忘。放在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透视这个故事,更能体会到作者立意高远。如果不深入采访,这样的细节是挖不出来的。看了书稿,我对言海同志的调查研究功夫十分敬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为官为政为文者的基本功,脚板底下出政绩。学习言海同志严谨踏实的工作精神,就是要满腔热忱地深入基层,倾听农民的呼声和渴求,尊重农民的创造,认认真真地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逐步形成风气。
**章责任心催生“**腔”
成名作中有遗憾
记者要有好奇心
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78年6月上旬的一天,我到金寨县采访,偶然间发现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门口有一捆已经蔫了的大麻。这捆大麻引起了我的注意。记者的好奇心驱使我打听这捆大麻的由来。办公室的同志告诉我:铁冲公社一个生产队长步行几十里,扛着一捆大麻来告他们公社书记的状。并随口说了一句:“(公社书记)王开先干了一件蠢事!”我立即感到这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于是,中断其他采访,转而采访拔大麻这件事。
拔大麻这个新闻线索就是这样发现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过一段非常形象的话:“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一件事都看作是新鲜的、各有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孩童般的眼睛”,就是像儿童一样的好奇心。记者到哪儿,都要东张西望,看见很多人在围观什么,你要凑上去看看;看见墙上贴了什么告示,你要走上去看个究竟;碰到成堆的人在议论什么,你也要靠近去听听;遇到吵嘴打架的,你不要躲开,而要去看一看。记者*忌冷漠。相反,“记者是好事之徒”,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大同一句虽然很极端却非常有用的话。总之,发现新闻线索,需要孩童般的好奇心。
新闻价值分析
1977年11月,以万里为**书记的中共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主要内容有: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自留地和正当的家庭副业等。
为什么要提出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呢?因为当时生产队没有自主权,种什么、不种什么,都是上面说了算。甚至各种作物的行株距都规定得死死的,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就要拔掉。因此,当时拔秧苗、铲西瓜,屡见不鲜。这种生产上的瞎指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什么、怎么种,农民*有发言权,应该尊重他们的这种自主权。于是《省委六条》写上这一条。1978年2月3日,《人民日报》曾在头版头条位置加编者按报道了“六条”,题为《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当时,全省农村工作的中心就是贯彻《省委六条》。公社书记拔掉即将成熟的大麻,是一起典型的践踏农民生产自主权的事件。
……
汪言海,高级记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1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6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72年从皖西报社调入安徽日报社后,长驻六安、巢湖记者站工作。1987年起,先后任安徽日报社农村部副主任、经济部副主任、评论理论部主任、经济部主任、编委等职。曾两次获全省优秀编辑称号,入选安徽省第三届新闻十佳。两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七篇作品获安徽省好新闻一等奖。2002年8月获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晚霞奖”。
《偶然与永恒》内容简介:文艺美学能否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于当代美学建设能够发挥怎样的功能?是书以上下两编的
媒介的政府规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项复合型的科研项目,书中涉及到的媒介的政府规制理论,不仅在媒介经营管理理论中处于领先地位,更将给媒介规制体系注入先进的理念,加...
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增订本) 本书特色 《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增订本)》共分三大部分。一为对文史学界几位成就卓著的学术大家的专题研究。由于作者与之都有亲密接触,或...
编辑艺术 内容简介 这本《编辑艺术》,是杨牧之同志当年主持编辑《文史知识》的体会,其中包含着他多年编辑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既有高屋建瓴的办刊宗旨和体现时代要求的...
反思与重塑:网络时代的中国传媒品牌建设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分析了网络发展背景下中国的传媒品牌建设,书中采用逻辑与实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将中国的传媒品牌建...
《中国肾性贫血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简版)》内容简介:肾性贫血是肾脏疾病重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肾脏疾病进展
清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之争-(全二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开玺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 《清代的...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 本书特色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
故宫博物院院刊双月刊 内容简介 《故宫博物馆院刊(2016年1期,总第183期)》是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学术双月刊。全国文物考古类中文核心期刊。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现...
《中国媒体融合转型》内容简介:媒体融合政策在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传统主流媒体自新世纪以来的数字化转型探索进入由
金春峰卷-师道师说-中国文化书院八秩导师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金春峰先生关于中国哲学中的一些专题研究论文,以及少量读书札记和怀人纪事散文,文章类型虽不尽相同,...
文化身份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事实上身份是关于使用变化过程中的而不是存在过程中的历史、语言和文化资源的问题:与其说是“我们是谁”或“我们来自何方”,不如说是我们可...
东西两场访书记 内容简介 俞晓群、陆灏和我,在将近二十年前就有过一次“三结义”。那时,我刚要“退居二线”,但是贼心不死,还想做事。更主要的,是多年的出版工作让我...
★ 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多项奖项得主安东尼·比弗名作★ 全景展现人类迄今最大的登陆作战★ 波澜壮阔、骇人听闻的西线战场重要转折点★ 战争的气息、混乱和痛苦从未如此...
胡耀邦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本书特色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结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于我国之几党的思想及社会建设都起着里程碑作用。在...
张家口晋语语法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研究对象为张家口晋语语法,主要是张家口晋语中特殊的语法现象;研究任务是对张家口晋语的特殊语法现象做出描写和分析,从语用、认知、...
社会科学与您同行(全八册) 内容简介 《社会科学与您同行》系列丛书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系列丛书分为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法学...
中国的思想与制度 本书特色 本书由费正清主编,由美国远东协会中罔思想文化研究会召集十几位汉学专家分别撰述而成。由于各位作者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使本书成为...
E.W.彼得斯(E. W. Peters),英国人,20世纪30年代在旧中国上海公共租界任洋巡捕。他见证了当时上海滩的繁华、喧嚣、混乱和暴力,20世纪50年代开...
沈钧儒文集 本书特色 《群言典藏:沈钧儒文集》记录了沈钧儒先生从参加晚清科举考试至他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工作为止,跨越六十余年的思想和精神活动。文集反映了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