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今基层党政干部的好读物,还在于透过新闻作品的背后故事,读到了汪言海同志的三种精神。
一是情为民所系的抗争精神。与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命运一样,生长在农村的言海同志家境贫穷,童年逃过荒要过饭。他目睹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大饥荒时饿殍遍野的惨景,深知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苦现状。作为新闻工作者,当他看到安徽广大农民冲破束缚,改变自己命运时,他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忧农民之所忧,决心与广大农民站在一起与当时的体制作艰难的抗争。他背着挎包、水壶,或步行,或骑车,宿农家,踩田头,旁听农民开会,观察干部争论,进行艰难的调查与思考,一篇篇反映“三农”热点的新闻作品就这样产生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全省**批晋升为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成功的力量源泉,是他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情为民所系,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结果。文如其人。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新闻背后的故事,感悟言海同志为人为文的品格魅力,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地为农民谋利益。
二是爱岗敬业执著追求的精神。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个抱负就是穷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从群众中提出来的。”言海同志无疑是一个有抱负的记者。他从报道包产到户起步,一直追踪农村改革,深入采写反映“三农”的一系列焦点新闻,尊重新创造,支持新事物,找准新矛盾,倡导新对策,切中时弊,影响深远。现在再读这些文章,很多仍有现实指导意义。无疑是新闻工作者崇高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持着他,是对新闻事业的执著追求在激励着他。言海同志的抱负和智慧,使他高屋建瓴,视野开阔,采写出大量与时代共振的精彩华章。当前,我们党正在领导我们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这一新形势下,希望从事“三农”工作的年轻干部学习言海同志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学会用新闻记者的眼力,把握大局,分析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才智。
三是严谨踏实的工作精神。“新闻是跑出来的,脚板底下出新闻。”言海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新闻的背后》中的许多故事,便是佐证。我读书稿不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当记者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农民把他当成自己人,有什么心里话都找他聊,使他对基层情况了然在胸。书稿中有一篇写一个农妇“三吃一刮”的故事,把农村妇女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痛苦生活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读了终身不忘。放在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透视这个故事,更能体会到作者立意高远。如果不深入采访,这样的细节是挖不出来的。看了书稿,我对言海同志的调查研究功夫十分敬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为官为政为文者的基本功,脚板底下出政绩。学习言海同志严谨踏实的工作精神,就是要满腔热忱地深入基层,倾听农民的呼声和渴求,尊重农民的创造,认认真真地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逐步形成风气。
**章责任心催生“**腔”
成名作中有遗憾
记者要有好奇心
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78年6月上旬的一天,我到金寨县采访,偶然间发现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门口有一捆已经蔫了的大麻。这捆大麻引起了我的注意。记者的好奇心驱使我打听这捆大麻的由来。办公室的同志告诉我:铁冲公社一个生产队长步行几十里,扛着一捆大麻来告他们公社书记的状。并随口说了一句:“(公社书记)王开先干了一件蠢事!”我立即感到这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于是,中断其他采访,转而采访拔大麻这件事。
拔大麻这个新闻线索就是这样发现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过一段非常形象的话:“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一件事都看作是新鲜的、各有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孩童般的眼睛”,就是像儿童一样的好奇心。记者到哪儿,都要东张西望,看见很多人在围观什么,你要凑上去看看;看见墙上贴了什么告示,你要走上去看个究竟;碰到成堆的人在议论什么,你也要靠近去听听;遇到吵嘴打架的,你不要躲开,而要去看一看。记者*忌冷漠。相反,“记者是好事之徒”,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大同一句虽然很极端却非常有用的话。总之,发现新闻线索,需要孩童般的好奇心。
新闻价值分析
1977年11月,以万里为**书记的中共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主要内容有: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自留地和正当的家庭副业等。
为什么要提出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呢?因为当时生产队没有自主权,种什么、不种什么,都是上面说了算。甚至各种作物的行株距都规定得死死的,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就要拔掉。因此,当时拔秧苗、铲西瓜,屡见不鲜。这种生产上的瞎指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什么、怎么种,农民*有发言权,应该尊重他们的这种自主权。于是《省委六条》写上这一条。1978年2月3日,《人民日报》曾在头版头条位置加编者按报道了“六条”,题为《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当时,全省农村工作的中心就是贯彻《省委六条》。公社书记拔掉即将成熟的大麻,是一起典型的践踏农民生产自主权的事件。
……
汪言海,高级记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1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6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72年从皖西报社调入安徽日报社后,长驻六安、巢湖记者站工作。1987年起,先后任安徽日报社农村部副主任、经济部副主任、评论理论部主任、经济部主任、编委等职。曾两次获全省优秀编辑称号,入选安徽省第三届新闻十佳。两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七篇作品获安徽省好新闻一等奖。2002年8月获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晚霞奖”。
美国曰-美国精神的当代叙述 本书特色 世界各国的作家每天越过个人潜意识的门庭,进入集体意识的深处。这些作家复归时对世事的洞见使我们凝聚在一起。我是美国人,是一名...
芷兰斋书跋初集 本书特色 《芷兰斋书跋初集》主要收录作者韦力所收藏的重要明清精椠名抄40余部,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著录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
《蜂鸟摄影学院Photoshop后期宝典》内容简介:蜂鸟摄影学院系列丛书是蜂鸟网根据广大影友学习摄影的需求推出的系列摄影教程。近年来
何光沪自选集 内容简介 八十年代拨乱反正,思想解放,学术中兴;一批在人文社科领域崛起的青年学者大胆反思,激情探索,把学术探讨与关怀现实合二为一。他们思考深邃,立...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本书特色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
《品牌标志设计方法与应用》内容简介:本书以商业设计为切入点,结合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介绍品牌标志的设计方法。书中的内容颠覆
中国在梁庄 本书特色 村庄的溃散使乡村人成为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没有回忆、没有精神的指引和归宿。它意味着,孩童失去了*初的文化启蒙,失去了被言传身教的机会和体...
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选择 本书特色 本书对我国货币政策体系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把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政策操作与经济效应融为一体,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对我国货币政...
《人生下半场最重要的事》内容简介:对每个人来说,变老就是从呱呱坠地到停止呼吸之前的整个过程。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女
护城兴市-城隍庙信仰的人类学考察 内容简介 道教是现存的中国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其思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华...
《隐形人》内容简介:一位青年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隐形术,在尔虞我诈的科学界,他不愿公布这一发明,把自己变成了隐形人。天才的发
奥古斯丁(354-430 年),罗马时期的基督教思想家,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论秩序》和《论自由意志》等大量著作。奥古斯丁上承希腊罗马思想传...
作品目录目录聚落与文化三代聚落述略 谢肃(3)关于陶寺早期王族墓地的几点思考 何驽(24)论老牛坡86Ⅲ1区墓地 李宏飞(34)偃
从英国的纺织厂到20世纪的美国、东欧和苏联的钢铁厂和汽车厂,再到今天中国和越南的巨型工厂,这是一趟贯穿三个世纪的全球工厂之旅。。.这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史,更是一部...
《销售飞跃靠组织》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拥有近20年的企业大客户销售和销售管理的工作经验,以及大约10年的管理顾问和讲师的工作经验
思维的结构(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考察文化社会学这一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内在结构,对人们了解文化社会学的发展脉络极有帮助。思维的结构(当代世界学术名...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并行或先后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都将并行或先后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因循这些发展机遇时期形成的分析框架来思考未来的增长,...
《人生有何意义》内容简介:“人生有何意义?”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
【作者简介】罗斯·金(Ross King,1962—),加拿大学者、畅销书作家,长期在欧洲和北美讲学。著有《莱昂纳多和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传播与社会影响(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本书特色 这部选集在不到三十万字的篇幅中尽情展现了19世纪西方社会的知名学者,今天令后辈学人仰慕的大师——加布里埃尔·塔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