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楼是“物质生活”,二楼是“精神生活”,三楼是“灵魂生活”,分别为:衣食、学术文艺、宗教。绝大多数人住在一楼,少数人住在二楼;只有个别“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的人,才会不满足于二楼,“爬上三层楼去”。丰子恺说他的老师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已到三楼的人,比较而言,丰本人就是脚跨二、三楼之间的“中问人”,“常常勉力爬上楼梯,向三层楼上望望”……所以他还没有完全达到他自定的“大人格”、“大人生”、“大丈夫”之标准。本书收录了我国上世纪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随笔数十篇。这些文章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释理的。这些文章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文章中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本文集典型而精致、可读性强、细细品味、其乐无穷。
《丰子恺集》编辑推荐:他说:“世间一切事业,没有比做真正的和尚更伟大的了,世间一切人物,没有比真正的和尚更具大丈夫相的了。”(《悼夏丐尊先生》)他说:“护生就是护心,顽童一脚踩死数百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爱惜蚂蚁,或者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点残忍心扩而充之,将来会变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 (《缘缘堂随笔集》)他说:“……信佛为求人生幸福,我绝不反对。但是,只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顾他人,我瞧他不起!”(《佛无灵》)
《丰子恺集》讲述了一楼是“物质生活”,二楼是“精神生活”,三楼是“灵魂生活”,分别为:衣食、学术文艺、宗教。绝大多数人住在一楼,少数人住在二楼;只有个别“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的人,才会不满足于二楼,“爬上三层楼去”。丰子恺说他的老师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已到三楼的人,比较而言,丰本人就是脚跨二、三楼之间的“中问人”,“常常勉力爬上楼梯,向三层楼上望望”……所以他还没有完全达到他自定的“大人格”、“大人生”、“大丈夫”之标准。
我的苦学经验我于一九一九年,二十二岁的时候,毕业于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学校是初级师范。我在故乡的高等小学毕业,考入这学校,在那里肄业五年而毕业。故这学校的程度,相当于现在的中学校,不过是以养成小学教师为目的的。但我于暑假时在这初级师范毕业后,既不作小学教师,也不升学,却就在同年的秋季,来上海创办专门学校,而作专门科的教师了。这种事情,现在我自己回想想也觉得可笑。但当时自有种种的因缘,使我走到这条路上。因缘者何?因为我是偶然入师范学校的,并不是抱了作小学教师的目的而入师范学校的。(关于我的偶然入师范,现在属于题外,不便详述。异日拟另写一文,以供青年们投考的参考。)故我在校中只是埋头攻学,并不注意于教育。在四年级的时候,我的兴味忽然集中在图画上了。甚至抛弃其他一切课业而专习图画,或托事请假而到西湖上去作风景写生。所以我在校的前几年,学期考试的成绩屡列第一名,而毕业时已降至第二十名。因此毕业之后,当然无意于作小学教师,而希望发挥自己所热衷的图画。但我的家境不许我升学而专修绘画。正在踌躇之际,恰好有同校的高等师范图画手工专修科毕业的吴梦非君,和新从日本研究音乐而归国的旧同学刘质平君,计议在上海创办一个养成图画音乐手工教员的学校,名曰专科师范学校。他们正在招求同人。刘君知道我热衷于图画而又无法升学,就来拉我去帮办。我也不自量力,贸然地答允了他。于是我就做了专科师范的创办人之一,而在这学校之中教授西洋画等课了。这当然是很勉强的事。我所有关于绘画的学识,不过在初级师范时偷闲画了几幅木炭石膏模型写生,又在晚上请校内的先生教些日本文,自己向师范学校的藏书楼中借得一部日本明治年间出版的《正则洋画讲义》,从其中窥得一些陈腐的绘画知识而已。我犹记得,这时候我因为自己只有一点对于石膏模型写生的兴味,故竭力主张“忠实写生”的画法,以为绘画以忠实模写自然为第一要义。又向学生演说,谓中国画的不忠于写实,为其最大的缺点;自然中含有无穷的美,唯能忠实于自然模写者,方能发见其美。就拿自己在师范学校时放弃了晚间的自修课而私下在图画教室中费了十七小时而描成的Venus头像的木炭画揭示学生,以鼓励他们的忠实写生。当一九二○年的时代,而我在上海的绘画专门学校中励行这样的画风,现在回想起来,真是闭门造车。然而当时的环境,颇能容纳我这种教法。因为当时中国宣传西洋画的机关绝少,上海只有一所美术专门学校
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散文家、音乐理论家。育有7个孩子。18岁入浙江第一师范从李叔同习绘画与音乐,30岁正式出家于上海立达学院,法号“婴行”。
出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属桐乡县)。父母生下六个女孩之后,终于生下唯一的男丁子恺。全家上下视为掌上明珠。
祖母寡居多年,只望丰子恺的父亲科场有为,然丰子恺的父亲刚中举,祖母即去世。居丧期间科举废,丰子恺的父亲郁郁寡欢,不久离世。子恺诸姐继之而亡,剩下母亲支撑一家。待恺自立成名,母亲又遽然而逝。诸多家庭变故使恺“心中充满了对于无常的悲愤和疑惑”。
1962年在上海第二次文代会上因言得祸,1966年被定为“反共老手”、“反革命黑画家”,被斥骂、抄家、毒打、游街、关“牛棚”、下放劳动……1975年9月5日病逝。座右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朱光潜评其为“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
《零基础学电工电路:识图、安装与维修》内容简介:《零基础学电工电路:识图、安装与维修》以电工领域的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根据国
传播学 本书特色 《传播学》由鲁道夫·F·韦尔德伯尔、凯瑟琳·S·韦尔德伯尔、迪安娜·D·塞尔诺编著,学习版是一本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与阅读的书。内容包含了传播学的...
裸女:女性身体的美丽与哀愁 本书特色 每个女人都有一副美丽的躯体,说它美丽,因为它是数百万年的进化所达成的完美结晶,是这个星球上*值得关注的生命体,处处流露出精...
熊十力别集-读经示要 内容简介 《读经示要》是熊十力的*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为熊氏在重庆北碚勉仁书院任教时为学生讲解六经而作,也是熊氏写作的**部系统地研究...
河西走廊多民族和平杂居与发展态势研究 本书特色 《河西走廊多民族和平杂居与发展态势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河西走廊...
东方主义 本书特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高等教育*权威的社会科学教材之一;中国10余所*高学府知名学者联合推荐。东方主义 内容简介 东方主义(orienta...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0-2岁、2-5岁、5-8岁、9岁以上)的性发育特征和身处的不同环境特点,本书为父母们提供了具体的性教育者指导。本书共分五章,作者反复强调的...
乡村经济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上.中.下)-二编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2编乡村经济卷珍贵典藏上中下)》是李文海主编的《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民国名报撷珍 闲情雅趣 本书特色 《民国民报撷珍:闲情雅趣》选编了170篇抒情散文作品,题材和作者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包括一些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和后来成名作...
图说经典-人物志 本书特色 清末重臣曾国藩置于案头、朝夕研磨的辨才宝典,红顶商人胡雪岩周旋官场、纵横商界的必读之书。国学大师钱穆、南怀瑾鼎力推荐!世界上**部人...
湖湘文化与巴蜀文化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涵盖历史、美术、体育、文学、音乐、戏剧、歌舞、传媒等领域★涉及魏了翁、王夫之、曾国藩、皮锡瑞、廖...
纸润墨香话古籍 内容简介 本书在形式上采用问答的方式,问答之间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有关于古籍的专门性知识。内容上,《纸润墨香话古籍》为读者详细讲解了古籍、古籍善本...
[英]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荣获多项大奖的历史学家,其著作已被翻译成四十余种语言。《叶卡捷琳娜大帝与波将金》...
李公朴文集(上下) 本书特色 面对国破家亡 ,一位爱国知识分子舍弃生命救亡图存的历程爱国民主人士走遍海内外,寻找救国之路,几经求索,*终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
罗玮,男,山西临汾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明代前期史。近年主要从“政治家族”视角研究元代与明代前期...
用户专利文献阅读兴趣拓扑结构及其应用研究 本书特色 专利文献包含丰富的技术创新信息,是重要的知识载体,具有重要的技术参考价值。阅读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的兴...
新周刊:锐词 本书特色 《新周刊》精选打捞2016年年度锐词,记录中国社会民意的晴雨表。 在这些新词、热词的背后,读者看到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生存状态和心态的...
赵晓阳,重庆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基督宗教电、北京史、外国地名译写标准化等。发表论文30余篇,翻译出版《古都旧景:65年前...
数字博物馆概论 本书特色 《数字博物馆概论》可供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科研机构专业工作者、大专院校博物馆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供关注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参考阅读。...
玛雅秘境:失落的四十四座尤卡坦古城 本书特色 1841年10月,斯蒂芬斯与画家卡塞伍德等一行人搭乘“田纳西”号,第二次来到中美洲尤加坦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