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春秋》描述了龙山文化遗址发现、发掘、保护的真实过程,介绍了龙山文化的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全书信息量丰富,文笔生花,语言生动活泼,且披露了许多难得一见的原始资料、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读来趣味盎然,不忍释卷。
《龙山春秋》以20世纪30年代初对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为切入点,多方位地展现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和起初的发展历程。中国首代考古学家的艰辛创业和敬业精神,城子崖发掘的社会与学术背景、发掘过程和重大发现,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城子崖考古的新成果,旁及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书中披露了许多难得一见的原始资料、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信息量丰富,文笔生花,语言生动活泼,读来趣味盎然,不忍释卷。此书无愧为考古纪实文学的佳作。
跋
张学海
中国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著称于世。现代考古学证明中国是个具有超百万年文化根系,一万余年文明起步,五千余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家。然而,对中国古史和文化起源的错误观点,曾长期主导了西方人的头脑。早在17世纪中叶,就有西方传教士提出中国文明来自埃及。19世纪后半期欧美兴起了近代考古学,中国被断定没有石器时代,中国文化是由外部传入的。其中以从西亚、中亚传播而来的说法占主导,这便是“中国文化西来说”。20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兴起的史学疑古思潮和近代考古学引进中国后*初几年的考古发现,大大助长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疑古学派对中国传统古史体系发起挑战,主张用科学的态度整理“国故”,具有解放思想的积极意义,但他们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过多怀疑与否定,迎合了中国没有石器时代的观点,而标志了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的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发掘,以及随后几年他在陕、甘、豫西等地发现的仰韶文化的彩陶,被看做中国文化由西传播而来的物证。这种彩陶文化发现愈多,也就愈加证明中国文化西来说的正确,中国文化西来说几乎成为定论。中国文化起源问题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的学术公案。
当时,一些中国学者在对疑古派的工作表示敬佩的同时,也认为他们走过了头,更不同意中国文化外来说。以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学者为代表,认为中国古史的形成是极复杂的问题,中国史前文化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他们推断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应存在不同于西部地区的固有文化。1928年,他们调查了山东临淄齐故城和历城、平陵城等地,在调查后者时发现了城子崖遗址。1930年,原中央研究院和当时的山东省政府共同组成“山东古迹研究会”,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任委员长,同年11月由史语所考古组组长李济主持,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上下叠压的灰陶文化和黑陶文化。下层黑陶文化的黑陶器,漆黑光亮,极其精美,其中有陶胎薄如蛋壳的黑陶片,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还发现了卜骨和夯筑城垣,同殷墟卜骨和夯土类似。这一黑陶文化同早先发现的彩陶文化迥然有别,显然属于另一文化系,且和殷墟文化有联系,给发掘者以求仁得仁之惊喜。翌年夏,李济在殷墟后冈发现了殷墟文化、黑陶文化、彩陶文化依次叠压的三叠层,提供了黑陶文化早于殷墟文化、晚于彩陶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的结论。这一重要发现促成了同年秋对城子崖遗址的再发掘。这次发掘,改进了发掘方法,以考古地层学原理指导发掘,绘制了考古地层图;对城垣作了重点发掘,得出了黑陶文化期人们在此居住了相当长时间以后才开始筑城,在此城逐渐倒塌以后,灰陶文化期人们又继续筑城的结论。1934年,《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出版,成为中国**部田野考古报告集。编辑者原计划以殷墟发掘报告为首,因城子崖发掘的重大发现,即变更了计划。城子崖黑陶文化后来定名为龙山文化,和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一起,长期成为中国两大史前文化。
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学和古史研究的头等大事,创下了众多“**”。在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初,史前考古全由外国人进行和倡导的情况下,它是中国学术机构、中国学者自行调查发现和组织发掘的**处史前遗址,也是中国东部地区考古发掘的开端,在中国考古学史上首次以考古地层学原理指导了发掘,首先绘制了考古层位图,首先在这里发现了龙山文化和卜骨,发现了**座史前城址,**座历史时期城址,出版了**部田野考古报告集,从而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铺垫了重要基石,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动摇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促使中国文化来源问题的大讨论发生了重要转折。城子崖遗址因此而赢得中国考古“圣地”的殊荣。
在城子崖黑陶文化期城发现以后的近半个世纪,再未发现龙山文化城,直到1977年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河南、山东先后发现了王城岗、平粮台、边线王等数座龙山城,但面积都远远小于城子崖遗址,而且城垣建筑技术也较原始,考古界因对城子崖黑陶文化期城是否是龙山文化城,都持谨慎态度。20世纪80年代初岳石文化确立以后,学者们发现《城子崖》一书发表的黑陶文化期遗物中有岳石文化器物,人们理所当然地推测城子崖遗址可能包含岳石文化堆积,而那座黑陶文化期城是否会是岳石文化城址?城子崖遗址究竟是不是龙山文化城址?为了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深化认识,加强保护,并为发掘城子崖遗址60周年纪念活动作准备,我们决定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对城子崖遗址进行钻探试掘。1989年6月进行了普探,1990年春至1992年夏进行了复探与试掘,获得了重大新成果:(一)查明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周代的城址。新发现的龙山文化城面积约20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早期,城垣由堆筑、版筑方法结合筑成,城属台城,有南北门,其间有道路连接,城内龙山文化堆积十分丰富;(二)确认20世纪30年代初发现的黑陶文化期城是座岳石文化城,面积约17万平方米,城垣依托龙山文化城垣采用原始版筑技术筑成,因而城的形制和下层龙山文化城一致;(三)确认城子崖灰陶文化期城基本属春秋时期,上限可能早到西周晚期,下限大致到春秋末年,战国时已废弃,代之而起的可能是此城东北方不远的平陵故城。城子崖龙山城可能直接发展到岳石城,岳石城和春秋城之间则有较长的间隔期。至此,人们对城子崖遗址的内涵虽然尚有诸多不明之处,但认识已大为深化。龙山文化时期,城子崖遗址周围是个由40余处聚落组成的聚落群,群体范围明确,占地约1000平方公里,群内聚落具有金字塔形等级结构,处于塔尖位置的就是城子崖龙山城,它是群体的中心,也是济南、鲁北地区*大的龙山文化城。城内遗存丰富,陶器精美雄伟,明显高于一般龙山遗址,并普遍存在,占卜在流行,证明它是上述地区一个人口众多的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座原始城市。它和群内大批小聚落形成鲜明的城乡分离格局,表明以城子崖为中心的群体社会,已超越原始社会而处于文明时代。城子崖聚落群是个龙山文化古国,尉都就是城子崖龙山城。城子崖考古的新成果,进一步显示出20世纪30年代初城子崖发掘的重大意义和发掘者独具慧眼的远见卓识,发掘实际上揭开了中国历史拂晓期的帷幕,尽管当时还不可能对此作出准确判断,但发掘者当时就已指出,只要查明城子崖黑陶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分布范围,“中国黎明期的历史就可解决一大半了”。“相信这不但是田野考古工作一个极可遵循的轨道,对于中国上古史的研究,将成为一个极重要的转折点。”所以他们决定把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列为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之首,“希望由此渐渐地上溯中国文化的原始,下释商周历史的形成”。现今中国考古学已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已把一万余年来的中国文化源流展现于世,搭起全国文化区系类型框架,揭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模式,证明了以龙山文化的发现、发祥地山东为中心的中国东部地区,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众多发祥地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龙山时代,是个古国时代,这一时代和《史记》作为中国历史开篇的“五帝时代”大体一致,证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确有其人其国,正是龙山时代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而城子崖古国是考古界*早提出的龙山文化古国。城子崖遗址因其光辉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重大现实科学价值,饮誉中外。在中国考古学八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重大考古发现举不胜举,为以考古发现为题材的纪实文学创作,提供了丰沛的源泉。这一新兴的文学形式,以宽广的时空,多方位的视角,文学的笔触,生动流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展现了考古论著所无法展现的时代背景、重大成果、发掘情节、轶事趣闻、事物源流、人物和掌故等等,闪烁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亮光,跳动着历史与时代的脉搏,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文史爱好者和关注中国文化史的人们所欢迎,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重大考古发现借考古纪实文学的传播,无疑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激励爱国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预见,考古纪实文学将在文艺百花园中茁壮成长,愈开愈艳。石舒波先生的《龙山春秋》,是此类文学作品中杰出的一部。全书以20世纪30年代初对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为切入点,多方位地展现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和*初的发展历程。中国**代考古学家的艰辛创业和敬业精神,城子崖发掘的社会与学术背景、发掘过程和重大发现,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城子崖考古的新成果,旁及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书中披露了许多难得一见的原始资料、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信息量丰富,文笔生花,语言生动活泼,读来趣味盎然,不忍释卷。此书无愧为考古纪实文学的佳作。石舒波先生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多年来勤奋学习,笔耕不辍,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以业余时间历经数年写就此书,实为难能可贵。我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城子崖探掘前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和探掘工作的主持者,有幸先读为快,谨为跋。
引子 安特生和他的“西来说” 007
在水一方 019
齐鲁大学 东平陵 城子崖 傅大炮
清华国学研究院 史语所 龙骨
梦萦济南 珍珠泉 山东古迹研究会
横空出世 045
大东 锄头说话 新闻发布会
兵发龙山镇 龙山之夜
秋风萧瑟城子崖
“提炼宝贝”与“披葱式”子夜吴歌
卜骨卜骨 蛋壳黑陶 行行复行行
又见龙山 071
小屯故事 从后冈出发 重返城子崖
大风起兮云飞扬 城墙的诉说
神秘的红烧土 骨器石器蚌器铜器
陶片陶器陶系陶文 光荣与梦想
灵光再现 091
众里寻它千百度 旧地寻梦
出师未捷 夯土基槽 C4探坑
井的发现水落石出
阳关三叠 103
昨夜星辰 鬻生莲花 丁公陶文
景阳冈
龙山时代 113
泰山一脉 高耸的城墙 六畜兴旺
火的艺术 中华**乐章
二十四节气 铜石并用时代
英雄传说 139
皇皇史书 三皇五帝 人文初祖
赤县神州 东夷部族 尧舜禅让
神医扁鹊 后羿射日 大禹治水
少昊之国
高山流水 167
吉金宝鼎 风萧萧兮易水寒
山左有光 傅孟真与李济之
结语 走近城子崖 179
跋 187
本书为百年重大考古纪实书系之一。它描述了龙山文化遗址发现、发掘、保护的真实过程,介绍了龙山文化的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全书信息量丰富,文笔生花,语言生动活泼,且披露了许多难得一见的原始资料、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读来趣味盎然,不忍释卷。
素书楼余沈-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本书为溅宾四先生全集正文之*后一册,主要以不易归类之零篇或前此成书失收及新得之短文,汇编而成。全书共分序跋、杂...
个案社会工作 内容简介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部分介绍个案社会工作的...
1881-1937-华北铁路沿线集镇差异化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以1881—1937年间的华北铁路沿线集镇为研究对象,以铁路沿线集镇发展与近代以来的华北城镇化进程...
农民的鼎革 本书特色 本书以农民与改革的关系为基本主题,是作者近几年来一些讨论性文字的结集.这些文字都曾经发发表在不同场合,包括思想评论性文章、接受媒体采访的访...
电视结构艺术 本书特色 书研究的是影视的结构艺术。结构学的任务是影视艺术材料的建构、排列和分布。结构问题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书涉有的主要学术观点,是...
训诂简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经典入门读物。书中以详实的例证介绍了训诂专书和经典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一、解释词义,二、分析句读,三、阐述语法,四...
《钱钟书家族:嵚崎磊落的人生(中国故事·南方周末)》内容简介:钱基博、钱锺书、杨绛、钱媛……回首过去的一个世纪,饱览群书、
诤语良言:与青年记者谈新闻写作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专为青年记者、编辑、新闻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志于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写的,对新闻院校的教师当然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如果...
黄陵渝1950年8月出生于重庆市,籍贯:山东沂水,学历学位: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研究生毕业,留学情况:1994年—1995年在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留学,研究方向:犹太教...
生产权力和世界秩序--社会力量在缔造历史中的作用 本书特色 这部卓越的书入手新颖,旨在“从权力与生产之间对应关系的角度解说目前的历史变化”。对于在何种条件下,一...
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 内容简介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研究中国社会史的行踪,集中体现了...
游牧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费利克斯·瓜塔里的代表性文选。德勒兹是法国当代*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60年代复兴尼采的关键人物,在对尼采的创...
文明是副产品 本书特色 作者用独具见识,富于想象且细致的考辩和大胆的推论,从◆外婚制◆农业◆文字◆纸张◆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些人类早期的*伟大发明,来思考人类文...
工作.消费.新穷人 本书特色 贫穷问题,对中国而言更确切的是贫富分化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困扰社会和影响和谐的尖锐矛盾,如何看待此一种新兴社会现象,如何处理这一社会问...
纸润墨香话古籍 内容简介 本书在形式上采用问答的方式,问答之间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有关于古籍的专门性知识。内容上,《纸润墨香话古籍》为读者详细讲解了古籍、古籍善本...
悦读MOOK(第二十三卷) 内容简介 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在人们面前。诸如,严重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传统道德日渐沦丧……有的学者引经据典轻描淡写地解释说,这...
约公元前21世纪初,中原出现的夏王朝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继之而起的是商王朝,夏商承替延续千年之久。中国古代文明由早期形成阶段至夏商时期趋于成熟并走向繁盛,创...
《重返美丽新世界》内容简介: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晚年最重要的社会学论著,也是其内容最精简、信息量却最庞大的作品
中国目录学史 本书特色 姚名达撰写的《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以来**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是了解、研究中国...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全二册) 本书特色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3辑)。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全二册)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