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上只有一种会说谎的生物、那就是人类。生活就是一份必须完成的定额工作。我们生存的立足点除了不断消逝的现实以外,别无其他。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这个人理智思考和选择以后的产物。《叔本华思想随笔》虽然讨论的话题众多,但里面贯穿着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
《叔本华思想随笔》的作者叔本华这位“语言艺术家”(弗兰茨·卡夫卡的赞语)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更见深刻。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机”(《不合时宜的思想》)。这组代表性的论文只占叔本华全部哲学著作的一小部分,但这些论文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性学、美学、教育学、玄学、宗教等多个方面,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叔本华这位“不折不扣的天才”(托尔斯泰语)的思想魅力。不仅《意欲》一文的确像叔本华所说的包含比许多系统的心理学还要多的心理学知识,就是篇幅*小的《论教育》,他对教育的目的、方法短短几千字的阐述,难道是某些洋洋洒洒、不得要领的大部头教育学著作可以相比的吗?真正的思想天才与只是博闻强记的学者之间的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论教育由于我们智力的本质所使然,概念应该来自我们对事物的直观认识,中间经过抽象这一过程。因此,直观认识是先于概念知识的。如果我们确实以这一顺序认识事物——就像那些自己的亲身经验就是自己的老师和教材的人一样——那么,我们就会知道得很清楚:我们的哪些直观认识隶属于我们所掌握的哪一个概念,并被这一概念所代表。我们就会对这两者都了如指掌,并因此能够得心应手地应付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可以把这种认识事物的程序和方法称为自然教育。相比之下,人为的教育就是在我们还没有对这一直观世界获得某种泛泛的、普遍的认识之前,就通过阅读、授课等手段,强行把概念塞进我们的脑袋。经验随后会为这些概念提供直观认识,但是,在此之前,我们会在运用这些概念时出现失误。这样,我们对人、事的看法、判断和处理都会出现错误。教育也就以这样的方式制造出偏差、扭曲的头脑。因此原因,我们在青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大量地阅读,但随后在踏入社会时,我们却表现得有时像个怪人,有时又跟一个白痴差不了多少;在某一刻很紧张拘谨,但在另一刻却又相当冒失莽撞。我们的头脑充满着概念,并跃跃欲试地运用这些概念,但在套用这些概念时似乎总是颠三倒四。这是搞乱了从根据到结果的顺序所引致的后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先获得概念,最后才是直观认识——这完全违背了我们思想智力的自然发展过程。教师不是培养和发展孩子观察、思考、判断的能力,而是致力于把别人的现成的思想、观点填塞进小孩的脑袋。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纠正这种由于运用概念不得法所导致的对事物的错误判断,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亲身历练才行。这种纠正很少能够完全成功。因此,很少有学究具备健康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而这些东西通常连一个文盲都会有的。根据以上所述,教育的关键在于从正确的一端开始认识这一世界,而获得这样的认识可以说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不过,就像我已表明了的,这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到:对每样事物的直观走在这些事物的概念之前,然后是狭窄的概念,最后才是广泛的概念。这样,传授知识的程序就是依次把握概念和以这些掌握了的概念为前提的新概念。但如果在这程序中跳过了某些环节,那就会出现残缺不全的概念,而由此又会产生出虚假的概念。到最后,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因人而异地有所偏差。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长时间——许多人甚至终其一生——保留这种偏差走样的认识。谁要是检查一下自己就会发现:总是要等到一个相当成熟的年龄以后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叔本华思想随笔》选自叔本华的后期著作《附录和补遗》与《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本书虽然讨论的话题众多,但里面贯穿着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叔本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更见深刻。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机”(《不合时宜的思想》)。弗兰茨?卡夫卡说:“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仅仅因为他的语言,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读他的著作。”
大众哲学 本书特色 该书用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把复杂的哲学讲得通俗易懂,是一本通俗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内容...
礼记孝经(中华经典藏书) 本书特色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经验...
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 本书特色 《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
论自由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为“自然神论”译丛之一,共3部分,内容包括:论理性之运用、论自由思想、论基督教的根基和理由。论自由思想 目录 英国自然神论的兴衰(代序...
伦理学 内容简介 这本《伦理学》,无论是从体系框架看,还是从章节内容看,都可以说是一本与原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显著不同的新书。本书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完整体系究应如何分类,历史演变如何,我们现在还不能回答,可是完整体系决不止宗教一种则可断言。试观目前,战争、残杀、疯狂和
魏晋南北朝四十三家易学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国书店出版★ 徐芹庭,台湾著名学者、易学专家,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理事长、世界易经大会常务...
历史与逻辑-作为逻辑历史学的宗教哲学 内容简介 该书是逻辑历史学的引论,详细探究了个别时间相与普遍时间的关系、各个别时间相的内在特性以及个别价值逻辑相与普遍价值...
庄子的奔腾-[最新修订本] 本书特色 王蒙个性化解读《庄子》杂篇,想象力与创造性激烈奔腾。王蒙对话庄子,揣摩思辨庄生的鱼、兔、意图、意念、雄辩与才华,奇思妙想喷...
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 内容简介 人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正所谓“我在文化中,文化在我心中”。文化总是体现为各种各样的符号,所以文...
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 第二版 本书特色 禅宗思想是纯粹中国化的,又是大众化的老庄哲学。它的发端不是达摩,它的传承也不是达摩至弘忍的单传直指,以心传心。此书是传世金...
东西方之间的法律哲学:吴经熊早期法律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与西方法律哲学接触的**阶段、对西方与中国法律哲学的进一步研讨等。东西方之间的法...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
中国宗教 本书特色 中国基本情况丛书·当代卷。中国共有五大宗教,信徒一亿多人,他们自由地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宗教离他们似乎很远,而国外人士...
穆佐书简-里尔克晚期书信集 本书特色 《穆佐书简——里尔克晚期书信集》是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晚年的书信集,是诗人在瑞士穆佐生活时期留下的一笔珍贵遗产。这里收集了12...
顾颉刚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本书文字选自《古史辨》,这部陆续出版了七册的论文集是以顾颉刚的疑古辨伪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反映了1920至1940年代...
庄子还原 内容简介 杨义,1946年生,广东省电白县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
本书为台湾著名学者韦政通的代表作。原由台湾水牛出版社出版,为加强海峡两岸学术思想交流,经作者同意由我社出版简体字本。作者
华夏文库 儒学书系 焚书坑儒的真相 秦朝儒学 内容简介 以恢复周礼为使命的孔子所缔造的儒家,在对周代制度实施摧枯拉朽式革命的秦始皇那里,必然不可能光大门庭。从儒...
中国古典美学丛编 内容简介 由我主编的《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三卷,原本乃为北京大学的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所准备的入门导读参考资料。没有料到,此书在二十年前由中华书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