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清史室的发展轨迹、清代的自耕农和自耕农经济、有关清朝八旗人丁户口册的几个问题等。
《清史论丛》坚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办刊方针,以促进清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凡是对有关清史的某一问题确有认真研究,哪怕这种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但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助于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都尽量予以发表。文章字数一般不作限制,欢迎短的,也不拒绝长的。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该集刊的重要特色。该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颇受学术界的重视。在由中华书局出版期间,一直被作为重点图书出版。中华书局在成立75周年纪念时,将其列入《中华书局图书要录》。该集刊发表的文章,在已经发表的清史论著中被大量引用参考,显示出其学术影响力。《清史论丛》自创办以来,一直被海内外清史研究者、高校及相关研究单位广泛收藏。美国哈佛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台湾“中研院”等许多著名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均将该集刊作为清史研究**图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书为《清史论丛》的2009年号。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清史室的发展轨迹林存阳朱昌荣
改革开放以来的清史研究,在新时代大潮的推动下,步人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全新局面。这一全新局面的形成,凝聚了清史学界几代学人的心血和智慧。而作为清史研究队伍的一个重要团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清史室的众多同仁,以其扎实严谨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勇于创新的治学品格、颇具特色的丰硕成果,为清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值得关注的贡献。改革开放30年来,清史室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1978~1993年为**阶段,也是新时期本室清史研究的奠基阶段。早在20世纪60年代,杨向奎先生即已有计划地着手清史研究的规划,组织研究人员开展曲阜孔府档案和乾隆朝刑科题本的整理与研究等。1978年清史研究室成立后,杨先生更采取积极措施以推动清史研究的发展。如积极响应1979年4月召开的全国史学规划会议清史规划的发展思路,清史室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共同承担起全国清史研究工作联络中心的重担,创办了**个清史研究专业刊物——《清史研究通讯》(先为内部资料,1982年正式创刊),拉开了清史研究新局面的序幕;独自承担起编辑出版《清史资料》专刊的工作,于1980年8月推出第1辑,此后又连续出版了6辑,为清史基础文献的整理打下了基础。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与《清史研究通讯》侧重国内外清史研究动态、清史论著评介、问题讨论特别是关于《清史》编纂体例的讨论、有关清史研究工作的批评和建议,以及篇幅较小略有不同,清史室还创办了以清史专题研究为特色的、篇幅较大的学术刊物——《清史论丛》。“开创了由处一级的系、所办刊的先例”,从而为学界同仁畅发新见提供了一个重要学术阵地和平台。而为适应研究室新的发展需要,杨先生更提出“分兵把口”思路,以整合研究室的学术力量。他让何龄修先生找本室年轻的科研人员谈话,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定一个课题,作为三五年内进行研究的科研范围。赫治清先生的天地会研究、傅崇兰先生的清代城市研究、李新达先生的清代军事研究等,都是那时确定下来的。凡此艰辛努力和不断开拓,皆为清史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深厚的基础。此后,清史室更以1983年长沙史学规划会议上的清史编纂规划为契机,承担起大型集体项目《清代人物传稿》上编、《清代全史》的织和编纂工作,在国家资助下,不断取得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以何龄修、张捷夫二先生为主编,相继推出《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2、4、6编;以王戎笙先生为总负责人,于1991年推出《清代全史》前6卷,继于1993年推出全10卷本。至于研究室同仁的个人成果,无论专著还是论文,其数量和水准皆有大幅度的增加和提升。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和耕耘,清史室在打造学术阵地、整理基础文献、确定学科发展方向、调整人才结构、深化专题研究等诸多方面,皆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了清史研究的整体发展,从而成为清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二)1994~2001年为第二阶段,也是清史室稳步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1994年,清史室与明史研究室合并为明清史研究室,这一调整,在清史室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转折意义。就治学范围而言,明清史研究室的成立,为明、清断代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良好契机,使得本室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较前有所扩大,研究领域随之拓展。尤其是,在本室几位年轻学术带头人的倡议下,“明清史研究丛书”得到本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由陈祖武先生任主编,相继推出《中国融人世界的步履》、《中葡早期关系史》、《近代的初曙》、《王夫之易学》、《清初三礼学》等一批学术成果。而赓续前一阶段的努力,何龄修、张捷夫二先生主编的《清代人物传稿》上编,又推出第7、9、10卷,有力地推进了清代人物研究的不断深化。《中国史稿》第7册(清代部分),于1995年出版,促进了清前中期史的研究。在出版条件较为艰难的情况下,《清史论丛》仍坚持自己的办刊特色,克服困难,保持了出版的连续性,推出一批颇具学术价值的论文。此外,清史室还主办、联合承办、参与了一些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成为清史学界一支较为活跃的力量。
(三)2002年以来为第三阶段。2002年,清史与明史再次分设研究室。2002年底,以清史室为依托的“清史学科”,被批准为院首批重点学科之一,开启了本室发展的新阶段。在“清史学科”建设的带动下,清史室的发展呈现出如下一些新的态势:**,规模扩大,整体素质提升。这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科研梯队渐趋优化。现有研究人员十余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占到一半,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科研梯队已基本实现老、中、青三代结合,这为清史学科的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后劲提供了保证,也是本室在人员结构方面的一个优势所在。二是学科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涉及清代学术文化、政治、典章制度、妇女婚姻、中外关系史等方面,其中不少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第二,承担了一批院重大、所重点课题,以及其他一些科研项目。2002年底,随着国家大型《清史》编纂工程的启动,清史学科的部分同仁,或直接参与项目的负责工作,或承担主持如《典志·科举志》、《传记·康熙朝下》、《通纪·考异(上)》等项目的撰写任务。第三,创建“清史学科网站”(WWW.qingstudy.com),举办“清史研究学术沙龙”。作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史学科网站”自2004年创建以来,在学科成员的共同经营下,一直处于顺利而有序地更新、运行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本学科学术收获的新进展,而且为清史研究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沟通、互动的视窗。同时,本学科坚持定期召开“清史研究学术沙龙”,或做主题讨论,或邀请国内外学者演讲,从而为学科同仁交流学术信息、开阔视野、立足前沿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二
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双百”、“二为”方针的指引下,清史研究无论就学术发展客观条件的改善,还是具体研究中观念、视野、方法、材料的更新和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等,皆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在此氛围之下,清史室的科研工作,亦展现出新的跨越。其主要表现为:
(一)10卷本清史断代史的推出。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清史研究发展的需要,以及研究的纵深拓展,清史学界对断代史清史的编纂给予高度重视,一大批成果纷纷推出。如郑天挺先生著的《清史简述》和主编的《清史》、戴逸先生主编的《简明清史》、《清史简编》课题组编的《清史简编》、杜家骥先生著的《清朝简史》、李治亭先生主编的《清史》、朱诚如先生主编的《清朝通史》,以及《清史编年》和两部同名作《清通鉴》的编辑,无论立意、架构,还是学术视野,皆各具特色。而一些中国通史著作中的清代部分,如蔡美彪先生等著的《中国通史》第8、9、10册、何龄修和郭松义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稿》第7册、周远廉和孙文良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10卷等,亦对清史断代史的研究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其间,王戎笙先生主持的《清代全史》的面世,更体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其10卷本的篇幅远远大于其他同类著作;二是本著作立足整体清史的视野,将有清一代268年的历史及清入关前史整合为一体,突破了以1644年和1840年划界的论述框架。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学界较大反响,如王钟翰先生曾指出:“就大规模而言,可以超过萧著《通史》的,国内恐怕只有前几年才出版的《清代全史》一部,可以说萧著出版六七十年之后,没有产生与之抗衡的著作。”庄吉发先生所撰《(清代全史)与清史研究》一文亦多有推誉,认为各卷力求放眼世界,注意信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吸取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既有所创新,亦有所突破,确实是一部足以反映现阶段大陆清史研究水平的学术专著。正因如此,该10卷本于1993年推出后,旋于1995年再次印行,又于2007年被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再版。
(二)打造学术阵地。改革开放以来清史研究繁荣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清史学界相继创办学术刊物、推出系列研究丛书,以展示学界同仁的研究创获。于此,清史室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联合创办《清史研究通讯》、率先推出专业清史研究刊物《清史论丛》、发起出版“明清史研究丛书”等,即其艰辛努力的集中体现。尤其是《清史论丛》,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以较高的学术水准与严谨扎实的文风,受到学术界的瞩目和海内外人士的好评。而以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之一的“清史学科”的成立为契机,清史室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了自己的专业网站,为学科成员发表新得、了解信息、与清史学界同仁互动,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三)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清史研究的起步和不断发展,是与文献资料的持续拓展相伴而行的。早在“文革”之前,杨向奎先生即组织和带领研究人员,开始对曲阜孔府档案和乾隆朝刑科题本进行整理。经过多年的梳理和研究,遂于20世纪80年代初相继推出《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清代地租剥削形态》等著作。7辑《清史资料》的整理出版,更为学界同仁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稀见的清史原始资料和专题资料。杨向奎先生所著8卷本《清儒学案新编》,学术思想史料的选辑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此外,清史室同仁还点校整理了一些清代人物的文集、年谱等。
(四)关注学术发展动态。对学术发展不断加以总结和反思,是学术研究得以前进的基础,更是学术自觉和理性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不少清史学界同仁即致力于此项工作。清史室的同仁于此付出了很大努力。如冯佐哲与冯尔康二先生合著的《清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编:《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高翔先生的《五十年来的清史研究》(《清史论丛》1999年号)、何龄修先生的《清史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展望》(《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期),以及《中国史研究动态》刊登的许多出自清史室同仁之手的清史年度综述等。这些文章,既对清史研究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展示和肯定,又对其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揭示,从而为学界同仁的进一步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学术工具书的编纂。工具书的编纂,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由清史室许曾重、赫治清、冯佐哲、林永匡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杜文凯等先生共同编辑的《清史论文索引》,收录了20世纪初至1981年约80年间有关清代论文(截至鸦片战争前后)篇目两万条左右,总计144万余字。迄今为止,在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清史研究的诸论文索引中,该书一直以信息含量大、资料齐备、准确而受到学界的重视。王戎笙先生主编的《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第6卷(清),收集经、史、子、集、方志、档案、碑刻、书函、报刊乃至口碑材料中有关清代考试活动的文字、文物、图录资料,以分类编年形式组织、编排,非常便于学人检索利用。王先生编写的另一学术工具书《台港清史研究文摘》,摘录了台港学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35年中发表的论文1000余篇、专著200余部,涉及作者100余人。该书在附录部分,还对台港一些重要学者的生平和主要学术成就作了简要介绍,是较为全面反映台港清史研究状况的重要参考书。此外,清史室同仁还参与了《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上》等辞书的编写工作。这些努力,为清史研究者作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
……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览萃-修订版 本书特色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修订版)》首部长廊彩画故事全集,破解长廊人物彩画迷阵,五千年中国历史的...
《美语新诠2:谋杀英文》内容简介:本书为《美语新诠》下辑。乔志高累积在美国数十年“听”美语的经验,将地道有趣的习语、俚语、谚
唐代藩镇研究(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唐代藩镇问题的权威著作之一。作者从藩镇的类型分析入手,以坚实的史料依据和文献分析,用“藩镇格局”...
案卷里的青岛 续篇 本书特色 刘宗伟著的《案卷里的青岛(续篇)》35万字,写作原则承继“有故事、有情节、有独家发现”,共分“名人踪迹”“史事钩沉”“灾难重现”“...
历史主义与国际关系理论-先秦中国体系研究 本书特色 王日华编著的这本《历史主义与国际关系理论--先秦中国体系研究》批判性地整合继承了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新成果与...
《用洗脸盆吃羊肉饭》内容简介:这世上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食物,又有什么样的味道呢? 我想用皮肤、鼻子、舌头和胃袋好好吸收,
《人工智能:重塑个人、商业与社会》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与AI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AI的核心、AI的3个发展阶段、AI的科技支撑点等
《SOA与大数据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主要结合作者多年对企业信息化规划、SOA、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以及平台建设实践,
亡天下:南明痛史 本书特色 《亡天下》是著名历史写作狂人赫连勃勃大王(梅毅)历史散文巅峰之作!中华忠烈,真是不绝如缕。史可法、高杰、夏完淳、陈子龙、张名振、瞿式...
有时候我们是在非常令人惊讶的地方寻找到英雄的。譬如本书作者詹姆斯·布拉德利,就是在他自己的家中。他是硫磺岛升旗手约翰·布
史料与史学-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翦伯赞先生所著《史料与史学》一书,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史料学”与“历史学”的著作。其原本于1946年4月由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出版...
许翰集 内容简介 《许翰集》是對许翰文集《襄陵文集》的點校整理,本書校勘,以對校為主,擇善而從,為保持底本原貌,除明顯誤字如己已巳之類予以逕改,書中出現的俗體字...
生活在遥远的年代:伊丽莎白王朝 英格兰(公元1533-1603 本书特色 书评伊丽莎白怒火中烧。她身居英格兰女王权位已近八年,议会居然还把她当作乳臭未干的小孩子...
蒙古鹿石(文明的中介——汉译亚欧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鹿石是公元前13世纪-前6世纪广泛分布于亚欧草原上的一种重要的古代文化遗迹,因碑体上雕刻了著名的图案化的鹿...
品读中华历史:历史这样说.明朝 本书特色 《历史这样说:明朝(插图珍藏本)》是“品读中华历史”系列之一,由司马袁茵主编。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
蒙曼说隋-隋隋文帝杨坚-下-内赠讲座DVD光盘 本书特色 国内首部颠覆性解读误读*深之大隋王朝权威力作2011年*强人气主讲人蒙曼深入揭秘隋文帝成功上位的历史密...
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 本书特色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政治家克罗齐代表之作意大利文化界反法西斯“旗手”的有力武器西方史学理论的经典历史学的理论和历...
魏晋原来是这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了“禅让这场戏要演好”、“曹植与‘洛神’的相会”、“司马懿:一个权臣的崛起”、“竹林七贤来了”、“国家在发展,旗帜在变色”...
1840-1912-晚清原来是这样 本书特色 金满楼全新力作,晚清历史轻松解读2012年**本通过细节看晚清历史没有绝对真相,只有你才是真正判断者1840-19...
TheChinesesystemislikenootherknowntoman,noworinhistory.Thisbookexplainshowthes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