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在继续那样的生活,不必为衣食之谋,朝九晚五地到班,不必为公家之事,瞎三话四地开会,不想见的人可以不见,不想说的话可以不说,不该喝的酒当然也可以不喝,这都由着自己。因此就心情来说,可以说是悠闲的。
我早过了青年阶段,没有“必读书”的要求了,也不需要应付体制内的规定动作,更没有想当专家学者的念头,至多就是想多知道一点什么。因此,我的看书就来得随意了,有什么书看什么书,想看什么书看什么书,什么时候看也就看了,有时一本厚书很快就翻完,有时一本小册竟消磨几个黄昏。
我的书房
有人说,书房是渔人的港湾,漂泊者的家园,固然是很好的比喻。但渔人在水上作业,港湾是他们晚归的村落;漂泊者在远山长水问颠沛流离,家园乃是他们日夜的念想。对我来说,书房的意思有点不同,它是我日日周旋的小小隙地,当然也未必一直在那里做什么,正像一位老农,有时也背着手在田头徘徊,或蹲在田埂上抽一袋烟。
我童年时就喜欢书,随大人上街,总闹着要买书。那时买的书,都是些薄薄的彩绘小册,像《草原英雄小姐妹》、《动脑筋爷爷》,还有就是上海出版的《小朋友》,一本本整齐地叠放在床边的小柜里。有一天,突然感到自己长大了,就将这些书悉数送给表弟。“文革”发动,无书可买,也无书可读,对于书的渴求和热望,在时代洪流里冲得越来越淡了。当“评法批儒”开始,“法家”著作纷纷印出,我买了《柳河东集》、《稼轩长短句》、《初潭集》等好一些,算是比较认真读过。及至“文革”结束,重印外国文学名著,我也买了不少。就从那时开始,我算有了一间小书房,当然是兼供起卧,东窗下放一张小桌,旁边是两只仿湘妃竹的书架。就在这间小屋里,我读了一些书,抄了一些书,写过一些文章。大学毕业后,既有工资收入,又有卖文的馀钱,书也就迅速膨胀,当从书院巷老屋搬入金狮巷新楼时,就做了两个大书橱。书房算是有了,却并没有什么名字,总觉得给书房起名字的事,有点酸溜溜的味道。当编定《补读集》,请顾廷龙先生题写书名,他写了,朋友怂恿,他又写了一条横额“补读旧书楼”,从那时起,算是有了个斋名。如此者许多年,书越聚越多,就只好搬到岳家去住,给我占居的,就有南面一大间,东面一小间,再加上卧室的两壁,书放得满满当当,但还有不少留在金狮巷的补读旧书楼里。南面那间的窗外,有株三百多年的栎树,浓阴覆盖,临窗的书桌上都是暗暗的。某年,那株栎树不再抽芽,枯枝也在秋风里折落,正好徐雁君约我编本集子,要求在书名里嵌个斋名,我就想到“栎下居”三字,自己正是在它的庇荫下,度过了许多年平常而又充实的日夜,那本书也就是《栎下居书话》,后来又请钱君句先生写了一方匾额。那间屋子不算小,因为书多而显得狭隘,两三朋友来谈,就围坐一只小茶几,一不小心,茶水或烟灰就洒落在几上的电话传真机上。如此者又许多年,我的一些书,就在那里完成的。
书房的成长,也就是读书人的成长。及至前年,贷款买房,那是建在城垣遗址上的公寓,南面是大运河,北面是内城河,两水夹峙,形势高敞。我辟一层作书房,将补读旧书楼的书全数搬来,将栎下居的书大部分搬来,搬家公司的卡车先后运了四车,运一车来,整理上架一星期,再运一车来,这样一个月下来,就大致部署好了。我不能忘记,搬家公司的一位外地民工对我说,他也喜欢书,家里也有一些书,但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家乡,不得不离开那些书。我听了很感动,对他来说,家园和书就是那样紧密地联系着。
我比那位民工幸运多了,家园就是我的书房,我在那里起居坐卧,真可以说很是满足了。官场商界的人一般不敢夸耀自己的豪宅,但读书人的书房则不同,因为既不怕梁上君子光顾,更不怕纪委监察者注意,是可以多说几句的。
如今,我的书房有四间,确实颇为宽绰了。上楼来,中间一大间,朝南是一排落地长窗,移开长窗,便是阳台,可以望见河水的粼粼波影,对岸葱郁的树木,还有远处的楼群和淡淡的山峦。这间的东西两壁,是顶天立地的玻璃书橱,居中则放一张长桌,有几个朋友来坐,仿佛开会,虽不能得寒夜炉火的温馨,却也颇有舒畅之感,吴语称为“摊得开”。走人西面,南北两间。南面一间,三壁是书橱,南窗下则是一只大书桌,我我虽然不会绘画,却喜欢读画,闲来常常取出一本画册来读,有的一眼扫过,有的却看了再看,甚至将它轻轻合上后,久久凝望窗外暗绿的树色和灰蒙蒙的天空,抽一支烟,再将它翻开来。这种兴味,当然不是经常有的。
今年春天,杨明义先生送我一册《水墨水乡》,我就读了不止一遍,虽然江南水乡,在我是那样熟悉,然而画上的景象,并不是细腻的写实,只是一个意象,深浅的墨色,简净的线条,充溢着神韵和深致,就像记录了一个梦,如纱似雾轻柔的梦,淡然的,缥缈的,湿漉漉的,这种印象,大概回忆中才有,它留在我的心灵深处,读着杨明义的画,将这种遥远的记忆重又勾引了出来。
我家祖上在昆山周庄,童年的我,跟着外婆去了一趟我从未去过的故乡,那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在南门外的轮船码头坐上小客轮,它不紧不慢地离开市区,驶进了河港交叉的水道,两边的芦苇在水浪冲击下,晃动着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几只白鹅,急急地摇摇摆摆逃上岸去。偶尔经过一个村落,河埠上有人在浣洗衣物,望得见的,还有水车的茅亭和砖窑的烟囱。过了一个水道又一个水道,过了一个湖又过了一个湖,整整半天,小客轮终于靠岸了。我从小小的舷窗里向外望去,黑黑灰灰、高高低低的一片老屋,在苍茫的暮色下,是那样宁静清凉。第二天,便跟着长辈上街吃茶去。清晨的集市早已过了,零落的几个店铺,冷冷清清。茶馆的一排蠡壳后窗外,便是市河,时常有小船摇过,有卖鱼腥的船,有卖稻草的船,橹声咿呀,由近而远。店堂并不宽敞,几只黑漆斑驳的桌子,桌上放着胖乎乎的青瓷茶壶,满堂老人围坐着,轻声软语,东拉西扯,说的都是些陈年旧事,似乎一切都悠悠的。惟有烧砻糠的老虎灶,热气腾腾,沸水吱吱,给这并不喧哗的茶馆,增添了几分热闹。
在童年的记忆里,那垒堆的楼屋,苍老的石桥,幽僻的街市,本来似乎就没有什么色彩,就像黑白电影,随着时光的流逝,淡出了,越来越淡了,有点黑白版画的意味,如今留存的,就像杨明义画的那样,只有一点水墨的意象了。
大学毕业后,我因为工作,几乎走遍苏州所有的小镇。有时坐着汽车在沿河公路上经过,望着隔河的村合林木,烟雾如织,偶有一两行人,点缀在田畴上,它的背景是那样辽阔。有时正好是个雨天,淅淅沥沥,撑着伞走进小巷,矮墙里的一树梨花开得正盛。有时也会遇上雪天,寒风凛冽,一片白茫茫,那停泊的木船,穿戴蓑笠的老人,还有躲在屋檐下的麻雀,会让我想起古人的吟哦。更多的是在傍晚,一缕夕阳照着水巷,照着石桥,也照着老屋的山墙,一片金灿灿的,这时人家的炊烟袅袅飘散,灶头上的饭焦味也隐隐传来。小镇的晚上,固然有点孤寂的,走在小街上,除了零星的几点灯火外,四周是浅黑或墨黑的一片,当走过一顶高高的石桥,正好一轮明月从浮云中穿过,落进水里,没有一点声音。在简陋的客栈里,灯光暗淡,可以听见窗外的树叶在微风里沙沙作响,还可以听到狗吠声远远传来。这时,便可体味到那种泠泠的凄清之美了。
杨明义的画,就像是无声的诗,描绘出这样一种情致来,让我回味曾经有过的感受。他画了雨中的景,雪中的景,月下的景,那水埠,那石桥,那街巷,那生活在这场景里的人们,还有那点缀着的鸬鹚、水牛、鸭子,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人间的温馨。这种回味是美好的,它是在追溯,这种追溯不是复述地回想,而是在提升,进入更简净的、概括的印象记忆,也就进入了诗的境界。
就由于这个缘故,我将这本《水墨水乡》读了好几遍。
由杨明义的画,我又想起中国的水墨画传统,它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和气韵。某年春天,东山魁夷**次来中国旅游,中国的山水风物,竟然让他改变了几十年的画风。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从北京饭店的窗口眺望新绿衬托下的故宫琉璃瓦屋顶、红色的城壁,进行写生。从以往我的习惯来做,当然是搬出画具作彩色的写生。我眼中的情景,也是绿、红、黄,色彩丰富的风景。然而我感到有一种冲动,想单用墨一色来表现逼真的嫩绿和金色的屋瓦。于是,在我漫长的画家生涯中,诞生了头一次用水墨进行的写生。到了*后一站桂林,在顺漓江而下的船上,我忘乎所以地尝试用水墨作多幅写生,甚至感觉到,这些风景更宜于用墨来表现。”(《中国风景之美》)东山魁夷是谙熟并深深爱上大和绘的日本画家,这次中国之旅,却让他理解并领略了宋元水墨画的精髓,更强烈地感受到水墨的色彩魅力,他在另一篇文章里写道:“水墨画所秉持的深远的精神世界,比起色彩方面的,要远为深奥。”(《水墨画的世界》)于是他的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笔下的漓江,笔下的黄山,特别是扬州冶春附近细雨里的柳色,弥漫着水意的氲氤,让我感到亲近。
对于水墨语言,东山魁夷有自己的理解,杨明义也有自己的理解,则更多中国传统韵味。因为他有生长于斯的本土感受,特别是对江南水乡,更有着深深的眷恋,他将这种感情,融化在水墨里,也深深浅浅地绘写出来了。
……
王稼句苏州人也,1958年生,1982年大学毕业。先后供职于苏州市文联、苏州杂志社、古吴轩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写作三十余年,有著作五十余种,近作有《消逝的苏州风景》、《一时人物风尘外》、《晚清民风百俗》、《江南烟景》等。
本社出版作者著作:
《看书琐记》王稼句著
《看书琐记二集》王稼句著
《记忆》王稼句著
《漫游随录图记》王稼著王稼句点校
《中国连环图画史话》阿英原著王稼句整理
《中国年画史话》阿英原著王稼句整理。
小王子写给妈妈的信 本书特色 本书搜罗了作者安东·德·圣埃克苏佩里从十岁开始,陆续写给母亲玛利亚·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百封家书,使读者有机会走入他的生活,了解他...
江西共大风云录 本书特色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一座勤工俭学、半工半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大学。它曾是全国地方*大、学生*多,国家花钱*少的学...
科幻-原力觉醒 本书特色《科幻cube》是一本主要面向对新兴科技、科幻文化和文学等感兴趣的读者群体。 刊物每期围绕一个科幻主题,组织深度稿件、人物专访、...
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山珍三部”《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2016精装感动上市守护自然敬畏生命在多变的尘世瞻望人性的温暖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
爱默生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爱默生,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本书收选了他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四十一篇,基本体现了他的思想性髓和文风。爱默生擅长以朴实的语言、浅显而...
《Spring Cloud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以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为主线,依次通过案例讲述Spring Cloud的常用组件。看完本书后,大家
罗念生全集.第10卷.书信.自撰档案摘录及附录 本书特色 今年是我国著名古希腊文学学者、翻译家罗念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将毕生精力献给翻译古希腊文学的翻译...
慕尼黑白 本书特色 她,进入德国家庭且深探他们的灵魂感知,有关碧娜鲍许与荷索,尼采或徐四金;她,识得剧场大师并为台湾策划德国狂潮系列剧展,引介卡斯登穆勒和欧斯特...
2017.1-草堂-总第14卷 本书特色 《草堂》诗刊以“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朱光潜早年留学欧洲时写给国内青年的公开信,由民国开明书店结集出版后畅销至今。这十二封信围绕年轻人相关的各种事,如读书、写文章、...
《鲁迅人生箴言》内容简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当今中国作品被引用最多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之一。他所留下的文学遗产,对后
《经济社会的形成(第十三版)》内容简介:作为美国20世纪后半叶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知名经济学家和经济思想史学家,海尔布隆纳是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中国大陆著名的文化史论学者、作家。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汤姆叔叔的小屋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位美国黑人奴隶, 在惨无人道的奴隶制的压迫下艰难的生活*终死去的故事。一经出版就犹如平地一声震雷, 震撼了美国社会, 从而...
徐复观(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湖北浠水人。徐复观在抗战时期曾师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
古诗十九首集释 本书特色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兴观群怨,...
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 本书特色 有人说:读好文章是一种享受。本书就为你提供了这样一种享受。2005-2006年中国文学*新作品排行榜,排出*佳、*优秀、*可读...
东西,本名田代琳。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多部作品改编为影视剧,部分作品翻译为英文、法...
陈赓日记 本书特色 《陈赓日记》由陈赓所著,本书是陈赓大将的日记,在陈赓同志去世二十多年后才首次与读者见面。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好评,邓小平同志还亲自为...
王蒙卷-人生就是守持-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外名家随笔精华”系列丛书之一,主要收录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经典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