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S.I.别尔采里成为**个来哈尔滨的犹太人。
1903年,犹太人在哈尔滨创间自己的民族社团组织犹太宗教公会。公会理事会的选举获警察局批准。
1905年,犹太士兵约瑟犬·特鲁姆佩尔道在哈尔滨创办了“巴勒斯坦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久归国,l912年去巴勒斯坦,后成为以色列民族英雄。“贝塔”青年组织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1907年,哈尔滨犹太小学开办。
1908年,哈尔滨犹太人达6000人。
1909年,哈尔滨锡安主义小组成立。
1915年,欧洲部分犹太难民来哈。哈尔滨犹太社团成立救助欧战犹太难民委员会。
1917年,哈尔滨犹人人移居巴锄斯坦促进协会改称哈尔滨锡安主义组织,召开第…次锡安主义者大会。
1918年,哈尔滨犹太青年组织犹太军团,准备开赴巴勒斯坦为复国而战。
1920年,远东巴勒斯坦情报局由上海迁至哈尔滨。
是年,人批犹太人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迁居哈尔滨,哈尔滨犹太人口增至20000人。
1921年,哈尔滨**音乐学校创办,其艺术委员会中大部分是犹太音乐家,如v.D.特拉赫金伯格、V.L.格尔施戈琳娜等。
是年,哈尔滨犹太人体育组织“马卡比”创立。
1922年,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开业。
1933年,哈尔滨犹太医院在东商市街(现两五道街)破土动工。
是年,青年犹太钢琴家西蒙·卡斯普在哈尔滨被日本宪兵队指使的俄匪绑架。雕徒向其父索要赎金30万元。
1937年,**次远东地区犹太人社区代表大会在马迭尔宾馆举行,与会者700多人。
1948年,大卫·本一古里安宣布以色列独立宣言,宣告以色列建国。
一、犹太人流亡者社区的来历
我*早认识这城市边缘地带的流亡地——犹太流亡者社区,是在一片沉醉的《离别》歌声之中。
别哭泣,别哭泣
迷途的羔羊——
生活总有别离,总有别离。
……
当时,该城几乎人人的嘴里都淌着这支歌曲,这的确让我这个初涉世界的人大惑不解,似乎这里家家都经历着生离死别、骨肉分离,受着它的折磨,受着它的煎熬,这种此起彼伏的歌唱,是在排遣他们心中的伤悲啊!
这支不中不洋的哀歌,自晨至宵,像初始的秋风一样,彻夜不息,搞得市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泪眼兮兮的。更有悲不能忍者,竟不问相识与否,伫立街头,与陌生男女抱头痛哭起来,让人不忍卒观。
我是在这支无缘无由、来历不明,又催人泪下、亦柔肠寸断的歌声中,逐渐对这座城市,尤其是对犹太人有了记忆,并从此开始注意这座城市的犹太流亡者社区的。
当时,我或者是个少年,或者是个儿童,抑或是个青年——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这一点不足挂齿,也是微不足道的。
——如此悲怆的人生氛围,真是让人大惑不解。
总之,我开始有了记忆,是记忆伴随着我,使我真正地走进了人类社会。在这之前,我仅仅是一个有生命的草或者蝌蚪而已。
犹太流亡者社区的上部是一座小型的会堂。会堂是犹太建筑。它的样子让流亡与生息在流亡者社区的犹太人和混血儿们深感自豪——它是爱、热情、美和信仰的化身啊。这座会堂也让流亡者社区之外的外乡人,为之震惊、为之倾倒。
会堂的钟声敲响了——它意味着爱、仁慈与和平。它的魅力是永恒的啊。
去这座会堂做礼拜或者去忏悔的,大多是流亡在犹太流亡者社区的各国的洋人和混血儿、犹太人。“这个思想与石头的庄严又神秘的巨灵”是那些流亡者的精神之家。
犹太流亡者社区的这座会堂,也曾经一度浸泡在那支《离别》的歌声里。我一直也搞不懂,为什么大千世界里,那么多的人喜欢没来头、无缘由地,而且又那样投入地唱悲歌呢?难道慷慨悲歌,可以唤起生活的勃勃生机吗?
由于种种原因,也曾使得这座会堂像一家蹩脚的食杂店,开开关关,几度惨淡经营。
——这些令人尴尬的事情,仁慈的上帝几度落过泪了,这里免谈也罢。
这是别一种人类的生活。
……
这里,恐怕我还必须得插嘴介绍一下犹太流亡者社区的形成历史。毋庸讳言,在上个世纪初犹太流亡者社区“兴起”,主要是由于二战的原因,是那些流亡在中国的俄国人,还有欧洲、亚洲、美洲等一些国家的犹太人和混血儿在这儿建立了流亡者的栖息地。
我的一个自命不凡的、当电影导演的朋友说:“要想拍出外国的效果,只要把摄影机架到犹太流亡者社区的涅克拉索夫大街的街头上去就行了。”
这无疑是正确的。
犹太流亡者社区,也有人称它是中国的小西伯利亚。它有着俄国大西伯利亚同样的严寒与大雪。因此,流亡者的栖息地几乎没有非洲的侨民。它太寒冷了,让南方人望而生畏。
开始,这里只有一些流亡者建造的简易的木板房。
西北风像狼嚎一样袭击着那几幢零零落落的木板房,袭击着一簇簇的枯树林,袭击着树梢上数以百计的老鸹窝,也扑向远方的那条冰冻的蛇河。
流亡者们为了抵御严寒,出门需戴上厚厚的、只露着两只眼睛的面罩。
这使得犹太流亡者社区平添了许多悲怆与神秘的气氛。
不久,犹太流亡者社区有了砖结构的、炫耀着侨民异国风情的建筑,像民宅、肉食店、餐馆和会堂等等,开始有了一个城镇模样了。
犹太流亡者社区的躯干部分,是该区的主要街市——涅克拉索夫大街。
从上世纪开始,街市的小型商业活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马克思把政治和经济合成一学,是有道理的。无论是什么主义,没有商业活动是不可思议的。人的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商业活动。
涅克拉索夫大街,便是这种心理的产物。
在涅克拉索夫大街,有一家叫“犹太客栈”的小旅馆。
它是一溜中国式的青砖瓦房。房顶上的灰色土瓦已经陈旧不堪了,瓦缝之间长着草。这溜平房的原主人,是一位从江南流放到边城的人士。整个建筑凸显着江南园林建筑小巧秀气的风格,以及儒雅淡泊的处事态度。在寒冷的犹太流亡者社区,看到这样的建筑只有叹息了。
临时寄宿在这里的旅客(都是做一些小买卖的犹太人),一昼夜的工夫,就会被中、西两域流亡者的生存与精神状态,压得喘不过气来。
走进犹太流亡者社区就等于走进流亡,走进回忆,走进痛苦,走进乡愁,走进宿命了。
这家小客栈,接人待客还是蛮热情的。住在这里的,除了几位到这里做小买卖的小商小贩,间或也有中国流浪汉、说书人、江湖艺人,以及私奔的情种。他们的到来,总能给流亡者社区的人们带来一些新鲜故事。
犹太流亡者社区太需要故事了。
……
天下雨了,做小买卖的行商出不去门了(犹太流亡者社区的雨路总是泥泞不堪的),所有的旅客都待在客房里面,抽烟聊天,或者说命运,或者干脆蒙头大睡——雨你就可劲地下吧!
雨天里,住在“犹太客栈”的旅客也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从那座会堂传出来的、湿漉漉的钟声。
挨着“犹太客栈”的是一家肉铺。那里是牛、羊、猪受刑断命的地方。
那里一天天总是鬼哭狼嚎的。那个露天大锅里的水永远是沸腾着的,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是那里的家常便饭。
那个中国矮子屠夫,样子十分剽悍,他杀牛杀羊杀猪,像切豆腐一样不费吹灰之力。
他浑身都是血,凶狠的脸上也溅着血点子。一层层的沉血,滞在他的屠衣上,使得他的“血衣”厚而笨重。
被宰杀的牲口中,*不安分的就是猪,它拼命地号叫,使得在这里瞅光景的闲人看客,个个脸上容光焕发,充满着亢奋的情绪。
肉铺外面的土地,都被血浸透成了暗红色。
小旅馆的犹太人闲了,趿着鞋,披着外衣,叼着烟卷儿,到这里来看热闹。
要知道,杀戮,是人世间*引人入胜的一出戏哩。
入了夜,肉铺静极了,然而居然从肉铺里,也荡出了那曲《离别》之歌:
别哭泣,别哭泣
迷途的羔羊——
生活总有别离,总有别离。
……
犹太流亡者社区的“四条腿”,是流亡地几条小街小巷,这几条小街小巷的名字,都是以俄国、波兰、法国、英国等国的名人的名字命名的。或者叫塞瓦斯托伯尔斯卡雅街,或者叫华沙街,或者叫果戈理大街。这些大街小巷里都有一些不同风格的建筑,或者是别墅式的,或者是单体公寓式的,也有日本式的房子。
人走进这里,就等于走进外国了。
在上世纪之初,犹太流亡者社区还是一片沼泽,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批的犹太人、俄国人、日本人、波兰人、罗马尼亚人、英国人、法国人、希腊人等等,相继流亡到这个地方来。
中国当局就鼓励这些流亡者,在这荒无人烟的沼泽地上建立他们自己的家园,无论建什么都可以,而且免收一切赋税。这是一种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慷慨。
流亡者的房子大都建在高地上。低处便是沼泽。因此,房子与房子之间又勾连了一些低矮的木栈桥。黄昏落日,这儿的景观也像彩色版画一样的好看。
冬天,落雪了,这儿看上去真是无愧于“中国的小西伯利亚”的称号了。栈桥的木栏杆上,落满了黑色的乌鸦。它们的远处,是那轮将落未落的巨大血日。
我们下面将要讲的那些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别哭泣,别哭泣
迷途的羔羊——
生活总有别离,总有别离。
……
二、犹太人的流亡生活
比乐街
我的朋友贾先生结婚后,便搬到了南岗的比乐街上,住在他的老泰山家。
先前,贾先生和我住邻居,他住在河曲街。解放前,河曲街叫罗蒙索夫大街。我则住在与之比邻的河清街上。过去,河清街叫涅克拉索夫大街,两条街挨着。这样,我们成了朋友。
后来,贾先生的父母双亡之后,经街坊介绍,和南岗区比乐街上的一位宽脸的姑娘结了婚。那姑娘的肩、胯骨、臀部都很实。贾先生说,他就看中了这点,欣赏时心中有一种甜蜜的、充实的感觉。
我去过贾先生的老泰山家。那是一个围着板障子的大院。先前,这里住着一对比利时夫妇(只是住一家),有正房、耳房、仓房、煤柴棚、狗舍、厕所和菜窖,院门是一个双扇的木大门。其中的一扇上另有一扇常开的小木门,小木门上还有一个小窗口,有事、来信、送牛奶,都在这个小窗口里完成。
院子里还有几棵果树和几棵丁香树。过去,到比利时人家搞住户登记呀、人口调查呀、送信呀,每次都可以喝到他们夫妇自酿的果酒。
开始时并没有这条街,这条街是这一对来自比利时的犹太夫妇踩出来的一条蒿草道,而且他们选址在这儿建了这幢房子。有了房子,路自然就有了。世界上哪幢房子不连着路呢?而且从这儿去附近的犹太会堂很方便。只是这条街当时还没有街名,国外来了信,就写比利时人的住宅某某收就行了,赶马车的邮递员会准确无误地把信投递到这里。
估计那时候也没有电话,至少这对比利时夫妇家没有。而且,通信在那个时代是优雅且温暖的事,而今的手机也不能与之媲美。
城市逐渐地形成了,新宅新街也不断地涌现出来。有了新街,自然就得有个街名。于是,当时的城市管理人员将教堂附近的街命名为教堂街,将巴罗金家门口的小道命名为巴罗金街(就是现在的巴陵街),将犹太人布鲁西洛夫家门口的小道命名为布鲁西洛夫大街(就是现在的中和街),将那个巴尔干人家侧面的那条小道命名为巴尔干街。
城管人员到了这对比利时夫妇的家,推开小木门上的窗口,说,喂,记住,你们门前的这条道从今天开始叫比利时街了。
城管人员给新街起名时,自己也感到很有趣、很方便,住着哪国人就起哪国人的名字做街道名字就完了,而且邮递员也不会因为有了新街名而搞错。当然,也有避讳,像德国侨民住的地方还不能叫柏林街,犹太人住的地方也不好叫犹太街。于是就换一个名字,或者叫花园街(那个犹太人喜欢种花),或者叫思想街(那个德国犹太人爱思考),或者叫木柴街(那个法国人有个性,院子里堆满了木柴),或叫聋哑街(那个俄国犹太人是个聋哑人)。略一解释,邮递员就明白了。
比利时夫妇回国之后,这个院子里一共住上了三户中国人家。贾先生的老丈人和丈母娘只是其中一家。
贾先生的老丈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他曾经在苏联待了十多年,然后回国和一个寡妇结了婚,生下了一个身材健壮、但性格极其温和的女儿。女儿长大了,做了贾先生的妻子。
他们生活得很和谐。
一日,贾先生到仓房去找一件什么东西,发现在角落里有一个被挖开的洞。铁锹还扔在一旁,洞里有一枚犹太徽章……
贾先生蹲在那里仔细地研究了半天,然后,用锹将土坑填好,踩实。
……
阿成,原名王阿成,祖籍山东省。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主席,《小说林》、《诗林》杂志总编辑、编审。他从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多篇小说及小说集。其短篇小说《年关六赋》获1987—1988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1995—1996年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奖。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年关六赋》、《良娼》(英文版)、《空坟》(法文版)、《闲话》、《捉襟见肘的日子》、《胡天胡地风骚》、《欧阳江水绿》、《东北吉普赛》、《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等,长篇小说《忸怩》等。随笔集《哈尔滨人》、《胡地风流》、《影子呓语》、《单眼看欧洲》等,其作品分别被译为英、法、日、俄、德等多种文字。
回忆邵力子 本书特色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邵力子》介绍:邵力子先生为国家的统一,为民族的解放,为人民的幸福所付出的幸劳,都一直吸引我的注意,并深受...
《广场与高塔》内容简介:文明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随着不同文化因子的混合而发生互通互融,而不是冲突。——尼尔·弗格森21世纪被
中国陶瓷文化史 本书特色 《中国陶瓷文化史》编著者骆文亮。文化由造物始,陶是人类*早的遗物之一,陶瓷文化是人类文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陶瓷对世界陶瓷的发展有...
光绪之死大揭秘 本书特色 光绪之死,谁是真凶?背后包藏什么惊天阴谋?著名清史专家为您揭秘,再现宫廷内的血雨腥风。光绪之死百年悬疑今日破解,谁是害死光绪的真凶,请...
将夜-04 本书特色 大唐少年宁缺与自家的靠谱少女桑桑携手同行于这飞剑天地的修行世界,开启一段非同一般的大唐江湖行。经历雨夜春风亭一战,小剑客宁缺与书生帮主朝小...
朱元璋为后继子孙设计了一套怎样的国家制度?为什么东宫制度不能定向培育出合格的皇帝?明代“兵将不相习”导致什么后果?分封制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8年卷(总第6卷) 本书特色 近30年来,中国历史研究的新气象,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引导下,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二是开拓了许多新的...
《近代国造舰船志》内容简介:从2007年开始,陈悦通过种种渠道,广泛搜集中外史料,深化研究成果,将清末船政建造的舰船按照船级
《AI思维:从数据中创造价值的炼金术》内容简介:人工智能如何为商业赋能?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5G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早已进入
难民区百日 本书特色 还原民族真实的历史,建立民族自己的记忆;把“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国权就不会有人权”的道理,告诉所有的中国人,并且传之子孙,永不湮灭。难民区百...
文史 2000年第二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史》2000年的第2辑,书中收了王晖、王子今、阎步克等等诸位学者的《周代殷周二礼并用论》、《两汉的少年吏》等论文。这...
《鸟儿啄露而歌》内容简介:本书“亲爱的大自然鲍尔吉·原野散文少年读本”系列是鲁迅文学奖得主、当代著名散文家鲍尔吉·原野专为
中国史纲-第一.二卷 本书特色 这本《中国史纲》是翦伯赞的名著之一,也是他的力作之一。为撰写本书,翦伯赞曾较长时期地、比较充分地做了理论和资料两方面的准备。从某...
《天工开物:科技与方术》内容简介:《天工开物》 被科学视为巫术的中国古代数术文化,积累了中国人与大自然交往的经验和手段,恰恰
明代衣食住行-(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明代衣食住行(插图珍藏本)》作者在明代文学即主要是小说与戏曲的市民文学的描写中,寻找出经得起推敲的衣食住行的材料,并与...
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 本书特色 1. 这是一部汇聚众多20世纪*伟大哲学家思想的译文集。2. 这是关于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具权威性的论文汇总。3. ...
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本书特色 《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加速交往与相互依赖的高科技时代,同时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风险时代。几十亿人口一齐...
塞北三朝.金-腾飞五千年 本书特色 ★袁腾飞砥砺四年,白话文以来全景式麻辣解读塞北三朝的*新力作,讲述你所不知道的女真。★历史没大没小,袁sir有根有据,上承两...
品读中华历史:历史这样说.清朝 本书特色 《历史这样说:清朝(插图珍藏本)》是“品读中华历史”系列之一,由司马袁茵主编。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
日本武士史 本书特色 一手持剑,一手扶犁,像灿烂的樱花,飘落在污秽的血泊中……世界史上*为独特的群体——日本武士形成、兴盛、没落*全史。 一个既忠贞又好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