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阴阳五行说及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
汉代人的思想的骨干,是阴阳五行。无论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学术上,没有不用这套方式的。推究这种思想的原始,由于古人对宇宙问的事物发生了分类的要求。他们看见林林总总的东西,很想把繁复的现象化作简单,而得到它们的主要原理与其主要成分,于是要分类。但他们的分类法与今日不同,今日是用归纳法,把逐件个别的事物即异求同;他们用的演绎法,先定了一种公式而支配一切个别的事物。其结果,有阴阳之说以统辖天地、昼夜、男女等自然现象,以及尊卑、动静、刚柔等抽象观念;有五行之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与其作用统辖时令、方向、神灵、音律、服色、食物、臭味、道德等等,以至于帝王的系统和国家的制度。
这种思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的。依据现存的材料,阴阳说可说是起源于《周易》,五行说可说是起源于《洪范》。《周易》是筮占的繇辞,比了甲骨卜为后起,当然是商以后的东西;而且在《周易》的本文中不见有阴阳思想,不过它的卦爻为一和一的排列,容易激起这思想而已。《洪范》上的五行,说是上帝赐给夏禹的;但从种种方面研究,这篇书很可疑,大约出于战国人的手笔。所以这种思想虽不详其发生时代,但其成为系统的学说始自战国,似已可作定论。汉代承战国之后,遂为这种学说的全盛时代。
今先把在这种学说之下所发生的政治学说讲三种,作为引子。
以前作天子的要“受命”(受上帝的抚有四方的命),要“革命”(革去前代天子所受的命)。到战国时,周天子渐渐在无形中消灭,用不着“革命”了;而群雄角逐,究竟哪一个国王可做天子还没定,所以“受命”说正有其需要。但那时已有五行说了,五行说已为*高的原理了,所以这“命”应是五行的命而不是上帝的命。那时有一个齐人邹衍,他作了好些书,其中一篇是《主运》,说做天子的一定得到五行中的一德,于是上天显示其符应,他就安稳地坐了龙位。他的德衰了,有在五行中得到另一德的——这一德是足以胜过那一德的——就起而代之。这样地照着五行的次序运转下去,成功了历史上的移朝换代。他创了这种学说,唤做五德终始说,很得当时的信仰,自然有推波助澜的徒众。他们以为黄帝得土德,天就显现了黄龙地螾之祥,所以他做了王,他的颜色是尚黄的,他的制度是尚土的。其后土德衰了,在五行中木是克土的,所以禹据木德而兴,他就得了草木秋冬不杀的祯祥,建设了木德的制度,换用了青色的衣物。此后汤以金德而克夏木,文王以火德而克商金,亦各有其表德的符应和制度服色。邹衍们排好了这个次序,定了五德的法典,吩咐上代帝王各各依从了他们的想象,成了一部*有规律的历史。到秦始皇既并天下,他是应居于克周火的水德的,只是不见有上天的符应下来,因此就有人对他说,从前秦文公出猎时猎得一条黑龙,可见水德的符应已在五百年前见了。他听了很高兴,就用了邹氏们的法典定出一套水德的制度:(1)以十月朔为岁首;(2)衣服和旌旗都用黑色;(3)数以六为纪,如符是六寸,舆是六尺,乘是六马;(4)行政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5)更名黄河为德水。这是实行五德说的**次,到汉得天下之后,当然也要来这么一套。
不知何时,起了一种与五德说大同小异的论调,唤做三统说。他们说历代的帝王是分配在三个统里的,这三个统各有其制度。他们说,夏是黑统,商是白统,周是赤统;周以后又轮到黑统了。他们说,孔子看周道既衰,要想成立一个新统,不幸他有其德而无其位,仅成一个“素王”,所以他只得托王于鲁,作《春秋》以垂其空文;这《春秋》所表现的就是黑统的制度。《春秋》虽是一部书,抵得一个统,故周以后的王者能用《春秋》之法的就是黑统之君了。记载这个学说的,以董仲舒的书为*详。
照我想来,三统说是影戤了五德说的牌子而创立的。当汉高帝成功之后,他自以为始立黑帝祠而居于水德。这不知道他是否因秦的国祚太短而不承认为一德,要使自己直接了周,还是有别的用意?到文帝时,有人出来反对,说汉革秦命,应以土德代水德,丞相张苍就驳道,“河决金堤,就是汉为水德的符应”。此后虽因种种原因,改为土德,又改为火德,但在汉初的四十余年是坐定了水德的。大约这个时期中讲《春秋》之学的有人对着五德说的流行颇眼红,就截取了它的五分之三,将汉的水德改成黑统,周的火德改成赤统,商的金德改成白统,使得五德说的法典都适用于这一说,见得他立说的有据。只是夏在五德说中为木德,在三统说中为黑统,有一些儿的冲突。但他说,不妨,孔子志在“行夏之时”,所以《春秋》用夏时(?),即此可证明夏和《春秋》有同统的必要。
再有一种明堂说,说天子应当住在一所特别的屋子里,这屋子的总名叫做明堂,东南西北各有一个正厅,又各有两个厢房。天子每一个月应当换住一个地方,穿这一个月应穿的衣,吃这一个月应吃的饭,听这一个月应听的音乐,祭这一个月应祭的神,只办理这一个月应行的时政;满十二个月转完这一道圈子。这大院子的中间又有一个厅,是天子在季夏之月里去住的,另有一说是每一季里抽出十八天(所谓“土王用事”)去住的。这把方向的“东南中西北”和时令的“春夏口秋冬”相配,使天子按着“木火土金水”的运行去做“天人相应”的工作,真是五行思想的*具体的表现。记载这个制度的,叫做《十二纪》(《吕氏春秋》),又叫做《时则》(《淮南子》),又叫做《月令》(《礼记》)。
以上所说,今日的读者们切莫以自己的智识作为批评的立场,因为其本质惟有迷信,已不足供我们的一击。但这是汉人的信条,是他们的思想行事的核心,我们要了解汉代的历史时是非先明白这个方式不可的。
第二章封禅说
古代的王者固然*信神权,但因王畿的狭小,四围又都是些小国家,已开化的和未开化的,不尽能交通无阻,所以他们并无远行的可能,也就不能到远处去拜神。《左传》中记楚昭王生病,卜者告他是河神作祟,应该去祭。他说,“江、汉、睢、漳是楚国的望,才是应当祭的。河距我们远了,我就是有了错处,河神也管不着!”就不祭了。古代命国中名山川为“望”,也命山川之祭为“望”。各国有各国的望,谁也不想越界去祭神。
春秋战国之世,齐和鲁是文化的中心,泰山是这两国的界墙。他们游历不远,眼界不广,把泰山看做了全世界*高的山,(连聪明的孔子也会说“登泰山而小天下!”)设想人间*高的帝王应当到*高的山去祭天上*高的上帝,于是把这侯国之望扩大为帝国之望,定其祭名为“封禅”:封是泰山上的祭,禅是泰山下小山的祭。他们又说,自古以来七十二代之君,当他得了天下之后,没有一个不到泰山去封禅的。
*早记载这件事的要算《管子》,其中有《封禅篇》。但管仲为齐桓公成霸业,是齐国人崇拜的偶像,他的书全非自著而出于齐人的杂集;《封禅篇》又已亡,惟《史记封禅书》载有管仲论封禅一段话或是从那篇抄出来的。今把它大意叙述一下,以见封禅在战国时的意义。
这上面说: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想行封禅之礼。管仲提出抗议,道:“从前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代的帝王,我只记得十二个。从无怀氏、伏羲、神农,……到周成王,都是受命之后才行这个礼的。他们那时候,嘉谷生,凤凰来,东海得到比目鱼,西海得到比翼鸟,有十五种不召而自至的祥瑞,然后封禅。现在有这种东西吗?”桓公自己知道没有这大福气,只得止了。——这一说和五德终始说同出于齐人,亦同出于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受命的天子得到他的符应;不过得到了符应之后,五德说望他定制度,封禅说望他到泰山去祭天,有些不同罢了。
**个去实行这个学说的,也是秦始皇。他做了皇帝三年,巡狩郡县,带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人,走到泰山下。他已从“秦文公获黑龙”上证明了他的受命,当然要实行这个所谓自古相传的典礼。不幸封禅之礼虽说为旧章,究竟没有实际的根据,临到办事的时候,儒生博士便议论纷纷,得不到一个结论;有的还唱高调,以为只须极简单的礼节,扫地而祭就够了。始皇怒他们的不济事,把他们完全斥退,自己到泰山顶上去行封禅,又到梁父去行禅礼;他的礼节大都采自秦国祭上帝时所用的。诸儒既不得参加这大典,怨恨得很,恰好始皇走到半山碰着大风雨,躲在树下,就暗暗地讥笑他,以为犯了天怒。不久秦亡,这班儒者又造他谣言,说他给大风雨击坏了,或者说他没有到山顶就退下来了。
“泰山是世界上*高的山”,这是齐、鲁间人的信念。但始皇成了统一之业,到底眼界广了,他把全国的名山大川整理了一过。他以崤山——旧时秦国的门户——为界,定其东边名山五:太室、恒山、泰山、会稽、湘山;其西边名山七: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山、鸿冢、渎山。泰山的地位固然高,但也不过是十二个名山中的一个罢了。
汉高帝得天下,四面乱嚷嚷的,没有功夫做这种事。文、景玄默,也不想做这种夸大的事。直等了六七十年,到武帝即位,这种学说才因投合了天子的脾胃而蓬勃地兴盛起来,司马迁至特作一《封禅书》以记之。
……
宫墙之门:柏拉图政治哲学发凡 本书特色 政治哲学在今天是颇为含混的概念,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学业在当代大学系科中的位置亦不无尴尬。例如,政治哲学应该属于哲学系还是政...
《声韵启蒙: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笠翁对韵》以其内容丰富而平实、语言典雅而活泼而独具特色。其中的内容编排按照平水韵平声的顺序,分
儒家传统与中国哲学:新世纪的回顾与前瞻 内容简介 本书以“儒家传统与中国哲学——新世纪的回顾与前瞻”为主题,由“全球视域中当代儒学的定位”、“方法与成果的检讨”...
论语评注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产生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侯仰军编著的《...
张其成全解周易 本书特色 《张其成全解周易》:三十余年易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二十余年讲易精华荟萃,中易国学院**精品教材。唯一一部全方位解读《周易》的书,一本人...
周予同(1898—1981)初名周毓懋,学名周蘧,又一学名周豫桐,浙江瑞安人。少年时代,就读于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创办的蒙学堂。毕
鉴人智源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曾畅销美国的中国典籍,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赖奥克把《鉴人智源》译成英文,取名《人类能力的研究》,立即风靡西方世界,特别是受到...
《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博学文库 本书特色 经典是民族的文化基因,经典是思想的源头活水,权威解读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思想精华与丰富内涵,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
回归最后的母系家园:泸沽湖 内容简介 当这个世界渐渐变成了网络覆盖的地球村,当你手中的鼠标轻轻点击,你就可以伸手捕捉你所需要的数字和信息时,如果有人告诉你,在地...
禅海蠡测 内容简介 禅宗,初始于北魏,盛行于唐宋。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以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了解千...
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书特色 《西方哲学通史: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介绍20世纪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概观,涵盖了西方国家研究、阐释、宣...
目录学为读书、治学之匙钥。四库提要为目录学的重要著作,本书选择其中四十八篇作详细解读。选目尽量兼顾经史子集四部的主要类目
东正教神学导论 本书特色 《东正教神学导论》是俄国神学思想家弗?洛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神秘主义神学、否定神学的三一论以及东方神学的救赎论等细致而微的论证...
马丁.路德的时运-72 本书特色 本书并非路德的传记,亦非对路德所作的评价。本书的写作意在描绘出路德的时运曲线。马丁.路德的时运-72 内容简介 吕西安...
马克思的社会学 本书特色 亨利·列斐伏尔著的《马克思的社会学/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的基本命题可以表述如下:“马克思不是一个哲学家,也不是一个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或社...
周易与三十六计 本书特色 由杜新会编著的这本通俗读物《周易与三十六计》是中国首部打通《易经》与《三十六计》两大绝学的开山之作。该书讲述了为人处世之智慧方法,海商...
西方哲学相关图书作者简介 黎鸣黎鸣,哲学家。1944年出生,江西省南昌人,现居北京。1981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一直从
大思想家的人生观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曾对德国哲学及文学产生过广泛影响。他用文学家的笔调写出优美的哲学著作。我们今天处在来自过去而又常常是相互敌意的各种各样倾向的...
刺猬的正义 本书特色 古希腊人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知道一件*重要的事。罗纳德•德沃金在他的集大成之作中主张,价值就是一件*重要的事,不论它表现为...
天人合一-领悟老子心中的自然神和人的灵魂 本书特色 《天人合一(领悟老子心中的自然神和人的灵魂) 》作者党连文依据《道德经》中关于人、自然及其关系的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