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汜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
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恩考
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
他用数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
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
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
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人与永恒(经典随感·珍藏版)》:在世间万物中,人是*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大的谜。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在万事万物申,人是*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大的谜。两极之间又幻化出无穷的人生之谜,展现了人生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真实、美、哲学与艺术、写作、天才、女人和男人,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或体验。这些永恒的话题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分外鲜活、晓畅。
《人与永恒(经典随感·珍藏版)》是作家周国平的**本随感集,也是出版后*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书中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爱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像。爱情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情境。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没有了神秘感,就不易发生爱情。当然,彼此过于陌生和隔膜,也不能发生爱情。爱情的发生,在有所接触又不太稔熟之间,既有神秘感,又有亲切感,既能给想像力留出充分余地,又能使吸引力发挥到最满意的程度。我不知道什么叫爱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张脸庞没有使你感觉到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依恋的哀愁,那你肯定还没有爱。人们常说,爱情使人丧失自我。但还有相反的情形:爱情使人发现自我。在爱人面前,谁不是突然惊喜地发现,他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平时疏忽的好东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献给爱人,于是他寻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献的愿望导致了发现。没有呈献的愿望,也许一辈子发现不了。与其说有理解才有爱,毋宁说有爱才有理解。爱一个人,一本书,一件艺术品,就会反复玩味这个人的一言一行,这本书的一字一句,这件作品的细枝末节,自以为揣摩出了某种深长意味,于是,“理解”了。爱情是灵魂的化学反应。真正相爱的两人之间有一种“亲和力”,不断地分解,化合,更新。“亲和力”愈大,反应愈激烈持久,爱情就愈热烈巩固。最强烈的爱都根源于绝望,最深沉的痛苦都根源于爱。幸福是难的。也许,潜藏在真正的爱情背后的是深沉的忧伤,潜藏在现代式的寻欢作乐背后的是空虚。两相比较,前者无限高于后者。一切终将黯淡,惟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爱情与事业,人生的两大追求,其实质为一,均是自我确认的方式。爱情是通过某一异性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事业是通过社会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人在爱情中自愿放弃意志自由,在婚姻中被迫放弃意志自由。性是意志自由的天敌吗?也许,性爱中总是交织着爱的对立面——恨,或者惧。拜伦属于前者,歌德属于后者。情种爱得热烈,但不专一。君子爱得专一,但不热烈。此事古难全。不过,偶尔有爱得专一的情种,却注定没有爱得热烈的君子。爱一个人,就是心疼一个人。爱得深了,潜在的父性或母性必然会参加进来。只是迷恋,并不心疼,这样的爱还只停留在感官上,没有深入到心窝里,往往不能持久。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在相爱者之问,如果这两种需要不能同时在对方身上获得满足,便潜伏着危机。那惯常被疼的一方最好不要以为,你遇到了一个只想疼人不想被人疼的纯粹父亲型的男人或纯粹母亲型的女人。在这茫茫宇宙间,有谁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儿?爱就是对被爱者怀着一些莫须有的哀怜,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怕她(或者他)冻着饿着,担心她遇到意外,好好地突然想到她有朝一日死了怎么办,轻轻地抚摸她好像她是病人又是易损的瓷器。爱就是做被爱者的保护人的冲动,尽管在旁人看来这种保护毫无必要。“我爱你。”“不,你只是喜欢我罢了。”她或他哀怨地说。“爱我吗?”“我喜欢你。”她或他略带歉疚地说。在所有的近义词里,“爱”和“喜欢”似乎被掂量得最多,其间的差异被最郑重其事地看待。这时男人和女人都成了最一丝不苟的语言学家。给爱情划界时不妨宽容一些,以便为人生种种美好的遭遇保留怀念的权利。让我们承认,无论短暂的邂逅,还是长久的纠缠,无论相识恨晚的无奈,还是终成眷属的有情,无论倾注了巨大激情的冲突,还是伴随着细小争吵的和谐,这一切都是爱情。每个活生生的人的爱情经历不是一座静止的纪念碑,而是一道流动的江河。当我们回顾往事时,我们自己不必否认,更不该要求对方否认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条支流或一朵浪花。爱情不论短暂或长久,都是美好的。甚至陌生异性之间毫无结果的好感,定睛的一瞥,朦胧的激动,莫名的惆怅,也是美好的。因为,能够感受这一切的那颗心毕竟是年轻的。生活中若没有邂逅以及对邂逅的期待,未免太乏味了。人生魅力的前提之一是:新的爱情的可能性始终向你敞开着,哪怕你并不去实现它们。我不相信人一生只能爱一次,我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须爱许多次。次数不说明问题。爱情的容量即一个人的心灵的容量。你是深谷,一次爱情就像一道江河,许多次爱情就像许多浪花。你是浅滩,一次爱情只是一条细流,许多次爱情也只是许多泡沫。不要以成败论人生,也不要以成败论爱情。现实中的爱情多半是失败的,不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就是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然而,无奈留下了永久的怀恋,厌倦激起了常新的追求,这又未尝不是爱情本身的成功。说到底,爱情是超越于成败的。爱情是人生最美丽的梦,你能说你做了一个成功的梦或失败的梦吗?爱情既是在异性世界中的探险,带来发现的惊喜,也是在某一异性身边的定居,带来家园的安宁。但探险不是猎奇,定居也不是占有。毋宁说,好的爱情是双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脱,以及决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在崇拜者与被崇拜者之间隔着无限的距离,爱便是走完这个距离的冲动。一旦走完,爱也就结束了。比较起来,以相互欣赏为基础的爱要牢靠得多。在这种情形下,距离本来是有限的,且为双方所乐于保持,从而形成了一个弹性的场。性爱是人生之爱的原动力。一个完全不爱异性的人不可能爱人生。人大约都这样:自己所爱的人,如果一定要失去,宁愿给上帝或魔鬼,也不愿给他人。正像恋爱者夸大自己的幸福一样,失恋者总是夸大自己的痛苦。在失恋的痛苦中,自尊心的受挫占了很大比重。我爱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个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那么,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不。恰恰相反,整个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现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未经失恋的人不懂爱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你是看不到我最爱你的时候的情形的,因为我在看不到你的时候才最爱你。爱情是人生最美丽的梦。倘用理性的刀刃去解析梦,再美丽的梦也会失去它的美。弗洛伊德对梦和性意识的解析就破坏了不少生活的诗意。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生活本身使梦破灭了,这时候,对梦作理性的反省,认清它的美的虚幻,其实是一种解脱的手段。我相信毛姆就属于这种情况。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也是最远的。到世上来一趟,为不多的几颗心灵所吸引,所陶醉,来不及满足,也来不及厌倦,又匆匆离去,把一点迷惘留在世上。“生命的意义在于爱。”“不,生命的意义问题是无解的,爱的好处就是使人对这个问题不求甚解。”食欲引起初级革命,性欲引起高级革命。一切迷恋都凭借幻觉,一切理解都包含误解,一切忠诚都指望报答,一切牺牲都附有条件。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主要作品: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敬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现代金融的伦理维度 内容简介 改变金融失序状态,顺应金融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建立相应的金融伦理规范。然而,现代金融的技术革命在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同时,遮蔽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本书特色郭齐勇作品,三联书店出版,本书集中探讨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儒释道三家的人生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中...
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20世纪中国易学发展的历史。作者以1949年为限,将百来年的易学研究分为前后两大发展阶段。后一阶段,又分为大陆和台湾...
张世英讲演录-提高人生境界 本书特色 张先生会通中西……以哲人的思考、诗人的语言来阐释人对世界的态度,人怎样生活在世界上。追求一种做学问的离远的境界。——《光明...
《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则》作者松原泰道,1907年生于东京,是日本佛学大师。他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曾在一个著名的佛
梁启超:儒家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梁启超晚年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部力作,他在书中提出了不少新颖深刻的见解。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二书求...
思潮研究百年反思 本书特色 《中国思潮评论(第1辑):思潮研究百年反思》: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沦与方法高瑞泉、中国大陆25年来思想论域之演变林同奇、百年变...
季羡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姥姥语录-增订本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姥姥与外孙女之间充满了爱的故事。倪萍以淳朴真挚的文笔描述了99岁高龄的姥姥与“我”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
新书--汉译名著:自我的超越性 本书特色 《自我的超越性》是萨特*早的著作。此前出版的仅有的两部作品严格说来不能算作哲学研究。其一是1927年发表的有关狄骥(D...
《诗三家义集疏》收辑西汉以来齐、鲁、韩三家诗说,兼取后人疏解,折衷异同,加以考核说明。辑录三家遗说,自宋代王应麟发其端,
百喻经释义 内容简介 《百喻经》,为印度尊者僧伽斯那撰集,南朝齐永明十年(公元492年)由其弟子求那毗地译成汉语。本书为佛教“十二部经”中譬喻类的代表经典。全书...
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 本书特色 把思维的研究与神话的研究结合起来,这种尝试能使两者相映得彰。因为前综合思维离不开神话世界,神话世界也离不开前综合思维。神话是前综合...
季羡林谈佛-图文纪念版 本书特色 季羡林佛教作品白金珍藏版,收录季羡林大师长达半世纪的佛教论著。中国人研究佛教的必读图书,让您轻松读懂佛教。季羡林之子季承首次授...
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研究 本书特色《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研究》的内容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范畴。《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研究》内容主要分两大方面,前半部分着重介绍西方哲...
当代道教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全面而翔实,叙述清楚、系统、议论亦颇中肯;热情赞扬了当代道教发扬优良传统与革新的成就,同时也揭示当代道教发展的趋向,恳切提出了道教应...
责任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责任概念的辩明、责任的前提、责任的价值、责任的保证、责任的冲突与选择、责任的实现等。责任论 目录 序中文摘要Abstract导论...
中国哲学前沿丛书: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 内容简介 新儒家是五四以来薪火相传、影响甚大的哲学流派,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内对新儒家开展真正的...
拨开云雾:问难一:黄老师开解 本书特色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要点的话,那就是“安心在般若上而行愿(尽其应尽之责任)”。可以说,这句话是学佛的人*简括*切实*有...
论原因、本原与太一 内容简介 《论原因、本原与太一》一书是布鲁诺的主要哲学代表作。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先后被译成德、英、法、俄、西、匈等多种文本。该书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