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新的伟大革命新的历史飞跃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
在人类思想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重大思想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往往产生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对未来中国和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此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这时起,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新的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①长达150多字的语句,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实行正确改革。
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已经启动,波澜壮阔的新的伟大革命开始了。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2008年12月,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整整30个年头。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当我们站在人类思想发展的高度,站在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思想发展轨迹,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逻辑起点和发展进程,分析理论体系的外部构架和内在关系,梳理各种社会思潮及其纷繁复杂的论争,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们为新的伟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而震撼不已;我们为中国新的伟大历史飞跃而自豪骄傲。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让我们将思想史的广角镜头,推至30年前,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进行考察。
197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发生了众多的关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1月8日,备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病逝;4月5日清明节前后,天安门爆发了悼念周恩来的群众运动;4月7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保留党籍,以观后效”;9月9日,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与世长辞;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愿,一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结束①《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页。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此后,在政治思想领域内,“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一度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桎梏。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道路怎样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问题,突出地成为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家长期思考的主要问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顺应时代要求,一个伟人站了出来,接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他,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关头,在社会主义命运攸关的时刻,随着1977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随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他合乎党心、顺乎民意地奠定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从此,邓小平给社会主义中国指出了一条新路,这就是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去探索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然而,这条新路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坚持什么方向?改革开放的性质是什么?这些都是思想领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当“四人帮”反党集团覆灭和“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踏上了新的征程。此时的中国,百业待举。由于“四人帮”极左思潮的破坏,从1966年到1976年期间,国家尽管在经济上有所发展,在国防科技上有过突破,但总的来看,发展非常缓慢,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短缺经济”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十年来,国家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相当一段时间内,学校停课,工厂停产,派性组织林立,不同派别的学生、工人组织对峙,武斗盛行,甚至蔓延到行政机关,军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全国极大的混乱。“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①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由此,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很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社会主义中国仍很贫穷,这是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实际状况。1974年,“粮食产量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只有六百零九斤,储备粮也不多,……工业方面.那就确实值得引起严重注意。现有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工业生产情况是不好的”;①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②。
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国家长期以来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造成的;另一方面,当时“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严重地束缚人们的思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受到阻碍,严重地制约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普遍呼声。
对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口号,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我们反对旧社会、旧制度,就是因为它是压迫人民的,是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这个问题现在是比较清楚了。过去‘四人帮,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那是荒谬的。”③邓小平指出,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生产力。这本来是可能的,但过去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于是我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程推迟了,特别是耽误了十年。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距离拉得太大了。
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是邓小平在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正确路线时,从正反两个方面,在实践上对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执政经验,做出的科学总结。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怎样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早在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就思考和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②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
总论新的伟大革命新的历史飞跃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 在人类思想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重大思想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往往产生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对未来中国和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此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这时起,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新的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①长达150多字的语句,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实行正确改革。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已经启动,波澜壮阔的新的伟大革命开始了。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2008年12月,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整整30个年头。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当我们站在人类思想发展的高度,站在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思想发展轨迹,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逻辑起点和发展进程,分析理论体系的外部构架和内在关系,梳理各种社会思潮及其纷繁复杂的论争,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们为新的伟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而震撼不已;我们为中国新的伟大历史飞跃而自豪骄傲。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让我们将思想史的广角镜头,推至30年前,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进行考察。197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发生了众多的关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1月8日,备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病逝;4月5日
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了《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深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高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保证,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总论
新的伟大革命新的历史飞跃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
在人类思想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重大思想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往往产生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对未来中国和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此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这时起,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新的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①长达150多字的语句,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实行正确改革。
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已经启动,波澜壮阔的新的伟大革命开始了。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2008年12月,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整整30个年头。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当我们站在人类思想发展的高度,站在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思想发展轨迹,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逻辑起点和发展进程,分析理论体系的外部构架和内在关系,梳理各种社会思潮及其纷繁复杂的论争,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们为新的伟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而震撼不已;我们为中国新的伟大历史飞跃而自豪骄傲。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让我们将思想史的广角镜头,推至30年前,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进行考察。
197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发生了众多的关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1月8日,备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病逝;4月5日清明节前后,天安门爆发了悼念周恩来的群众运动;4月7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保留党籍,以观后效”;9月9日,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与世长辞;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愿,一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结束①《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页。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此后,在政治思想领域内,“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一度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桎梏。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道路怎样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问题,突出地成为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家长期思考的主要问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顺应时代要求,一个伟人站了出来,接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他,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关头,在社会主义命运攸关的时刻,随着1977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随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他合乎党心、顺乎民意地奠定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从此,邓小平给社会主义中国指出了一条新路,这就是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去探索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然而,这条新路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坚持什么方向?改革开放的性质是什么?这些都是思想领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当“四人帮”反党集团覆灭和“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踏上了新的征程。此时的中国,百业待举。由于“四人帮”极左思潮的破坏,从1966年到1976年期间,国家尽管在经济上有所发展,在国防科技上有过突破,但总的来看,发展非常缓慢,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短缺经济”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十年来,国家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相当一段时间内,学校停课,工厂停产,派性组织林立,不同派别的学生、工人组织对峙,武斗盛行,甚至蔓延到行政机关,军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全国极大的混乱。“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①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由此,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很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社会主义中国仍很贫穷,这是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实际状况。1974年,“粮食产量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只有六百零九斤,储备粮也不多,……工业方面.那就确实值得引起严重注意。现有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工业生产情况是不好的”;①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②。
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国家长期以来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造成的;另一方面,当时“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严重地束缚人们的思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受到阻碍,严重地制约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普遍呼声。
对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口号,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我们反对旧社会、旧制度,就是因为它是压迫人民的,是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这个问题现在是比较清楚了。过去‘四人帮,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那是荒谬的。”③邓小平指出,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生产力。这本来是可能的,但过去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于是我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程推迟了,特别是耽误了十年。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距离拉得太大了。
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是邓小平在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正确路线时,从正反两个方面,在实践上对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执政经验,做出的科学总结。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怎样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早在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就思考和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②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
总论新的伟大革命新的历史飞跃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 在人类思想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重大思想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往往产生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对未来中国和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此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这时起,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新的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①长达150多字的语句,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实行正确改革。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已经启动,波澜壮阔的新的伟大革命开始了。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2008年12月,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整整30个年头。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当我们站在人类思想发展的高度,站在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思想发展轨迹,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逻辑起点和发展进程,分析理论体系的外部构架和内在关系,梳理各种社会思潮及其纷繁复杂的论争,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们为新的伟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而震撼不已;我们为中国新的伟大历史飞跃而自豪骄傲。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让我们将思想史的广角镜头,推至30年前,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进行考察。197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发生了众多的关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1月8日,备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病逝;4月5日
共和国不会忘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和启示 本书特色 ★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究竟是如何提出的呢?★ 这个毛泽东1940年代文章中描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究竟是一个怎...
《武装的众神:亚洲近世的小国与战争》内容简介:有人在评价中日泰三国得以维持独立的原因时说:“中国太大,日本太强,泰国太巧。
冰冷的启动-从国民经济视角看德国统一 本书特色 关于*蛊惑人心的经济经验之一——前共产主义经济整合为市场经济的一份报告; 统一与转型的艰难道路,如何孕育出“德国...
隆美尔神话:信徒?叛徒?盖馆定论隆美尔充满矛盾的一生 本书特色 信徒?叛徒?盖棺定论隆美尔矛盾的一生150多位时代见证者的口述、3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隆美尔军...
战争事典:015:015 本书特色 《战争事典015》收录了《三征麓川——明帝国英宗朝的西南攻略》《从约柜到哭墙——圣殿时代的“圣城”耶路撒冷史》《苏丹之刃——...
一个超级大国的自杀:will America survive to 2025? 本书特色 本书是曾担任三位美国总统政策顾问的政治评论员布坎南的争论作品。无论是学...
《识人·用人·管人》内容简介:本书是借鉴和吸收了现代企业和职能部门中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学理论
军事透明论 本书特色 《军事透明论》(作者陈舟)是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历届中国国防白皮书主要起草人陈舟主编的理论专著。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
美国何时衰落 内容简介 今天的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实力和地位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无人能取而代之,因此,认为美国将长盛不衰者不乏其人。中国和印度实力的...
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 本书特色 **次世界大战历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悬疑特别多。如果我们认为是某个人引发了大战,这个人是谁?德国在191...
《非洲世纪的到来?》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从非洲自主性的角度,通过发展和安全两条主线,探讨非洲在谋求自主发展和构建自主安全上的
现代特种作战 本书特色 魔鬼训练的内容包括各种军事特技,269部队成员人人都要学会在各种作战条件下驾驶各种车辆和直升机。狙击手不仅要学会使用各种枪支在实弹射击时...
权力运作中的政治修辞-美国反恐战争(2001-2008) 本书特色 《权力运作中的政治修辞:美国"反恐战争"(2001-2008)》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权力运作中...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党员干部读本(局备用书) 本书特色 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精华,有利于党员干部落实党中央的学习要求,事半功倍!全面反映经...
社区工作(自考选用教材)00281 本书特色 徐永祥编著的《社区工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社区工作相关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原理、...
《苏联解体亲历记(全2册)》内容简介: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苏联从地图上消
《我的对面是你》内容简介:傅莹女士,2013-2017年担任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也曾担任驻英国等国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长。书中展现的
鏖兵地中海 本书特色 德军数百架轰炸机对马耳他塔卡利机场实施了猛烈轰炸,该机场因此成为有史以来**次遭到“地毯式”轰炸的地方。鏖兵地中海 内容简介 尽管直布罗陀...
曾胡治兵语录-增补本 本书特色 《曾胡治兵语录》是近代著名的语录体军事著作,在我国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价值。如今,除了书籍本身所有的文献价值,其中的奥义也常被...
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周年读本7 本书特色 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是中央直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