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开卷曾提到英国国内有几种文化相互激荡又彼此吸收,同样情况也见于现代英国与外国文化的关系。虽然总的说来,英国是对外国文化开放的,诗人则有或迎或拒的不同情况。拒也不全是坏事,它促使诗歌更有本土的根基,更深刻,但是长期内向则又产生狭隘的岛国气。迎而又拒,拒中有迎,这才能使诗歌健康地成长起来。纵观英诗全局,似乎它是能够把内面和外面两个世界的优点都收归己用的。文艺复兴与浪漫主义两个时期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这个结合。
当代世界情况远比过去复杂,经过现代主义对西欧和美国文化的大开放,英诗似乎又开始内向,写身边琐事,写心头烦闷,但现在已有迹象,它在增强历史感,响应外来的呼声。
一个相联而难决的问题是诗歌语言。诗人使用语言最精又最大胆,而对眼前的语言情况经常不满意。英国历来就有对“诗歌用语”的争论,从浪漫派起更为尖锐。华兹华斯要求以“人们真正用的语言”入诗。济慈从弥尔顿式的倒装句法转向纯净的北方英语。现代派艾略特依靠美国口语诗传统,要求“纯净部落的方言”。苏格兰的麦克迪尔米德追求“一种能尽各种功用的语言,它有一种奇妙的透彻,又有火光样的品质。”更近的东尼·哈里逊也要“吞下父亲们的火一样的语言”,用它去“点燃多少代压抑着的沉默”,并说即使他的声带被烤焦,“也将有火焰不断地唱歌”,这是把诗歌语言同为受剥削的“哑巴”们仗义执言的责任联系起来了。可见问题不仅是文言白话之分,白话也不仅有舞台式与街头式之别,而还有阶级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多数英国诗人当然是不管这一套的,但他们也每天面临选择什么样的语言的问题。争论的好处之一是英国的诗歌语言没有长期停滞过,不仅平时是流动的,而且每逢一个大的诗歌运动,总以刷新诗歌语言为其前奏。
以后的情况将如何? 一个新因素已经出现,即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英国国内是有不少人对此反对的,但未必能抗拒历史潮流。英语诗原来起自北欧,家当不过一二首史诗,现在已成为世界诗坛上一支强大力量,又回到欧洲的怀抱,会出现什么局面,这将是世界上所有的诗歌爱好者怀着兴趣注视的事。
我定要变得聪明,公正,自由,温和,只要我能过问,因为我不愿再看自私者和有力者仍然横行而无人制止。(《伊斯兰的叛乱》献词查良铮译)
——引自第301页
然而功夫没有白花。这几年的实践不仅使济慈增加了经验,而且加深了对诗艺的钻研。这两者在济慈是结合进行的,从实践中有了心得,有了心得又付诸实践,继续前进。这些是一个深知写作甘苦的诗人的心得,不是用论文形式发表而是在与弟妹和好友的信件里用随感形式写下的,写得真挚、亲切、随便,却充满透彻的观察,敏锐的见解,大胆的主张,不少还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后来文论家无不注意的“反面感受力”说。1817年12月21日他写信给弟妹,中间提到:我和戴尔克讨论了一些问題,没有争辩;有好几样东西在我的思想里忽然合拢了,使我立刻感到是什么品质能使人有所成就,特別是在文学上,莎士比亚多的就是这种品质。我指的是“反面感受力”,即有能力经得起不安、迷惘、怀疑而不是烦躁地要去弄清事实,找出道理。……对一个大诗人说来,美感超过其他一切考虑,或者说消灭了其他一切考虑。(1817年12月21日致乔治和汤姆·济慈,周珏良译,下引各条同)“反面感受力”是济慈所创极少数名词之一,至今学者有不同解释,但主旨是淸楚的,即诗人要经受一切,深入万物,细致体会,而不要企图靠逻辑推理匆忙作出结论。不仅感受力是“反面的”,诗人本身也无“自我”:关于诗才本身……我要说它没有个本身——它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它没有特性——它喜爱光明与黑暗;它总要做到淋漓尽致,不管牵涉到的是美是丑,是高贵是低下,是穷是富,是卑贱还是富贵……使讲道德的哲学家看了吃惊的却使变色龙似的诗人狂喜,玩索事物的黑暗面和玩索事物的光明面一样无害,因为二者都止于冥想。诗人在生活中最无诗意,因为他没有一个自我,他总在不断提供内情,充实别人。太阳、月亮、大海、有感情的男人女人都是有诗意的,都...
——引自第313页
亦舒,言情文学作家。原名倪亦舒,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定居香港。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杜穆里埃悬疑力作!令人毛骨悚然的爱情故事!爱情里狂热的占有欲,本质上是以爱为名的勒索。■ ■ ■ ■ ■ ■ ■ ■ ■ ■ ■ ■ ■ ...
超声诊断学-(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用)(第2版) 内容简介 《超声诊断学》是为适应21世纪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在新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
社交媒体迅速发展、信息快速迭代、时间碎片化;大数据、智能终端、物联网横空出世;移动支付、网红经济和传统营销失效,这些都让这个时代的媒体、内容、渠道、产品之间的边...
Fullyrevisedandthoroughlyupdated,theSecondEditionof"PlanningandUrbanChange"provi...
法医鉴定证据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九章,37万字。先从司法鉴定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三个方面阐述诉讼中涉及法医学证据的基础理论;第二章到第九章重点对死亡的医...
《误读全书》内容简介:《误读全书》是一部短篇文学作品集,它试图创造一种新的表达形式,虚构了从毕达哥拉斯到库尔图哥德尔等数十
《深度探索linux操作系统:系统构建和原理解析》是探索linux操作系统原理的里程碑之作,在众多的同类书中独树一帜。它颠覆和摒弃了传统的从阅读linux内核源...
我国当代杰出漫画家张乐平,原名张升,1910年10月出生于浙江海盐县海塘乡张家门。他的父亲是个小学教员,薪金微薄,根本无法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幸而母亲手巧,除平...
❉ 诺奖得主帕慕克构思四十年的力作,深度思考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百科全书式小说,近年最值得一读的外国文学作品!这部充满悬疑色彩的史诗,讲述了追寻正义的英雄与面对死亡...
民事法理与判决研究-第五册 内容简介 《民事法理与判决研究(第5册)》为拙著“民事法理与判决研究”系列丛书之第五册,内容包含个人学习台湾地区现行“民法”、“信托...
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侦探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名为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一八九○年九月十五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
萧沆(Emil Cioran, 1911—1995,也译作齐奥朗),罗马尼亚裔旅法哲人,20世紀著名怀疑论、虚无主义哲学家,以文辞新奇、思想深邃、激烈见称。他深...
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古典音乐评论人、作家辛丰年与上海音乐出版社退休编辑李章多年来通信结集。全书共计约12万字,情感真挚,文字平易。主要涉及作者辛丰年与《音乐爱好者...
中国建筑史 本书特色 梁思成,中国“**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中国建筑史》,中国**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建筑历史。明晰中国建筑史分...
黄奇帆,研究员,工商管理硕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曾任重庆市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对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经济...
梅雪风 ,苛刻的电影评论者,温柔的处女座。曾为《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电影世界》主编,现为《腾讯·大家》《虹膜》《大众电影》等专栏作家。文章亦散见于毒舌电...
《玄奘西游记》自今年3月在央视十套起播后即反响良好,开播不久便创下了不俗的收视率,而在播出至24集后,更是连创百家讲坛收视新高。此次成书,在保留该电视节目整体内...
城市设计语汇 本书特色 本书以城市设计的分类解析为主要内容, 同时也是规划师的设计构思参考书。有效的模式、范式和样式形成语汇, 可以引导实践这种图示语言的表达方...
◆从1964到2020,看隈研吾解读日本现代建筑六十年◆个人经历+时代记忆, 一本隈研吾的建筑回忆录,一本日本现代建筑的文化小传◆日本建筑设计大师、2020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