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大决战的硝烟敖尽,上千国民党高级将官,杜聿明、王耀武、李仙洲、王泽浚、刘镇湘、李以勖、庞镜塘……成为共产党的阶下囚……
作者历时多年,走访众多的当事人,翻阅尘封几十年的旧档案,生动反映这些一度手握重兵、不可一世的“党国”大将被俘的瞬间百态,解密在国民党高级战俘团的关押真相。
60年尘封往事,备述共产党人攻心大智慧,解密国民党高级战俘团真相。
杜聿明:从头等战犯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委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44名战犯名单中,蒋介石居首,杜聿明位居第36
在杜聿明长达24年的军旅生涯中,1948年是他灾星当头、倒霉透顶的一年。6月,他病尚未痊愈,蒋介石就要他前往徐州任“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
地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通衢的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如今在军事上是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的北大门。
这时,徐州“剿总下属尚有4个机械化兵团12个军、3个绥靖区5个军、直属3个军,还有炮兵、工兵、战车以及交警总队等等,共有24个军约70万人。再加上苏北的**绥靖区和豫南可能来援的部队(如即将组成的黄维兵团等),总兵力在80万人以上(号称百万)。
10月15日一大早,正当杜聿明准备上火车去商丘指挥三个兵团向山东发起进攻时,突然接到蒋介石从南京打来的电话:徐州的计划暂停执行,立即派飞机去接你,你在机场等我,和我一块去东北……于是杜聿明这时就身兼两个重要的职位:徐州和东北两个“剿总”的副总司令。这种情况在国民党军将领中足独一无二的,充分表明了蒋介石对杜聿明期望之高和倚重之深。
历时50多天的辽沈战役,以东北全境解放、国民党军被歼47万而宣告结束。
11月6日,华东野战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包围了黄百韬兵团,造成了“关门打狗”的态势。形势对国民党军来说,已是万分危急。
11月9日,杜聿明到南京时,已是万家灯火。他顾不得休息,立即驱车到参谋总长顾祝同官邸打听战况。
顾祝同正在和徐州的刘峙通电话,命令黄百韬在碾庄死守待命。杜聿明接过电话,问了黄百韬兵团的情况。11日杜聿明奉召参加了蒋介石官邸的军事会议,研讨徐州战局,蒋介石特地征询杜聿明的意见。*后蒋对杜说:“你到徐州,一定要解黄百韬兵团之围。我已经把飞机替你准备好了,你今晚就去!”
军令如山。当时杜聿明抱着“上刑场”的心情,带几名重要幕僚直飞徐州。
这时徐州“剿总”一片混乱,刘峙已六神无主,黄百韬兵团已电话不通,仅靠无线电联络。邱清泉兵团被中原野战军牵制,无法东援。孙元良兵团和李弥兵团在掩护黄百韬兵团撤退时不断被歼。黄维兵团刚到达阜阳附近,步步遭到阻击,无法前来解黄百韬之围。
面对如此不利的形势,杜聿明殚精竭虑,迅速调动部队,并派飞机、坦克、大炮助阵,以强大兵力向东进攻,妄图解黄百韬之围。但遇到解放军的顽强阻击,每天只能前进二三公里。*后,增援部队前进到离碾庄不到20公里,仍炮声相闻而难越雷池,眼睁睁地看着黄百韬兵团彻底完蛋。
可笑的是,黄百韬命丧黄泉后,蒋介石还在南京大肆宣传“徐州大捷”,并派中宣部部长张道藩为慰劳团团长,携带大批勋章、奖章、银元到徐州“慰劳”。同来的还有十多名中外记者。有位记者怀疑地问杜聿明:“这样的大捷,黄百韬司令官到哪里去了?”
杜聿明搓搓双手,苦苦一笑,说:“黄百韬回家休息去了!”
11月30日,杜聿明率30万大军撤离徐州,好不容易逃到了河南省永城县的陈官庄一带,吃的、烧的顿时成了大问题。天公不作美,从l2月20日起风雪大作,纷纷扬扬的大雪铺天盖地,把杜聿明的30万大军严严实实地埋在大雪之中。本来,南京每天派100多架飞机轮流空投,但连下十几天大雪,飞机来不了,这对杜聿明无异于雪上加霜,他仰天长叹:真乃天亡我也!
杜聿明在陈官庄包围圈中度日如年,远在河北西柏坡的毛泽东却不慌不忙,命令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采取“围而不打”的方针,“在两星期内不作歼灭之打算”。并亲笔起草《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以中原和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的名义登报、广播、发传单,前线部队还以各种方式直接送给杜聿明本人。
杜聿明还接连收到了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劝降信,抛开那些带有威胁性的语言,杜聿明对陈毅为他指明的出路心有所动。
但由于种种原因,杜聿明并未放下武器,相反,他采取了狗急跳墙的“突围”之举,并出谋策划向解放军施放毒气弹。
12月19日,杜聿明派往南京请示的参谋长舒适存偕空军总司令部作战署署长董明德乘机降落陈官庄。他俩带来了蒋介石的一封亲笔信。信上说:“……弟部被围后,我已想尽办法,华北、华中、西北所有部队都被共匪牵制,无法抽调,目前唯一办法就是在空军掩护下集中力量,击破敌一方,实行突围,哪怕突出一半也好。”
蒋介石还特别交代:“这次突围,决以空军全力掩护,并投射毒气弹……”
董明德对杜聿明说:“放毒是违反国际公法的。黄维兵团突围时用了毒气弹,很快被中共电台广播了,所以总统和王(叔铭)司令规定,作战计划和来往电文一律称甲种弹、乙种弹。”杜问董:“用什么毒气?”董说:“催泪型的。”杜说:“这有什么用?为什么不用窒息性的?”董摇摇头,说:“窒息性的太严重,还不敢用。”杜聿明默然。
除密谋施放毒气弹,杜聿明又下令挟持5万群众掩护突围,导致万余群众毙命。但杜聿明仍未突出重围。
为保证突围成功,应杜聿明请求,南京联勤总部把仓库里存放的800具防毒面具由董明德押运到了陈官庄。
12月29日,雪后初霁,淮海大地银装素裹。俄顷,天空传来嗡嗡的飞机声,杜聿明和官兵们伸长脖子仰望天空,不料纷纷扬扬撒下来的竟是大批纸片。拾起来一看,是黄百韬“烈士”纪念册和南京《救国日报》刊登的人民解放军公布的44名战犯名单,蒋介石列首,杜聿明位列第36!
杜聿明犹如五雷轰顶,心想这下子完了!共产党已宣布我为头等战犯,并说是“国人皆曰可杀”,我还有什么生路呢?
杜聿明把心一横,感到眼前除了为蒋介石效忠外,别无出路。于是电复“校长”说:“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化装逃跑,仍逃不出解放军和人民群众布下的天罗地网。“高文明”终于被查实就是杜聿明。陶勇司令员说:喝墨水的当了泥腿子的俘虏,放牛娃打败了黄埔生,意味深长啊!
1949年1月6日下午3时3分,华东野战军向困守在弹丸之地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只经过短短四昼夜激战,就将包围圈内的敌徐州“剿总”指挥部、2个兵团部、8个军部、22个师、1个骑兵旅共约20万人全部歼灭。邱清泉顽抗到底,被人民解放军击毙。
1月9日黄昏,杜聿明逃到了陈官庄第五军司令部。听着四面八方的炮声、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喊杀声,他哆哆嗦嗦躲在掩蔽部内。邱清泉、李弥要求在夜问突围。*后商定各人自找路线分散行动。
杜聿明带着卫士、副官十余人,先向西,再折向东北。夜色深沉,上弦月早已落人西边天际,天寒地冻,好不容易逃到了贾砦附近。副官尹东生在战壕里给杜聿明化了装,换上了士兵棉大衣,剃掉了胡.子,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们一直跑了十几公里,天亮时逃到了一个小村子附近。
这一天是1949年1月10日,在杜聿明一生中是大转折的一天。
为了不暴露身份,杜聿明等人躲在一块山芋地里稍事歇息。
那一带的老百姓都有早起拾粪的习惯。一个老百姓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山芋地,猛然间发现了这群国民党官兵。
尹东生先是一愣,见老乡只身一人,很快镇定下来,向老乡打听这里有没有解放军。老乡见了“遭殃军”,心里又气又恨,就虚张声势地用手划了个大圈,恐吓说:“有哇!方圆八百里,到处是解放军。”
杜聿明听了非常慌乱,心想已经跑了一个晚上几十里地,怎么还没有跑出包围圈?
尹东生给了老乡一个金戒指,叮嘱他不要对别人讲这里躲着人。
老乡很机灵,稳住敌人后,赶回村子向解放军报告。
村子里住的是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师部卫生队。
卫生队长王英白天黑夜忙着抢救伤病员,刚刚干了通宵,疲劳得要命。他听了老乡讲述的情况后,命令通讯员樊振国前往抓俘虏。
樊振国入伍不久,年纪只有20岁左右。他对队长说:“敌人有十来支枪,我们只有一支枪。”
王队长说:“快去追!不要让他们溜了。叫崔雪云跟你一块儿去。”
小樊和卫生员小崔在老乡的带领下,直奔山芋地。樊振国雄赳赳气昂昂,大声喝问:“你们是什么人?快上来一个!”
“你们是什么人?”对方有人小声反问。
樊振国毕竟年轻缺乏经验,说:“我们是四纵十一师的。”
“我们也是十一师的。”对方又有人回答。
樊振国心想老乡明明说他们是国民党,怎么会是自己人呢,他灵机一动,问道:“十一师师长姓什么?”
……
夏继诚,浙江诸暨人,军旅作家,南京军区政治部研究室原研究员。长期从事军史研究等工作。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新四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敌军工作史》、《争取西北军联络工作史》的编写工作。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华东战场最高机密》、《将军在黎明前死去》、《打入蒋介石侍从室》、《日寇宪兵队里的新四军四○○反间谍小组纪实》、《反戈》、《喋血》等。现为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常务理事,《铁军》杂志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人间纪晓岚 本书特色 一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让逝去200年的一代文宗在人们心目中鲜活起来。作为乾嘉时代的文坛领袖,才华横溢的博学大儒,纪晓岚为后人留下了...
《雅思周计划——听力(第四版)》内容简介:第一部分,基础段。本部分结合Cambridge IELTS 7至Cambridge IELTS 14中的题目精确剖析
曙光集 本书特色 《曙光集》精选了杨先生及其友人所写的五十多篇文章,包括论文、演讲、书信、访谈、散文等50多篇文章,其中约有一半文章系首次结集出版,很多篇目也从...
朱熹-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
学者之镜 内容简介 《阐释与创造文艺研究书系》收录了近十年来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上发表的一些重要学术理论文章。其遴选的时间范围大致在2...
昨夜西风 内容简介 他们是一个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群;他们在给中国带来基督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文化、新科技乃至新思想。他们不是慈善家,却改变了许多疾苦民众的生活。他...
丘濬 本书特色 丘濬(1421年-1495年),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琼山,别号海山老人,琼山府城镇下田村(今金花村)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
名人传 本书特色 罗曼·罗兰编著的《名人传》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
朴槿惠传-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本书特色 我没有家庭可以照顾,没有子女可以继承财富。大家,国民,是我的家人,让大家幸福是我留在政坛的理由。——朴槿惠在绝望中坚强,在...
《张宁:自己写自己》还记得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吗?还记得那一幕为林立果选妃的闹剧吗?本书评细介绍了当年选美的一幕幕为人
1957-1974-张天翼日记 本书特色 张天翼的一生颇具传奇,他所亲历的事、交往的人、以及在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让后人对他产生浓烈的兴趣。作为中国戏剧...
对话胡雪岩 本书特色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胡雪岩以草根起家,先开办胡庆馀堂中...
卓别林 内容简介 卓别林是20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作为伟大的喜剧电影艺术家,*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
红墙深处 本书特色 古往今来,领袖人物的生活总是吸引着作家和历史学家,也深深吸引着亿万读者——从衣食住行到生活情趣,从工作学习到吃喝游玩及喜怒哀乐。本书通过曾经...
季羡林的世纪人生 本书特色 是一个典型的“杂家”,在他七十多年的漫长学术生涯中,涉足多个研究领域,翻译与创作并举,语言、历史与文艺理论齐抓,对比较文学和民间文学...
雅点娜--诗与哲学 本书特色 不论悲情还是浪漫,不论悄无声息的枯萎还是惊天动地的涅槃,天才毕竟是天才,倾国倾城的总是高亢。雅点娜--诗与哲学 内容简介 卢克莱修...
郑板桥传-中国名人大传 本书特色郑板桥传》在开始记述了板桥先生的出生背景及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接着介绍了板桥先生一生中所经历的拜师求学生活、作画经历、考取功名的...
写作生涯回忆 内容简介 《写作生涯回忆》内容有:壹儿时旧忆、我做小孩的时候、看灯有味忆儿时、旧年怀旧、家珍一联、吹鼓手、我的三位古人先生、我家不换春联、清明哭二...
況周颐年谱 本书特色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50年,为晚清四大家之一。20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赵尊岳《蕙风词史》)。辛亥革命...
《西点法则:从成功到卓越的22条军规塑造管理精英的黄金法则(第3版)》内容简介:西点军人是美国的骄傲,如果美国公司中的每个员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