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欧大讲坛”之人文卷,根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论坛的内容整理而成。本书中出现的十多位演讲者,均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作家王蒙、学者余秋雨、舞蹈家金星、艺术家王小慧、配音界的传奇丁建华和乔榛、当代佛教学者洪修平等人,将为你展现光芒四射的艺术魅力与久远深沉的中国文化内涵。
上篇:游走艺术殿堂
王小慧:王小慧的视觉世界
演讲者
王小慧,1957年6月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系,本科毕业后又考入母校的研究生院,于1986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获德国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赴德进修,1989年在慕尼黑大学建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旅德15年,她先后出版了《龙的故乡》、《中国建筑与园林》、《女人》、《七位中国女性》等16部个人摄影集和书籍,多次获得各类国际奖项。由她创作和导演的电影《破碎的月亮》获得了多项国际电影奖。1998年,作品收入跨国权威出版公司出版的《150年大师摄影作品集》一书,成为60位艺术家中唯一的中国人。2002年2月,她又在德国慕尼黑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成为100年来这个著名的系列艺术展中唯一的中国人、唯一的女性。她的《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于2001年出版,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谢谢大家!我实在是准备得不够充分。我得解释一下,刚才大家看到的《从东方到西方》这个片子是给德国做的,因为当时赶时间,要在展览上播放,所以我发现里面的音响效果很不好,中文剪辑得断断续续。我希望大家能够互动,问一些问题,我当然可以直接讲,但是如果你们有问题让我解答的话,会更有的放矢,更有利于大家获得想知道的东西。所以一会儿大家可以提问,而且提问的范围可以非常广,大家也知道我所做的事情是跨越各个行业的。但是在工商管理方面我确实不懂,而且我对数字特别没有感觉,有的时候德国人让我做翻译,遇到数字我就一定要写下来。
大家可以问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文化差异、艺术、建筑、电影、写作,只要能够回答的我都会尽力。如果简单说我的艺术生涯,其实就是讲我自己,我的艺术和我的人生是分不开的。我和很多艺术家不太一样,有很多艺术家把艺术作为一种职业,他可能白天上班,每天画几笔,下班就干别的事,他的生活和艺术是没有关系的。还有很多人做摄影更是这样,把摄影当做一种职业。但是摄影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了,它像我的一个本能,和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我出版的图书《我的视觉日记》(台湾版)的封面是我在头前举着照相机的自拍像,有朋友就说照相机是我的第三只眼睛。我们当时去台湾一个很有名的书店,要把包存起来,我当时说我的相机包不想存,他们就很奇怪地问我:“进书店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你一定要带着照相机吗?如果没有照相机你的感觉会怎么样?”我说:“你想象一下,这和你捂着眼睛走路的感觉是一样的。”我觉得摄影是我的本能,不让我摄影我就特别特别难受,就像渴了没有水喝的感觉。
对话
问:你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你的人生还要完成哪些事才能满意?
答:应该说我现在非常非常快乐。在《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里面有一小段话,我念给大家听听,里面专门讲了关于幸福的观点,我是这样写的:“幸福的人是一个有远大目标,同时不忘记自己是生活在现在的人。”就是说有的人光有远大目标,但是不脚踏实地做事也不行。“一个选择对自己才能和可能性有挑战的人,一个对自己的成绩和社会承认感到骄傲的人,一个自尊、自爱、自由和自信的人,一个有社会交往,也能够享受人际关系的人。”我相信一个特别孤独的人是不会幸福的,就算是他很有成就,比如梵高,不知道他活着的时候是不是知道,但是他一定不幸福。“一个知道自己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的人,一个乐于助人并且接受帮助的人。”我们经常说要学雷锋助人为乐,但是其实能够接受帮助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一个人在不断地帮助你,你也会觉得很快乐和幸福,这也是一种幸福的方式,“一个能够从日常生活小事上感到乐趣的人”,这点我觉得也很重要。有很多人好高骛远,其实有时候每天在你的身边都有很多小事情,这些小事情也会让你快乐。这也是一种能力,如果有这种能力,你也会觉得很幸福。我还加了一句话“一个有爱的能力的人”。看了这些话以后我觉得我真的是一个接近幸福的人。
我觉得我这一生虽然不是很长,却经历了大起大落。九死一生可能算不上,但是至少经历了几次一般人可能承受不了的大打击。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或者平时和我交往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觉得一般人经历了这么多打击之后,不会是我现在这个样子。我还是可以每天从很小的事情中感到开心,我可以和我的助理一起玩游戏,前几天我看了上海马戏团的表演。因为很难有机会看,所以我一定要去。而且我*近在搞新媒体艺术,我知道马戏团里面有很多关于新媒体艺术的展示,我是为工作去看的。表演有时候非常惊险,我就会喊得声音非常大,别人就觉得我像小顽童一样。我觉得看马戏表演本来就是一件很放松的事情,这个时候还正襟危坐,那就不是我了。我这个人就是该笑就笑,该哭就哭。很多人说我高雅、优雅,我觉得这些可能就是外表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我真的是喜怒哀乐都有的人。
我现在感觉特别满意,我说的满意是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特别是从1995—2000年,我周游了世界,走了很多很多地方,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人不能生活得太沉重。我觉得中国人血液里面流淌着一种东西,就是特别喜欢找一些沉重的感觉。很多人在会心地笑,确确实实是这样的。我到意大利也发现了这一点,很多中国人觉得有钱了才能生活得好,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有钱也可以生活得不好,没有钱也可以生活得好。当然我不是说让大家过穷日子,关键是怎么样看待你的生活。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去意大利南部旅行,我发现他们的生活真的很简单;但是那里的人却很开心。和中国很多地方的经济水平相比,他们落后了很多,但是他们还是可以只是晒太阳喝咖啡,非常开心地过日子。而且他们的商店一定要下午3点才开,中午要睡午觉,晚上就是唱歌、跳舞、泡酒吧。很多游客对午睡这件事很生气,商店就在那里,我中午想买东西的时候,他们说现在是休息时间。我有时候就想,我们大老远来就是想买你们了商店里面的衣服,为什么不开门迎客?但是中国人就不一样,只要有钱赚,不管怎么加班都可以。我曾经和一个出租司机聊天,他说他很辛苦,甚至连小孩长什么样子都忘记了,每天晚上12点才回家,家人都睡觉了。我说:“你为什么那么长时间在外面开车呢?”他说:“我要赚钱啊。”我说:“你挣钱为什么呢?”他说:“为了将来买房子啊,为了将来生活得更好一点。”我说:“等你将来有钱买房子的时候,你真的能够享受的生活可能已经享受不了了。”然后我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老舍以前*喜欢吃花生米,年轻的时候是买不起,后来买得起的时候已经没有牙了。不过我觉得他可能没有听懂我的话。
问:能不能简单点评一下中欧校园的建筑?
答:因为刚才进来的时候已经天黑了,校园的很多建筑没有看清楚。总的感觉非常非常好。因为我本来就喜欢贝聿铭,我认为贝聿铭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师。他的东西很简洁,简洁也是我很赞赏的一个艺术方向,还有就是设计中有中国元素,也有西方元素。另外我喜欢水,水是很有灵性的东西,所以我现在能看到的这几样已经足够让我喜欢了。你们在这里读书,这个校园也是能够让你们感到幸福的吧。
问:我很喜欢你写的《我的视觉日记》,拿起这本书能够让人立刻沉静下来开始思考,书中的文字很有力量,请问你是怎样达到这个状态的?
答:你说的那个状态是沉静和思考的状态吗?我其实一直觉得女性艺术家比较弱的地方就是思考不够,感性过多。这一点我确实是承认的,而且我很佩服很多男性。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的理性不够,感性太多,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断地“规矩”自己,有规有矩才可以做事。这就像水,水是没有形状的,如果给一个杯子或者一个茶壶,就会有形状了,这个时候就有规矩了。如果说理性是形状,是容器的话,那么感性就像里面的水,装起来就能成为一个形状,这一点我一直觉得是女性艺术家比较缺乏的。我追求的不但是赏心悦目,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其实艺术只有美是不够的,艺术一定不光是好看。甚至现在很多人说艺术是不需要美的,但是不是要丑,这个可以另外讨论。
问:视频中的*后一组花卉拍摄真是美极了,你创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想表达怎样的想法?
答:我想接着刚才的话题说,艺术仅仅漂亮是不行的。几乎没有一个摄影家没有拍过花,因为花太常见了,而且太漂亮了,大家不可能不拍。但是真正能够把花拍到获得世界公认,让人觉得这朵花和别的花不一样是很难的。有一位很著名的美国画家,大家都认可他的作品,就是因为他在花里注入了很多思想的深度。我是把花作为生命来表现,我拍它从生到死的过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我还有一个画册,是多年的作品摘录,里面有一部分也是花,另外还有三组花的画册。我实际上是用花在表现人的生命状态,从蓓蕾的阶段到盛开的时候,再到死去、干枯。
……
了解《红楼梦》里的政治就是在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籍。
——王蒙 当代著名作家
当我们看到和我们中华文明同年龄的文明消失在草丛当中、消失在废墟之间、消失在找不到任何痕迹的战乱当中时,你再看到自己的祖国,就觉得我们的祖先不容易。
——余秋雨 文化学者、著名作家
当我刚刚进入舞蹈世界的时候,舞蹈只是一种职业。但是现在,30年以后,这已经变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从事的现代舞也已经变成了我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可以和大家共享的。
——金星 著名舞蹈家
幸福的人是一个有远大目标,同时不忘记自己是生活在现在的人。
——王小慧 旅德艺术家
我觉得配音演员特别需要激情。试想一下,如果这个配音演员做什么事情都特别冷静的话,他可能除了能塑造特别冷静的角色以外,没有什么爆发力来塑造其他的角色。
——乔榛、丁建华著名配音艺术家
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丰富的文本资料,讨论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背景和演变过程、问题领域和概念框架、理论特点和争论要点,深入分析了这一理论...
雅歌素有「旧约启示录」之称,其深奥的内容常让读者望之却步;然而她谈论的主题──爱,却又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谈到爱,真有点不落言诠,莫可名状。一方面是千言万语说不尽...
视觉创意A-Z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 涵盖了众多广告活动、海报、书籍和杂志封面以及插图,海量优秀范例供你参考★ 将灵感转化为创意,...
网络传播概论新编 本书特色 《网络传播概论新编》吸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传播学研究者有关网络传播的研究成果,追踪新技术的发展,重新审视网络传播,将研究...
Mary S. Morgan,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海外院士,伦敦经济学院和阿姆斯特丹大学历史学和经济哲学教授。她出版了一系列历史和经济哲学方...
大交通-从一带一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书特色 本书以全球化纵深发展和中国和平崛起为背景,分析拓展“大交通”的内涵和外延,认为&ldqu...
柯文(Paul A.Cohen),又名柯宝安、孔宝荣,男,美国人,1934年6月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萨特:一种风格的始源 本书特色 《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詹姆逊文集?第10卷)专门分析了萨特的时间技巧,探索主人公的意识在现象学基础上的时间性特征及其运作状况...
中华文史新刊:胡文焕《胡氏粹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海内孤本《胡氏粹编*的**部研究专著。在重新梳理胡文焕生平和著述的基础上,对《胡氏粹编》的版本源流、文...
刘瑞,1973年生于山西榆次,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学士(1992级)、历史文献专业硕士(1996级)、复旦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2007级)。1999年人职中国社...
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城市史研究领域的*新成果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该论著以其领域创新和观点创新为特色,堪称城市史研究的又一力作。...
吴东升,1967年12月生,江苏省仪征市人,南京大学民间社会研究中心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人员。近年来,主要从...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主题“这个世界还会好吗”,让国内知名的哲学家、评论家、文学家、翻译家等畅谈生活感悟,品评社会变迁,其内容既有对往昔纯真年代...
作品目录第一章 成湯滅夏的戰爭第一節 夏商之際的歷史大勢第二節 成湯滅夏第二章 商代前期的戰爭第一節 夷夏交爭第二節 開
做新闻 本书特色 “《做新闻》是一部关于新闻媒介研究的开拓性著作,既有深入的理性思考,又有可靠的实证支持,不仅丰富了我们关于大众媒介的知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现代...
留园导读 本书特色 就目前情况来说,园林研究已有程度,园林的介绍和描述也起到了普及大众的作用。那就应该更进一步了。题目当然有很多,我想*重要的还是文献整理和文献...
《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脉络(1997-2018)》内容简介:近十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突飞猛进,在刑事诉讼法学学术史中将占有重要地
《清代中国与世界》内容简介:本书收入《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北洋海军》。《一六八
《攀登:坚定从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内容简介:本书系作者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期间一系列文稿的精心选编。全书分为五个篇章,
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 本书特色 《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作为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学术生涯几乎涵盖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大半个历程,并且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