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大典》按文物类别编排,包括瓷器、金银器、玻璃器、绘画、书法等多种门类。《中国文物大典》试图将考古学的方法论运用到工具书中,通过体例和框架的编排、设置,充分体现文物时空概念,通过正文的表述,揭示出文物本身所特有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道出中华文明的漫漫历程。
《中国文物大典》约400余万字,5000余幅图片,其中彩图约4000幅。共三册。内容包括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骨牙角蚌器、竹木器、漆器、铁器、金银器、玻璃器、纺织品、钱币、绘画、书法、雕塑、古建筑17类,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物的各个方面。《中国文物大典》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的文物考古专家编撰。反映了旧、新石器时代至明清中华民族古代文物的发展与演变、文物考古的新发现及新成果;许多资料为首次发表,许多内容为它书所未见,所举文物均为精品,具有代表性。《中国文物大典》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科学性、系统性强,体例新颖,深入浅出,通过断代、分期分门别类地将文物的概貌及其发展演变清晰地表现出来。《中国文物大典》为一部权威性的大型文物工具书。
★16开精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 作者大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地方文物考古研究单位的专家,长期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并颇有建树
★本书对大量古代文物的介绍、阐述和研究成果的归纳,是建立在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的
★ 介绍文物的时空位置,着重表现文物本身所体现出的文化意义,揭示器物本身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和发展脉络,从而通过对历代各种文物风格演变的分析与研究,道出中国传统文化七的精神和物质内涵
《中国文物大典》第二卷,139万字,1000余幅插图。按文物类别编排,包括瓷器、骨牙角蚌器、金银器、玻璃器、绘画、书法6个门类。《中国文物大典》试图将考古学的方法论运用到工具书中,通过体例和框架的编排、设置,充分体现文物时空概念,通过正文的表述,揭示出文物本身所特有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道出中华文明的漫漫历程。
《中国文物大典》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的文物考古专家编撰。反映了旧、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中华民族古代文物的发展与演变、文物考古的新发现及新成果;许多资料为首次发表,许多内容为它书所未见,所举文物均为精品,具有代表性。《中国文物大典》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科学性、系统性强,体例新颖,深入浅出,通过断代、分期分门别类地将文物的概貌及其发展演变清晰地表现出来。
一、编排
1.本书按文物类别编排,包括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金银器、玻璃器、绘画、书法等多种门类。
2.以文物某一发展阶段为单元设置5级条目,每个上下级条目之间都可以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以此表示各类文物自身发展的内在关系及演变过程。如以陶器为例:
新石器时代陶器
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
河姆渡文化陶器
河姆渡文化陶釜
……釜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器类的条目顺序依其出现的早晚排列,时间一致时则依重要性排列,同一器类的典型文物条目依时间顺序排列。典型单位文物根据所属关系,置于其所属时代、地区、文化条目单元的后面依时间顺序排列。
3.在分类条目目录中有些低级条目隶属关系不明,为使脉络清晰,在其上以方括号的形式设立虚设条目表明隶属关系。
二、条目设置
1.凡同一名称的文物的命名,视其具体情况,或冠以所属朝代、所属考古学区域文化,或冠以出土地点、形制特点。
2.选目以考古出土文物、地上文物为主,酌收有代表性的传世品。
3.条目上方加注汉语拼音。
三、释 文
1.释义使用规范化现代汉语。条目释文一般不重复条目标题。
2.较长的条目设置释文内标题。
3.有个别条目在两类或在更多类出现,其释文安排在靠前的类别里,其他类只设参见条,没有释文。
4.出土文物一般注明出土时间、出土地点、所属年代、发掘单位及厘米尺寸。
5.历史时代的表述除极个别外统一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两宋包括辽、西夏、金)、元、明、清;分期表述统一用早、中、晚或一期、二期、三期等。
四、插 图
第5级条目,除典型单位外,基本一条一图,插图随文,其下注明文物名称。
五、参考书目
在重要条目的释文后附有参考书目。
六、其 他
1.本书所收文物时间以1911年清王朝灭亡为下限。
2.所有科学技术名词以各学科有关部门审定的为准,未经审定和尚未统一的,从习惯。地名以中国地名委员会审定的为准。
3.本书字体除必须用繁体字的以外,一律用《简化字总表》所列的简化字。
4.本书所有数字,除习惯用汉字表示的以外,一般用阿拉伯数字。
王然,教授,武汉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系主任。
帝王之都:热河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于1927年——1929年在中国考察北京、河北、承德后于1931年在瑞典出版的一部反映中国北京、热河等地3...
圣殿长存:古犹太文明探秘 内容简介 发端于4000年前的犹太文明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两个主体精神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文明之一。犹太·圣殿·耶路撒冷...
人际称谓与秦汉社会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人际称谓与秦汉社会变迁”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上包括了:“臣”称谓的沿革与社会变迁、南...
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值此非常时期,必有非常话语。本书以《世说新语》类似的体裁,截取自晚清、民国而...
希腊罗马六千年: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海南出版社出版★ BBC主讲人、古代史荣誉教授托尼·斯帕福斯的力作★ 本书讲述了从青铜时代晚期到公元七世纪,一段跨越...
清末农业新政研究 本书特色 为让事实说话,苑朋欣编著的《清末农业新政研究》对历史学的实证考察尤其钟情。实际操作中,还试图将农业新政作为全局性新政的一部分,融入新...
国际名人看中国:我在中国的六十年 本书特色 本书以自传的形式真实地描述了作者在中国生活的六十年,包括作者年幼时在东北的生活,在上海的成长及在上海亲自经历的战争和...
正确的选择-实现梦想的10个关键问题 本书特色 正确的选择让你远离飘忽的生活状态,成为清醒的领航员,创造属于自己的现实。正确的选择-实现梦想的10个关键问题 内...
苗族文化史 本书特色 此系作者在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继《苗族史》、《中国苗族通史》等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本书试图对苗族的传统文化,从文学艺术、教育科技、思想...
迟到的文明 本书特色 固守传统,坚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拒绝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明,必然走入死胡同。文明与野蛮永无止息的争斗,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内容。每...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回忆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有关中国当代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分
本书作者是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权理论的创立者。本书是“海权论”的代表作,在全世界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主张国家应拥
1944:松山战役笔记-增订本 内容简介 读了这部书,你才会了解,人,可能疯狂到何种地步,也可能英勇到何种程度。你可以说,这部书填补了后人对这段历史认知的空白。...
话说中国大历史 本书特色 《话说中国大历史》,六卷本图文对照,全景展示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以中国各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将上起原始社...
中国近代慈善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研究在中国近代贫民问题严重、传统救济理论和实践难以应对的背景下,近代慈善家和思想家在探索新的慈善模式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慈...
《暴力拓扑学》内容简介:有些事物,永不消逝,暴力即属此类。暴力性表达并非现代性的标志。暴力只是变化多端而已,其表现形式随社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本书特色 ★切尔诺贝利,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噩梦:权威记者十数年深度调查,数百小时采访录音,大量档案、书信、回忆录首次曝光,全景式展现了这场我们...
作者始终以封建社会的全部社会现象为讨论的对象,注意其整体的社会结构及功能;不论我们以为封建社会发生于何时代,崩溃于何时代
《micro:bit开源智能硬件开发案例教程》内容简介:本书通过编写Python程序控制开源智能硬件micro:bit内置的LED、按钮、传感器、无线
中华国学百部-史记·本纪(卷一) 内容简介 《史记》原名《太史公记》,简称《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本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问长达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