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作家写作而言,有的人用技巧,有的人用语言;有的人用生活,有的人用经验;有的人用智慧,有的人用聪明。只有很少数的作家是用生命写作,我以为,张炜是这很少数作家中的一个。
这本《在半岛上游走》包含了张炜近几年大部分散文新作,文体各异,却无不散发着真诚的感动和睿智的光芒。所谓“文如其人”,斯言不谬。
作家*重要的是要诚恳、要质朴。作家嗓子比不上广播员,思辨比不上哲学家,漂亮比不上影星,作家只有一份质朴的感情。张炜即是一位执著于简朴生活与纯粹文字的作家,拒绝喧嚣与浮华。这部*新散文集散发着率真质朴的品格性情,平和博远、闪烁灼见。对故土的至深挚爱,精神上的自我救赎,成为张炜写作的特质,体验困惑忧患,感受天地生命,指引着他朝着精神呼唤的方向。
山水情结
我的无尽的烦恼,难以言喻的匆忙,这一切会纠缠终生吗?它们来自哪里?来自生活本身,来自生命,来自一个无法变更的命运或一个莫名的规定?我怀疑,故而不愿服从。可是我又无从摆脱。
北望立交桥
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它仍然是关于居所,关于我与一座城市相依相存的故事。
那时我在这座都市里**次拥有了一个两居室新居。一开始有些兴奋,因为这是我得以安顿自己的空间,它平凡而又神奇地出现了。在熙熙攘攘的都市里,这是无数楼房中的一居,隐于其中,活于其中,消失和生长在其中。它在苍苍茫茫中找到了我,或者说是我找到了它。我的幸福无以言表,尽管它在五层楼的*高处,据说冬冷夏热,但一切在我看来都好得不能再好。
我对于新居所还没有任何体会,而只有关门对视的喜悦。我在粉刷一新的房间内走动,从这一间到那一间,嗅着相同的水泥和石灰的香味。
不知什么时候,我突然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它一阵阵爆发,中间还夹带了粗长的持续的震响。这声音可真是有力和持久啊,它不仅震动人的耳膜,还轰击着人的心脏。我四处寻找这声音的来源,一站到窗前立刻就明白了:北边不远处是一座立交桥,连绵不断的车流在桥上旋转,桥下边则是另一些车辆,还有一簇簇的人群。
我搬入新居的时间正是这座城市*好的季节:秋天。不冷不热的天气和崭新的居所合在一起,当有无法忽略的幸福。可恨的是我再也休息不好。当然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轰鸣赶走了睡眠。怎么办?有人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适应期,也许很快会像过去一样,还给我一个新的安眠。后来的日子真的有过几个像样的睡眠,但我知道这不是适应与否的缘故,而实在是连续失眠造成的极度疲惫的结果。我开始想一些办法,比如用棉条塞封窗隙,再比如安装双层窗子。这些方法事倍功半,因为实在是声源宏巨,而且真正密封之后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即振动和共鸣的力量反而由此而增大。车辆在悬空的立交桥上加速时发出的轰响,它引起的楼体和窗子的共振,简直无可抵挡。
我走入了头胀目涩的日子。与此同时,我发现满屋都被黑色的细尘蒙住了,随时擦拭随时落下,源源不断。窗子已得到如此的封闭,黑尘还是钻挤进来,显然已经无法根治。由于这噪声和灰尘,门窗也就轻易不可打开,于是室内空气愈加恶劣。
我只想尽可能地逃离这个居所,并且永远不再返回,可这又是我惟一的居所。
立交桥建得丑陋而庞大,是粗鲁的水泥裸体。它在我眼里成了狰狞的怪物。它是凸起的一截城市的肠道剖面,正露出内部的蠕动和循环。它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还有巨响。可是我不仅避不开这声音这气味,还无法摆脱它刺目的形体,因为我不能对窗外的一切视而不见。渐渐我觉得它也在与我对视,并且时而狞笑。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就病了三次。
偶尔出一趟远门,让我暂得轻松;可每到了归来的日子,又开始恐惧那个日夜轰响的居所。回来了,无眠,脱发,绝望,一遍遍洗脸,抬头看发青的眼窝。
有谁愿意交换这个居所?你有一个安静的柴棚或者猪窝吗?那你愿意用它与我交换吗?是的,我将欣然前往,但你不准变卦。帐篷
我从养蜂人那里得到了启示,觉得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有一段时间,不管在哪里,只要遇到养蜂人,我就要停下来耽搁一会儿,了解我所感兴趣的一切。他们的职业在一般人看来是辛苦的,到处游转,远途运输和奔波,夜宿野外,等等。可是他们的生活听来又极具色彩,如追赶花期,如依山背水而眠,如走遍大地。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想以某种方式,真的尝试去做一个养蜂人。之所以说要以“某种方式”,那是因为身有公职,有一种固定的工作,并非可以一走了之。今天生活中的人,有几个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凭自己的一时兴起和阶段性的好恶去寻找一种日月呢?所以说变换日常生活要有章法,有途径,不得不去遵循“法度”。
如果以挂职的方式去一个蜂场里工作,这就有机会随放蜂人在大江南北流转了。但兴起而行,困难重重,尽管奔波考察了一番,结果还是没能成功。不过这期间我买了许多养蜂的专业书籍,于是得知了神奇的蜜蜂有多少本领,它们独特的习性,以及养蜂人的日常工作。还有一些花的常识,各种可供采蜜的花,它们的开放周期等等知识。
实际上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其他,而是一顶顶帐篷下的生活。
它是流动的房屋,是随遇而安的家,是可以跟随肉身和灵魂一起移动的居所。它为我们遮风蔽雨,还与我们一起摆脱尘土、闹市、烦琐和嘈杂。人的一生都要恐惧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赤贫生活,需要安居之乐。可是居安即要思危,牵挂繁多,忧心不已。*主要的还有,人的移居成了大问题,就是说一个人不管愿意与否,必得长期在一个凝固的居所里呆守。
弄一顶帐篷,这一度成了我的理想。*好是大帆布帐篷,军用品,耐风雨且又宽敞。可是它太重了,非要几个人一起抬到一个地方扎盘不可。尽管如此我还是设法搞了一个。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使用起来的机会并不是很多。首先是日常的琐屑缠住了我,使我不能安然离开,去入住可爱的居所。再就是这个居所一旦立起,就不能省却人的照料。想一想它在山上,在河畔,如果没人照管,会有怎样的麻烦。
后来我选了一个简易的轻便帐篷。这一下好了,它可以随意收取。可是它远远比不上以前的大帐篷,显得如此飘乎,仄逼,只是聊胜于无而已。在大风大雨之中,它根本就靠不住。更为烦恼的是,今天的野外生活,特别是一人独处,已经是令人惧怕的一件事了。我的极少的一点生活用具,如烧水的锅和杯子之类,不止一次丢失。
尽管如此,帐篷里的时光还是弥足珍贵。它生出了一种极为新鲜的、与四周丝丝相连的、又熟悉又陌生的东西,这与我们已经习惯的一切是那么不同。午夜,我遥视着一天星光时,恍若进入了某种梦境。是的,这是与生俱来的一个梦想,人一旦接通了这梦想,心底深处就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喜乐。干净利落的生活,被天籁围簇的生活,对于现代人来说可真是一种奢侈啊。这其实也是极为简单的生活,可就为了追求这简单,我们却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一座城市留在了身后,那里有诸多所谓的责任,正等待我们去履行。现代人当然不可以一走了之。
可是梦中的帐篷呢?它真的*终不再属于我们,或者说已经没有了失而复得的那一天?
我无法回答。
山屋
我居住的这座都市,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是重重高山,它们笼罩在雾气下的神秘诱惑我,甚至是召唤我。我每次走进大山深处时,心境都为之一变,有时甚至会为这样的情绪所惊喜,在心底自问一句:多么奇怪啊,仅仅是半天不到的时间就来到了这里,而此地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啊。寂静的山谷,树的谛听和注视,还有鸟儿问答。山石裸露,云母,石英的闪光。黄昏时刻,一种低沉的山之咏叹开始了,它感动我们,我们却找不出它的源头。这是一种无所不在的、若有若无的声音。大山的早晨也有这种咏叹,但那又是另一种色调和意味。
山中绝少人烟,只偶尔看到几处遗下的小小山屋。它们如今完全被丢弃了,主人是谁又为何离去,这已经是个谜了。大概仅仅是几十年前,这些山屋还被人兴致勃勃地打造,而今打造者却弃它而去,再无踪影。人的兴致真是奇怪的东西,它总是忽东忽西没有确定,变化无常。但我可以想象其中的原因:山下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热闹了,山上的人于是再也呆不住了。
小屋里的人不是和尚,他们是守山人,林场工人,或其他什么人。他们下山寻找新的日子,于是把原来的工作连同心情一块儿丢下了。我稍稍有些不解的是,难道现在的山上就不需要那些工作了?比如说大山不需守、林木不需护,连同其他一些山里的营生,在现代都可以一并省略?
不管怎么说一个个挺好的小屋就这样被遗留山上,它们空空的,静静的,黑黝黝的。屋里有一种烟火气还隐约可闻,但这需要用心去嗅。我长时间在山中徘徊,寻访了许多山屋:也就在这样的时刻,我竟然私心大发。我在盘算一些事情。因为我发现这些小屋比*好的帐篷还要坚固,而且就扎在了帐篷应该扎的地方。这真是饕餮之徒眼中的美馐。我目不转睛看过了一个个山屋,心里正打谱在某一天搬进其中的一座。因为一个渐渐走近中年的男人有些惧怕了,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被尘嚣围追堵截的狼。逃离之心人皆有,有缘遁迹几人能?多么奢侈的思想和行为,多么繁华的简朴。
……
张炜,男,汉族,1956年11月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山东省栖霞县。现为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诗,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文论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潭清水》,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丑行或浪漫》《刺猬歌》等。作品在海内外多次获得文学奖,并译为英德法日韩等多种文字在境外出版。新作长篇小说《刺猬歌》反响热烈。
楚辞举要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名家选评中国文学经典丛书”之一种。丛书共12种,体例主要包括选文、注释、评析。本书正文采用的是汲古阁刊本洪兴祖《楚辞补注》。所选篇目...
绿度母 本书特色 《绿度母》中的意象更为复杂多变,更以一种张弛有度的姿态直面现代性困境。石头、河流、村庄、形形色色的动物、声音、存在状态等更具前启蒙时代的意象以...
团购:雨果文集(全20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法国文学研究泰斗,著名翻译家柳鸣九先生主编,收录柳鸣九、李玉民、许渊冲等翻译名家经...
宋词鉴赏一本通-超值白金版 内容简介 宋词作为古代文学这一阆苑里的奇葩,一直为后世所欣赏、阅读和研究。本书把多彩多姿的宋词鉴赏常识呈现给您,让您感受词人浅...
本套狄金森全集乃是译者蒲隆先生倾注二十载心血的结晶,此前蒲教授在1994-95年间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哈佛大学和狄金森故乡专门从事
半生风雨录-贾亦斌回忆录 本书特色 苦雨凄风竟终身,午衣沉思熬费神。廉正持身节挫折,精忠报因益深沉。自强独立求诸己,担荡襟怀不尤人。若问平生何所获?毕生风雨示儿...
长笛如诉 本书特色 张承志的文字纵横恣肆,是灵魂的嘶鸣,是热血的发散。他固执地先进在文学的荒芜英雄路上,抗击世俗,抗击潮流,用不断超越的文字捶击心灵、逼视生命。...
《东京》内容简介:本书包括芥川龙之介的两篇关于东京的小品文,太宰治的《东京八景》以及幸田露伴的《水之东京》,一共四部作品。
随笔二十篇-丰子恺散文精品集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定名为“丰子恺散文精品集”,其中包括《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缘缘堂续笔》四本丰子恺以丰...
口号万岁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万兽无缰篇、指马为鹿篇、评头踩足篇、点金成石篇、小生常谈篇、正打歪着篇、牛鬼舍身篇七部分内容。口号万岁 目录 答客十六问(代序)万兽...
幾米,本名廖福彬,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其笔名来自其英文名Jimmy。幾米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后来为报纸、杂志等各种出版品画插画,1999年出版《向左走向右走》,获选...
华北野花 本书特色 《华北野花》利用简单图标的方式,标示了每一种野花所处的自然环境、花期及分布地区,并用简单通俗、易于理解的语言,对野花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华北野...
最好的杂文-超值白金版 本书特色 《*好的杂文》的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杂文作品中精选出100余篇经典之作,分为反思历史、针砭时世、文艺之思、托物言志、生活的艺术、男...
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 本书特色 “大师,真正的诗歌大师!”著名诗评家、《诗探索》主编吴思敬教授这样评价特狼斯特罗姆。著名作家余华说“他诗作中的思维很迷人”。这样的...
北大日记从文学、哲学到信仰 本书特色书中详尽记录作者在北大中文系、哲学与宗教学学的学习、感悟、交流、碰幢与心得,兼容文学、哲学与宗教的沉思。本书从一个求知若渴的...
野马的爱情 本书特色 《野马的爱情》——《南方周末》高级记者南香红的特稿,每篇都是好故事。每天,新闻很多,但人世间这样的新闻不多,这样讲故事的人更少。...
《世界500强企业管理层最钟爱的管理工具》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世界500强企业常用的126个管理工具,内容涵盖企业战略管理、领导与组
《女先生(全二册)》内容简介:沈初云是大宅门里的长媳,她加入女权队伍,成为北洋时期女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可她却是人前风光人后
找到自己的赛道-读者文摘美文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涉及战胜挫折、幸福、智慧、亲情、爱情、婚姻、友情、成功、交际、寻找自我等人生命题。一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
旧物是好物 本书特色 布鞋岁月丨酷暑冰砖丨夏夜纳凉丨小人书里的大侠丨收音机里的故事…… 如果物品会说话,它会讲述怎样的故事? 到往事中,重新走一遭。 看看那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