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过程,而毋宁是一个既依凭民族国家又脱离民族国家的社会变迁过程;“法律全球化”也并不是从“国家法律一元化”走向“非国家法律一元化”的进程,而毋宁是一种从“国家法律一元化”走向“国家与非国家法律多元化”的进程;全球化也不是一种同质化的进程,而毋宁是一个单一化与多样化、国际化与本土化、一体化与碎裂化、集中化与分散化相统一的进程;全球化更不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进程,而毋宁是“全球主义”对其型塑后的产物,是我们根据何种视角去影响全球化进程的“话语争夺权”问题。只有树立这种开放性的“全球化观”,我们才能为中国以一种“主体性”的姿态,并依据“中国理想图景”重构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提供认识论的前提。
世界结构构成了当下中国法律哲学的历史性条件。于是,我们在审视“中国问题”时必须建构一种“关系性视角”。以此视角观之,中国被“裹挟”进的“世界结构”,对其未来发展有着一种并非依赖“共谋”而是根据承诺的“强制性”支配。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结构”,不只是对此前西方现代性的简单延续,而是具有双重性。这就使得中国的问题不再是“发展中世界”、“**现代世界”和“第二现代世界”中任何一个“世界”的问题,而是上述三个“世界”合成的问题。因此,中国法律哲学必须经由“关系性视角”和“共时性视角”的建构去重新定义中国,同时建构起“主体性中国”,并据此建构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部分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一种开放性“全球化观”的建构
**章认识全球化的“问题化”进路——对中国法学“全球化论辩”的分析和反思
**节前提性讨论
如前所述,在中国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学科的论者热烈探讨全球化问题的时候,中国法学界的论者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其间,并且从法律制度或规则的层面对全球化问题予以了关注和讨论。对于中国法学界给出的“全球化论辩”,一些法学论者也做出了概述和分析,并且认为这场讨论主要是围绕着他们所宣称的“法律全球化”这个问题展开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对既有的“全球化论辩”所做的概述和分析中,流行着一种我所谓的为各种法科教科书所主张的“四步骤套路”。就这里的问题而言,这种套路的具体展开便表现为:**,介绍和描述以周永坤等论者为代表的那种赞同“法律全球化”的论说;第二,介绍和描述以沈宗灵、罗豪才等论者为代表的明确反对“法律全球化”的论说;第三,介绍和描述以朱景文、公丕祥等论者为代表的对“法律全球化”持折中态度的论说;第四,根据中国法学界关于“法律全球化”的这三种论说,指出自己的观点及其所属的阵营。这种“四步骤套路”存在着许多问题,然而就本章的论题而言,其中*为凸显的乃是这样两个问题:**,它通过把相关的观点全都统合在“赞同”、“反对”和“折中”这些具有鲜明立场的阵营之中,不仅遮蔽了各种观点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而且还把一些原本开放的观点变成了封闭的观点;当然,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与一些讨论“法律全球化”问题的文章本身就是在表态这个事实紧密相关的。第二,由于这种套路所强调的是态度或立场,所以它一方面使得我们看不到这些不尽相同的观点在具体理论问题上的争辩;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不再去追问这些争辩本身是否具有理论意义。比如说,这种套路使得我们根本看不到中国法学论者并不是通过表态方式而是在常规论证过程中所开放出来的“全球化究竟是经济全球化还是多维度的全球化”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却为“法律全球化”的讨论提供了一种意义架构。
……
邓正来,1956年生于上海,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政治学和法学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Fudan China Studies》主编;吉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资深访问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科学与知识社会学,侧重政治哲学与法律哲学研究。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主要论著有《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学术与自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等;主要编著有《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等;主要译著有《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律史解释》、《民主、宪政、对外事务》、《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主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哈耶克论文集》、庞德的《法理学》和《政治学说史》等。
A groundbreaking manifesto on living better and longer that challenges the conve...
★《一个一个人》《匠人》作者申赋渔最新作品集,5年采访,记录30多个普通人真实的生命故事如何被疫情改写“这本书中的素材,我花了五年时间采访收集。而在巴黎封城之时...
【英】詹姆斯·布莱德尔作家、科技专家、记者和视觉艺术家。英国《卫报》电子杂志专栏作家。知名杂志《科克斯书评》(Kirkus)称之为:计算机时代的乔治·奥威尔。
★安杰拉•马森斯,英国悬疑小说作家,来自英格兰中部衰落破败的老工业区黑乡,少女时期因家庭原因在学校长期遭受霸凌,孤独成长。她在购物中心当了19年保安。在长达25...
关于“佛家宗派”,可以说,大乘佛学在印度没有发展得那么复杂,大别而言只有两派,即是空宗和有宗,亦称为“中观宗”与“唯识宗”。 佛学传播到汉土,却发展为十个宗派,...
1. 著名旅德作家程玮为中国孩子倾心打造。2. 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极为自然地糅入了哲学、美学、历史、中外民俗等等元素。3. 设计精美,丰富的真实历史图片和纯美手绘...
二木真希子,日本爱知教育大学美术专业毕业,曾在Telecom动画制作厂从事动画片美术工作。现在在宫崎骏设立的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担任动画片...
故事发生在英格兰南部的德瑟特。傍晚,暮色笼罩着辽阔的田野,一群少女穿着白色的连衣裙,戴着白花编成的花冠,踏着明快的乡村舞节奏,在草坪上跳舞。她们中间有个姑娘叫苔...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 Jung),1875年出生于瑞士北部的康斯坦斯湖畔,1961年逝世。他是瑞士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毕生致...
佐藤卓是日本中生代代表性设计师、策展人。2020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海报、几代人都在用的很多日常消费品的包装设计,都出自佐藤卓之手,比如乐天口香糖、狮王香皂、资生...
Founders at Work: Stories of Startups Early Days is a collection of interviews w...
李靓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硕士,国家注册营养师。“中国好营养”科普达人,“菜妈和钱爸”公众号创始人。知乎2022年度新知答主。曾与“丁香妈妈”联合制作知...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莱维的最后一部...
與以往學界對中國基督教活躍於內陸鄉村社會的認識有所不同,本書側重描繪基督教在發達的沿海商業中心溫州迅猛崛起的軌跡,並以溫州為例,剖析宗教實踐、宗教空間和宗教話語...
《中国都市圈极限通勤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基于联通手机信令数据,选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十大都市圈,通过分析居民日常通勤情况,试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内容简介: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
戴建勇 Coca艺术家,从事影像艺术,北京三影堂奖和集美阿尔勒入围,参加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日本熊本现代美术馆的展览,被BBC和纽约时报德国之声等媒体报道过。
陈志华,1929年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主要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保护文物建...
内经临床精要 本书特色 本书为“重读中医经典丛书”之一。全书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经典必读》中有关《内经》的内容为基础,节选《内经》中对临床具有实用价值...
QBQ公司的创办人。该公司致力于推动个人责任成为公司与个人的一项核心价值。米勒通过写作、演讲、以及全美国的QBQ认证顾问师网络,将QBQ理念传达给许多机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