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是人际文明相处的准则,是国家合法性的标准,是国内宪法和国际法律条约的基石。作为国际社会政治与道德的重叠共识的核心,人权既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道德概念。在人权的坚硬的法律外壳的里面,蕴涵着深厚的伦理内核。以人权的法律形式为研究对象者,为人权法学。以人权的道德意蕴为研究对象者,为人权伦理学。
本项人权伦理学研究,不仅涵盖人权的内涵、人权的论证以及人权间的冲突等基本内容,凸显了人权作为主观权利的本质特征以及普世性、基础性、道德适用性的重要性质,揭示了人权与东方文化、人权与尊严、人权与民主、人权与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还从人权的视角,对平等、公正、关爱等重要伦理范畴以及功利主义、契约主义、德性论、责任伦理、康德形式化的道德法则(义务论)等伦理学派的价值旨趣进行了阐释与解析,同时也展现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对于深化人权的伦理学研究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书不仅涵盖人权的内涵、人权的论证以及人权间的冲突等基本内容,而且还从人权的视角,对平等、公正、关爱等重要伦理范畴以及各种伦理学派的价值旨趣进行了阐释与解析,同时也展现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对于深化人权的伦理学研究所起的重要作用。本书思想深刻、论证严谨、表述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篇人权的内涵
**章人权的基本概念
本章“人权的基本概念”由“人权的定义”和“人权是一种主观权利”两节构成。“人权的定义”是全部人权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它表明人权是权利的一种,因而具有一般权利的基本属性。“人权是一种主观权利”则是对人权概念的进一步深入的说明,它表明人权作为一种特殊权利,拥有着一种不同于一般权利的独特的属性。
**节人权的定义
所谓人权,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他人或某一主管面前,对于自己基本利益的要求与主张,这种要求或主张是通过某种方式得以保障的,它独立于当事人的国家归属、社会地位、行为能力与努力程度,为所有的人平等享有。
人权概念的建构是以权利概念的建构为前提的。依据美国政治与社会哲学家范因伯格(Joel Feinberg)的观点,“权利是一个人针对其他人就某种事物的特殊质量的要求”。这项定义蕴涵着四个要素。**,“一个人”或“某个人”是权利的载体。他对自己的权利提出主张。第二,被“针对的其他人”是权利的应答者、责任者或履行义务者,比如国家。权利的应答者或责任者要针对该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果是消极义务,则意味着权利的应答者或责任者不阻止权利载体做或不做某事;如果是积极义务,则意味着权利的应答者或责任者为了权利载体去做某事。第三,“就某种事物”指的是权利的具体内容或权利的对象,比如“生命、自由、财产不受侵害”或“应享有*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等。第四,“特殊质量的要求”指的是权利意味着一种要求或愿望,这种要求或愿望有别于一般的、随意的要求或愿望之处,在于权利载体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追索权利的应答者或责任者相应的义务,必要时甚至可以通过实施制裁使权利得以履行。
……
甘绍平,1959年生,江西南昌人。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伦理学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传统理性哲学的终结》,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中国哲学的精髓》,达姆施塔特学术图书协会(WBG)出版社,1997,德文版。《客观理性哲学——理论与思维方式》,慕尼黑ARSUNA出版社,1994,德文版。
**篇人权的内涵
**章人权的基本概念
本章“人权的基本概念”由“人权的定义”和“人权是一种主观权利”两节构成。“人权的定义”是全部人权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它表明人权是权利的一种,因而具有一般权利的基本属性。“人权是一种主观权利”则是对人权概念的进一步深入的说明,它表明人权作为一种特殊权利,拥有着一种不同于一般权利的独特的属性。
**节人权的定义
所谓人权,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他人或某一主管面前,对于自己基本利益的要求与主张,这种要求或主张是通过某种方式得以保障的,它独立于当事人的国家归属、社会地位、行为能力与努力程度,为所有的人平等享有。
人权概念的建构是以权利概念的建构为前提的。依据美国政治与社会哲学家范因伯格(Joel Feinberg)的观点,“权利是一个人针对其他人就某种事物的特殊质量的要求”。这项定义蕴涵着四个要素。**,“一个人”或“某个人”是权利的载体。他对自己的权利提出主张。第二,被“针对的其他人”是权利的应答者、责任者或履行义务者,比如国家。权利的应答者或责任者要针对该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果是消极义务,则意味着权利的应答者或责任者不阻止权利载体做或不做某事;如果是积极义务,则意味着权利的应答者或责任者为了权利载体去做某事。第三,“就某种事物”指的是权利的具体内容或权利的对象,比如“生命、自由、财产不受侵害”或“应享有*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等。第四,“特殊质量的要求”指的是权利意味着一种要求或愿望,这种要求或愿望有别于一般的、随意的要求或愿望之处,在于权利载体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追索权利的应答者或责任者相应的义务,必要时甚至可以通过实施制裁使权利得以履行。
……
甘绍平,1959年生,江西南昌人。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伦理学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传统理性哲学的终结》,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中国哲学的精髓》,达姆施塔特学术图书协会(WBG)出版社,1997,德文版。《客观理性哲学——理论与思维方式》,慕尼黑ARSUNA出版社,1994,德文版。
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 内容简介 本书对活佛转世这一特有的制度进行了叙述和介绍。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 目录 再版序言前言**章 活佛转世的由来**节 西藏各教派的...
何谓伦理学 本书特色 《人文科学大全读本:何谓伦理学》:伦理学,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何谓伦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伦理学概述;伦理与其他...
魏晋玄学与中国审美范式 本书特色 苏保华编著的《魏晋玄学与中国审美范式》是一部从玄学美学角度对中国审美范式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文艺美学专著。为了有别于以西方美学为...
佛本是道-(2) 内容简介 前往蜀山开派大典途中,周青助大自在宫人打败西域五散人,并得遇了身负三世情孽的云霞仙子。二人由此携手,一路上打败乾机老道,致使昆仑失主...
经解入门 本书特色 《经解入门》是江藩为初学者写的读物,书中以浅出方式全面介绍阅读经书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全书52章,有如52条读书规章,是当今学子了解经学的很好...
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对神经症的分析和治疗 本书特色 《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的重点在于强调神经症患者实际存在的冲突和他为解决这些冲突所付出的努力,以及神经症患...
一日参佛一世缘 本书特色 1、看洪丕谟的佛学经典之作,解读我们每个普通人身边的佛学理念。2、予佛理禅趣于浅显易懂的文字当中,点滴时间即可获得生活智慧。一日参佛一...
本书收录海德格尔晚年的三个演讲稿和一次讨论班的记录稿。篇幅虽小,但属于海德格尔的最重要著作之一。本书的书名体现了海德格尔
内学杂谈(含《别时意趣与净土教》) 内容简介 《内学杂谈》汇集作者十年佛学研究之文章而成,内容为佛教常识略说、佛教文史评述、佛教文献考订等,其中一些文章之写作背...
傅佩荣·译解 易经 本书特色 澄清概念,回溯原点,展现一贯之系统,明本发微,以利正解。《傅佩荣译解经典系列:傅佩荣译解易经》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凝结着远古先哲...
经学视野下的《史记》与《周易》《春秋》 本书特色 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命,要绍继并效法孔子作《春秋》,司马迁的心灵深处一直蓄积着做第二个孔子的理想。司马迁多次揭...
西藏瑰宝-清代唐卡精选 本书特色《西藏瑰宝》系列图片,首套共八册。所有图版及说明文字,均选自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宝藏——中国西藏历史文物》画册。《宝藏》画册,通过...
现代性与末世论 内容简介 本书就基督教文化中的现代性、末世论、轮回、上帝国等哲学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同时亦包括对宗教哲学名人如西美尔、尼采、莫尔德曼、海德格尔等...
平时经 本书特色 生活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未经体验和思考的生活是不值一过的,只能说是生存而已。一个人,其实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想要优...
张志强所著的《朱陆·孔佛·现代思想——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关切的核心主题是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
人心与人生(广义心灵哲学论纲) 内容简介 当人在思想时,人的头脑中发生了什么?人的心态结构与感受结构是怎样的?本书把人的生存状况及其内在心理构成作为分析的切入点...
佛陀遗教经典 本书特色 由弘学和释大恩编注的这本《佛陀遗教经典》是阐述佛教教理的书籍,共包括:《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和《地藏王菩萨经》。书...
周易述(上下册) 本书特色 惠楝於易學,造詣尤為深邃。所撰周易述二十三卷,以简陝、虞翩為主,而參以酈宏、床咸、干賡諸家之說,自為注而疏之。一切唯漢易是從,不敢有...
圣经密码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宗教经典的文化人类学诠释,透过宗教和神学的面纱,《圣经》将展示人类怎样波澜壮阔的历史;穿越原始和蒙昧的迷雾,《圣经》会透露先民何种的...
读懂心理学的第一本书-乌合之众 本书特色 本书深刻的指出:群体中的个体表现与他们一人独处时的表现有明显差别的真正原因。读懂心理学的第一本书-乌合之众 内容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