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
在本书中,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艾密尔·鲁特维克为自己的这位同胞做了深刻而细致的剖析。在作者看来,俾斯麦就像一个因连连得胜而四处找事的将军,骄傲、勇敢和怨恨成为他*鲜明的性格特色。但在俾斯麦一副威武刚强、崇尚铁血的外表下,透过作者独树一帜的心理学视角,我们又清晰地看到缠绕俾斯麦一生的无法名状的失意和忧郁。
为了更真实地再现俾斯麦的生平和思想,作者收集了大量的相关史料,并以心理分析论著、剧本等多种文体形式来描绘俾斯麦的一生。而这部传记更是集作者毕生研究之大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俾斯麦。
世界上*经典的俾斯麦传记版本,传记大师艾密尔·鲁特维克代表作。
第1章闲人
1武士的后代
这是一个闷热的夏天,有一个小孩在园里的一棵老橡树下嬉戏。这个小孩双眼乌黑发亮,有一头淡黄色的头发。
这是个四岁的小男孩,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显得大一些。此时,他耐心地用铲子刨土,把一块块的土装在小推车上,然后推走,堆在池边。他在那里用石头和泥土不知在筑造什么,看得出,他干得很卖力。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园丁跑过来请他回去吃饭,他拒绝了,而且还发了一通脾气。
他家的住宅是一所很简单的乡下房子,并不像一个乡绅的住宅。房子的材料基本上是木头,没有多少装饰,只有一层,中间却是两层,大概有五个窗户那么宽。
小男孩又出现了,他站在一楼明亮的窗前,出神地向远处望去,他的眼前呈现出一片广阔的平原,成熟的庄稼滚动着金黄色的波浪,这幅景象极其富有诗意。小男孩想起了父亲,每次,当父亲领着他去村子里的时候总是说道:“这都是我们的。”父亲新近在尼朴甫得了两千英亩的田地。
当小男孩一岁的时候,父亲就带着他离开萨克森的申豪森,来到波美拉尼亚。小男孩想道:“这全是我们的。”是的,整个村子都是他们的。他们没有佃户,只有种田的小工。小工住在破草房里。其实,他们就是农奴,尽管他们和雇佣他们的乡绅们都不肯承认这一点。村子里有煤窑,还有打铁铺。
有一天,小男孩跑入牛栏,快乐地在牛身下爬来爬去。管牛的老头,九十岁的布兰德着急地喊道:“少爷,小心呀!母牛会踢着你的眼睛。它只顾安心地吃草,眼睛可看不见你,它只要一踢就会把你的眼睛踢坏!”这个高龄的老头子称这个小孩子做“少爷”,他说的是下日耳曼方言。
七十年后,俾斯麦依然记得这个慈祥的乡下老人,他对孩提时的俾斯麦讲了许多关于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故事。据这位老人说,远在腓特烈皇帝之前,他就在库斯特林亲眼见过这位国王。
每次庆祝日,父亲带着俾斯麦来到那间有三个窗子的大厅时,就会讲起许多古老的故事。大厅中央挂了好几位祖先的画像,都是披戴盔甲的武士,年久日深,画架上都落满了尘土。五百多年前,祖先们大都在易北河畔做着乡绅。到了九岁俾斯麦更懂事的时候,父亲就会给他讲更多的故事。父亲说,好几百年以来,祖先们都是住在庄园和大宅里,有许多农奴为他们干活。他们都是一些在地方上有实权的地主,自古以来,每当星期日来临的时候,他们会与亲人分开,端坐在教堂里另外一个地方的橡木座位上——今天,许多地方还是这个样子。
也许,父亲还告诉过俾斯麦,祖先们都是旧玛赤的硬汉子,大多是对君主不满才远走他乡的。父亲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诸侯强逼俾斯麦家族让出他们*好的森林,以此换得申豪森。一百年前,俾斯麦父亲费迪南的曾祖父去面见国王呈上旧玛赤的武士们的抗议书。那时,国王坚持要求他们纳税,他们坚决不肯,并说道:“我们是自由的武士,不是纳税的地主。”国王在临死之前交了一份黑名单给儿子小腓特烈,黑名单上开列了四个抗命不尊的姓氏,俾斯麦氏首当其冲。
俾斯麦的祖父喜欢饮酒,还喜欢打猎,据说他曾在一年内打过一百五十四只红鹿,俾斯麦长得*像他祖父。俾斯麦的父亲和祖父都不是武士。他的祖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在他的年轻夫人死去的时候——刚好在威尔德时代之前——他发表了一篇动人的挽歌,用很赤裸大胆的字句描写他的夫人和他们结婚的细节。
俾斯麦的祖父还是卢梭的弟子,他只希望四个儿子都做谦谦君子。他称儿子们为“我的朋友”,他喜欢看儿子们写给他的文辞优美的信,他的藏书室内满世界都是学问高深的书籍。受父亲的影响,费迪南和他的几个兄弟都秉承了胸无大志的特性,几个兄弟虽然都打过仗,立过赫赫战功,但是他们都不愿去做官而宁愿悠闲地待在家里。
费迪南二十二岁时打过一次仗之后,就甩手不干了,跑回家教育儿子去了,这令国王很生气,一怒之下革去了他的武职,收回了他的盔甲,直到很久以后才归还给他。其时正逢乱世,费迪南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1806年,弗兰茨皇帝已经退位,当时费迪南不过四十岁,正当壮年,当年耶拿战役爆发之际,他还是躲在乡下不去打仗。
俾斯麦这位厌恶战争的父亲,有着高大魁伟的身躯和同儿子一样的急性子,感情异常丰富。在他的孩提时代,他曾同腓特烈大帝说过话,这件事令他记忆犹新。费迪南的父亲是法国文明的信徒,他既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一位贵族,又要求他们抛弃阶级偏见,平等待人。费迪南十分感谢父亲的谆谆教导,这使他一生居然能够保持一种泰然宁和的心境,自己当家做主,没有什么奢望。他的性情很温和,看上去很快乐,靠自己的产业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田产已交由别人管理),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打猎,要么就是饮酒——数百年以来,俾斯麦家族一向有好饮酒的习惯。这可以从费迪南的信中窥见一斑:“今日是奥托(即俾斯麦)的生日,我*喜欢的公羊死了,天气很糟糕……有两种葡萄酒好像不太够劲儿,所以我改喝波打和舍早,但愿能合我意,当然,没有浓咖啡,我可过不了。”随后又写了两句关于牡蛎和鹅肝冻的话,“我虽然净吃这些好东西,但还是腰痛——人老了,不中用了。”
他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娶了一位十七岁的少女做妻子,她长得很漂亮,高而挺拔的鼻子,乌黑明亮的大眼睛。她面容冷峻,神态显得很有教养。她的*显著的特点就是讲理不讲情,而且还有强烈的奢望。她的祖先是门肯氏,一百多年来一直是法律或历史教授,并把这两种素质遗传给了她的父亲。腓特烈皇帝在位的时候,门肯当过内阁参政,随后担任内阁主席,随之失宠被革职。这是1792年,正是国王对俾斯麦的父亲发怒的时候。到了1800年,门肯再度做官,随后弹劾腓特烈国王,要求国王确定权限,力劝他实行内阁责任制。门肯一再表示自己如同斯泰因男爵那样是一位改革家,斯泰因曾恭维他说,他是一个优秀的自由党分子。门肯的女儿就是俾斯麦的母亲,她承继了父亲的许多优点,对所做之事大多数都很有主见。她热爱城市生活,好出风头,还喜欢宫廷。她简直和她的丈夫格格不入,她的丈夫只想自己安安静静地过日子,极不希望受到干扰,她却不一样,表现得很不安分。
俾斯麦的理性,他的深入而不为情所动的睿智,都是母亲遗传给他的,但是他的脾气,他的性格,大概是从他父亲那儿得来的。他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几种性情证实了叔本华的学说。
2逆子
俾斯麦在哥哥出生五年后来到世上,那时候,拿破仑刚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维也纳的大会刚好解散,普鲁士在欧洲建立了新联盟。1815年4月2日,法国皇帝在巴黎发表宣言书,反对这个联盟。那天早晨,柏林的人从报上得悉,费迪南·俾斯麦在尼朴甫生了一个儿子。奇怪的是,这个孩子生下来不久就觉得他的母亲是自己的仇敌。俾斯麦从小就和母亲很不对眼,后来他对许多人承认了这一点。在数百次谈起家庭状况时,他从未说过母亲一句好话。他一直到老都津津乐道地讥笑他母亲是一个女腐儒,对他很不负责任。俾斯麦说起母亲来总是带着怨恨的情绪。说她“很少有柏林人所谓的‘慈爱感情’”。他又说:“她待我是极其苛刻和冷谈的”。他解释孩提时就憎恨母亲有两个理由:一次是在冬天,他母亲在柏林款待宾客,因为房子太小,他父亲被迫把自己的床让出来,这件事给童年俾斯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一次是他正得意地站在一位祖先画像前评述的时候,母亲却坚决地收起了这幅画像,以惩戒儿子以祖先为荣耀的习气。这两件事都让小俾斯麦很难过,他的心里从此埋下了仇视母亲的种子。
孩童时代心头难以抹去的记忆表明俾斯麦奋斗进取的动力来自于他的自豪感。有一次,他的哥哥欺侮了他,他愤而离家出走,在菩提树下的大道走来走去。还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他躲在屋角里听见几个男客疑心地说道:“这是一个男孩呢还是一个女孩?”俾斯麦站出来大胆而豪迈地说道:“我是个男孩,先生们。”客人们为此惊诧不已。
他在学校几年的教育是极不成功的,直到晚年,他还念念不忘令自己恼恨的在柏林柏拉曼学校所浪费的八年时光。他说:“我从小就离家读书,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想家的感觉。从一开学起,我受的教育除了充实知识,其余尽皆抛弃。当然,那时候应该多学些知识。”他始终认为母亲是家里节制扼杀一切的根源,他把在寄膳宿学校所受到的种种苦楚都归咎于他的母亲。那时,他诉苦说,他在学校吃的是陈面包;教育制度极其严厉苛刻;冬天穿的衣服不够,让他瑟瑟发抖。八十岁的时候,他还常对人说:“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他们常用一把细长的刀子戳醒我们。”
……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如果上帝让我死的话,我将死在被敌攻陷的缺口里,一匹有血性的马要跑到倒地为止。——俾斯麦俾斯麦的一生永远是不停地奋斗,有时打胜仗,有时也打败仗,永不停止的激情,永不满意的现状。有时候他也办错了不少事,但即使办错了,也总是带着天才的特色。——艾密尔·鲁特维克
艾密尔·鲁特维克,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传记作家。毕业于海德堡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早期创作以诗歌和剧本为主。三卷本《歌德传——一个人的故事》及《拿破仑》的出版为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他开创了传记写作的新流派。以描写人物的心路历程以及性格分析而享有盛名。主要代表作还有《林肯》《俾斯麦》《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斯大林》等。
孔氏家族档案全揭秘 本书特色 号称“国民政府财神爷”的孔祥熙及其孔氏家族,如何从一个家境贫寒、毫无政治背景的小家庭发展到富极一时、权倾朝野的大家族。投蒋...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本书特色 《江泽民传》是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对江泽民精心研究之力作。书中生动地刻画了在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领导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的*高领...
杨度-全3册 本书特色杨度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早年师从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中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后又东渡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政体,和康...
坚韧不拔-戴高乐 本书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大的一场战争。在这场以法西斯轴心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的大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之多、战场...
青山妩媚-柳如是 内容简介 青山妩媚|柳如是|她是明末清初红极时的江南名妓,以其美丽与才情名列“秦淮八艳”之冠。读其诗,品其人,有“起猎邺城下,射虎当秋风”之志...
何应钦新传-蒋介石八大金刚之首 本书特色 此书著者熊宗仁是一位长期研究何应钦和中国现代史的学人,广泛采选相关资料而成此作,多言人所未言。特别是何应钦去台后的活动...
没有终点的旅程-道上的风景-II 本书特色 《道上的风景ⅱ:没有终点的旅程》收录的日记始于2005年,终止于2010年,总共6年,分列为6卷。此书呈现出...
王安石传-(全新精校版:准确.权威.阅读无障碍) 本书特色 作为百年不遇的杰出人士,却生前被世人责难,死后数代都不能洗刷骂名,在西方有英国之克伦威尔,在中国则有...
陈云的故事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特别深重的民族危亡、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是孕育英雄豪杰辈出的沃土。它促使一代又一代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进行不...
《地海传奇2:地海古墓》内容简介:这里是死寂静默的古墓, 这里有亘古不变的黑暗, 这里长眠着“累世无名者”, 这里是一个十五岁
白屋诗人吴芳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吴芳吉读物,主要介绍了传奇的童年、苦难的生活是诗歌的源泉、家难国难风雨交加 海外知己倾情相助、忧国宜忧在心头 爱国宜爱得长久...
《视频号直播攻略》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互联网营销专家郑俊雅继畅销书《68招玩转视频号》《网络营销168招》《128招玩转抖音》《10
翩翩浊世佳公子,一等聪明沈君山。胡适之和吴大猷教他宠他吴清源和聂卫平和他对弈林青霞和胡因梦陪他逛街无论文才、科学、外交、
颜真卿评传 内容简介 颜真卿以政治家和书法家著称于后世。他忠烈刚正,与邪恶势力做坚决斗争,成为时代正气的代表。他继承书法传统而加以变化,楷书雄伟端庄,开创新的书...
《数字化中台》内容简介:数字化中台不是新事物,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注定会在数字化时代大放异彩。本书由用友官方出品,全
《中国新闻从业者职业心态史(1912-1949)》内容简介:本书针对新闻史人物研究中“没有人”、感受不到人的内在心理与精神世界之脉动
《丰盛人生》内容简介:◎本书是安利创始人理查·狄维士于耄耋之年写下的唯一自传,回顾了从最初的创业尝试到创建安利帝国的历程,
本书为法国文论家、艺术史家艾利·福尔1921年发表的著作。作者以拿破仑支持者和崇拜者的身份,对拿破仑人格、个性、军事艺术、政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内容简介:傅高义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认
精装帝王传清世祖顺治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主要讲述顺治是**个在紫禁城里称帝的满人;是**个以幼主身份登基的清帝;是**个从花街柳巷中把汉家风尘女子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