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持“欧洲文化中心论”的人往往漠视东方文学;西方种类繁多的印度文学史,写的也只是印度古典梵语文学。如果说一种文学或一个作家的影响与其祖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关,那么使人类“完成自己使命”的“亚洲新纪元曙光”,“标志着二十世纪初揭开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的“亚洲觉醒”,难道不能为现代亚洲文学显示世界影响提供必要的前提?难道不能哺育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大作家?马克思说的“曙光”,列宁讲的“觉醒”,当时主要指的是印度和中国。几十年后,中国革命的成功,印度民族的独立,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也应在世界文苑里占有席位。
……
本书译本1984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当时译者从该书印地文版和英文版(1962)对照译出。现根据英文2008年版补正,并请王逢振等人校阅;书中的一些诗歌译文多般采用冰心译文或参阅冰心等人的译文译出。在此表示感谢。
倪培耕
2010年8月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思想家,教育家。1901年在家乡桑地尼克坦创办实验学校,后发展成为印度国际大学。1911年出版英文版《吉檀迦利》,并藉此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位获此奖的亚洲人。对于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其诗作在印度享有极高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戈拉》《沉船》等。
《泰戈尔传》作者克里希那•克里巴拉尼(1907-1992),印度著名文艺评论家,泰戈尔作品研究专家,泰戈尔的孙女婿。早年在桑地尼克坦泰戈尔创办的学校任教。1933年开始与泰戈尔生活、工作在一起,直至1941年诗人逝世。曾任《国际大学季刊》编辑,后任印度文学院**秘书,联邦议会成员。
在人被打上种姓烙印,在诞生的偶然事件决定人们的地位、职责和生存机会而在其他任何地方极其罕见的这种文明的社会里,家庭——至少那些建立在诞生基础上的拥有特权的家庭——总要竭尽全力维护自己家谱的权威标记。人们作出这种推测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不管这种现象是多么奇特,仍很少有哪个印度教徒(也包括从事教学的人)能够拿出一本两三代以上的书面家谱的证据。正是这个原因,在探寻了像泰戈尔那样出类拔萃家族的家谱之后,我们所得到的仍是些模糊不清的传说和轶事。它们与《往世书》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没有多大的差异。在那里,“传闻”替代了“认识”。
然而,人们不能无视代代相沿的传说。如果任何故事毫无根据,多少世纪以来它们怎么会不胫相传的呢!这件事本身是多么使人惊叹不已。何况,民间传说还有它自己独特的情趣,它比历史更丰富多彩,完全有可能,在里面包藏着被历史忽视了的真实成分。有关泰戈尔家族的民间传说里,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情趣。
公元八世纪中叶,经历了长时间的政治动乱和宗教与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之后,孟加拉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印度教王国。我们可以从书本中找到这个历史事实的证据。为了从佛教无政府状态所产生的道德败坏中复兴印度教社会,为了在古代种姓制的原则上重建印度教社会,卡瑙吉王国的五位婆罗门被请到孟加拉。卡瑙吉王国是当时婆罗门文化的堡垒。这五位流芳百世的婆罗门子孙打下的孟加拉新贵族阶级的基础,今天仍没有被摧毁掉。历史对于赋予当代孟加拉以具体形式的这个饶有兴味的大家族的实践,保持着缄默。不管怎么说,这个实践肯定是获得了成功,因为婆罗门人在孟加拉占据着优势。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从那五位婆罗门中的某个家族繁衍下来的。在这五个家族里有一个名叫德卡什的,传说他就是泰戈尔家族的祖先。
历史充满了反讽。当陶醉于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种姓制度时,他们却断送了自己国家伟大祖先佛陀的民主传统,并且很快蒙受到一支外族异教徒一手制造的可怕凌辱。十二世纪末或十三世纪初,土耳其人和阿富汗人,从西面入侵孟加拉。孟加拉逐渐成为德里穆斯林帝国的附属省份。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改变了宗教信仰,成为穆斯林。他们之中有些是出于不得已,有些则是想同新主人一块分享新政权的利益。有一个婆罗门冒险地投入了一个穆斯林姑娘的情网,从而实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他自愿皈依新教,既获得了一个情侣,又谋取了南孟加拉拉吉肖尔地区的穆斯林省长手下的要职。他的名字叫比尔阿利·汗。在他忠心耿耿的僚臣中有两位婆罗门兄弟,名叫伽姆代沃和吉叶代沃。在几经沧桑和几代人的沉浮之后,诞生了那个传说中的德克什家族。
有一个传说讲,斋月的一天,当穆斯林人终日封斋时,伽姆代沃看见比尔阿利·汗在闻一只柠檬。他笑着说:“在我们的宗教里,闻一下。相等于吃了一半食物,你的封斋被破坏了。”当场比尔阿利·汗没吭气。然而,因原出生于印度教社会的缘故,伽姆代沃的话语一直萦怀在他心里。过了一些日子,他在自己的宫殿中举行音乐会,邀请了这两位兄弟和其他印度教徒参加。在举行音乐会的大厅旁边的房间里,摆设着丰盛而美味的牛肉和猪肉菜肴。当那些菜的香味飘进大厅时,印度教徒都不安起来。比尔阿利·汗笑吟吟说:“倘若根据你们的宗教,闻一下相当于吃了一半饭菜,那么你们已经享用了被禁止的食物,你们的种姓遭到了玷污。”话音刚落,大厅里顿时骚乱起来,所有印度教徒都用布捂住鼻子逃窜出去。但是,他们已经蒙受了玷污。从那时起,泰戈尔家族在婆罗门社会里被视为是低贱的。保守的婆罗门瞧不起他们,称他们为比拉利或比利利婆罗门。
在印度教社会里,婆罗门的地位依赖于所谓的种姓的圣洁。由于丧失那种纯洁性,这个家族难以在那个对他们冷若冰霜和百般虐待他们的社会里生存下去。当他们不得不为女儿物色新郎时,他们碰到的灾难,恐怕是无以复加的。那时,对于保守的印度教徒来说,没有任何事比家里的大姑娘嫁不出去更为不光彩的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仍沿袭着这种看法,因此,这个家族从自己祖先家里被逐出之后,不得不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女儿寻找配偶,到处飘流。娶这样家族的姑娘为妻,对婆罗门来说是需要勇气的。吉格纳塔·古夏利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气的人,他——也有人说是他有知识的儿子普鲁般塔姆——娶了不走运的兄弟伽姆代沃和吉叶代沃的侄女,这兄弟俩轻浮的举止使他的家族蒙受了种种灾难。这事大约发生在十五世纪后二十五年。由于这桩婚姻,吉格纳塔·古夏利不得不为自己的无畏行动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终他也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家,到乌特尔巴拉村去寻求栖身之处。这个村坐落在今天巴基斯坦东南部的诃尔纳地区。就是这个冒失的古夏利家族中的一支,奠定了今天被称为泰戈尔家族的基础。这个家族名叫般伽纳·古夏利。
驱逐、不幸和社会隔离,使这个家族的成员充满了勇敢和叛逆的精神。他们丧失了自己种姓的骄傲,从而也失去了恐惧。现在,他们还有什么可丧失的呢!由于到达纯洁和神圣的道路已经被堵死,他们便决定成为人,注意获得当时能够获得的生活资源。那是个动乱的时代,在全国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儿层出不穷。白种人从大洋彼岸来到神圣的恒河之滨,开办了工厂。虽然他们是“不圣洁的野蛮人”,然而他们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穆斯林统治者也认为,同他们亲善是明智的。因此,十七世纪的*后十年,般伽纳和他的叔叔苏克代沃弃家外出。正如从前他们的祖先外出飘流那样,他们来到了恒河之畔,在离英国住宅不远的戈温德普尔村定居了下来。P1-3
克里希那·克里巴拉尼(1907-1992),印度著名文艺评论家,泰戈尔作品研究专家,泰戈尔的孙女婿。早年在桑地尼克坦泰戈尔创办的学校任教。1933年开始与泰戈尔生活、工作在一起,直至1941年诗人逝世。曾任《国际大学季刊》编辑,后任印度文学院第一秘书,联邦议会成员。
川岛芳子生死大揭秘 本书特色 cctv10套《探索·发现》持续关注日本《朝日新闻》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惊曝川岛芳子30年隐居生涯纪实“日本风情女子浴嬉图”里蕴藏的...
鲁迅根脉(全二册) 节选 上卷着重探寻的是鲁迅与绍兴历代先贤的精神联系。这些先贤,从传说中的夏禹以及越王勾践起,直至秋瑾等辛亥革命志士,其中包括王充、嵇康、王羲...
顾准的后半生 本书特色 对当下多数年轻人来说,“顾准”或许是一个陌生冷僻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波顾准热时,他们不过是10来岁的学童。如今,这个名字在他们的生...
吴宓与陈寅恪 本书特色 我宁肯相信苏格拉底的灵魂不灭论,愿父亲与寅恪伯父的在天之灵,能同因信念而选择死亡的王静安先生相聚,毫无干扰地继续他们对中西文化的不尽探索...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Ⅵ 本书特色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历来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库中的瑰宝,是一部融历史。文学和人生哲学于一炉的鸿篇巨制。古代希腊、罗马许多历史人物的形...
下一班火车几点开 本书特色 画家赵蘅的回忆录,文图并茂,颇具情怀。作者赵蘅为翻译家杨苡幼女,书中记载,颇有涉及杨苡和大舅杨宪益处,也是相当有意思的资料。赵蘅的专...
柯罗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介绍了画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选用进口铜板纸,全彩精印,图文并茂。书中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解读近现代西方绘画艺术的窗口,是画家、美术学...
《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主要讲述了:关于一个时代的文学回忆录,30年先锋文学的隐秘地图,30年中国文学一条勃动的根茎,一
毛泽东三十一年还旧国-1918-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的人生地图 本书特色毛泽东的一生,起点是韶山,终点是北京。83年的时间里,他行走在中国广阔的版图上,而北京...
曹禺自述 本书特色 作家对自己的创作都不大能说清楚,我也是如此。分析作品要靠评论家。不过作家写作,对自己的感受是清楚的。爱谁、恨谁、同情谁,是很清楚的。作于我不...
毛泽东与贺子珍 本书特色 大革命时期的“永新一枝花”,“永新暴动”后的“神枪手”与“双枪女将”,秋收起义后与毛泽东的井冈之恋。枪林弹雨中的“模范夫妇”,长征路上...
曾国藩与湘军 本书特色 《曾国藩与湘军》他生逢非常之世,走着非常之路,建有非常之功。他生前事业清晰明朗,身后毁誉却纷纭莫测。古今罕有!清延内部有人盛赞他,〔中兴...
百年艺林本事 本书特色 《百年艺林本事》为书画鉴赏家、独立撰稿人万君超近年来所写的近百年来艺林掌故的文章结集。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梅景书屋纪事、大风堂之门、近世...
张学良在美国的最后岁月 本书特色 国内记录张学良离开台湾后仅有的一部纪实性图书。在神殿谷山坡上那块墓地中,镌刻在红色大理石上的墓志是:“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
项城袁氏(精) 本书特色 个人、家庭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制约变动不居。家庭的变化演进又反过来成为社会的缩影,成为观察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河南项城袁氏家族与清末民初的...
卡斯泰-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法国海军上将卡斯泰(1878~1968)是世界闻名的海军战略家、历史学家。卡斯泰的一生,如同克劳塞维茨一样,既荣耀辉...
赫鲁晓夫下台内幕 内容简介 我同阿列克谢·弗拉基米罗维奇·斯涅戈夫于60年代初首次相识,其时他从劳改营返回莫斯科已有几年之久。他已离职,确切地说是“让”他离职的...
蒋介石侍卫长回忆录 本书特色蒋介石先生是打天下的人,不是治天下的人,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道德。他有大起大落,有大功大过,两岸的中国人都很清楚,是家喻户晓的大人...
我的精神自传 本书特色 《我的精神自传》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
圈子.段子京城富人那些事儿 本书特色 北京城的富人们,如何用段子消遣,靠圈子发财? 王中军、马云、段永基、潘石屹、柳传志、冯仑、孙树新、黄光裕、王志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