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自一九八○年起,曾经编选和出版过《1980—1984年散文选》、《1985—1987年散文选》、《1988—1990年散文选》和《1991—1993年散文选》,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九九四年后,这项工作一度中断。进入二十一世纪,散文创作仍然欣欣向荣、气象万千,成为文学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及时总结年度散文创作的实绩,向读者集中推荐优秀的散文作品,进而为新世纪的文学积累做出作者的贡献,我社决定恢复年度散文的编选和出版工作。
恢复出版的散文年选总冠名为“21世纪年度散文选”,每年编选一册。编选范围为当年全国各报刊上发表的散文作品,入选篇目以发表时间顺序排列。此项工作得到了许多著名文学评论家和编辑家的支持和帮助,并且提出了很好的编选意见,作者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参考专家们的意见,严格进行编选。在此,谨向诸位专家深表谢忱。
作者希望读者通过这个选本,不仅能了解本年度散文创作的总体概貌,而且能集中欣赏和阅读这一年里出现的*优秀的散文作品。作者的努力是否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真诚地期望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批评和建议。
小人物与大哲学
孙郁
当代的学人,谈历史和诗文时,见识不俗的很多。但那些人里,有许多一涉猎现实的人和事,交白卷的也不计其数。鲜于识人,陋于记事,只是纸上谈兵,与活的人生是远的。张中行似乎是个例外,他的受人关注,是因为书本的见识与生活的见识都高,没有隔膜的地方,那在学林里是不多见的。较之于象牙塔里的柔弱书生,他的泥土气和布衣气,把不谙俚俗的迂腐驱走了。
我浏览张中行的著述,*佩服的是他那些对小人物的描述。读人深,又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不仅得《世说新语》的妙处,超出了古人的感性的直观,庄子的玄学和康德的涵咏意味都出来了。从平凡的人那里,去捕捞人间的思想,并会心的一笑,就有苍冷的意想在,使人为之一振,原来事理竟在平凡的人与事间。过去,是没有谁做到此点的。他却在读人之中,轻便地将厚重的东西托出,一下子就把自己和众人的距离拉开了。
《负暄续话•张寿曾》里写的人物,很有庄子的寓意。一个精明、善良之人,在那样一个畸形的年代里,以大智若愚的样子,靠傻气躲过关节,在作者看来是不凡之举:
其实对任何事,他都能够明见底里,只是不说,至少由外貌看,还不关心,包括不动情。这用旧话说也许就是良贾深藏若虚,甚至大智若愚吧?这“若”还往深处发展,至少在一般人眼里,成为真虚,真愚。例如他在学校,同事和同学都把他看作不可理解的怪人:知识、教学没有问题;只是对人处事,总表现为神经不健全的样子。证据或来由,是对于有些刺激,他的反应总是不合常规。这刺激,主要是指稍有恶意的揶揄,他的回报不是发怒,而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时甚至自己也跳到身外,成为旁观的欣赏者。这样的反常,日久天长就使自己以外的人都认为,他却是有精神病,适于有闲情逸致的时候拿来做笑料。他的这种应世之道,是否经过深思熟虑,并且费了大力,连我也不清楚。但换得的报酬却是大的,就是历次运动,他都可以在画花鸟、睡大觉的闲适中过日子,因为没有人注意他,甚至没有人想到他。
接着,张中行发问道:这种生存理念是来于“性”还是“术”呢?他由此联想的东西很多,在思绪里都是涌动着哲人的情思。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在他眼里却有大的内涵,生活的启迪要比书本的暗示更生动吧。每每与这样的人物相遇,他都要深思到远远的地方。考虑到人性与天意,技巧与天然等话题。在曲折含蓄的文本里,折射着无奈和慨叹。人在世间存活,要经历外力的考验,外力是逆人生者有之,顺人生者亦有之,非一两句话可以说清。在这样的时候,我就感到了他内心的岑寂。言语的内部流动的那些思想,其实是很深的。
对比他的同代人,在悟道的问题上,他是特别的。不去遥远的圣地取火,也没有耽于书本中。既非造一个新的幻影,醉心于宏大的叙事,也没有走复古的路。他一生是在很平常的环境里,做平常的事情,与平常的人接触,却悟出了诸多不平常的事理。从琐碎和细小之中,能折射出奇异的存在。一些些微的变化,就可能见出人的本质。我们看先秦的著作,许多思想都是战争与人事纠葛时所产生的。读人的快慰,有时胜于书本的,这是的的确确的。
人的精神的敏感与否,从小事里可以看出来的。在小人物的平常之中,能悟出道理,且直指心灵的本质,是张中行不凡的地方。他在和尚的慈善的目光里,发现了真与俗之辨,在乡民的衣食住行中,嗅出灵动的玄学气味。尤其善写失败者的心境,在凄楚的哀凉里,透出大的空幻,不是宗教的宗教,不是玄学的玄学。他的身上,泥土气和哲思气是交织的,两个本不相关的存在在此相关起来,让我们觉得很有意思。中国近代以来,学院气的文人和乡俗气的文人,是不大容易合流的。也是各自行路,互不相联。张中行却是个特别的存在,由乡下而城市,由学院而市井,几个世界的灵光都集于一身,把高悬的学问日常化,平民化,是对现代知识界的一个贡献。
宏大的道理,在自己的脚下,不在遥远的别地。这也是他给我们的启示。张中行的文字不是让人成圣,而是悟出如何做人的思想。中国知识阶层,是喜欢从外部获取精神之火的。这并没有错。问题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回到自身,从自我的角度反观事理。张中行是既能从古人和洋人那里得到思想,又注重耕行的人。而生命的体验,对他的意义更重吧。他对人的心理变化的敏感,对小人物生死的慈悲,在我看来都是超常的。在诸多的
随笔里,他平淡里却有轰鸣的存在,我们读那些书,心被无数可怜的人的悲欢所感染。有的并不神奇,都平常得很,可那里却有精神的河在流淌,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从岁月的沧桑里,梳理出人世的明暗,在他看来是无奈的,可恰是这样的无奈,却让我们嗅出生命的本原,一些哲学的闪光就诞生于此。许多精心构造宏大的文化理论的人的雕饰与追求,在这位老人的文字的光环下,不幸坍塌了。久在平常与苦难里浸泡的人,才能听见天籁,与神秘的一隅相逢,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二
三十年代,左倾化在中国是个潮流。左的问题,不是个体的问题,乃社会阶级意识的产物。因为民众甚苦,又无路可走,只好造就一种力量,向着既定的目标走去。左派里的青年,大多是有良知的。有良知,就易冲动,宗教式的情绪出来,很能动人的。青年诗人在那时留下的文章,几乎没有谁考虑到己身的利益,忘我的求索,也有舍生取义的选择。悲凉之壮,即使今天看来,也不能不说是感人的。
较之于同代的左翼青年,他是考虑个体较多的人。似乎不愿从阶级的层面打量问题。人的存在虽是社会的产物,但作为生命,是从己身开始触摸世界的。人生而有欲,欲多不能实现,就有大苦,于是争、抢、夺等等。他多次谈到,儒家过于讲善的话题。不免空。为一个空的理想去拼命,还是解决不了人的个体欲望的问题。《顺生论•本性》云:
我觉得,荀子的看法比孟子高明得多,因为切合实际。善恶问题是谈人事,孟子却越过人而冥想天道,天何言哉,不过人的空想而已。荀子就不然,他从世间的凡人着眼,在《礼论》篇里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看到,欲望是人世间一个根本的力量,可是满足欲望的事物不是有求必应的,因而不免于争,就是说,率性而行,其结果是易于流为恶。这种看法,同近代西方的精神分析学派有相似之处,虽然未必尽是,律己论人,却是值得深思的。
从高的善良理念出发的人生追求易流入虚伪,而从凡人的苦乐出发理解万物,则趋于平常。后者的路,是他自己看好的,也应从此走向自我,不会成为非人的。许多年来,他看人看事,一不从道德上拘泥地议事,看重的是人性的美与欲的关系。二不从阶级的角度理解事物,而着眼于普通人的命运的思考。在这个广大的世界里,我们不知道的事物太多,只有己身切肤的体验才是*深的。个人的喜乐苦楚,能够知道一二,可阶级的整体面目,我们却知道得太少。所以张中行一生喜欢讲个体,谈凡人,却决不言圣道、民族主义、阶级学说。这一点和周作人极其相似,记得周氏在一篇文章里说,中国的有产者和无产者想的都是一个问题,即都是要升官发财。出语虽重,也不是没有切中要害的。而只有沉默的那些百姓,才过的是真的生活,人们日常里知道的、接近的恰是那里延伸的气息。有什么比这样的气息更真实呢?
凡人的苦乐,也是自己的苦乐。张中行的平民精神里,一直流淌着这些。他写过许许多多的小人物,描绘的那些社会底层的男女,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比如刘佛谛,那个憨厚老实的人,在他笔下是很感人的。在诸多的细节里,人的怎样善良,怎样温情,都表现得很美。每到周末,他们都见面,一起谈天,吃饭,讲一些各自以为有趣的事。在那样一个压抑的时代,他们彼此温存着,使可怜的心未因不幸而干枯,是大不易的。刘佛谛幽默,有学问,善调侃说话,是个乐天派,但对别人,向来善良,从不伤害对方。有善意,就是仁者,可是风暴来了,阶级斗争残酷,自己受不了,自尽了。此事对张中行的刺激是巨大的,一个乐天的人怎么能突然在厄运前挺不过去呢?看来理解一个人是很难很难的吧。他还写过刘舅爷这个人物,也很感人,那人自己并不识字,却善良得有些迂,可爱极了。不会言谈,对人却那么干净,没有杂色在,只是一介农夫,可心却是美的。……
余光中评说五十年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大家须浩瀚,视线内外的余光中,自述-炼石补天蔚晚霞,访问,印象,漫议,争鸣,论列等。 本书是名家评说丛书系列之一种,精...
红唇与领带 本书特色 本书系台湾当代知名作家、东海大学教授周芬伶的散文自选集。作者的作品以女性书写闻名,文字间既有感性的流动,亦有精细的修饰,诗一般的语言令人读...
中国诗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诗之源起、三百篇为中国诗学之渊薮、楚辞代兴与春秋战国诗学之中断、两晋诗学极盛与中兴以后作者之玄思、齐梁陈诗风绮靡与六朝...
莫里亚克精品集上 本书特色 无声的青春焦虑、罪恶的深渊及其呈现的永恒威胁,虚妄的肉体诱惑,物欲横流,自满和伪善泛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52年)弗朗索瓦·...
《转型人:移动互联时代媒体人的迁徙式生存》内容简介:该书稿以东部地区N市的J报为例,从媒体人类学的视角切入,分析互联网时代融
夜航船 本书特色 《夜航船》是一部来自三百年前的“百科全书”,也是张岱这个文人眼中的大千世界。从天文地理、四方星象到三教九流、古往今来,或严肃,或幽默,或正经,...
魏晋文学与玄学 目录 自序“通悦”从建安到太康陶诗“任真”说陆机与六朝文学中的唯美思潮清谈语文会关于魏晋清谈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魏晋文学与玄学 节选 魏晋文学一言以...
《协同共生》内容简介: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化转型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也成为企业打造数字经济时代新型能力的根本
枕草子 本书特色 插图精装版《枕草子》七大珍藏理由—— 1、日本随笔文学开山之作,日本三大随笔之一。 2、与《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双壁,与《方丈记》《徒然...
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
在新疆 本书特色作家以特有的体认传达对新疆的风土、物候和人情的感受,并步步深入到新疆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卡姆,淋漓尽致,引入入胜。在新疆 内容简介 本书是...
东京美女散步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安西水丸,日本著名艺术家,以插画家、小说家等多种身份活跃于多个领域,曾获朝日广告奖、纪文美食插画家特别奖...
玉雕集 怪马集 凤凰集-倚梦闲话-柏杨杂文精选-1 本书特色 《倚梦闲话1:玉雕集、怪马集、凤凰集》:柏杨杂文精选·倚梦闲话系列玉雕集 怪马集 凤凰集-倚梦闲话...
处世之道-倪匡说三道四 本书特色 《处世之道》:金庸,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黄霑,倪匡来到香港...
汉魏六朝诗选 内容简介 从汉兴到隋亡约八百年。在这一段时间里,诗歌园地中生长了不少花果。这里选录的诗约三百首,其中有几组或几家的诗选得比较多,从数量上可以看出这...
风景开眼:大师笔下的旅行 内容简介 《风景开眼:大师笔下的旅行》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威尼斯、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白马湖、印度洋上的秋思、泰山日出、超山的梅花、钓...
诗建设-2014年夏季号-No.14 本书特色《诗建设》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
伪自由书 本书特色 《伪自由书》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3年所写的杂文四十三篇,包括《观斗》《电的利弊》《赌咒》《从讽刺到幽默》《推背图》《中国人...
经典国学读本:世说新语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魏晋时期笔记小说代表作。又名《世说》。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
《江南程氏针灸经验集》内容简介:本书由以国家级名老中医、江南程氏第四代传人——程子俊为代表的江南程氏针灸的学术思想、论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