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问题已经在学术圈里讨论了近二十年。本书包含了关于这个重要主题的两次讲座。这两次讲座是由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弗兰克·克默德于2001年11月在伯克利大学坦纳讲座上所做的。讲座之后是杰弗里·哈特曼(耶鲁大学),约翰·基洛利(纽约大学)和凯里·佩罗夫(美国戏剧学院)三位小组讨论成员的回应,*后以克默德对评论者的回应作结。结果显示,讨论是令人鼓舞的,影响是广泛的。本次讨论是我们这个时代*为恳切、*为持久的文化辩论之一。
克默德的机智妙语和旁征博引令人印象深刻、心满意足……它讨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和文学文化,据我所知,比其他任何著述更细微,更敏锐。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关于经典的讨论常会变成一场令人不快的学术混战,而本书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起点……(克默德的)详尽辩护旨在提醒为何文学和批评是生活的**才能。
——《书业观察论坛》
愉悦
在本场讲座期间,我不得不说明一下愉悦如何得以进入关于经典的讨论。这是这个首场讲座的一个目的。如果我达到了目的,我就能毫无困难地把莎士比亚带入到第二场讲座中去。真正的困难是,经典的话题本身并不是愉悦之显而易见的源泉,这个冒险计划也许会挑战演讲者理解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相异之中的相像的能力。另外,不能因为要过于严密地调查事实,要以一种近来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方式去立论或反驳某种观点,而带着厌烦的心理去做这项工作。
关于经典的讨论一度十分激烈,但只是简单地以利维斯博士的方式进行:是弥尔顿应当被剔除,还是雪莱应当从降级名单中被解救出来放到存疑名单之中呢?这些争辩是激烈的,甚至是充满激情的;但是,其背后也有一个大致的认同,那就是彻底搞清经典是一个社会问题,尽管它应当经由美学的辩论来决定;很少,或从来没有人建议对整个经典(包括任何作品)进行去经典化。辩论转而攻击弥尔顿作品庄严宏大的风格,或雪莱应受指责的含混模糊等问题。当这种观点显得站不住脚的时候,它已经或多或少地被悄悄地抛弃了;真正的问题在于:经典的概念是否并非是一个用来为少数人的压迫统治辩护的邪恶神话——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如今它*终被揭示为一种政治宣传武器,就像“demystified”(去神秘化)一词所表明的那样。关于文学价值的问题,在极大程度上被驳斥为缺乏实用性,或者,甚至被嘲笑为明显的胡言乱语。
在一系列制度性的决定驱使之下,一大群人可以说是被雇用来为一个群体的利益做一些严肃的阅读,不再更多地讨论文学的问题,有时忘记了还有这么一种东西,而发明了诸如“性别”、“殖民主义”之类的新东西来讨论。这些情况超出了亟需探讨的问题范畴,像这样停止讨论文学本身似乎是自然之事——除了否定它的存在似乎有利可图之外。像我们以前所理解的一样,文学批评连同它的主题都遭遇了劫难,专家们不费力地转向所谓的(如果你认可的话)元批评的层面上去了。
……
弗兰克·克默德(1919- )剑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他的研究领域甚广,从《圣经》到莎士比亚,从浪漫主义文学到D.H.劳伦斯等,被誉为本世纪最博学的文学批评家之一。著有《结尾的意义:虚构理论研究》(1967)、《秘密的起源》(1979)、《讲述的艺术》(1983)等。
王充及其文学思想 内容简介 王充,是东汉前期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中国古代*具有怀疑精神的思想家之一。他留给后人的是一部绝世之著——《论衡》,《论衡》中包含有丰富的...
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八年来有关义和团研究的成果集成。作者自1986年年末开始连续五年多与日中两国的学者(由佐佐木卫、路遥两位先生任团长)...
杨义文存(第六卷)--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其深邃的文化学思考和精湛的叙事学解释,在中国古典小说史研究领域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提出了“中国小说发端于...
读遍红楼:不随黄叶舞秋风 本书特色 每句都有出处,嬉笑全是文章把《红楼梦》的每一根骨头者挑出来。我希望我这一点贡献,能引起大家研究《红楼梦》的兴趣,能把奖来的《...
这部专著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
读曲小识-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有案头之曲焉,有场头之曲焉。作者重视声律与文章之美,固矣。泊乎传奇渐入民间,顾曲者不尽为文士。于是梨园爨弄,迁就坐客,不复...
蒋天枢传 内容简介 一代国学大师,陈寅属的忠笃弟子和托命之人。陈寅恪——一位传奇般的人物。20世纪7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知道陈寅恪的名字。进入80年代之后,陈寅...
本书收入了青年作家述平的电影文学剧本《有话好好说》以及他的五部中篇小说。《有话好好说》系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最新电影,改编自
赢在办公室-用历史名人的智慧学职场生存之道 本书特色 刘邦、汉武帝、曹操、诸葛亮、李世民、武则天的成功智慧,赵匡胤、朱元璋、康熙、曾国藩、胡雪岩、李鸿章的历史心...
细读孟子 本书特色 “细读国学经典丛书”精选国学文化中*代表性的著作,邀请业内权威专家结合时代需求进行精细、精确解读,力求以权威实用的解...
齐鲁文化与山东新文学 本书特色 齐鲁文化是一种在文化高峰时代形成的文化,尽管它曾经成为专制主义的思想统治工具,但是齐鲁文化固有的原始人道主义风度、民本主义价值倾...
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文学卷)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篇现代文学观的发生与形成(1900-1927)、第二篇现代文学的现代处境(1949-1948)...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中短篇小说30余篇。作者的写作态度从“自我迷恋”慢慢进化到“自我呈现”、“自我认识”,相对于编造一个好
元配夫人张幼仪,神魂之交林徽因,柔艳娇妻陆小曼。人间四月天春风迷醉,云端浮生梦新月难圆。深爱、挚情、欢恋,张幼仪从头细数
卢照邻集笺注-增订本 内容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染疾后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卒年不可确考,约生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六三二),而据新发现的佚文翼...
风光无限话西游 内容简介 本书将《西游记》天宫地界般般风景予以集中罗列,对人神妖魔的异情奇彩予以阐扬,对佛光道影索照儒骨的精神风貌与哲学光芒予以折射,并由此汲取...
谈艺录 内容简介 钱锺书先生(一九一○一一九九八年)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学者、作家。他的著述,如广为传播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均已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
汤文选谈艺录 内容简介 《汤文选谈艺录》真实地反映了我父亲70年艺坛耕耘的心路历程和他的秉赋、学养、人格、境界;也客观地记录了我父亲对中华伟大文化传统的深深热爱...
红楼探佚红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用一种散文随笔的写法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作深入浅出的推介。它们是建立在作者的“红学三书”研究体系基础上,内容框架当然不可能大异,但其中...
红楼丛谈 本书特色 龚鹏程编著的《红楼丛谈》内容介绍:由读者阅读与诠释的角度看,《红楼梦》的读者会因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思想背景、不同着眼点,而形成不同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