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搞好编辑工作的必要条件。编辑部采取许多措施,以提高大家的编辑和写作能力。集体修改文章,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当时的做法是:参加起草中央文件的副总编,把中央起草修改文件的方式方法和作风带到编辑部来,每期都有几篇稿件,由副总编主持,分工编委及责任编辑参加,对稿件逐段逐句地边读、边议、边改,无论内容、文字,是否符合马列主义原理和中央精神,有没有反映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行文表达方式是否合乎逻辑,经过议论,该定的定,该改的改,该删的删。这既可集思广益,较快搞出文章,又是对年轻编辑一个极好的学习锻炼机会。与集体修改文章相配合,每期编完后都开一个“编后会”,会上重点介绍某些文章从立意、结构的前后变化及修改过程的体会、经验,这是学习写作和编辑工作*具体、*有效的途径。此外,还给每个编辑人员定任务,每年要写几篇文章,文章写出后,发挥集体力量给以帮助,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水平。编辑人员的培养和提高,要靠组织、靠集体,同时也要靠个人的努力。那时我们对编辑人员讲,我们是共产党员,但我们不是天才,也不是庸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这个特殊就在:我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用功,特别能攻坚,经过努力、奋斗,我们会取得好成绩,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这样的认识,许多同志后来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下,都用功不懈,风也挡不住,雨也挡不住,人也挡不住,作出了一定成绩,成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骨干力量。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
创全球发行量纪录的刊物,影响中国政局三十年。
毛泽东亲自提议创办、亲笔写刊名,用以引导全国思想理论走向的中共中央机关刊;邓小平亲自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并在新时期指导该刊实现办刊方针的拨乱反正;从《红旗》到《求是》,中央机关刊的风云变换。
中央的关怀
毛泽东与《红旗》杂志
中共中央主办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在毛泽东关怀和指导下,于1958年6月1日正式创刊。社址在现沙滩北街2号大院。这里原是北京大学的旧址。40年前,即1918年10月至1919年春毛泽东曾在大院红楼工作过。40年后,他亲自提议、策划、催生的《红旗》杂志在这里诞生,他虽身不至,但心却同《红旗》紧紧联系在一起,指导红旗一桩又一桩重大活动。
(一)提倡、推动、指导红旗的开创工作
我们党还在筹建过程中,就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此后,尽管刊物名称有所变化,但一直坚持在办,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一直考虑恢复党刊。1955年重建中央政治研究室,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党刊创办做组织、人事准备。1955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几次强调我们的干部“要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为此要钻,要学,要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
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各省“要选择恰当的人,办好刊物,改善刊物,迅速交流经验。”
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提出“全党都要注意思想理论工作。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这时正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全党面临一场全新的建设社会主义宏大复杂任务,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代领导集体对此进行全面探索和实践。党的理论刊物的创立被提上工程。
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办刊物”这个问题,省委书记“要研究理论,培养秀才,要研究文法、考据、词章。一个人每年搞篇把文章,事情就好办了。”他在这次会议的结论提纲中,再次提出“考虑出刊物的问题”。还说:没有理论,凭什么做领导工作?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集体创作,开动脑筋,不搞出点理论问题不行。正是出于为了活跃党内思想,在领导干部中形成带头学理论、想大事、抓大事的风气,他提出建议创办党的理论刊物问题。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把办刊物问题具体化了。他在3月22日讲话时,指出:我很高兴陈伯达同志的两个文件,一个是写给我的一封信,还有一个通知(指中共中央关于各省、市、自治区必须加强理论队伍和准备创办理论刊物的通知)。原来死也不想办刊物,现在转了180度,同意今年就办,这很好。我们党从前有《向导》、《斗争》、《实话》等杂志,现在有《人民日报》,但没有理论性杂志。原来打算中央、上海各办一个,设定对立面,有竞争,现在提出各省都办,这很好。可以提高理论,活泼思想。各省办的,要各有特点,可以大部根据本省情况说话,但也可说全国的话、全世界的话,宇宙的话,也可以说太阳、银河系的话。
正是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刊物创办得以落实,初步确定办刊人选,有关人员在成都就办刊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过商讨谋划。
1958年5月25日在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毛泽东主持讨论通过关于主办党刊的决定。他说,会议第三项,有个办红旗杂志的决定,读一下吧。(杨尚昆读《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关于创办红旗杂志的决定[草案]》)这个问题也是南宁会议建议的,成都会议也谈了这个问题。那个时候还讲是七月一号出版。世界上的事情就那么怪,可以好多年就是搞不起来,可以一下子就搞起来了。我倒是不算个消极分子,我是主张要搞一个理论杂志,至于哪一天出版呢?我就没有把握了。当时有同志提议七月一号出版,我说也可以。现在提早一个月。今天已经25号了,所以今天就要集稿。就以利用这次大会(指八大二次会议)的许多稿子,一期还出不完。还有,从前我们谈了,各省也搞。我说这个法子好。每一个省,每一个大市,每一个自治区,都可以搞。一个省,除开个别的小省算小国之外,在国外就是一个大国。成都有个各省办杂志的决议(指中央的通知)。现在具体解决的是中央的杂志,需要在这个会上作出一个决定来。
有什么意见?(稍停)付表决好不好?还要讨论?(稍停)这个创刊词大家看过没有?(邓小平答:看过了)大家应该看一下。这个东西我看过,可以。(他在24日看发刊词时曾有批语:“此件写得很好,可用”)赞成的请举手(全体举手),放下。反对的举手(稍停),没有。通过。(热烈鼓掌)
决定全文如下:
一、五中全会决定由中央主办一个革命的、批判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杂志,定名为《红旗》,每半月出版一次.六月初创刊。
二、决定由陈伯达同志担任《红旗》杂志的总编辑。
三、全党应当积极地支持这个杂志,各级党委应当经常供给稿件。除了在中央成立一个编辑部以外,上海局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都应该分别成立一个编辑小组,负责征集、初步审定和修改稿件。
从会议记录可以看到,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们以“一致通过”和“热烈鼓掌”来欢迎《红旗》杂志的诞生!
这次会前,毛主席审阅了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他在审阅时,在大部分编委名字下画个杠杠,个别的画个框框,也有的画个“、/”,还在名单下方空白处,写有“文艺部门周扬”、“联络部王稼祥”、“中央党校杨献珍”、“科学院范文澜”。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名单有一些新的考虑。但*后他还是批准了原拟的名单。
编委共36人,他们是:
丁冬放王力王任重王鹤寿尹达邓力群
田家英刘大年孙冶方艾思奇李友九李井泉
李达肖华吴冷西陈伯达陆定一周扬
林铁欧阳钦范文澜范若愚胡乔木胡绳
姜君辰柯庆施陶铸张德生许立群康生
冯定舒同杨献珍廖鲁言薛暮桥谭政
常任编辑:邓力群田家英李友九陈伯达胡绳
总编辑:陈伯达
**次编委会于1958年5月24日由邓小平主持在中南海居仁堂召开,会议主题是“谈成立编委会和写稿问题”,有31人出席。
(二)为红旗题写刊名、审改文章、拟写按语和
约稿信
在筹办党刊过程中,许多同志提出,请毛主席为党刊命名。毛主席说,还是走群众路线,发动大家寻个好名字。有关部门发动工作人员,提出各自的建议名称,经汇总,上报中央,毛主席圈定“红旗”(这个名字是中宣部韩静同志提出的),经中央同意便定了下来。毛主席又为红旗题写了刊名。
毛主席的字写得好,是举世公认的。他自少年时即以苦学练就深厚功底,以后一直苦练不断,承绪晋唐以来狂草的神韵,经他自身长期挥洒融创,终于写出一手运笔潇洒、豪放,布局得当,气韵出神入化、气势磅礴淋漓的书法来。真可谓龙腾虎跃,气象万千。他为红旗书写刊名二十余幅,供编辑部选用。他在5月24日写毕刊名后给红旗总编信上说:“报头写了几张,请审检;如不能用,再试写。”他在有的刊名题字旁,注“似可用”、“比较从容”、“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等等。一个“画”字,形象地表现出他的书写灵感:把生动活泼、极富民族特色、上下飞舞的江绸,变为笔下的狂草红字。这个绞丝偏旁既是传统的,又是同草书绞丝偏旁很不一样,充满艺术魅力和想象空间。这不由得使人想起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中所讲的故事:“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红旗编辑部从毛主席题写刊头中选出两字作为正式刊名题字,这就是流传至今、众皆称赞的红旗二字。这两个字怎么看都令人叹服:结构完美,气韵非凡,动静天成,永具魅力。毛主席还把自己写的《介绍一个合作社》交红旗在创刊号上发表。创刊号出版后,他仔细审读,发现一处错误,为此专致函《红旗》予以纠正,并提出,“应列一个正误表,在下期刊出。”毛主席这一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影响着《红旗》工作人员,使这一优良传统长续不断。
……
黑天鹅之死:武装党卫军最后一战 本书特色 1945年3月的“春醒”行动,即巴拉顿湖反击战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动的*后一场主动进攻战役。虽然*终失败,但...
思无涯,行有制 内容简介 思无涯就是要解放思想,行有制则是要持守底线。成其是百姓之思应无涯,官员之行应有制...思无涯,行有制 目录 思无涯,行有制(代序)一 ...
孙子兵法解读-中华古典珍品书坊 本书特色 《孙子兵法》是世界文化的精品。美国哈佛大学有专门研究《孙子兵法》的经济学课程;日本企业家把此书作为经商必读书目;前苏联...
伯恩施坦文选 本书特色 人民出版社是党的**家出版机构,始创于1921年9月,重建于1950年12月,伴随着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巨变一路走来,成为...
《高卢战记》文辞简洁、内容丰富而意蕴深厚,其质朴文风的背后暗藏着凯撒的政治意图。在古典语文教学传统中,这部著作通常被拉丁
交接香港-亲历中英谈判最后1208天 本书特色 作者为谈判的亲历者,熟知历史背后的细节故事,中英香港回归谈判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首度公开!大量珍贵历史照片、简报首...
失范与重构-1927年至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 目录 序言Abstract导言**章 苏北地方社会的衰败**节 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失衡一 中国传统乡村...
1921-2011-国共两党关系90年图鉴 内容简介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市委统战部、市社会主义学院拟组织编撰的《国共两党关系90年图鉴》,入选国家新闻...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内容简介:为什么我们憎恶父母的某些行为,却又不知不觉向他们的行为靠拢?为什么实施校园霸凌
本书是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研究论文集,对晚清中国海军的创建、民国海军的发展以及抗战时期海军在香港的表现等问题进行探讨,在世界
进军东北 本书特色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已经接近尾声。德国,这个让全世界陷入战火屠戮的始作俑者,已经在这一年的5月7日投降。但已经被军国主义...
强势民主 本书特色 《强势民主》是由本杰明·巴伯教授所著,彭斌和吴润洲翻译。本书将简要地阐述一些新挑战如何在一个日益增长的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的、科技进步的、寡...
日志中国:回望改革开放30年(第三卷)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新京报》独家推出跨年度366期系列报道精粹。《回望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第3卷):日...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收录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全文,以及《人民日报》发布的本报评论...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 内容简介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收入的是江泽民同志在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二日至二○○○年二月一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
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 内容简介 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正如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
合纵连横 本书特色 《合纵连横——战国中期的军事外交》编著者周书灿。随着两个多世纪霸权迭兴的历史局面彻底终结,战国前期,七雄并立的“国际”格局逐渐形成。《史记·...
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 本书特色 十多年来,雪珥在澳大利亚默默地收藏、研究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战争文物,积累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历...
兵书宝剑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柄七星剑为线索,描写了隋末唐初云中山猎户少年张甘成长一代剑侠的传奇经历,以及他与官宦小姐秦文丽的爱情故事。从外族入侵、群雄混战到争...
时政文献辑览(2006年3月---2007年3月) 本书特色 该书收录了2006年至2007年3月这段时间在《新华月报》上刊登过的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