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搞好编辑工作的必要条件。编辑部采取许多措施,以提高大家的编辑和写作能力。集体修改文章,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当时的做法是:参加起草中央文件的副总编,把中央起草修改文件的方式方法和作风带到编辑部来,每期都有几篇稿件,由副总编主持,分工编委及责任编辑参加,对稿件逐段逐句地边读、边议、边改,无论内容、文字,是否符合马列主义原理和中央精神,有没有反映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行文表达方式是否合乎逻辑,经过议论,该定的定,该改的改,该删的删。这既可集思广益,较快搞出文章,又是对年轻编辑一个极好的学习锻炼机会。与集体修改文章相配合,每期编完后都开一个“编后会”,会上重点介绍某些文章从立意、结构的前后变化及修改过程的体会、经验,这是学习写作和编辑工作*具体、*有效的途径。此外,还给每个编辑人员定任务,每年要写几篇文章,文章写出后,发挥集体力量给以帮助,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水平。编辑人员的培养和提高,要靠组织、靠集体,同时也要靠个人的努力。那时我们对编辑人员讲,我们是共产党员,但我们不是天才,也不是庸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这个特殊就在:我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用功,特别能攻坚,经过努力、奋斗,我们会取得好成绩,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这样的认识,许多同志后来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下,都用功不懈,风也挡不住,雨也挡不住,人也挡不住,作出了一定成绩,成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骨干力量。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
创全球发行量纪录的刊物,影响中国政局三十年。
毛泽东亲自提议创办、亲笔写刊名,用以引导全国思想理论走向的中共中央机关刊;邓小平亲自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并在新时期指导该刊实现办刊方针的拨乱反正;从《红旗》到《求是》,中央机关刊的风云变换。
中央的关怀
毛泽东与《红旗》杂志
中共中央主办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在毛泽东关怀和指导下,于1958年6月1日正式创刊。社址在现沙滩北街2号大院。这里原是北京大学的旧址。40年前,即1918年10月至1919年春毛泽东曾在大院红楼工作过。40年后,他亲自提议、策划、催生的《红旗》杂志在这里诞生,他虽身不至,但心却同《红旗》紧紧联系在一起,指导红旗一桩又一桩重大活动。
(一)提倡、推动、指导红旗的开创工作
我们党还在筹建过程中,就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此后,尽管刊物名称有所变化,但一直坚持在办,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一直考虑恢复党刊。1955年重建中央政治研究室,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党刊创办做组织、人事准备。1955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几次强调我们的干部“要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为此要钻,要学,要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
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各省“要选择恰当的人,办好刊物,改善刊物,迅速交流经验。”
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提出“全党都要注意思想理论工作。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这时正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全党面临一场全新的建设社会主义宏大复杂任务,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代领导集体对此进行全面探索和实践。党的理论刊物的创立被提上工程。
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办刊物”这个问题,省委书记“要研究理论,培养秀才,要研究文法、考据、词章。一个人每年搞篇把文章,事情就好办了。”他在这次会议的结论提纲中,再次提出“考虑出刊物的问题”。还说:没有理论,凭什么做领导工作?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集体创作,开动脑筋,不搞出点理论问题不行。正是出于为了活跃党内思想,在领导干部中形成带头学理论、想大事、抓大事的风气,他提出建议创办党的理论刊物问题。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把办刊物问题具体化了。他在3月22日讲话时,指出:我很高兴陈伯达同志的两个文件,一个是写给我的一封信,还有一个通知(指中共中央关于各省、市、自治区必须加强理论队伍和准备创办理论刊物的通知)。原来死也不想办刊物,现在转了180度,同意今年就办,这很好。我们党从前有《向导》、《斗争》、《实话》等杂志,现在有《人民日报》,但没有理论性杂志。原来打算中央、上海各办一个,设定对立面,有竞争,现在提出各省都办,这很好。可以提高理论,活泼思想。各省办的,要各有特点,可以大部根据本省情况说话,但也可说全国的话、全世界的话,宇宙的话,也可以说太阳、银河系的话。
正是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刊物创办得以落实,初步确定办刊人选,有关人员在成都就办刊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过商讨谋划。
1958年5月25日在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毛泽东主持讨论通过关于主办党刊的决定。他说,会议第三项,有个办红旗杂志的决定,读一下吧。(杨尚昆读《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关于创办红旗杂志的决定[草案]》)这个问题也是南宁会议建议的,成都会议也谈了这个问题。那个时候还讲是七月一号出版。世界上的事情就那么怪,可以好多年就是搞不起来,可以一下子就搞起来了。我倒是不算个消极分子,我是主张要搞一个理论杂志,至于哪一天出版呢?我就没有把握了。当时有同志提议七月一号出版,我说也可以。现在提早一个月。今天已经25号了,所以今天就要集稿。就以利用这次大会(指八大二次会议)的许多稿子,一期还出不完。还有,从前我们谈了,各省也搞。我说这个法子好。每一个省,每一个大市,每一个自治区,都可以搞。一个省,除开个别的小省算小国之外,在国外就是一个大国。成都有个各省办杂志的决议(指中央的通知)。现在具体解决的是中央的杂志,需要在这个会上作出一个决定来。
有什么意见?(稍停)付表决好不好?还要讨论?(稍停)这个创刊词大家看过没有?(邓小平答:看过了)大家应该看一下。这个东西我看过,可以。(他在24日看发刊词时曾有批语:“此件写得很好,可用”)赞成的请举手(全体举手),放下。反对的举手(稍停),没有。通过。(热烈鼓掌)
决定全文如下:
一、五中全会决定由中央主办一个革命的、批判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杂志,定名为《红旗》,每半月出版一次.六月初创刊。
二、决定由陈伯达同志担任《红旗》杂志的总编辑。
三、全党应当积极地支持这个杂志,各级党委应当经常供给稿件。除了在中央成立一个编辑部以外,上海局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都应该分别成立一个编辑小组,负责征集、初步审定和修改稿件。
从会议记录可以看到,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们以“一致通过”和“热烈鼓掌”来欢迎《红旗》杂志的诞生!
这次会前,毛主席审阅了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他在审阅时,在大部分编委名字下画个杠杠,个别的画个框框,也有的画个“、/”,还在名单下方空白处,写有“文艺部门周扬”、“联络部王稼祥”、“中央党校杨献珍”、“科学院范文澜”。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名单有一些新的考虑。但*后他还是批准了原拟的名单。
编委共36人,他们是:
丁冬放王力王任重王鹤寿尹达邓力群
田家英刘大年孙冶方艾思奇李友九李井泉
李达肖华吴冷西陈伯达陆定一周扬
林铁欧阳钦范文澜范若愚胡乔木胡绳
姜君辰柯庆施陶铸张德生许立群康生
冯定舒同杨献珍廖鲁言薛暮桥谭政
常任编辑:邓力群田家英李友九陈伯达胡绳
总编辑:陈伯达
**次编委会于1958年5月24日由邓小平主持在中南海居仁堂召开,会议主题是“谈成立编委会和写稿问题”,有31人出席。
(二)为红旗题写刊名、审改文章、拟写按语和
约稿信
在筹办党刊过程中,许多同志提出,请毛主席为党刊命名。毛主席说,还是走群众路线,发动大家寻个好名字。有关部门发动工作人员,提出各自的建议名称,经汇总,上报中央,毛主席圈定“红旗”(这个名字是中宣部韩静同志提出的),经中央同意便定了下来。毛主席又为红旗题写了刊名。
毛主席的字写得好,是举世公认的。他自少年时即以苦学练就深厚功底,以后一直苦练不断,承绪晋唐以来狂草的神韵,经他自身长期挥洒融创,终于写出一手运笔潇洒、豪放,布局得当,气韵出神入化、气势磅礴淋漓的书法来。真可谓龙腾虎跃,气象万千。他为红旗书写刊名二十余幅,供编辑部选用。他在5月24日写毕刊名后给红旗总编信上说:“报头写了几张,请审检;如不能用,再试写。”他在有的刊名题字旁,注“似可用”、“比较从容”、“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等等。一个“画”字,形象地表现出他的书写灵感:把生动活泼、极富民族特色、上下飞舞的江绸,变为笔下的狂草红字。这个绞丝偏旁既是传统的,又是同草书绞丝偏旁很不一样,充满艺术魅力和想象空间。这不由得使人想起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中所讲的故事:“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红旗编辑部从毛主席题写刊头中选出两字作为正式刊名题字,这就是流传至今、众皆称赞的红旗二字。这两个字怎么看都令人叹服:结构完美,气韵非凡,动静天成,永具魅力。毛主席还把自己写的《介绍一个合作社》交红旗在创刊号上发表。创刊号出版后,他仔细审读,发现一处错误,为此专致函《红旗》予以纠正,并提出,“应列一个正误表,在下期刊出。”毛主席这一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影响着《红旗》工作人员,使这一优良传统长续不断。
……
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 本书特色 1.非常具有话题性。引起话题是一本书吸引读者眼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作为一本著作,引起广泛争议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
《松文清公升官录》补注 本书特色 《松文清公升官录》,清殊格抄本,现见于《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19册,他处并未见存录。此书作者不详,主要记录了清朝大臣...
全球视野下的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 内容简介 本课题的主要关注点不是一般地论述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发展及其运作机制,而是更多地将其放在世纪之交人类社会面临着...
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 本书特色 ⊙ 轻阅读,适合旅行阅读、咖啡厅、客厅阅读⊙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智慧的图书,一本当代政治的说明书,给我们看美国政治提供了一...
湘军(下)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部全面而深入的湘军通史,湘军作战历程全记录首次面世。自1851年起,湘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太平、镇捻军、平西北、复新疆、兴军屯、...
《阅读的故事》内容简介:★专业读书人唐诺的阅读进化史,诚恳实用的阅读指南。关于读书,你所有的疑问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莱特湾1944-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 本书特色 四场海战——莱特岛,萨马岛,恩加诺角,苏里高海峡,舰艇、潜艇、飞机立体协同作战,规模空前,四天之内,美国海军彻底击...
作品目录韦伯眼中的政治(中译者前言)英译者鸣谢英译者序参考书目说明年表英译者翻译说明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论俄国的立宪民主形
理解农民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一部富有新意的理论著作,评介了西方以中国农业和农民为主题的理论:斯科特一波普金争论;施坚雅的中心地与...
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2004年总第二辑之一种,由张海鹏先生着意为序热心介绍。全书旨在考察抗战时期处...
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 本书特色 ▲本书中的衡阳保卫战《47天》是衡阳保卫战中国守军第10军战事记,由笔者和卢华磊根据《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湖南四大会...
冲突中的守望-联合国维和行动成功条件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成功的条件。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实践中,为什么有的维和行动成功了,而有...
《订阅经济:创造可持续增长的未来》内容简介:我们现在正处于商业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整个商业世界正在由产品转向服务。如今的消
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权力的本质、权力的分化、权力的交换、权力的腐败、腐败的领域及其形式、腐败的根源、市场经济的二重性、权力的制约、反腐败...
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写的这本书.以独特、具有论辩性的手法。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争议性、迄今仍困扰着人们的问
美国崛起沉思录 内容简介 编者在写作过程中,为了准确和权威,坚持了把历史现象和政治事件回放到特定的时空范围和背景中加以考察和研究,力求使其客观真实,符合逻辑。为...
中央保育员日记 本书特色 1939年下半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一片硝烟之中,为了让前方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安心抗战,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托儿所----...
《康德历史哲学文集(注释版)》内容简介:本书收入康德历史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关于一种世界公民观点的普遍历史理念》、《人类
2008-理论茶点大家叹 内容简介 为深入学习党的和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将广东改革开放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组织人员编写了今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上、下) 本书特色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温斯顿·丘吉尔的基本删节的回忆录。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战时首相兼国防大臣,作为世界大战一方*主要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