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期,作者着手《斯大林周围的人》一书的写作。1980—1983年,关于斯大林某些主要亲信的首批札记发表在西方国家的报刊杂志上。该书的**个英文版本(《All stalin's Men》)于1984年问世,随后根据英文和俄文版本的译文在许多国家发表,其中包括日本、中国、波兰和匈牙利。1989年.经过重大补充的本书《他们包围着斯大林》在苏联出版。那是改革和公开性年代,作者打算在随后两年对书中提到的六位主要人物各写一部不长的书,这个任务只完成了一部分。基辅的《祖国》(1991年第5—6期)和沃罗涅目的《高潮》(1991年第8—9期)杂志刊载了《拉扎尔·卡冈诺维奇》。1992年,共和国出版社出版了关于米·苏斯洛夫的《灰衣主教》。1992年,作者又写了关于米·加里宁的《全苏村长》。本书将所有上述文章收集在一起。1992—2005年期间,俄罗斯联邦发表了关于斯大林主要亲信的许多文章。俄罗斯与美国分别出版了多卷本的斯大林与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和加里宁通信集。米高扬的回忆录《往事如烟》、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的谈话记录也相继出版,马林科夫之子写了关于自己父亲的书,莫洛托夫的孙子维·尼科诺夫发表了关于自己祖父的详细自传(两卷本)。
莫斯科的长寿市民(维•米•莫洛托夫)
我的手表还在
我的一位老熟人急着上班,将手表忘在家里。当她走过格拉诺夫斯基大街时,看见人行道上站着一位个子不高的老人,便问:“请问,现在几点了?”“上帝保佑,我的手表还在。”老人说,然后报了时间。等他抬起头时,这位妇女(1937年被处决的一位老布尔什维克的女儿)十分惊讶。她认出他就是莫洛托夫,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的领导人。20世纪40年代,他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排名仅次于斯大林,位居第二。
但是,*近与笔者交谈的大部分年轻人连莫洛托夫的名字都不知道。善于思考问题的美国记者亨利:史密斯对此感到惊讶,但笔者并不认为值得大惊小怪。
亨利•史密斯在其《俄国人》一书中写道:西方人忘记了,尽管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但经常比俄国青年更了解苏联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苏联著名流行歌曲演员阿尔卡基•赖金身上的一件事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例子。一年冬季,他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医院,18岁的孙子前来探视。突然,赖金从病床上坐起来,惊恐万状,因为他看见斯大林*亲密的战友之一、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兼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正从病房经过。
“就是他!”赖金失声喊道。
“谁?”孙子问。他觉得从走廊中过去的那个人面生。
“莫洛托夫。”赖金小声说。
“莫洛托夫是什么人?”小青年莫名其妙地问。正如一位中年学者所言:“缺乏历史知识影响了青年一代的发展。他们既不了解恶棍,也不了解英雄,只迷信西方摇滚乐明星。”
当然,老一辈人还清楚地知道莫洛托夫。然而,就连他们也对这位前总理*近20年的命运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世。因此,当他们在1986年年底,读了苏联部长会议的一份简短讣告之后万分惊讶。讣告说,1930—1941年期间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莫洛托夫逝世,享年97岁。对他们许多人而言,它既是一份讣告,也是莫洛托夫的名字从政治上虚无缥缈的状态中再度出现。
莫洛托夫190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也许他在生命的*后一年是资格*老的党员。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老的党员是法罗。利泽尔•克努尼扬茨,她于1903年参加社会民主运动。1980年年底逝世,享年97岁。1983年,1904年入党的苏共党员季莫费-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逝世,享年99岁。1985年夏季,安娜•尼古拉耶夫娜-贝奇科娃逝世。她1906年6月入党,享年99岁。现在莫洛托夫又与世长辞……
如果说,莫洛托夫作为资格*老的党员的时间并不长,但毫无疑问,他长期是20年代初期唯一健在的中央委员。这些中央委员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自然死亡,其中大部分或者被处决,或者死在监狱和劳改营里。莫洛托夫为消灭这些人立下了莫洛托夫原姓斯克里亚宾。开始为布尔什维克报纸撰写短文和文章时,曾经用过不同的笔名。1919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工人参加经济建设的小册子,用了莫洛托夫这个笔名(意为“锤子”。——译者注),后来这就成为他经常的姓氏。
不知为什么,许多人认为莫洛托夫出身于贵族之家,这是不正确的。1890年3月9日,莫洛托夫出生在维亚特省库卡尔卡镇,是诺林斯克市民米哈伊尔•斯克里亚宾的第三个儿子。莫洛托夫的父亲家境殷实,为儿子们提供了接受良好的教育机会。莫洛托夫在喀山实科中学毕业(俄国革命前的中学,不教授拉丁语和希腊语,主要教授数学及自然科学。——译者注),还学过音乐。那时俄国正在发生革命,喀山大部分年轻人都很激进,莫洛托夫参加了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的自学小组。在这里,莫洛托夫结识了维克托•季霍米尔诺夫。季霍米尔诺夫是富商之子,继承了一大笔遗产,1905年参加喀山布尔什维克小组。在他的影响下,莫洛托夫于1906年参加这个小组,1909年被捕,被流放到沃洛格达:流放结束后他来到彼得堡,考入工学院。1912年,**份合法的布尔什维克报纸《真理报》开始在首都出版,季霍米尔诺夫是其组织者之一,为其捐献了一大笔款项。季霍米尔诺夫吸收莫洛托夫参加报纸工作,莫洛托夫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后来在30年代,莫洛托夫千方百计保护了自己这位朋友的女儿——在大剧院工作的芭蕾舞女演员M.季霍米尔诺娃。
由于党的许多领导人被捕或者侨居国外,不仅彼得堡的,而且全俄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在**次世界大战初期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况。1915年秋季,在A.什利亚普尼科夫的领导下,在彼得格勒重新成立了中央委员会俄国局。一年之后,26岁的莫洛托夫成为该局的委员。在二月革命*初日子里,他自然而然地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1917年3月,他进入《真理报》编辑部和彼得格勒苏维埃执委会。
然而,党的领导人流放和流亡归来之后莫洛托夫退居次要地位。他既没有演说家的天才,也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革命的能量。因此,无论在1917年暴风骤雨的革命岁月,还是在后来的国内战争年代,他都不算出类拔萃。但是,莫洛托夫表现出自己是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执行者,加上他受过系统的技术教育,因此1918年出任北部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管理旧俄的七个省和卡累利阿劳动公社。1919年他领导伏尔加河沿岸经济和苏维埃组织的恢复工作。1919年夏季,在乘“红星”号鼓动轮船联合旅行时,莫洛托夫结识了列宁的夫人娜•康•克鲁普斯卡娅。他与列宁认识还要早一些,是1917年4月。
不久,莫洛托夫与当地干部开始出现尖锐冲突,结果他被从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召回,派到乌克兰,在那里只工作了几个月。这时,俄共(布)中央机关迅速扩大,在一党制条件下这也很自然,加之1919年3月雅•米•斯维尔德洛夫逝世。此前,党的机关几乎由他独当一面,卓有成效地领导着。1920年决定在集体领导的原则上建立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中央全会选举尼•尼•克列斯京斯基、E.A.普列奥勃拉任斯基、π、Π•谢列布里亚科夫为中央书记。这三个人都是列•达•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工会之争”之后,列宁决定全部更新中央书记处班子。俄共(布)第10次代表大会之后这个决议付诸实施。会上托洛茨基。的纲领及其追随者遭到失败。莫洛托夫被选人新的书记处和中央委员会。他不仅当了中央委员会书记,还当了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洛托夫对办公厅的工作特别认真,但缺乏独立性和威望。当时,列宁对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下设的许多辅助局一开始就表现的官僚主义极为不满。1922年春季决定改组书记处,扩大其权限和职能,委派一名政治局委员领导这个机关。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建议由斯大林担任,列宁同意这个建议。
斯大林时代的升迁
党的第11次代表大会之后,由斯大林、莫洛托夫和古比雪夫组成的新书记处成立。身为总书记的斯大林之所以将莫洛托夫留在书记处,不仅是因为莫洛托夫完全无条件地忠于他,还因为他赏识莫洛托夫兢兢业业的官僚主义和工作能力。莫洛托夫天生不是当**把手的材料,在工人农民中见不到他的身影。然而,他却能在办公室有条不紊地处理浩瀚的公文,完成斯大林不太喜欢的书记处文牍工作。**代布尔什维克大都不喜欢办公室工作,所以那时给莫洛托夫起了一个侮辱性的外号——“石屁股”。
列宁出殡时,莫洛托夫与其他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一起为领袖抬棺材。1924年1月28日,《真理报》记者写道:“4时许,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莫洛托夫、布哈林、鲁祖塔克、托姆斯基和捷尔任斯基一起,护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经过红场桥,直接向墓地走去。走在前面的是旗手。”
20年代,我们看到莫洛托夫总是与斯大林在一起。莫洛托夫积极参加反对托洛茨基反对派的斗争,而后又参加反对季诺维也夫和“联合”反对派的斗争。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他经常作关于组织问题的报告,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接二连三地出版小册子和专著,如:《党的实践问题》、《党和列宁的号召》、《革命时期的列宁和党》、《论托洛茨基主义的教训》、《党的农村政策》等。尽管莫洛托夫对农业问题一窍不通,但他从1924年起就领导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1928--1929年,莫洛托夫已经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毫不动摇地支持斯大林的反“右倾”斗争。
莫洛托夫在与莫斯科党组织右派的斗争中特别努力,强烈谴责“反对派”及其领导人H.A.乌格拉诺夫。如果说莫洛托夫在党的第15次代表大会上反对强行没收粮食,并警告说类似的路线会“导致苏联国家崩溃”,那么一个月之后他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尖锐批评俄共(布)莫斯科市委全会的决议——反对在粮食收购工作中采取紧急措施。莫洛托夫在这个问题上也紧跟“主子”。1928年11月,他开始担任莫斯科市委**书记,同时兼任中央委员会书记。《莫斯科真理报》列举了他担任领导期间的有趣事例:在他担任莫斯科市委**书记的130天里,几乎更换了莫斯科党组织的全部领导,确实将首都的共产党员“团结”在“领袖”的周围。莫斯科市委的六名部长中有四名被撤职,首都的六名区委书记只有两名继续留任。与上届选举相比,莫斯科市委的局级班子被更换了60%。新当选的157名莫斯科市委委员中,只有58名是上届市委委员。布哈林、留京不再担任市委委员,卡冈诺维奇及其他明显的斯大林派当选。莫洛托夫粉碎了莫斯科党组织这个“卡扣”,胜利地完成了斯大林交给的任务。
……
阿米尔.汗:我行我素 本书特色 《阿米尔·汗:我行我素》一个演员改变一个国家——阿米尔·汗权威传记终于引进国内!除了《摔跤吧!爸爸》,他比我们知道的更伟大。50...
《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是介绍数学史和数学艺术的经典著作,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发展的历程,从古希腊的几何学,历经牛顿
尤瑟纳尔文集:虔诚的回忆 内容简介 夫人!能在您现在所在的这座古老而名声卓著的建筑物里欢迎您,这对 来说是莫大的喜悦。在这里,您当然不是**位院士,但您是**位...
《孔子传》为鲍鹏山最新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孔子传》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
《追逐那声音》内容简介:本书记录了莫里康内与青年作曲家德罗萨于2013—2016年间的对话,呈现了大师毕生音乐理念,也是一次深刻的
姚鹓雏(1892-1954),以号行,原名锡钧,字雄伯,笔名龙公。松江县人,家住西门外祭江亭西。幼时迟钝,读书常不熟。至十三、四岁
●对艺术圈来说,那是一个最糟的时代对艺术来说,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一个老传统被抛弃的时代而这本书要说的是
刘秀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历代帝王传记”的一种。全书以丰富的资料,流畅的文字,向您揭示少年时代即失去双亲的孤儿刘秀,何以成为东汉的光武皇帝?他是如何在西汉末...
曾国藩家书-(全四册)-珍藏版 本书特色 ★ 16开函套装,线装书局出版★ 家书中提及的人物众多,除了家庭成员以外,还有左宗棠、李鸿章、乔松年、李元度、洪秀全、...
陆小曼传一花开荼靡,叶落彼岸 内容简介 本书以诗般的文字,讲述了陆小曼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艳压群芳的青年时代,到终归寂寞的美人迟暮,陆小曼以她的特立独行获得了...
《韩鹏杰说:这才是江湖》内容简介:读史使人明智,读江湖史使人清醒。《道德经说什么》作者、西安交大教授韩鹏杰,为你还原真实的
醒世先驱-严复传 本书特色 严复是清末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本书以详实的史料,流畅朴实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严复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邃的思...
李敖自传 本书特色 我觉的印象*深的就是,他坚持我们祖国的和平统一,反对“台独”,这是我们特别令人尊敬的事。——赵洪祝他为他的理念,会有相当的执着。所以,很多人...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内容简介:淡紫色的火焰有什么样的秘密?为什么金属能在冰上燃烧?门捷列夫是如何发现周期律的?本书讲述了
《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传》内容简介:这是第一本聚焦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夫的传记。乔纳森在英国学习了传统的工业设计理论,
《崔炳元音乐作品集:歌剧《貂蝉》总谱》内容简介:《崔炳元音乐作品集(套装版共4册)》包括歌剧《貂蝉》管弦乐总谱、歌剧《貂蝉》
西装与小脚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故事体的民国史,是一部家庭版的民国史。 该书视角独特、鲜活耐读,西装先生、小脚太太,乱世悲欢,海派作家陶方宣倾情撰述那些鲜为人知的...
毛泽东与林彪 本书特色 本书用历史事实生动叙述了毛泽东与林彪两人关系变化的过程,从毛泽东与林彪初相识,到彻底决裂,跌宕起伏,颇有可读性。此书披露大量历...
宿命错位(隋炀帝、李后主与宋徽宗放谈) 内容简介 《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以高文化品位为内涵,从文化的特定视角重新解读(而非直接面对)某些重大的历史或文化主...
《写作是什么:给爱写作的你》内容简介:这不是一本写作手册,不是教科书,也不是写作指南,我知晓这一点是因为这类书我都曾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