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是一座饱经三千多年沧桑的古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已形成有十大文化脉系之说,即女娲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建安文化,北齐文化、磁州窑文化、梦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太极文化、晋冀鲁豫边区文化等,而赵文化则*具代表巨。赵文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是华夏农耕文化和戎狄游牧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和结晶,有着开放、进取、包容、融合的内在精神……潜心赵文化的学者,聚铜以铸釜,探解华夏文明之源。
《赵文化与华夏文明》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邯郸是一座饱经三千多年沧桑的古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已形成有十大文化脉系之说,即女娲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建安文化,北齐文化、磁州窑文化、梦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太极文化、晋冀鲁豫边区文化等,而赵文化则*具代表巨。赵文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是华夏农耕文化和戎狄游牧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和结晶,有着开放、进取、包容、融合的内在精神……潜心赵文化的学者,聚铜以铸釜,探解华夏文明之源。
综合研究
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
李学勤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根据大会要求,让我讲“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这个题目,赵文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我想在座的各位先生都知道,关于区域文化的研究、开发以及它与现实经济、文化、建设各方面的意义是近年来我们在学术界、文化界一个重要的新发展。
近年,在中国学术界有一个新观念: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国家。这在几十年前还不是那么重视,而现在已经进一步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区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在这些年是逐渐进步。
区域文化也有不同层次,有的范围很广,有的范围就比较窄。区域文化研究的萌芽相当晚,据我个人所知,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学术界成立了一个吴越文化研究会,吴越文化是中国*早提出的一个区域文化。40年代兴起的是巴蜀文化,建国以后*早开始研究的是楚文化。
赵文化研究属于比较后起,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一种区域文化。一方面,应该说赵文化的研讨已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87年前,我们曾经在邯郸召开过“全国**届赵文化研讨会”。会后这些年,对赵文化的研讨是相当突出的,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赵文化是近年来,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国家”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中国古代区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赵文化从古至今,一直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着独立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精神。
自从**届赵文化研讨会以来,拜读了很多学者的文章,里面都提到一个观点:赵文化有两重特性,既是一种华夏文化,又是一种戎狄文化,是华夏文化和戎狄文化互相交融的一个结果。我在沈长云教授编写的《赵国史稿》中写了一篇序,也曾提到这个问题。赵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赵国的成立,以及作为赵国首都的邯郸在当时的繁荣和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这个文化的结晶。
赵文化精神是什么?因为赵文化是华夏文化和戎狄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所以赵文化的特点能不能这样表述:首先赵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因为赵文化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区域接触的结果,所以它本身是开放的。第二,赵文化是一个进取的文化。因为赵文化本身是不同文化相结合的结果,相互之间多有所吸取,多有所借鉴,所以它是一个进取的文化。第三,赵文化也是一个包容、融合的文化。华夏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而戎狄文化是一种草原的游牧型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冲突的结果,就形成这样一个独特的、有两重性格的赵文化,所以它是一种能够互相包容的、能够融汇的文化。这种开放的、进取的、包容的、融合的文化精神,是不是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和学习赵文化精神的一个观点?怎么样来看待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赵氏,作为一个宗族在古代的兴起,本身就和北方的草原文化有关。所谓草原文化,可能有些不太了解的朋友会认为,它就是在一些北方草原地带上留下的文化。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草原文化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新兴学科——欧亚学的一个中心内容。欧亚学是专门研究欧亚大陆的历史和文化的,该学科对于草原文化有它特殊的界说和定义。草原在英文里叫“steppe”,“steppe culture”就是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在广大的沙漠或者森林边缘上的草原地区产生的,这符合欧亚大陆的特点。因为欧亚大陆从中国一直延伸到接近欧洲的地方,其间有很多的沙漠地带,沙漠地带边缘地区都有草原,这些草原就沿着沙漠的边上横贯着。欧亚大陆是连续的,其中的草原地区形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就是现在欧亚学里面所说的草原文化,常被称为斯基泰文化。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在考古学、美术史上的斯基泰文化,有人翻译成西徐亚,它从欧洲一直延续到亚洲。
现在,这方面的*新科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古代的时候,整个欧亚大陆之间的交流,草原文化是主要的桥梁,这个想法很有道理。中国文化以中原为中心开始传播,影响到周边,如日本、越南、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西方文化是从近东开始传播到整个欧洲和北非。中间怎么样呢?虽然古代交通非常不方便,但还是有联系的。过去,我们认为中西之间的交通主要是通过中亚地区,但是在公元以前,特别是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这条通道的证据非常少。海上也是一样,早期的时候非常少,后来才可以形成交通。现在看来,真正在中间起重要作用的就是草原文化,是通过北方的草原连接起来的。
这条线是怎么建立的?现在,从一些学者的研究里面可以看出一个新苗头:草原文化的很多重要文化因素应该起源于中国。这是我们过去所不了解的。过去,很多人认为草原文化是从西方传人中国的。现在看起来,至少在青铜时代,它的很多文化因素应该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其具体位置就在内蒙古西南部、山西和陕西北部、一直到甘肃北部这一块。
这种新的看法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探讨。在晋陕交界,黄河两岸,商朝的时候已经有相当高明的青铜文化,它虽然受了商文化的影响,可不是商文化,它本身带有很多特点,特别是北方草原民族的特点。我们再看有较多记载的西周时期,戎狄文化在这个地区兴起,并逐步与中原文化融合,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周朝诸侯国之一的晋国。晋国开始建立,它就是“疆以戎索”,所以它不但是用华夏文化,也是以戎狄的一些文化因素来建立的。晋国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而其中的赵氏正好是以华夏的苗裔之下,而跟戎人一直有密切关系。
昨天我跟沈长云教授谈到秦赵同祖,这是在《史记》的《秦本纪》和《赵世家》里面都有明确记载的。从五帝时代一直到夏代、商代、西周,不管是秦还是赵,他们始祖的世系是很清楚的。这里面有记载活动地点基本上就是两个地区:一个是在山西的中部,另一个是陕甘之间,这正好是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界地。所以,赵氏的兴起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而是有关中国通过草原文化这个欧亚通道与西方的联系。
前些年,我看到一位美国学者写的一篇文章,他讲自己的一个故事,后来我写论文介绍过。这位美国人是欧亚学学者厄尔迪(Miklos Erdy)。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他到了新疆,参观过新疆博物馆。1989年,他再到那里,突然看到有一个铜鳆,惊奇得不得了,因为这个铜鳆和在匈牙利、罗马尼亚出土的鳆样子基本一致,而它的出土地点就在乌鲁木齐。这件东西实在了不起,对于中西交通,这是一个*好的证据。可是这个东西怎么可能在乌鲁木齐出土?他看了这件东西后,制订了一个长时期的考察计划,沿着草原文化这条线,从欧洲一直走到中国东北进行考察,*后写成报告,登在《欧亚研究》杂志上。
2002年,这个铜鳆运到北京来展览,我专门作了观察,确实和罗马尼亚、匈牙利出土的一样。这种铜鳆的特点是:筒形深腹,底下有喇叭形圆足,口沿上面有两个立耳,每个立耳旁边都有五个像蘑菇一样的装饰。这种类型的鳆,现在所知,出土地点*东的一件标本就是新疆的这件,往西则在前苏联特别是高加索北部都有。它的蘑菇形装饰*特殊,*早的前身就在西周时陕西和山西,*初就是耳上多了一个疙瘩,然后逐渐发展,形成了蘑菇形的装饰。所以中原文化和戎狄文化的结合,不仅仅影响国内,同时也影响欧亚大陆。
众所周知,赵和秦是共祖的,传说他们都是颛顼的后人。这一点不要以为是杜撰的,近年在秦公大墓里发现的石磬上就写着秦是高阳氏之后,就是颛顼之后。此外,云梦出土的“秦律”明确规定:秦人说自己是夏人,秦人如果和别人结婚,生的孩子算不算华夏人,也是有法律规定的。从已知的秦、赵祖先的一些情况中,大家应该注意到:秦赵祖先经常养马和驾车,而且以此而著名,赵氏的兴起就跟这个有关。
传说颛顼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女修,女修吞玄鸟之卵,生了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女女华,女华生了伯翳,伯翳由于为虞舜调驯鸟兽,赐姓为赢,而且娶了姚姓女子,生了大廉。大廉有个弟弟叫若木,若木的玄孙叫费昌,费昌是给商汤驾车的,在鸣条把夏桀打败了,所以费氏在商朝一直很有名,一直到商纣王时,还有费仲为纣的亲信大臣。大廉一支的孟戏、仲衍也善于驾车,商王太戊就命他为御,而且把商人的女儿嫁给他,他的曾孙是戎胥轩,戎胥轩又娶了郦山戎人的女儿,生了仲涌,仲涌“在西戎,保西垂”,“西垂”位置就在陕甘之间。仲涌的孩子是处父,就是蜚廉。武王伐纣的时候,蜚廉给纣王做石椁。现在殷墟有个空大墓,学者认为是纣王的,原来想造石椁,没造成,这就是蜚廉在他那里做的,在什么地方?在霍泰山。此山在山西中部的霍县东南,高2800多米,所以蜚廉就住在山西。蜚廉之子恶来,为武王所杀,另一个儿子是季胜,季胜之子是孟增,盂增就是宅皋狼,皋狼在西河,即山西西南部,然后是衡父,衡父下面是造父。造父又是因为善于驾车,所以给周穆王驾车,去西方巡狩,东方的徐偃王作乱,造父就驾车一日千里地跑回救乱,征伐徐国,所以造父封在赵城,这是周的赵氏的始封。秦的一支在现在的陕甘之间,我们就不讨论了。
造父之后,六世有奄父,奄父在周宣王伐戎时还是驾车,大家可以想象他不是光会驾车,而是和戎人有特殊的关系。奄父就是公仲。在千亩之战的时候周宣王败了,“丧南国之师”,把南国的兵都打没了,奄父驾车,周宣王才逃了命,这是《赵世家》里面讲的。他儿子是叔带,叔带时幽王无道,他“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那么晋的赵氏他就是**代,再五世是赵夙,就到了晋献公的时候,下边的历史大家就都更熟悉了。
……
综合研究
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
李学勤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根据大会要求,让我讲“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这个题目,赵文化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我想在座的各位先生都知道,关于区域文化的研究、开发以及它与现实经济、文化、建设各方面的意义是近年来我们在学术界、文化界一个重要的新发展。
近年,在中国学术界有一个新观念: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国家。这在几十年前还不是那么重视,而现在已经进一步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区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在这些年是逐渐进步。
区域文化也有不同层次,有的范围很广,有的范围就比较窄。区域文化研究的萌芽相当晚,据我个人所知,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学术界成立了一个吴越文化研究会,吴越文化是中国最早提出的一个区域文化。40年代兴起的是巴蜀文化,建国以后最早开始研究的是楚文化。
赵文化研究属于比较后起,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一种区域文化。一方面,应该说赵文化的研讨已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87年前,我们曾经在邯郸召开过“全国第一届赵文化研讨会”。会后这些年,对赵文化的研讨是相当突出的,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赵文化是近年来,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国家”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中国古代区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赵文化从古至今,一直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着独立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精神。
自从第一届赵文化研讨会以来,拜读了很多学者的文章,里面都提到一个观点:赵文化有两重特性,既是一种华夏文化,又是一种戎狄文化,是华夏文化和戎狄文化互相交融的一个结果。我在沈长云教授编写的《赵国史稿》中写了一篇序,也曾提到这个问题。赵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赵国的成立,以及作为赵国首都的邯郸在当时的繁荣和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这个文化的结晶。
赵文化精神是什么?因为赵文化是华夏文化和戎狄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所以赵文化的特点能不能这样表述:首先赵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因为赵文化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区域接触的结果,所以它本身是开放的。第二,赵文化是一个进取的文化。因为赵文化本身是不同文化相结合的结果,相互之间多有所吸取,多有所借鉴,所以它是一个进取的文化。第三,赵文化也是一个包容、融合的文化。华夏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而戎狄文化是一种草原的游牧型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冲突的结果,就形成这样一个
杨金廷,1958年生,河北临漳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邯郸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邯郸学院学报》主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光明日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河北大学学报》、《经济论坛》等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被ISTP检索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主编、参编著作4部。完成国家、省、市级课题6项。目前承担的主要国家与省级课题有:《德治经济论——基于中国人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向》、《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机制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体系研究》等。
指号.语言和行为 内容简介 c.w.莫里斯编著的《指号语言和行为》以有机体的行为作为出发点,构造一个关于指号的理论体系。作者采取一种开扩的态度,认为哲学、诗、宗...
柯若樸:1997 年獲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博士學位,現為德國萊比錫大學中國文化與歷史專業教授。主要科研方向為臺灣民間信仰和民間宗教運動、臺灣及大陸的宗教信仰發...
解析GPT落地实践,揭示 “人机关系”重要范式彼得·李及其他两位合著者分享了以GPT-4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医学领域的诸多应用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向大家展现了一...
皓首学术随笔--吴小如卷 本书特色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皓首学术随笔》系列丛书称为“学术随笔”。所收各篇,门类繁多。这套书叙事谨严有据,文笔条畅清新,给人以大量的...
古汉语词汇学 内容简介 笔者袁庆德二十多年以来一直在从事汉语言文字学与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古今汉语的*大差异主要还是在...
成语应用辨误100例 本书特色 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如何,包括是不是符合规范,是一个人文化素养高低的表现。怎样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除了平时说话写东西要注意外,看...
文化论衡-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十年选萃 内容简介 《文化论衡: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十年选萃》是为纪念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合办的系列讲座...
瑶汉词典-(布努语) 内容简介 我国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人口有二百六十三万七千余人(2000年统计),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六个省(区...
☆鬼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成名之作☆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颠覆纸书的呈现形式☆欧洲漫画界卡夫卡的先锋艺术实验☆令人无比焦虑的荒诞世界,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中国菜肴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专业性很强的专门史。主要分为八章,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介绍了各个朝代的菜肴文化特点与发展情况,对筵席中用到的器皿...
国学概论 本书特色 《国学概论·外一种:国学讲演录》:我在东京曾讲演过一次国学,在北京也讲演过一次,今天是第三次了。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
考试对课奇趣-联语精华集锦 本书特色 对联以其形式精巧别致、内容包罗万象、蕴涵魅力无穷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也是艺术园林雅俗共赏的奇...
春明梦忆 本书特色 本书以翁偶虹先生亲自选定并编排的《北京忆旧》为基础,由弟子张景山适当增补删减,并为每一篇文章精心配图,更加方便阅读,也直观传递老北京之美,从...
郑培凯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等学校,1998年到香港城市大学创...
上海:[中英文本] 内容简介 上海——这座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港口城市,正以其神话般的故事引来世界的注目。岁月悠悠,沧海桑田。上海,这个,这个闻名于世的大都市曾是...
《Unity 3D特效设计必修课》内容简介:本书共4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Unity 3D游戏特效的制作方法。第1章由零开始引导读者学会基本的
吃鱼歌-长声闲话 本书特色 《吃鱼歌》为《长声闲话》第四册,收73篇。主要收入关于饮食、记游的文章。文人谈吃一向是好看的,仅举吃鱼一例,作者从《日本书纪》中就载...
娱乐篇-古人这么活-1 本书特色 ★汇聚古风界大手,再现古人玩乐情景:知名古风漫画家柳宫燐,萨菲珥、百里君兮、漫茶等20余位人气古风插画师参与创作,绘画出数十个...
中华诗词研究-第四辑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华诗词研究》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 第四辑由“诗学建构”、“诗...
古今汉语词典 本书特色 **部汇通古今,展示汉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区别及变化的中型词典。读者可以了解到,哪些词语或意义古今通用,哪些仅见于古代,哪些出现于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