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这是湖南。1937~1945、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真实的“余则成”、不死的堂·吉诃德、列仙酒牌等。
《读库》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其中这是湖南一篇是让你热泪长流的佳作,讲的是发生在湖南抗日战场里的可以感动日月苍天的故事,和今人对这些事情的寻访、尽可能的还原和感慨。看了之后,可以知道什么叫爱国,什么叫惨烈,什么样的人叫壮士。
这是湖南。1937-1945。
一、寂寞忠烈祠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心底”
六十年岁月呼啸而去。没有哪一种硝烟不会散尽。
2005年5月7日黄昏的南岳忠烈祠,雨,无语。
5月8日一早重来,依然是雨,依然无语。
在“安亭战役纪念碑”的周围,我正蹲着四处找寻残留的碑文痕迹,一个在旁边开小商店的老人走过来,轻轻地说:“没有字了,都洗掉了。”这位姓刘的老人,世居忠烈祠外,生于1947年。他告诉我,洗掉的字,是“文革”时期碑身上曾用红漆写下的“农业学大寨”,而之前更早的——被凿毁于1955年的“抗战碑刻”,当时六岁的他并没有留下任何记忆。
算一算,如今五十八岁的老人,距中国大地上那场惨烈战火,都还隔着两年的时光跨度。
历史,说它不曾远去,我有些恍惚。
但是,忠烈祠中立着的三十七块将军碑刻,都镶了年轻、俊朗的面容,有名有姓,有生、卒年,有血战至死的描述;祭祀台上的牌位,有部队番号,有战死时的战役名称;祠外青山,有修复和尚未修复的十九座坟茔;还有资料数字中,一以概之,统计的多达“二百万”为抵御外侮而阵亡的所有将士。
血和生命。从人道的逻辑上而言,这是世间*难抹去的痕迹和记忆。它们应该带有活着的人,揣在胸口怀想的温度。
我们很想从南岳忠烈祠——这样一座虽不为人所知,但确实是*具代表性的中国抗战纪念“地标”开始,经由一种细微、有温度的痕迹记忆,返回到某些过去的严峻时刻。
返回到一种真相。返回到1937—1945年的湖湘大地,那些大多不知姓名、籍贯的年轻官兵,倒在我们这片熟悉的故土上,*后一刻的眼神、面貌。
也返回到一个激荡着民族热血、永不能忘却的历史时空。
查询资料时,在“九·一八”网上祭奠堂里,看见有个中学生上香,点蜡烛,在留言栏中写了一句话:“没有你们,何来我们?”另一个年轻人,写“想在中国找一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
1943年,林徽因为在1941年3月14日对日空战中死去的三弟林恒写下悼诗,她忧伤而决绝地告诉这位二十三岁的空军上尉,对他和“同他一起去的兄弟”的怀念“历历在目”,而“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心底”。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们心底,世界的悲怆永沉在我们心底——那些年轻、沸腾过的热血,真的不曾被遗忘或抹杀吗?
相对于同处湘中南部南岳风景区内的大小庙宇,忠烈祠无疑是寂寞的。
其实,一进山门,沿景区东线盘山公路而上,不到四公里,就是忠烈祠所在。其坐南朝北、开阔向阳的主体建筑,位于南岳香炉峰下,海拔约为七百米,祠宇及附属公墓区皆属南岳罗家圮的地理范围。
周跃华说,他曾在网上搜索过“忠烈祠”,“四川有一条忠烈祠路,也有一些地方有地域性或单次战役、单个军队的抗战忠烈祠,规模很小,台北有座大的,除此之外,南岳忠烈祠可以说是建筑*早、规模*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当年国民政府在大陆建造的唯一一处纪念抗战烈士的大型陵园。
周跃华是南岳文物管理处副处长。他所称“唯一”,除了是对南岳忠烈祠“占地二百三十五华亩”宽阔面积的表述,更缘于忠烈祠内那座独特的“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
据称,1943年7月7日忠烈祠落成公祭时,只“准予**批张自忠、郝梦龄等五十三名忠烈将士人祀”,当时的主祭者、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曾指着身后的“总神位”说:“抗战还在进行,牺牲在所难免。这总神位,特为今后为国捐躯忠灵而设,千秋万代,血食无替。”
忠烈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收取过三元、五元、十元的门票,前两年,实行八十元的一票进山制后,它作为景区内部景点,免费开放,并配有专职解说员。
不过,由于一直很少宣传,尽管南岳风景天下闻名,便捷的上山公路直穿忠烈祠与其东岗墓葬区之间,游客、香客却是过祠入少,更有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忠烈祠”,尤其不知道它是“当年以国民政府名义所建的大陆唯一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陵园”,不知道包括湖南六次会战在内的全国二十二次正面大型作战,以及发生在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近四万次战斗——其所有抗日阵亡将士的英魂,曾被宣布“一体人祠祀享”。
5月7日黄昏。南岳有雨。雨中的忠烈祠愈加肃穆、清冷。
没有人能遇见那些六十年前就长眠于此的、寂静的魂灵。
七十六岁的唐未之,是南岳本地人。他说自己“对忠烈祠太熟悉了”。他记得修忠烈祠是1940年开始,是“长沙来的设计师和石工,民工用的是本地人”。因为战乱,断断续续修了三年才竣工。
而此前,修建忠烈祠的动议*早在1938年、1939年就有了。
1938年10月底,武汉、广州失守,原处于大后方的湖南,因“可做西南陪都重庆的屏障,又能南控粤桂、北警鄂豫、东制浙赣”,为“指顾伸缩,皆足有为”之地,即成新的抗战大本营。南岳则凭借优越的水陆交通和“五岳独秀”的地理环境,成了大本营活动的核心。据称,当时南岳已修登山公路,吉普车可直通山顶。
自1938年至1945年,蒋介石在南岳主持召开过四次高级军事会议。“在南岳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就是1938年11月25日**次军事会议上提出的。
据唐未之编写的文史资料《忠烈祠》记载,当时,参加会议的各战场主官几乎都谈到自己的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会议上,蒋介石“致训词”,也专门提及“暴尸”一事,“我军过去*遭敌人轻视的一点,即是我们阵亡官兵的忠骸,有许多不仅不能抬回安葬,而且任其遗弃阵地”,“这是我军*大的耻辱”,“我们忠勇将士为国捐躯,竟至死不得收骨,我们后死者如何能对得起他们,还有什么面目见人”,“死无葬身之地,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会后,蒋又找来陈诚、薛岳,“修公墓,战事不那么紧张,我看可以着手,地点吗,南岳很好,天下名山嘛”。后来,在薛岳的《南岳忠烈纪念堂碑记》中,就有“乃请准中央,分颁巨帑”,“以安忠魂”的记载。
当年历时三年,耗资一千八百八十七万余元修建而成的忠烈祠,其总工程设计师之一尚其煦先生,与周恩来一起赴法勤工俭学,参加过南京中山陵设计。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忠烈祠“酷似中山陵”。整座祠宇,划中轴线,按前低后高,依次为三孔拱门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五个部分。中辟草地,筑字“民族忠烈千古”。所有用材,皆就地取用“名山片石”(花岗岩,俗称麻石)。整个格局,享堂居祠宇*高处。内设祭坛,中置“抗日阵亡烈士总神位”,左右分列二十二座,如“第三战区左翼军小南翔广福战役阵亡将士之神位”、“第九战区第二次长沙会战阵亡将士神位”等字样的**、三、九战区各次战役阵亡将士神位,总计二十三座。不过,记录这些“入祀将士”名单的十册谱牒,在1947年以后遗散,至今不知所终。神位之下,四周则分布了三十七块殉国将军石碑。注5根据原设计图纸,以祠宇为中心,东西两侧为公墓区,占地逾二百亩,分将、校、尉及士兵墓葬区域,可入葬三百座。设计中,所有墓葬都以墓道相连,有花坛凉亭。后“因几次长沙会战及经费原因”,除墓道草草沟通,“凉亭、花坛均未辟建”。
今天的南岳忠烈祠周围,有郑作民、孙明瑾、彭士量等将军个人墓葬十二座,七十四军、六十师(曾葬两千一百二十八人)、一四零师(曾葬九百一十六人)等公墓七座。
5月8日,我们原本希望能拜谒所有这十九座陵墓,却发现当年所辟墓道今已无迹可寻。其分布格局,除七十四军公墓外有一块刻有国民党党徽及“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字样的石碑,其余墓葬,均无任何指示标识。
对此,周跃华也深感痛苦。“那些墓葬,‘文革’时都被毁得不成样,我们现在是苦于找不到任何图片资料,去恢复它。我不敢让人家看啊!”
唐未之老先生至今还记得1943年7月7日,抗战六周年时忠烈祠的落成大典,“那时我十三四岁,还是个小学生,学校组织我们去参加的公祭大会,《大公报》还报道过”。
此后,忠烈祠的公祭于每年“七·七”纪念日举行。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1947年颁布了《春秋二季致祭阵亡将士办法》。《办法》规定:每年的3月29日为春祭,9月30日为秋祭。而1949年3月29日,是忠烈祠的*后一次政府祭祀。此后,除民间、个人自发的一些扫墓活动,忠烈祠至今没有再举行过任何级别的政府公祭。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忠烈祠还屡遭破坏,直至1983年,忠烈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5月26日,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曾特来忠烈祠瞻仰,看到享堂外悬挂了“蒋中正”题,其“烈”字特意少写了一点(“歹”字少写一点,意为烈士牺牲少一点)的“忠烈祠”匾额,他点头道:“挂得好。祖国统一是大家的工作嘛。有的人为国家、为民族生存而牺牲了,应该重视,应该纪念。”之前,为了挂不挂“忠烈祠”这件唯一幸存的原物,据说当时的区委书记谭岳生好几天没睡着觉,心里很矛盾,*后一咬牙,挂。
1996年l2月,忠烈祠被核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位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一类,编号239,分类号41。
周跃华主管忠烈祠工作,他甚至奢望过近期来访大陆的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该来看看忠烈祠”。
5月7日和8日,他不断跟我们重复地表达,从个人情感来讲,他“在任期间,也一定要将忠烈祠修复,要让英烈们安眠于九泉”。
周所指的“修复”,即针对1953年和1966年忠烈祠曾遭受的两次空前破坏。
1953年那次,忠烈祠祠宇建筑未损,但“碑身上所有的文字都凿掉了,一字不留”,1966年,“更惨。所有将士的墓都被挖了”。
二、南岳,十四座倾塌的雯茔
“你死是为了谁?”
今天,我内心仍有深深的震骇。
2005年5月8日,雨后的南岳。三十七军六十师那座已成废墟的大墓。南岳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刘向阳拿起的那个骨灰坛。坛身清晰的字眼是“陆军第六十师抗战烈士忠骸”。
这一切,横亘心胸。
我计算过手中所能搜索到的抗战阵亡将士的生卒年,*年轻的十八岁,*大的也不过五十来岁。出于对本土地理的贴近关注,我还悄悄数过哪些湖南人战死在外,哪些外省人又战死在湖南。
十万人。这是文史资料中显示的湖南战场阵亡将士概数。十万个名字。十万张年轻的脸。
我们能有勇气与他们一一相对吗?
六十师残墓中的骨灰,全部收自湘北战场。对此,5月8日,5月8日以后,我都愧对无颜。
愧对是因为我们不曾祭奠,不曾怀想,甚至不曾了解。
林徽因之子梁从诫曾撰文说母亲与当时的空军渊源颇深,除了三弟牺牲外,她*后一个年轻的朋友林耀1944年也参与衡阳空战,当年6月26日,座机中弹,牺牲于湖南宁乡县巴林乡横塘岭。
血,曾经那么真实地浸透了我们脚下的土地。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
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
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
你死是为了谁!……
林徽因的《悼三弟》写于1945年,发表于1948年。
林徽因的悲凉,而今犹是?
……
插图:
这是湖南。1937-1945。
一、寂寞忠烈祠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心底”
六十年岁月呼啸而去。没有哪一种硝烟不会散尽。
2005年5月7日黄昏的南岳忠烈祠,雨,无语。
5月8日一早重来,依然是雨,依然无语。
在“安亭战役纪念碑”的周围,我正蹲着四处找寻残留的碑文痕迹,一个在旁边开小商店的老人走过来,轻轻地说:“没有字了,都洗掉了。”这位姓刘的老人,世居忠烈祠外,生于1947年。他告诉我,洗掉的字,是“文革”时期碑身上曾用红漆写下的“农业学大寨”,而之前更早的——被凿毁于1955年的“抗战碑刻”,当时六岁的他并没有留下任何记忆。
算一算,如今五十八岁的老人,距中国大地上那场惨烈战火,都还隔着两年的时光跨度。
历史,说它不曾远去,我有些恍惚。
但是,忠烈祠中立着的三十七块将军碑刻,都镶了年轻、俊朗的面容,有名有姓,有生、卒年,有血战至死的描述;祭祀台上的牌位,有部队番号,有战死时的战役名称;祠外青山,有修复和尚未修复的十九座坟茔;还有资料数字中,一以概之,统计的多达“二百万”为抵御外侮而阵亡的所有将士。
血和生命。从人道的逻辑上而言,这是世间最难抹去的痕迹和记忆。它们应该带有活着的人,揣在胸口怀想的温度。
我们很想从南岳忠烈祠——这样一座虽不为人所知,但确实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抗战纪念“地标”开始,经由一种细微、有温度的痕迹记忆,返回到某些过去的严峻时刻。
返回到一种真相。返回到1937—1945年的湖湘大地,那些大多不知姓名、籍贯的年轻官兵,倒在我们这片熟悉的故土上,最后一刻的眼神、面貌。
也返回到一个激荡着民族热血、永不能忘却的历史时空。
查询资料时,在“九·一八”网上祭奠堂里,看见有个中学生上香,点蜡烛,在留言栏中写了一句话:“没有你们,何来我们?”另一个年轻人,写“想在中国找一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
1943年,林徽因为在1941年3月14日对日空战中死去的三弟林恒写下悼诗,她忧伤而决绝地告诉这位二十三岁的空军上尉,对他和“同他一起去的兄弟”的怀念“历历在目”,而“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心底”。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们心底,世界的悲怆永沉在我们心底——那些年轻、沸腾过的热血,真的不曾被遗忘或抹杀吗?
相对于同处湘中南部南岳风景区内的大小庙宇,忠烈祠无疑是寂寞的。
其实,一进山门,沿景区东线盘山公路而上,不到四公里
div class="indent">张立宪(老六),河北汉子,60年
中国古代赌博习俗 内容简介 这套《中国风俗丛书》向国内外广大读者系统、全面地介绍古往今来中华各民族风俗的形成、内容与特征。 中国古代赌博习俗 目录 导言形...
他,不靠富爸爸……28歲就靠投資存到100萬!30歲前實踐「不上班也有錢」的財務自由夢想!做對3件關鍵事,你也可以跟他一樣!想要財務自由就要錢滾錢。但在這之前你...
芝兰玉树生庭阶:谢安与谢氏家风 内容简介 《芝兰玉树生庭阶:谢安与谢氏家风》详细梳理了南朝谢氏家族的家训、家规、家风,以及对整个谢氏家族的影响。从另外一个侧面让...
汉语语句韵律的语法功能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轻重音的语法功能、连续变调的语法功能、停顿的语法功能、语调的语法功能等内容。汉语语句韵律的语法功能 目录 序引言轻重...
旧日文事-开卷书坊 本书特色本书以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相关史实考证的内容为主,作者龚明德藏书丰富,又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功底,在细密的文字爬梳间不断抽丝剥茧...
文化十六讲-大家国学十六讲-图文版 本书特色 《文化十六讲(图文版)》:国家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国学经典,作为中...
★文化导师余秋雨读行四十年感悟精粹,撷选创作生涯二十余部名作智慧结晶★兼具辞彩之胜与思想之美的金玉哲言,习作治学修身,不可不读★制作精良,全彩印刷,精选三十幅齐...
乡野乡戏 内容简介 春天的乡野,江西石邮村里古礼压罩的傩舞;冬季的雅鲁藏布江边,德木寺里停演了半个世纪的“德木滚羌姆”;黄河岸边的陕西佳县,人们放社马、转九曲…...
汉语语学义理举实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一部汉语语言学论文集,内容分四大板块,**部分为古音和古音学史,第二部分为古代语言的学理反思和文化诠释,第三部分是现代语言学专...
人类的故事(上下册) 本书特色 1921年,美国的 boni and liveright公司首次出版《人类的故事》,立刻在读者中引起巨大的反响。它的作者—...
嘉绒语研究 内容简介 新发现语言的系统调查、深入研究与及时刊布,对于进一步了解国情;对于发展语言科学,推动民族语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丰富祖国的文化宝库,繁荣...
◆唯一获得过1座戛纳金棕榈大奖、2座威尼斯银狮奖、5座奥斯卡金像奖的导演◆与伯格曼、塔可夫斯基,并称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意大利殿堂级电影大师费里尼...
论自然与语言 内容简介 在《论自然与语言》一书中,乔姆斯基详细论述了他对语言、心智和脑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将当前的语言学研究和新兴的脑科学融合在一起。该书开篇是...
巴蜀竹文化揭秘 本书特色 这是《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的一种。全书分五个部分,分别对巴蜀先民的竹涂腾活动、巴蜀民间的竹崇拜意识、巴蜀文人的竹化心态、竹崇拜氛...
中国菜肴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专业性很强的专门史。主要分为八章,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介绍了各个朝代的菜肴文化特点与发展情况,对筵席中用到的器皿...
字说生肖(精装) 内容简介 字说生肖:把汉子与生肖联系起来,从汉子的起源谈生肖,从生肖的特点谈为人,揭示隐藏在生肖背后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价值。字说生肖(精装) 目...
台湾语言文字政策 本书特色 《台湾语言文字政策》由戴红亮所著,梳理了台湾语言文字政策措施之沿革,论述了2008年以来台湾语言政策措施和语言热点问题。全书分为四章...
经典国学读本: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弟子规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传统蒙学基本读物。主要收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朱子家训》《重订增广》等旧...
道商智慧+道商范蠡(全两册)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海波,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院长,青城山全真龙门派111岁老道长蒋信平大师真传弟子。...
看不透的日本:中国文化精英眼中的日本 内容简介 为什么郭沫若、成仿吾留日多载,却对日本文化几乎没有论及?为什么不肖生、张资平对日本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为什么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