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一书中说:
杜甫是*伟大的中国诗人。他的伟大基于一千多年来读者的公认,以及中国和西方文学标准的罕见的巧合。在中国诗歌传统中,杜甫几乎超越了评判,因为正像莎士比亚在我们自己的传统中,他的文学成就本身已成为文学标准的历史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杜甫的伟大特质在于超出了文学史的有限范围。
宇文所安对杜甫的评价,几乎已是万峰之巅。或许有人要问,世界上的许多事,似乎都要听一下美国人的看法,这一定有它的道理。可杜甫是一位唐代的中国诗人,杜甫生时,北美大陆还是一片洪荒,何以研究纯粹是中国的学问——所谓国学时,干嘛非得要听听美国学者的声音呢?
这话问得不错,然而人们不要忘了,近五六十年以来,国人对杜甫亦包括杜诗的评判,其中掺合了许多非文学性的因素,有许多判语竟为某些手握话语霸权的人所左右,相比之下,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学人,不为这种羁绊所困,他们的话语应该更客观些,兼听想必亦能有所得。
当然,现在不再是五六十年前的景况,当代的、新一世纪的杜甫研究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扭转,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研究正穿透上个世纪后半叶的风雨炎凉,而收获自己的成果。
杜甫是在动荡时代中,饱尝了贫穷、饥饿和病厄的伤痛的。他面对苦难用歌诗唱出的痛歌、哀歌与浩歌,在某一历史时期竟为廉价的以唱颂歌及媚上为己任的御用者所不容,操持霸语的耳朵甚至连杜甫挨饿与饿死幼子的哭泣声都不听,而且还有人故意跟风,唯媚悦是瞻,故意贬低杜甫,并涂抹出许多令人瞠目的话语。
杜甫是*伟大的中国诗人。宇文所安说:在中国诗歌传统中,杜甫几乎超越了评判。一生多历动荡漂泊的杜甫,面对贫穷、.饥饿、病危所唱出的痛歌、哀歌与浩歌,跨越茫茫时空而成为民族的文化瑰宝。他用诗歌表述的对战争、叛乱的深度厌恶与痛恨,以及他对安定与和谐生活的极度渴望,都显示了他对时代的巨大超越。晚年他在《蚕谷行》诗中勾勒的“无有一城无甲兵”“男谷女丝行复歌”的理想画图,不仅成为他抵达圣化与崇高的独特标识,同时也为一个歌者的史诗铸就了不朽。
杜甫这次去郇瑕时间并不长,故而冯至《杜甫传》认为这不是一次正式的漫游,其理由也站得住。冯至系于开元十八年,杜甫十九岁,依据的是诗句“差池弱冠年”。弱冠就是男子长大成人束发戴冠,戴冠是一种成年的象征和礼仪,而“差池弱冠”就可以理解为接近束冠之年(二十岁),故系于杜甫十九岁之年,恰是开元十八年,澶水暴涨之年。
过了一年,也就是杜甫二十岁了,他离家南行,外出漫游。中原长大的人,身依京国,江南的旖旎风光,特别是南国佳丽,尤其令人向往。
自春秋战国时代起,长江下游、太湖周围,以及钱江地区的吴越纷争,早为这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历史风景线。不过,那已是一千几百年前的往事了。经过秦、汉,到了三国时代,由于孙吴政权的经略,江南地区有了更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一直持续到杜甫的十三叶祖杜预大将军率兵将东吴政权摧毁,东吴所管辖的南国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各地,重新归依到中原政权的指掌中。可是,晋朝司马氏政权不久就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新的小政权的分裂繁争,江南历东晋后的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历北魏、北齐、北周三朝,*终又由隋而后由唐来统一。江南地区相对而言,比中原和北国战争要少得多,所以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唐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成功地迈入仕途之前,多方游历,特别要到江南漫游,已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常课。许多有成就的诗人,都不放过年青气盛、身体强健而适于远游的机会,去江南吴越地区游历观赏。
杜甫的好友李白,就是在二十多岁时由长江出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他先是游云梦七泽,后来也曾去吴越地区游历,然后经维扬而到安陆结婚。杜甫的另一位好友孟浩然,也去过吴越漫游。一一在漫游成风和漫游成为一种时尚之时,吴越地区的山明水秀以及越女白皙,对青年诗人的诱惑,几乎是不可抗拒的。
二十岁的杜甫由束冠而始,像唐代的许多青年知识分子一样,辞亲远游,沿着黄河转运河,乘船去南国。杜甫在吴越地区徜徉游历了四年,才意犹未尽地回到故乡。
这四年,他游览了哪些地区,都会见过哪些人,写过些什么作品,现代读者所知甚微。杜甫在江南地区的漫游活动,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记录,今天的读者之所以了解杜甫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则是靠他自己的回忆得到的。在他一千五六百首(篇)的诗文作品中,某些片言只语的记述,某些一鳞半爪的回忆,终给读者透露出了他青年时代漫游的某些信息。
范震威,著名诗人,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业余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诗集《南去的云》,诗集《枯萎的月季》、《梦幻之船》、《秋音》,散文集《蓝天行述》,专著《唐代应试诗注释》(合作)、《唐诗绝句精华一百首》、《晚香堂苏帖》、《半壁居论评集》、《李白论稿》等。
在出版界二十年 本书特色 当我们今天重新捧读这本书,从作者娓娓道来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还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出版氛围。张静庐在书业活动中的经营...
民国岳父:宋查理 本书特色 天下鲜花.唯洛阳牡丹*艳。天下美女,唯“宋氏三姊妹”*美。国色天香,诗琴书画.才貌双全。人们在惊艳三姐妹的同时,几乎忘掉了培养她们的...
墓前墓后说曹操 内容简介 一座曹操的出土,一场有关真假的争论,使得2009年末变得异常热闹,从未远离人们视野的曹操,与其有关的一切再次卷土重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
名士风流 本书特色 揭开民国文士盛名之下的隐秘心史,依据真实史料重构历史现场,蔡登山为你追溯一段段远逝的真情往事。 名士风流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民国时代多位文苑...
魂兮归来-听杨雨讲屈原 本书特色 1.本书依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端午时节话屈原”系列讲座的讲稿润色整理而成,本讲座将于2013年6月中旬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期...
恺撒-我心中的战神-青少插图版 本书特色 他出身高贵,但从不是纨绔子弟,一生与贵族为敌;他学识渊博,但从来是孜孜以求,善于取长补短;他征服高卢,袭击日耳曼和不列...
创造十年 本书特色 《创造十年》是郭沫若1932年流亡日本时对1918年至1923年创造社前期活动的回忆。1924年至1926年的活动被写入《创造十年续篇》...
元帅和总书记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苏联在90年代初解密的大量原始案材料,详细探究了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和元帅之间以及军队高级将领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试图用史料说话,对...
阮籍评传 本书特色 《阮籍评传》从魏晋时代分析入手,探索阮籍的精神世界,使今人能了解那个动荡年代的知识阶层“自我意识”和人格觉醒后如何痛苦地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36位名人 本书特色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长河里,总是会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断涌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名人,他们以其超群卓绝的思想智慧和自强...
守望-陈寅恪往事 本书特色 《守望(陈寅恪往事)》回溯陈寅恪往事,展现他非同寻常的求学经历、艰苦的治学生涯、独特的治学方法、终身守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
一生只够爱一人:钱锺书与杨绛传 本书特色 这世上,有一种爱情,不是千古传奇,不那么哀婉缠绵,而是在恰好的时光里,遇上势均力敌的彼此,然后在岁月的流转中相知相惜,...
张法乾先生访问纪录 本书特色 在淞沪弃守后,以当局作战指导,决以空间换取时间,长期抗战,争取*后胜利。以敌我战力比较,当时态势,南京实无坚守之理,但迫于唐生智之...
国学大师丛书-林语堂评传 内容简介 林语堂(1895-1976),又名玉堂,福建龙溪人,著名语言学家、学者、文学家。本书以林语堂一生的主要经历为经,以他的国学研...
邵氏佳人录-你应该是一场梦 本书特色悲观也没有用,消极更不是办法,人生的路本来是很艰苦。要积极去认识社会的缺点,你瞧,冬天已经过了,将来的世界一定是光明的。 ...
东至周氏家传 本书特色 建德周氏自周馥始,四五代中人才济济,在政界、商界、学界以及收藏界影响颇巨。本书详尽地描述了“一品监生天下步”周馥、“两榜进士成良医”周学...
何止为诗痴.辛迪 本书特色 一代文人的命运 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段深情的回忆 一套感人的书籍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黄宗英作序,百岁女作家罗洪题签东方出版中心倾情奉献“...
《江花随我开:石涛绘画的“躁”》内容简介:「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
康熙写真 本书特色 陈教授写真的康熙,聪明好学,以汉学为主,兼收西洋文化,多才多艺,爱好运动,勤于理政,所向成功;生活朴素,晚年家难,伤透脑筋。他把康熙个人的禀...
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 内容简介 《一户侯说》是已故相声大师侯宝林之女——侯鑫女士主编的《侯宝林研究》的**部分,本书包括四个内容:《侯宝林自传》、《侯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