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世纪,法显去西天取经之前,他的印度老师鸠摩罗什就告诉他,不要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寻求宗教知识上,而应该详细地研究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了解整个的印度人民和他们的国家。鸠摩罗什的意思是,一国文化,尽在一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中。
但本书不在于探讨各种群间的生活习惯,或者说生活方式,因为这种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本书探讨的是,自人类有电以来,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种群间相互浸染的。
在文化浸染的过程中,人类历史上的二十余种文明,有的现在已经绝迹,而有的至今依然兴盛,并形成独有的文化帝国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本书选取了人类历史上六个文化帝国予以解读,目的在于找出这样一个答案: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为什么是这样走而不是那样走?
《风中的文化帝国》,用通俗的文字传播西方现代观念,让人们在历史的黑暗的索道中找到启明的光芒,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林贤治(著名学者、作家)
每见他的文章,必读,他较我激进,时有新见。我不一定同意他每个具体论断,但我相信,因他博览,多思,又直言无隐,好文章必然会从这样的笔下写出来。
——邵燕祥(著名杂文家、诗人)
魏得胜的作品书卷气浓厚,在历史与现实间涉流穿隧,见解精到,如有神会。
——刘洪波(著名杂文家)
对魏得胜这个名字,我是从2000年初开始注意的,此前,他已经发表过一些相当不错的杂文,他的杂文给人的印象十分有见地,且有深度。这位作家很有潜力。
——刘成信(《杂文选刊》主编)
我都喜欢魏得胜的文字,无论杂文还是随笔,我都喜欢。立意新颖,视角独特,语言明快,思想尖锐,是其*大特点,而这没有思想、勇气和才情是不行的,想做也做不到。
——周实(原《书屋》主编)
《风中的文化帝国》选取了人类历史上六个文化帝国予以解读,目的在于找出这样一个答案: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为什么是这样走而不是那样走?公元五世纪,法显去西天取经之前,他的印度老师鸠摩罗什就告诉他,不要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寻求宗教知识上,而应该详细地研究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了解整个的印度人民和他们的国家。鸠摩罗什的意思是,一国文化,尽在一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中。但《风中的文化帝国》不在于探讨各种群间的生活习惯,或者说生活方式,因为这种不同是显而易见的。《风中的文化帝国》探讨的是,自人类有电以来,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种群间相互浸染的。在文化浸染的过程中,人类历史上的二十余种文明,有的现在已经绝迹,而有的至今依然兴盛,并形成独有的文化帝国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希腊风
风到哪里,我到哪里
先讲个和禅有关的故事。
有两派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个小和尚,他俩每天早晨总能碰面,而且常常暗中叫劲,互试机锋。一天,甲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甲语塞,回去请教师傅,师傅教他说:“如果没脚,你到哪里去?”次日,甲又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风到哪里,我到哪里。”
文化的本质,亦如小和尚所言,也是随风而至的。惟其如此,在这个世界上,才成全了几个文化帝国。
文化而称帝国,你会不会感到很新鲜呢?不过是观点之一种罢了。实际上,在我们提出“文化帝国”这一概念前,它已经实际存在了两千多年。纵览世界古老文明,就会发现,文化确会随风飘送。举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古埃及人在地中海南岸撑船捕鱼,没留神,一阵儿东南风,兴许就能把他们的船吹到地中海北侧的克里特岛上去(当年的葡萄牙舰队,就是被大西洋的风暴刮到南非口岸的,白人文化也随之登陆南非)。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航海技术十分落后,被风送到异地他乡的人,通常就回不来了。怎么办呢?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就留在那儿了。这就是最初的殖民,是被动产生的。东方文化,也由此传人西方。
留下来的人,给异乡带去了他们的宗教和生活习惯。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生活习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假如外来移民和当地土著能够和平共处,就避免不了交流,一交流,埃及人会发现,咦——好玩好玩,克里特人用带坑的石头当碗。克里特人也有所发现,噫——古怪古怪,埃及人用瓢吃饭。假如双方不能和平共处,就会发生战争,于是就有了武器交锋。武器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这种文化交流虽然很被动,也很残酷,但双方仍有所发现:咦——克里特人用鸡毛当令箭;噫——埃及人用古怪的文字下达战令。
历史当然不是我假设的这个样子,但就文化的相互传播、相互影响而言,是大致不错的。起初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不是人为的,差不多都是东南风惹的祸——偶发使然。可谁也没想到的是,那阵儿东南风把埃及人送上克里特岛的时候,同时也把东方文化送上了这个西方小岛。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常讲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上面所说,乃自然风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力。而更多的情况,文化是靠人为因素来传播的。说起来很美,也很动听,文化传播嘛,好事呀,但这些人为因素形成的风,在古代来讲,多是夹裹在血腥风雨的战争风暴中进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两次文化大转移,第
魏得胜,山东人,现居云南,专事杂文、随笔、散文的写作,其作品多见于《随笔》、《书屋》、《南方周末》、《湘声报》等报刊杂志。2002年被《杂文选刊》读者评为“我最喜欢的5位杂文作家”之一。2003年,成为《读者》首批签约作家。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其文化散文《历史的点与线》,荣登当年散文类图书的畅销榜。近期图书著作有《另类人生》、《历史深处话名著》。
中华句典-中华经典藏书 本书特色 明道编写的《中华句典大全集》收录数十种体裁,囊括数百位名家,跨越数千年时间,精选上万条名句。本书既是一本有关中华传统语...
读库-1604 本书特色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四期,共有七篇文章。贾行家的《他们》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描摹,而瘂弦口述的《从军记》则是对国共内战时期的回忆。...
繼《昨夜的咖哩,明日的麵包》睽違六年,木皿泉最新小說——寫給「活著的人」的至福物語。★ 2019年本屋大賞TOP 6★ 日本書店員票選「讀了必哭的書」TOP 1...
泰山庙会 本书特色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
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 内容简介 17世纪中后期在西方掀起的启蒙运动翻天覆地地改变了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从五四运动以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方向也被启蒙心态笼罩着...
如是夫妻,如是教子 本书特色 什么叫夫妻之道?夫妇同心,福泽子孙。《如是夫妻,如是教子》,均以生活为原型,精短的故事配以简笔画式的插图,在或犀利或幽默或温馨或豁...
风吹樱花落尘泥-日本当代风俗志 本书特色 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多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动漫、汽车、电子产品、料理……,屈指可数的也就是这几个方面。其实,在多数国人借助媒...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特色《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
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第2卷 本书特色 《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第2卷)》致力于对形形色色的都市元素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大到儒家精神之弘扬,小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形而上的有...
田边刚,1975 年生于东京。2001 年凭借《砂吉》 获得 Afternoon 四季奖评委特别奖,2002 年改编自马克西姆· 高尔基作品的《二十六个男人与一...
《塔木德:犹太商人的创业圣经》内容简介:对于犹太人的财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法: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在
现代汉语新闻语篇的结构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研究“现代汉语新闻语篇结构”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具体包括了:新闻语篇结构概述、新闻语...
雅克·罗布,本书脚本作者,核心主创。1932年出生在巴黎,很早便对文学插图产生兴趣。最早作为幽默漫画和科幻漫画画家出道,1986年获得欧洲漫画最高奖项—安古兰国...
在投身科学的道路上,你需要这样一本科学家生涯指南:当你对科学训练的艰难枯燥心生惧意,它会告诉你探究的热情比埋头苦读更重要;当你在五花八门的理科专业面前变成选择困...
中国非物质文化的非常态研究 内容简介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问世,我国主流学界多回避“非物质文化”的有无。近年引起海内外学界关注的 “草根学人” 许响洪先生,...
大视野文库神话与人类丛书:古代北欧的传奇故事——北欧海盗及日尔曼神话 内容简介 在古代北欧神话中,主宰黑暗世界的奥丁神和托尔神.奥丁神不仅是诗人、帝王,还是斗士...
百年名校的国宝级表演训练法英国戏剧界通用基础教育课程兼具训练理念和实际方法的首选教材中文世界首次引进费雯·丽、安东尼·霍普金斯、本·卫肖、“抖森”以及诸多英伦戏...
贵州苗族礼仪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贵州苗族礼仪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边缘化境遇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相反,苗族礼仪文化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不仅为人们提...
《我死去的挚友》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讲述墨西哥城青年人友情与爱情的长篇小说。主角曼努埃尔和格雷戈里奥是形同手足的好友,但在格
文档内知识挖掘与服务研究 本书特色 陈静著的《文档内知识挖掘与服务研究》是全面和深入研究文档内细粒度知识挖掘与服务的著作。本书深入文档内部,从文档内部语义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