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世纪,法显去西天取经之前,他的印度老师鸠摩罗什就告诉他,不要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寻求宗教知识上,而应该详细地研究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了解整个的印度人民和他们的国家。鸠摩罗什的意思是,一国文化,尽在一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中。
但本书不在于探讨各种群间的生活习惯,或者说生活方式,因为这种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本书探讨的是,自人类有电以来,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种群间相互浸染的。
在文化浸染的过程中,人类历史上的二十余种文明,有的现在已经绝迹,而有的至今依然兴盛,并形成独有的文化帝国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本书选取了人类历史上六个文化帝国予以解读,目的在于找出这样一个答案: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为什么是这样走而不是那样走?
《风中的文化帝国》,用通俗的文字传播西方现代观念,让人们在历史的黑暗的索道中找到启明的光芒,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林贤治(著名学者、作家)
每见他的文章,必读,他较我激进,时有新见。我不一定同意他每个具体论断,但我相信,因他博览,多思,又直言无隐,好文章必然会从这样的笔下写出来。
——邵燕祥(著名杂文家、诗人)
魏得胜的作品书卷气浓厚,在历史与现实间涉流穿隧,见解精到,如有神会。
——刘洪波(著名杂文家)
对魏得胜这个名字,我是从2000年初开始注意的,此前,他已经发表过一些相当不错的杂文,他的杂文给人的印象十分有见地,且有深度。这位作家很有潜力。
——刘成信(《杂文选刊》主编)
我都喜欢魏得胜的文字,无论杂文还是随笔,我都喜欢。立意新颖,视角独特,语言明快,思想尖锐,是其*大特点,而这没有思想、勇气和才情是不行的,想做也做不到。
——周实(原《书屋》主编)
《风中的文化帝国》选取了人类历史上六个文化帝国予以解读,目的在于找出这样一个答案: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为什么是这样走而不是那样走?公元五世纪,法显去西天取经之前,他的印度老师鸠摩罗什就告诉他,不要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寻求宗教知识上,而应该详细地研究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了解整个的印度人民和他们的国家。鸠摩罗什的意思是,一国文化,尽在一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中。但《风中的文化帝国》不在于探讨各种群间的生活习惯,或者说生活方式,因为这种不同是显而易见的。《风中的文化帝国》探讨的是,自人类有电以来,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种群间相互浸染的。在文化浸染的过程中,人类历史上的二十余种文明,有的现在已经绝迹,而有的至今依然兴盛,并形成独有的文化帝国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希腊风
风到哪里,我到哪里
先讲个和禅有关的故事。
有两派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个小和尚,他俩每天早晨总能碰面,而且常常暗中叫劲,互试机锋。一天,甲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甲语塞,回去请教师傅,师傅教他说:“如果没脚,你到哪里去?”次日,甲又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风到哪里,我到哪里。”
文化的本质,亦如小和尚所言,也是随风而至的。惟其如此,在这个世界上,才成全了几个文化帝国。
文化而称帝国,你会不会感到很新鲜呢?不过是观点之一种罢了。实际上,在我们提出“文化帝国”这一概念前,它已经实际存在了两千多年。纵览世界古老文明,就会发现,文化确会随风飘送。举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古埃及人在地中海南岸撑船捕鱼,没留神,一阵儿东南风,兴许就能把他们的船吹到地中海北侧的克里特岛上去(当年的葡萄牙舰队,就是被大西洋的风暴刮到南非口岸的,白人文化也随之登陆南非)。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航海技术十分落后,被风送到异地他乡的人,通常就回不来了。怎么办呢?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就留在那儿了。这就是最初的殖民,是被动产生的。东方文化,也由此传人西方。
留下来的人,给异乡带去了他们的宗教和生活习惯。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生活习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假如外来移民和当地土著能够和平共处,就避免不了交流,一交流,埃及人会发现,咦——好玩好玩,克里特人用带坑的石头当碗。克里特人也有所发现,噫——古怪古怪,埃及人用瓢吃饭。假如双方不能和平共处,就会发生战争,于是就有了武器交锋。武器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这种文化交流虽然很被动,也很残酷,但双方仍有所发现:咦——克里特人用鸡毛当令箭;噫——埃及人用古怪的文字下达战令。
历史当然不是我假设的这个样子,但就文化的相互传播、相互影响而言,是大致不错的。起初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不是人为的,差不多都是东南风惹的祸——偶发使然。可谁也没想到的是,那阵儿东南风把埃及人送上克里特岛的时候,同时也把东方文化送上了这个西方小岛。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常讲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上面所说,乃自然风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力。而更多的情况,文化是靠人为因素来传播的。说起来很美,也很动听,文化传播嘛,好事呀,但这些人为因素形成的风,在古代来讲,多是夹裹在血腥风雨的战争风暴中进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两次文化大转移,第
魏得胜,山东人,现居云南,专事杂文、随笔、散文的写作,其作品多见于《随笔》、《书屋》、《南方周末》、《湘声报》等报刊杂志。2002年被《杂文选刊》读者评为“我最喜欢的5位杂文作家”之一。2003年,成为《读者》首批签约作家。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其文化散文《历史的点与线》,荣登当年散文类图书的畅销榜。近期图书著作有《另类人生》、《历史深处话名著》。
怎样使用标点符号-(增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大量实例,详尽介绍了每个标点符号的主要功能和正确用法,针对使用中容易致错或混淆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正例、误例相互...
失落的文明系列:蓝色诱惑-爱琴文明探秘 本书特色 爱琴海,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位于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海岸线曲折无比,岛屿星罗棋布,是黑海沿岸国家通往地中...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本书特色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
常用成语典故 内容简介 本书在成语典籍中追本溯源,博采众长,反复对比,认真推敲,选取现代汉语中常用成语典故400多个,按每个成语少有汉字的汉语拼音靠前个字母分类...
《内衣课(修订升级版)》内容简介:7年经典再创版,新增超50%内容+52幅插图 在漫长的内衣发展史中,写满了女性的隐忍、承受、束缚
明清宫词与宫廷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明清宫词与宫廷文化研究》由高志忠编著。宫词这一诗体自唐人王建首创联章组诗始,经五代、宋元的不断效仿和开拓,至明清已发展的相当...
一派胡言-阎连科海外演讲集 本书特色 中国*受争议的作家阎连科*新作品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肺腑之言这是一本赤裸裸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1.阎连科,中国当代创...
2011-咬文嚼字-合订本 本书特色 一个好的刊物,要静得下来。要坚守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风格,坚信自己的追求。外面的世界也许很精彩,但我们珍惜自己的一方天地...
商君书实词研究 本书特色 《〈商君书〉实词研究》: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文库商君书实词研究 内容简介 专书语言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基石,业已成为学界...
语文知识小百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一百多种报刊中精心筛选汇集而成,共收录了近四百篇文章。分为字词由来篇、字词释义篇、字词辨析篇、字词考证篇、古代名句篇和附录篇六...
新书--魔鬼的晚餐 改变世界的辣椒和辣椒文化(精装) 本书特色 辣椒不仅是一种流行趋势,还有着迷人的历史。从美洲的一株野生植物出发,搭乘16世纪殖民者的航船来到...
东北的土灶 本书特色 东北的土灶是一本描绘东北大地风俗、饮食、民情、风貌、习惯的庞杂之作。全书共分七章,**部分写东北的特色饮食,包括苏叶饽饽,炉灶里烤出来的美...
汉语史纲要 内容简介 《汉语史纲要》由史存直先生生前出版的三部著作——《汉语语音史纲要》、《汉语语法史纲要》、《汉语词汇史纲要》组成,以商周以来主要是周秦以来的...
http://www.tangmi.com/guru_photo/zushizhuan.htm
可怕的奇幻怪物 本书特色 每当谈到怪物的时候,现实和幻想总是交替出现,并没有一定的答案:世界上真的有狼人和北海巨怪吗?巫婆、龙以及弥诺陶洛斯是否真的存在过?……...
希腊的回声-汉密尔顿的古典世界 本书特色 《希腊的回声》是汉密尔顿于90高龄写的*后一部作品,书中以简约轻松的笔法以及短小精致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古希腊灿烂文化的...
现象与想象:民间故事的日本人 内容简介 “人文日本新书”是一套关注人文日本,介绍日本文化及中日文化交流的新型文化学术类图书。全套图书均由中国日本文学研究界一流的...
胡适书话 本书特色 “书话”从“诗话”、“词话”等演化而来,本书收录了胡适《尝试集自序》等有关古籍考证、读书、版本和出版、书刊序言、自序等文章30多篇,从一个侧...
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 本书特色 《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作者走访了7省9市6个自治县,20座博物馆,收集1500多幅图像资料,精心绘制图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
藏学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藏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八章,分别论述了藏族的语言文学、考古、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医药、天文和历法等学术领域的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